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料收集平台(DCP)现场对比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锡钦 曾书儿 王金钊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文论述的DCP现场对比试验是指:DCP与常规仪器在自然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这种试验是在不严格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两种仪器取得的数据很难完全一致.其原因是:
关键词 资料收集平台 DCP 整理方法 对比试验 常规仪器 数据分析 人工观测 月平均值 对比观测 测量原理
下载PDF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一个野值诊断流程
2
作者 徐波 荆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66,174,共4页
结合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中野值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分析了几种野值诊断方法,并建立了一个野值诊断流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野值诊断流程可快速有效地诊断出观测数据中的野值,合理可行。
关键词 大坝安全 监测资料分析 野值 诊断流程 DATA Analysis 诊断方法 实例验证 监测分析 观测数据 结果
下载PDF
植被覆盖状况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观测事实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续超 张镱锂 +3 位作者 丁明军 刘林山 王兆锋 高大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3-841,共9页
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观测气温与再分析地表气温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Reanalysis,OMR)分析了植被覆盖状况对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气温OMR趋势值与NDVI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 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观测气温与再分析地表气温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Reanalysis,OMR)分析了植被覆盖状况对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气温OMR趋势值与NDVI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差(NDVI小于0.1)的区域地表升温较为显著,气温OMR趋势值超过0.2℃/10a,而植被覆盖度高(NDVI大于0.5)的区域气温OMR趋势值则变化不大,甚至出现降温.气温OMR趋势值对植被的季节变化还有着敏感的响应.不同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同,预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需要考虑植被覆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气温 NDVI OMR方法 观测资料 分析资料
下载PDF
Urbanization-related warming in local temperature records:a review 被引量:7
4
作者 WANG Jun YAN Zhong-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城市化影响局地气温观测记录,是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曾有研究认为,近几十年中国气温观测中城市化增温达0.1°C/10年甚至更高。然而,近年基于均一化观测而得到的结果要小得多。其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数据质量和评估方法。... 城市化影响局地气温观测记录,是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曾有研究认为,近几十年中国气温观测中城市化增温达0.1°C/10年甚至更高。然而,近年基于均一化观测而得到的结果要小得多。其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数据质量和评估方法。典型例子如‘观测减再分析(OMR)’方法。由于再分析资料中的多年代际变率相对于实际气温观测存在系统性偏差,该方法通常会高估城市化效应。近年发展的高分辨率气候模拟及动态陆面演变信息将有助于理解和量化城市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中国 地面气温 均一化 观测数据减再分析资料方法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植被覆盖对中国东部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向培 王汉杰 +1 位作者 史小康 宋树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5-590,共6页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利用观测地面温度减去再分析资料地面温度(OMR)的方法,分析了1979~2008年我国110°E以东区域地面温度的变化及植被覆盖状况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利用观测地面温度减去再分析资料地面温度(OMR)的方法,分析了1979~2008年我国110°E以东区域地面温度的变化及植被覆盖状况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研究区域地面温度升高趋势显著,平均为0.47℃/10a;在植被覆盖的影响下,OMR变化趋势平均为0.06℃/10a,占地面温度变化总量的12.77%;OMR变化趋势与NDVI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其中北部区域的负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7;在NDVI处于0.45~0.55区间站点处的OMR变化趋势最小,平均为-0.01℃/10a,当NDVI由0.25~0.35增加至0.35~0.45时,由植被覆盖导致的地面温度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0.16℃/10a;在我国的东北、东南等植被茂盛区域,各站点OMR变化趋势以降低为主,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各站点OMR变化趋势以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地面温度 观测资料分析资料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对水温累积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联芳 顾洪宾 +3 位作者 崔磊 杨文正 韦兵 齐彦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共4页
根据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前后,天生桥至迁江河段各水文站水温观测资料和部分水库水温实测数据,采用对比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库和龙滩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天生桥一级水库... 根据红水河干流梯级开发前后,天生桥至迁江河段各水文站水温观测资料和部分水库水温实测数据,采用对比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一级水库和龙滩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天生桥一级水库下游梯级春、夏两季水温明显低于建库前河流水温,秋、冬两季则有所提高,影响程度随下游距离增加逐渐减小,影响距离约300 km。研究成果可为评价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温的影响并制定减缓影响的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干流 水电梯级开发 水库水温 累积影响 调查研究 Development Cascade Water Temperature 天生桥 一级水库 分析方法 影响距离 影响程度 研究成果 水库下游 水温结构 实测数据 龙滩水库 观测资料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地表气温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琰 赵昕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9-1136,共8页
