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度牒、紫衣和师号牒形态研究——从《通玄观志》所载南宋“敕牒”谈起
1
作者 张雨 《文献》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共29页
《通玄观志》保存的三件南宋“敕牒”,实为绍兴末内侍刘敖(能真)出家为道士时所受礼部度牒和师号、紫衣牒。三牒明确的书填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但经考证可知,书填使用的空名文书最初颁降于绍兴七年至十年之间,直至二十多年后才被... 《通玄观志》保存的三件南宋“敕牒”,实为绍兴末内侍刘敖(能真)出家为道士时所受礼部度牒和师号、紫衣牒。三牒明确的书填时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但经考证可知,书填使用的空名文书最初颁降于绍兴七年至十年之间,直至二十多年后才被填上刘能真的信息。这一情况是南宋初年度牒售卖政策不断调整造成的。对比北宋前期度牒、紫衣和师号牒,以及北宋后期师号残牒可知,上述文书形态在元丰改制前后发生明显变化:度牒由之前的尚书祠部牒(普通牒式),紫衣和师号牒由之前的中书门下敕牒,均转变为尚书礼部牒(牒式模仿敕牒)。这一变化折射出元丰重建尚书省后,六部取代诸司成为政务运作主体的变化,也符合熙宁、元丰时期神宗所确立的“清中书之务”主导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牒 敕牒 《通玄观志 元丰改制
原文传递
“郑声淫”与“雅郑”思想再释——基于《左传》的“赋诗观志”
2
作者 黄维敏 孙都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2,189,共12页
《论语》记孔子言“郑声淫,佞人殆”“恶郑声之乱雅乐”,对古代“雅郑”文艺批评思想影响深远。学界对其字义、内涵的阐释多局限于文字学、音律学、历史学等学科范畴。本文则另辟蹊径,以文学与史学互证互释的方式,循着春秋时期诸侯卿大... 《论语》记孔子言“郑声淫,佞人殆”“恶郑声之乱雅乐”,对古代“雅郑”文艺批评思想影响深远。学界对其字义、内涵的阐释多局限于文字学、音律学、历史学等学科范畴。本文则另辟蹊径,以文学与史学互证互释的方式,循着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赋诗观志”的理路,以《春秋左氏传》为“诗本”,通过对“垂陇之会”“季札观乐”“叔向使诒子产书”三个事件的文史解读,对“郑声淫”及“雅郑”思想进行细致阐发,以期从经典文本中挖掘古代文艺批评思想的新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声淫 雅郑 《左传》 赋诗观志
原文传递
试论朝医四象医学中的情志观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明玉 朱寅圣 柳振宇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1-1,共1页
关键词 四象医学 朝医学 三宰心说
下载PDF
冯友兰志功观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克政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冯友兰透过"意向的好"与"意向所向底好"两个范畴阐发了其"以志为本"的志功合一观。冯友兰"以志为本"的志功合一观是对动机论和效果论的双重扬弃,是中国志功观发展史上重要的逻辑环节。
关键词 冯友兰 意向的好 意向所向底好 功合一
下载PDF
从《尚书》到《文心雕龙》看情志观的演变
5
作者 张骁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24,共2页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诗学中的两大学说。关于志和情在先秦文献中已有相关描述。志和情由统一走向分离,又在实践中显示其融合的一面。从传世文献中关于情和志的最早记录,到迄于大成的《文心雕龙》,情志观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下载PDF
从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药物治疗看中医情志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海宏 张永平 《新疆中医药》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中医 心身疾病 药物治疗 心理社会因素 方药
下载PDF
论《毛诗正义》的情志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珍珍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10期19-20,共2页
情志观集中体现了《毛诗正义》对于文学本质的体认。在《毛诗正义》中初唐儒家试图将"缘情"和"言志"贯通,提出"情志一也"说,表达了不同于传统的诗学理想。将《毛诗正义》的情志观置于经学的阐释过程之中... 情志观集中体现了《毛诗正义》对于文学本质的体认。在《毛诗正义》中初唐儒家试图将"缘情"和"言志"贯通,提出"情志一也"说,表达了不同于传统的诗学理想。将《毛诗正义》的情志观置于经学的阐释过程之中,探讨孔颖达等初唐儒家贯通情志的理论背景、目的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理论渊源 影响
下载PDF
江州司马泪——从情志观浅论白居易的江州诗
8
作者 赵根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1-26,31,共7页
元和十年,白居易蒙受不白之冤远贬江州。仕途坎坷,看透政治倾轧的他萌生了抽身政治的念头,可以见出江州之贬,是白居易思想转折的分界线。文章试图从中国传统的情志观,仔细分析其江州时期所作的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从极具... 元和十年,白居易蒙受不白之冤远贬江州。仕途坎坷,看透政治倾轧的他萌生了抽身政治的念头,可以见出江州之贬,是白居易思想转折的分界线。文章试图从中国传统的情志观,仔细分析其江州时期所作的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从极具江州风味的诗歌中,可以窥得诗人贬谪期间追思往昔,面对现实政局、面对秀美江州的情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江州诗 与元九书
下载PDF
关注学生健康和谐的情志观培养
9
作者 安冬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1,共4页
