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观影者视角下中国动画形象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1
作者 苏欣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333-340,共8页
文章以西方观影者的视角为切入点,运用语料库量化分析法,通过对主题词、搭配词和索引行的分析来发掘西方观影者眼中的中国动画形象。研究发现,西方观影者对《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中国动画形象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他们对电... 文章以西方观影者的视角为切入点,运用语料库量化分析法,通过对主题词、搭配词和索引行的分析来发掘西方观影者眼中的中国动画形象。研究发现,西方观影者对《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中国动画形象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他们对电影评价较高;认为动画人物形象鲜活、画面唯美;认可中国神话的讲述方式。但是,对于片中音调、动画设计、字幕翻译及叙事方式等方面也进行了负面建构。最后,针对西方观影者的负面评价,笔者提出了未来传播和推广中国动画电影的思路。This paper adopts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viewers as the starting point, utilizing corpu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piction of Chinese animation in the eyes of Western view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ywords, collocations, and index lines, the study uncovers the image of Chinese animation perceived by Western viewer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Western viewers hold a predominantly positive perception of Chinese animation as depicted in the film “Ne Zha”: they rate the film highly, consider the animation characters lively,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imagery, as well as acknowledge the storytelling of Chinese mythology. However, negative criticisms are also expressed regarding aspects such as the tone, animation design,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narrative style.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 negative evaluations from Western viewers, the author proposes future strategi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形象 语料库 《哪吒之魔童降世》 西方观影者
下载PDF
非遗题材电影观影者感知与传播研究——基于在线评论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谈国新 郑淞尹 何琪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1)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2)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3)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播 观影者感知 电影 文本挖掘 《百鸟朝凤》
下载PDF
孤独还是享受——影院独自观影者的动机、体验与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禕 何舒涵 《文化产业研究》 2021年第2期75-91,共17页
随着观影消费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影院独自观影的现象正在兴起。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驱动了人们选择独自观影?本研究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独自观影者的观影动机和观影行为的特征,探究观影动机和独处心态如何影响人们对... 随着观影消费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影院独自观影的现象正在兴起。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驱动了人们选择独自观影?本研究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独自观影者的观影动机和观影行为的特征,探究观影动机和独处心态如何影响人们对观影模式的选择。研究发现,相比结伴观影者,独自观影者平均每月前往影院观影的次数更多。相比被动选择独自观影者,主动选择独自观影者更愿意去影院“二刷”电影;在观影动机上,他们较少会出于陪伴他人的目的而观影;在观影体验上,他们更享受由独自观影带来的安静、便捷与自由。电影产业经营者应调整市场战略,以回应当代人对于个性化观影体验的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自观影者 观影行为 动机 独处心态 文化消费
下载PDF
传媒经济视域下观影者“跟风”行为研究
4
作者 宋曌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0年第11期0013-0013,共1页
本研究以大众观影者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除自身偏好选择外,“跟风”行为对大众观影需求的影响。在对近几年中国大陆市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电影进行票房分析后本文作者发现,我国大众观影者在观影选择时经常会... 本研究以大众观影者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除自身偏好选择外,“跟风”行为对大众观影需求的影响。在对近几年中国大陆市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电影进行票房分析后本文作者发现,我国大众观影者在观影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周围人推荐、票房和口碑、该电影是否获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经济 观影者 “跟风”行为
下载PDF
惊悚题材影视作品场景策略研究——基于青年群体感知评价的量化分析
5
作者 潘全 郑曦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惊悚影视作品的场景具有超越画面本身的信息表达,强调了观众积极的心理参与。文章从青年群体的感知视角出发,探究了怎样的惊悚片场景可以促进观众的观影体验,并探究了不同群体对惊悚片场景的感知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事后深度访谈... 惊悚影视作品的场景具有超越画面本身的信息表达,强调了观众积极的心理参与。文章从青年群体的感知视角出发,探究了怎样的惊悚片场景可以促进观众的观影体验,并探究了不同群体对惊悚片场景的感知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事后深度访谈收集了观影者的反馈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变异数分析及事后检定,为更好地进行惊悚影视作品的场景设计提供了针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惊悚片 观影者 场景 感知
下载PDF
因“场”的力量而长盛不衰——好莱坞剧情片魅力探微
6
作者 屈定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2-54,共3页
本文主要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心物场”这一概念,对好莱坞剧情片经久不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考夫卡在关于“场”的论述中认为,一种自我——物体力量在场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动力的情境是这样的:作为主体的自我有... 本文主要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心物场”这一概念,对好莱坞剧情片经久不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考夫卡在关于“场”的论述中认为,一种自我——物体力量在场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动力的情境是这样的:作为主体的自我有一种需要,此刻无法得到满足;接着,在自我的场内出现一个物体,也就是客体,它可以解除这种张力,于是这个物体(客体)便具有了一种需求特征——特定物体的出现,以及它被赋予一种需求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心物场形成了。于是我们特别限定为一种最为普遍,最为大众化的场,即观影者(主体)置身于舒适的电影院里,目的是通过观看电影(客体)获得意想中的心理满足。在这样一个心物场中,观影者(主体)有一种需求,自我的张力产生了,而影片(客体)具备某些需求特征,于是场力起作用了,观影者心甘情愿地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直到影片结束,问题得到解决,心理获得最大的满足。基于这个观念得出结论,好莱坞剧情片作为场中的客体,正是具备了某些需求特征而魅力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场 观影者的需求 影片的需求特征 场力作用
下载PDF
私密奢侈生活
7
作者 蓝兮 《沪港经济》 2011年第7期74-75,共2页
最近,京城又多了一家极尽豪华的观影之处:座落黄金地段、占地千余平米、德国顶尖放映设备、发烧级别音响、私藏雪茄红酒——此处专属六星管家,据说能满足观影者的所有定制需求,既可商业会晤,也能私人派对……
关键词 生活 私密空间 观影者 私人派对
下载PDF
South Africa's Media Freedom Landscape and the Closures in Democracy
8
作者 Glenda Daniel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1期9-19,共11页
This research uses a theoretical conceptual method based on Chantal Mouffe's Radical Democracy which blended with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thesis about "democracy to come" to reach findings on the state of South A... This research uses a theoretical conceptual method based on Chantal Mouffe's Radical Democracy which blended with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thesis about "democracy to come" to reach findings on the state of South Africa's media freedom landscape. The method is contained i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article provides the constitutional legal landscape--or the overarching laws of the land--and the co-regulatory framework within which journalists work. There are four research explications: the Protection of State Information Bill (dubbed the Secrecy Bill), a painting of the president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 arson attack on a community radio station and finally, the death of a photojournalist at the hands of police. The argument here is that the death, the arson attack, the Secrecy Bill, and the shut-down of dissent during the exhibition of the painting of the president all undermine democracy and signify significant closures for the media in the now 20-year-old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Th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s will be framed within theories of radical democracy, which argue for more fights and contestations and more voices from the margins in order to deepen democracy, rather than rational consensus which closes the spaces for greater plu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cal democracy MEDIA freedom of expression SECRECY CLOSURES apori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