利用气象观测减再分析资料方法(OMR)研究了中国不同土地覆被的地表气温变化。使用1979—2007年的地面观测气温和NCEP/NCAR R1再分析地表气温月数据,计算了OMR趋势,得到中国OMR气温趋势为+0.18℃/10a。采用AVHRR全球土地覆被分类数据统... 利用气象观测减再分析资料方法(OMR)研究了中国不同土地覆被的地表气温变化。使用1979—2007年的地面观测气温和NCEP/NCAR R1再分析地表气温月数据,计算了OMR趋势,得到中国OMR气温趋势为+0.18℃/10a。采用AVHRR全球土地覆被分类数据统计中国不同土地覆被的OMR气温趋势。结果表明地表气温变化对不同土地覆被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部分土地覆被类型OMR趋势为正,森林覆被型为负。不同土地网格阈值下的OMR结果相差不大,说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观测分析方法 土地覆被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湖库沉积剖面^(137)Cs变化的流域表层侵蚀速率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贺秀斌 张信宝 D.E.Walling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8,共4页
根据湖库沉积剖面中1970年以后的137Cs浓度递减速率,推导出农耕和非农耕流域平均表 层侵蚀速率的理论模型.选择了国内外的一些湖泊和水库,利用实测数据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模 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计算模型的在小流域尺度上有... 根据湖库沉积剖面中1970年以后的137Cs浓度递减速率,推导出农耕和非农耕流域平均表 层侵蚀速率的理论模型.选择了国内外的一些湖泊和水库,利用实测数据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模 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计算模型的在小流域尺度上有较高的精确度,为流域侵蚀产沙估 算,特别是对无常规观测数据地区水土流失的评价提供了便捷的替代性技术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计算模型 侵蚀速率 沉积剖面 表层 湖库 1970年 理论模型 流域尺度 计算结果 研究资料 实测数据 侵蚀产沙 技术方法 水土流失 观测数据 速率 国内外 精确度 替代性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wind vectors observed by HY-2A scatterometer using ocean buoy observations,ASCAT measurements,and numerical model data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大伟 申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191-1200,共10页
The first Chinese microwave ocean environment satellite HY-2A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in August,2011. This study presents a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terometer(HYSCAT) data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ocean buoy ... The first Chinese microwave ocean environment satellite HY-2A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in August,2011. This study presents a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terometer(HYSCAT) data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ocean buoy data,the Advanced Scatterometer(ASCAT) data,and numerical model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 The in-situ observations include those from buoy arrays operated by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 and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TAO) project. Only buoys located offshore and in deep water were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llocation windows between HYSCAT data and buoy observations were 30 min and 25 km,respectively. Th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 wind speeds and directions observed by HYSCAT agree well with the buoy data. The root-mean-squared errors(RMSEs)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for the HYSCAT standard wind products are 1.90 m/s and 22.80°,respectively. For the HYSCAT-ASCAT comparison,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limited to 1 h and 25 km,respectively. This comparison yielded RMSEs of 1.68 m/s for wind speed and 19.1° for wind direction. We also compared HYSCAT winds with reanalysis data from NCE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SEs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re 2.6 m/s and 26°,respectively.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 residuals(HYSCAT-NCEP) is also presented here for evaluation of the HYSCAT-retrieved wind field globally. Considering the larg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collocated dat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YSCAT-retrieved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met the mission requirements,which were 2 m/s and 20° for wind speeds in the range 2–24 m/s. These encouraging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nd data obtained from HYSCAT will be useful fo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散射计 海洋浮标 天线测量 模型数据 评价 NCEP分析资料 观测 数值
下载PDF
Intercomparis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in NCEP1, NCEP2, and ERA-40 Reanalyses and in Station Observa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FU Jian-Jian LI Shuangl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3期189-194,共6页
The South Asian Highs (SAHs) at 100 hPa over China in the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NCEP1, NCEP2, and ERA-40 are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ubstantial discrepancy even betw... The South Asian Highs (SAHs) at 100 hPa over China in the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NCEP1, NCEP2, and ERA-40 are evaluated by using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substantial discrepancy even between the reanalyses. First, the data of the three reanalyses generally underestimate the intensity of the SAH in the China domain. Second, there are interdecadal changes in the SAH, with highs in the 1960s and 1980s and lows in the 1970s, 1990s, and 2000s. Thi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SAH can be well depicted with NCEP1 data, but the high in the 1980s is missed by ERA-40. The NCEP2 corresponds well with NCEP 1 and captures the decreasing trend after 1979. Furthermore, the NCEP1 reanalysis overestimates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SAH, while ERA-40 underestimates the interdecadal changes. This work suggests that much caution should be exerted when the reanalysis datasets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数据 南亚 年代际变化 蛛网膜下腔 分析资料 分析数据 NCEP 出血
