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我认知的“观念艺术”小议
1
作者 张莲喜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9期168-169,共2页
中国的艺术方式在1978年社会开放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念艺术与当代艺术以及先锋艺术以其多样的面貌成为当下中国新型的艺术方式。观念与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开放的艺术方式一直处在发展状态中,其在中国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本文梳理观念... 中国的艺术方式在1978年社会开放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念艺术与当代艺术以及先锋艺术以其多样的面貌成为当下中国新型的艺术方式。观念与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开放的艺术方式一直处在发展状态中,其在中国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本文梳理观念艺术并基于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思考当下艺术,认为中国的艺术家更应该抛开纷繁的社会表象关注观念与思想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艺术 中国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层级
下载PDF
人类共同伦理何以可能——不同伦理传统之间对话的共同场域
2
作者 郭萍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人类共同伦理的建构之所以遭遇困难,从理论上来说,是由于不同伦理传统之间的对话缺乏应有的观念层级区分。具体来说,不论是形而下的伦理规范及制度层级的对话、还是形而上的信仰及伦理原则层级的对话,都不可能达成共同伦理。这就需要通... 人类共同伦理的建构之所以遭遇困难,从理论上来说,是由于不同伦理传统之间的对话缺乏应有的观念层级区分。具体来说,不论是形而下的伦理规范及制度层级的对话、还是形而上的信仰及伦理原则层级的对话,都不可能达成共同伦理。这就需要通过厘清观念层级,进入到当代人类共同生活的本源情境之中,以此为对话各方的共同场域,从而使不同伦理展开平等对话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伦理 对话 共同场域 观念层级 当代生活
下载PDF
黄玉顺“生活儒学”与林安梧“后新儒学”之比较
3
作者 杨虎 《国际儒学论丛》 2016年第2期91-116,共26页
黄玉顺"生活儒学"与林安梧"后新儒学"作为当代儒学的两种理论,在思想发生上具有共通性,都是现代性诉求的儒学表达。为了超越现代新儒学的主体性困境,生活儒学和后新儒学分别向着"生活本身"和"生活世界"溯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其... 黄玉顺"生活儒学"与林安梧"后新儒学"作为当代儒学的两种理论,在思想发生上具有共通性,都是现代性诉求的儒学表达。为了超越现代新儒学的主体性困境,生活儒学和后新儒学分别向着"生活本身"和"生活世界"溯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其思想系统的观念层级。二者在形下观念层级分别建构了公民儒学和中国正义论理论体系,在形上观念层级分别提出了存有三态论和变易本体论思想。生活儒学着眼于新的主体性生成,在这两个层级之外重新发现了生活本源,由此彻底超越了主体性哲学的思想视域,而后新儒学仍然局限于主体性哲学视域,没有触及"主体性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玉顺 林安梧 生活儒学 后新儒学 观念层级 主体 性生活本源
下载PDF
浅析“生活儒学”对冯友兰哲学的传承与发扬
4
作者 吴依涵 《当代儒学》 2020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冯友兰开创的情理学派是现代新儒学的重要致思进路之一,而黄玉顺“生活儒学”是此进路的当代形态。本文从观念层级和境界论两个方面浅析“生活儒学”对冯友兰哲学的传承与发扬。在观念层级上,黄玉顺接受了冯友兰以层级性的方式来安置观... 冯友兰开创的情理学派是现代新儒学的重要致思进路之一,而黄玉顺“生活儒学”是此进路的当代形态。本文从观念层级和境界论两个方面浅析“生活儒学”对冯友兰哲学的传承与发扬。在观念层级上,黄玉顺接受了冯友兰以层级性的方式来安置观念的思想,又进一步通过破解传统儒学,即突破传统“形上-形下”二层体系,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本源-形上-形下”三层新体系。在境界论上,黄玉顺也同样继承了冯友兰的思想观念,并在其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基础上突破性地发展到了“自如境界”,这也即是对形而上学的超越。质言之,黄玉顺充分吸收了冯友兰的观念层级和境界论思想,并将两者突破性地发展到了又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冯友兰 情理学派 观念层级 境界论
下载PDF
言说形上者的儒家之道--由“负的方法”与“本然陈述”而思
5
作者 赵嘉霖 《当代儒学》 2021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与金岳霖的“本然陈述”可以被看作近代哲学家言说形.上者的两种代表性方法。前者出于对形上者神秘状态的判定,通过言说“形上者不是什么”与直觉主义相结合来尝试言说形上者;后者则意味着以经验命题的形式,努力实... 冯友兰的“负的方法”与金岳霖的“本然陈述”可以被看作近代哲学家言说形.上者的两种代表性方法。前者出于对形上者神秘状态的判定,通过言说“形上者不是什么”与直觉主义相结合来尝试言说形上者;后者则意味着以经验命题的形式,努力实现对形上者的直接言说。二者都存在对形上者观念的误解,将形上观念与本源观念混淆,除此之外,金岳霖还混淆了形上者在本体论和知识论不同层面的意义。在价值层面,二者亦都存在对人文精神正轨的歧出。早期儒学中存在着“本源一形上一形下”的三级观念架构,可以对治冯、金两位先生对形上观念的误读。从本源视域出发,言说活动的前主体性意味正可以使人文精神回归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的方法 本然陈述 本源视域 观念层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