健康和谐的情志观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情志观培养的研究,围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贯穿在教育各个阶段这一目标,对情志... 健康和谐的情志观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情志观培养的研究,围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贯穿在教育各个阶段这一目标,对情志观的结构、内涵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情志观教育的具体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 学校德育
下载PDF
“合其志功而观焉”方法论的现代价值
10
作者 王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76-377,共2页
“合其志功而观焉”是墨子提出来的。这一道德评价方法本意针对人的某一道德行为,然而,扩展到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也同样可以使用。在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传统上长久共存的伦理学体系间就“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价方法是... “合其志功而观焉”是墨子提出来的。这一道德评价方法本意针对人的某一道德行为,然而,扩展到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也同样可以使用。在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传统上长久共存的伦理学体系间就“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价方法是有共同点的,并且得出当且仅当“志功”都为善时,评价结果为善这一结论。作为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内的“共同点”,“合其志功而观焉”的方法论可以运用到人们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其功而 方法论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析《人物志·八观第九》篇的内在逻辑——以“德”观人
11
作者 田钰 赵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第14期96-98,共3页
《人物志·八观第九》系统而细致地论述了八种观察鉴别人才的方法,但是其内在逻辑稍显不够清晰。通过深入分析《八观》篇文本,发现其依然没有脱离"五德"体系,其内在逻辑是"以德观人"。
关键词 《人物·八第九》 内在逻辑 以“德”
下载PDF
进士文化与诗可以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乔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古人以“观”具有观政、观德和鉴戒之义。春秋时所重是诗之观政和观志,汉代采诗以观,六朝诗与观无涉,直到唐代,才恢复并发扬了诗可以观的传统,且赋以新义。唐诗之可观,与进士文化有很大关系。诗人有从政机会,也使诗歌回到了现实,发展了... 古人以“观”具有观政、观德和鉴戒之义。春秋时所重是诗之观政和观志,汉代采诗以观,六朝诗与观无涉,直到唐代,才恢复并发扬了诗可以观的传统,且赋以新义。唐诗之可观,与进士文化有很大关系。诗人有从政机会,也使诗歌回到了现实,发展了观政功能,观志之义也得到了发扬。进士文化还使诗歌突破政教性阐释,使观具有了新涵义:恢复了观谛视、细看的原义,以其能观而能写,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发展了观的游览之义,扩大了唐诗的游赏性题材;造就了诗人观察民情风俗的直接性、真切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志 科举 进士文化 唐诗
下载PDF
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志功而观”
13
作者 宋嗣廉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1-19,共9页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现”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忠”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现”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忠”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道德评价 墨子 “合功而 《史记》
全文增补中
“以意逆志”说发生论
14
作者 胡晓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8-190,共3页
春秋晚期之前的诗歌由于其诗、舞、乐一体、自足性的文本形态,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使《诗经》的意义相对较稳定,但随着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诗、舞、乐一体也随之解体,面对只是文字文本的《诗经》,其阐释不可避免地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背... 春秋晚期之前的诗歌由于其诗、舞、乐一体、自足性的文本形态,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使《诗经》的意义相对较稳定,但随着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诗、舞、乐一体也随之解体,面对只是文字文本的《诗经》,其阐释不可避免地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诗经》之阐释方法也从“观志”到“逆志”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古典阐释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志 以意逆 阐释学 发生论
下载PDF
浅论“诗可以观”
15
作者 谢丽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诗可以观"最早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提出来的诗论之一,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对于"诗可以观"所"观"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历代解释不一。结合孔子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诗可以观"... "诗可以观"最早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提出来的诗论之一,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对于"诗可以观"所"观"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历代解释不一。结合孔子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诗可以观"更多指的是观风俗之盛衰、观他人之志或观一国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 风俗之盛衰 观志