下载PDF
区域尺度近地表气候要素驱动数据研制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小多 李新 钞振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4-1324,共11页
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和生态模拟与同化,都需要高分辨率的大气近地表层风、温、压、湿、辐射、降水等资料作为驱动。介绍了流域尺度驱动数据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大气驱动数据的制备方法进行评论,总结了降水、辐射、气温和其他近地... 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和生态模拟与同化,都需要高分辨率的大气近地表层风、温、压、湿、辐射、降水等资料作为驱动。介绍了流域尺度驱动数据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大气驱动数据的制备方法进行评论,总结了降水、辐射、气温和其他近地表要素的若干产品,探讨了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和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大气驱动数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制备流域尺度驱动数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高时空分辨率驱动数据制备提出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数据 分析资料 陆面同化系统 降尺度方法 中国西部
原文传递
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杨续超 张镱锂 +3 位作者 刘林山 张玮 丁明军 王兆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8-646,共9页
利用观测气温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值分析了近40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气温变化具有稳定的、系统性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各类型的响应不同,以沙地、戈壁和裸岩石砾地为主的未... 利用观测气温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值分析了近40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气温变化具有稳定的、系统性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各类型的响应不同,以沙地、戈壁和裸岩石砾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升温幅度最大,为0.21℃/10a;其次是草地、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分别为0.12,0.10,0.12℃/10a;林地升温趋势最弱,为0.06℃/10a.总体来看,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和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地表升温幅度大,植被覆盖状况好的区域升温趋势则较弱;同一一级类型下理化特性及生物过程相似的二级类型对地表气温的影响程度相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导致地表特性发生本质改变后才会对局地气温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下,中国东部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升温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众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提供了观测事实的支持.在区域尺度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不仅要考虑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其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气温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OMR方法 观测资料 分析资料
原文传递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decades: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s and reanalysis data 被引量:25
13
作者 WANG MeiRong ZHOU ShunWu DUAN An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5期548-557,共10页
The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E-TP) is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using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at 7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from 198... The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E-TP) is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using historical observations at 7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from 1980-2008, and two satellite radiation datasets from 1984-2007. Results show that a weakening of sensible heat (SH) flux over the CE-TP continues. The most significant trend occurs in spring, induced mainly by decelerated surface wind speeds. The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hows a notable increasing trend over the last 5 years. Trends in net radiation flux of the atmospheric column over the CE-TP, evaluated by two satellite radiation datasets, are clearly different. Trends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calculated by the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are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and even show opposite signals. Results from the two datasets both show a weakening of the heat source but the magnitude of one i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whereas an increase is indicated by the other data. Therefore, 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trend in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CE-TP, particularly from the estimates of the reanalysis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资料 气象观测 大气热源 青藏高原 净辐射通量 定量估计 数据 感热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