下载PDF
乾隆《平远州志·艺文》论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庆鹏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0-42,共3页
平远州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织金县。其中心城镇织金城建立早,历史悠久,文化较为发达,尤其设立政府管理机构后,有很多外地文人前来地方官员,加之明代以来的多次军事移民又使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发展的状态。因此,以诗文为主... 平远州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织金县。其中心城镇织金城建立早,历史悠久,文化较为发达,尤其设立政府管理机构后,有很多外地文人前来地方官员,加之明代以来的多次军事移民又使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发展的状态。因此,以诗文为主流的正统文学也出现多元文化交汇影响下的多彩多姿的状态,其中自然景观的美丽独特与边地的荒凉、野蛮让文人们留下了许多独特精彩的风景诗,不少作品表达了文人的落寞、皈依自然情感倾向展现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作品是地方文学史上珍贵遗产,很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远州·艺文》文学 内容 诗艺
下载PDF
《黄帝内经》养生保健观初探
17
作者 郑志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黄帝内经》从顺应自然观、未病先防观、摄养情志观、适当运动观、食饮有节观、起居有常观等 6个方面 ,对养生保健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养生保健 自然 未病先防 摄养情 运动 起居有常 食饮有节
下载PDF
邵雍的观物论与诗学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0,共4页
邵雍的观物论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去私去我、委身大道的观照方式,也是一种对自在自如、与物同化的生命状态的体验,通达至圣人境域则是邵雍观物的修养论内涵的终极追求,体现了邵雍“内圣外王”的价值理想和人从天道的基本哲学精神。邵雍诗... 邵雍的观物论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去私去我、委身大道的观照方式,也是一种对自在自如、与物同化的生命状态的体验,通达至圣人境域则是邵雍观物的修养论内涵的终极追求,体现了邵雍“内圣外王”的价值理想和人从天道的基本哲学精神。邵雍诗学中的情志观和观物之乐的人生境界,都来源于这种观照和体验世界的方式;而自然而然、彰显本真的创作态度则是邵雍对委任运化、安乐自适的存在方式的追求在诗歌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诗学 创作论
下载PDF
生成论视域下中医学气本论情志观建构
19
作者 马振 赵敏 +1 位作者 尹笑丹 赵凰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589-4593,共5页
受系统科学范式与其方法论的影响,现代心理学提出了具身认知的“情绪生成”理论,即身体行动与思维活动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共同参与了情绪的生成。中国传统“情志观”语境亦透射出鲜明的生成论思想,“气”作为构成与维持人体生命的最基... 受系统科学范式与其方法论的影响,现代心理学提出了具身认知的“情绪生成”理论,即身体行动与思维活动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共同参与了情绪的生成。中国传统“情志观”语境亦透射出鲜明的生成论思想,“气”作为构成与维持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也是塑造个人情感、心智与道德的原始质料,全然一气赋予人的感性结构以本体实在意义,以“气本论”为核心形成了关联意志、形神、性情等范畴的“知情一体”思维观念。依此视域,梳理出了中医学情志观3个层次的内涵,即情志自然观、情志生理观与情志伦理观,以期构建适合本土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范畴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生成 气本论 本土心理学思想
原文传递
梁启超心理学思想初探
20
作者 姜飞月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4期3-6,共4页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启蒙大师之一,文化巨擘。尽管他本人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但在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却闪烁着心理学思想的火花。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将其心理学思想总结为神具形生、境由心造的心... 梁启超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启蒙大师之一,文化巨擘。尽管他本人没有系统地进行过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但在其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却闪烁着心理学思想的火花。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的心理学思想,将其心理学思想总结为神具形生、境由心造的心理本质观,"慧观"和"悟"的认知观,意志自由和立志的志意观,重情轻智的情智观,共通和完满的人格观,并讨论了其心理学思想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心理学思想 心理本质 认知 情智 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