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雹的观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建国 陈文燕 张玫 《广东气象》 2009年第3期59-60,共2页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了关于冰雹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规程,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用20cm口径雨量筒专用量杯测量计算冰雹最大平均质量的方法。以2007年4月初一个成功的操作实例,反映了降雹过程的云天变化,演示冰雹的...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了关于冰雹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规程,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了用20cm口径雨量筒专用量杯测量计算冰雹最大平均质量的方法。以2007年4月初一个成功的操作实例,反映了降雹过程的云天变化,演示冰雹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观测程序 冰雹 地面气象观测
下载PDF
紫台13.7米望远镜的谱线观测程序
2
作者 韩溥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2-86,共15页
本文以13.7米望远镜声光频谱仪(AOS)谱线观测程序为例,按以下要点: * 谱线观测的数据记录; * 声光频谱仪谱线观测程序软接口; * 接收机边带参数选择和频率综合器频率的自动设置; * 谱线校准观测; * 谱线成图观测; * 谱线观测程序的主要... 本文以13.7米望远镜声光频谱仪(AOS)谱线观测程序为例,按以下要点: * 谱线观测的数据记录; * 声光频谱仪谱线观测程序软接口; * 接收机边带参数选择和频率综合器频率的自动设置; * 谱线校准观测; * 谱线成图观测; * 谱线观测程序的主要词汇; * QUICK—LOOK程序; 较系统地介绍了13.7米望远镜谱线观测程序的结构和功能,对谱线观测、校准过程,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记录数据的物理含义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谱线 观测程序
下载PDF
沙尘暴的观测程序及注意事项
3
作者 胡德喜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46-46,48,共2页
根据工作实践,整理关于沙尘暴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规程,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并以且末国家基本气象站2011年3月的一次天气过程演示沙尘暴的观测记录及编发报的操作流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 观测程序 沙尘暴 注意事项 新疆且末
下载PDF
TCA2003全站仪多测回方向观测程序在小湾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润 杨宗峰 《青海水力发电》 2002年第4期49-53,共5页
文章介绍了徕卡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多测回方向观测程序的观测方法及操作步骤,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控制网观测的精度。结合云南小湾水电站施工控制网和安全监测网观测,进行自动观测和自动记录,用“控制网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观测数据... 文章介绍了徕卡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多测回方向观测程序的观测方法及操作步骤,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控制网观测的精度。结合云南小湾水电站施工控制网和安全监测网观测,进行自动观测和自动记录,用“控制网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观测数据后处理,实现了控制网观测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2003全站仪 观测程序 应用
下载PDF
井下测回法测角观测程序的改变及应用
5
作者 郭桂宝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09年第2期68-70,共3页
对比了传统的观测程序和新的观测程序,介绍了两种观测程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新观测程序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 测回法 观测程序
下载PDF
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颜志宏 宋立杰 张万军 《科技传播》 2010年第13期66-67,共2页
本文提出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概念,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 本文提出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概念,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研究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物 沉降观测 观测程序
下载PDF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华忠 史华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996年第4期1-55,共55页
关键词 环境系统 GTOS 数据处理 空间观测程序 程序模块
下载PDF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8
作者 杨慧宁 于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第8期112-112,共1页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建筑物 沉降观测 观测程序 裂缝
下载PDF
关于地面观测中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9
作者 庞成 《干旱气象》 1999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地面观测 值得商榷 降水观测 蒸发观测 降水量 称量法 读数误差 备用仪器 观测程序 降水次数
下载PDF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
10
作者 陈庆文 《南方建筑》 2006年第A07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沉降观测技术 高层建筑 建筑物倾斜 观测方法 水准尺 塔尺 累计沉降量 观测程序 施测方案 观测时间
下载PDF
国产PB—700型机开发测量计算程序
11
作者 甘琪荣 《现代测绘》 1995年第2期52-52,共1页
国产PB—700微型计算机是一种新型计算机,可以放在口袋里,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存储量大、价格便宜、用途广等特点,其价格略高于一般可编程的函数型计算器,但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大大超过上述机型,该机有一万五千程序步,有转向语句、循... 国产PB—700微型计算机是一种新型计算机,可以放在口袋里,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存储量大、价格便宜、用途广等特点,其价格略高于一般可编程的函数型计算器,但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大大超过上述机型,该机有一万五千程序步,有转向语句、循环语句。所以对该机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计算 微型计算机 附合导线 转向语句 观测程序 起始数据 循环语句 计算器 定向方位角 可编程
下载PDF
运用测距仪测绘地形图的一种新方法
12
作者 杜宁 王莉 《矿山测量》 2000年第3期11-12,共2页
从矿山的实际情况出发 ,文中提出了运用测距仪测绘地形图的一种新方法——虚设测站法。
关键词 虚设测站法 测绘 地形图 测距仪 外业观测程序
下载PDF
水准器水准仪受热力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喜春 《测绘科学》 CSCD 1991年第2期26-32,50,共8页
在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器水准对热力作用很敏感,热力作用是产生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这种系统误差的数值随着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不是采取何种观测程序所能够有效消除的,因而它与自动安平水准的测量结果之间可能有些差异。为证明... 在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器水准对热力作用很敏感,热力作用是产生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这种系统误差的数值随着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不是采取何种观测程序所能够有效消除的,因而它与自动安平水准的测量结果之间可能有些差异。为证明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自动安平水准仪与水准器水准仪同时观测的比较试验。“同时观测”,是两名观测员分别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与水准器水准仪对同一对标尺同时进行观测。这时,标尺本身误差、风力作用、温度的变化、阳光对标尺的照射方式,大气折光误差等,对两组观测成果的影响是相同的。至于观测者的人差可视为偶然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作用 精密水准测量 同时观测 照射方式 偶然误差 观测条件 观测成果 大气折光 观测程序 观测
下载PDF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跨河水准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国华 沈忱 +3 位作者 李兴 吴江华 华锦鹏 李芃炜 《北京测绘》 2022年第8期1108-1112,共5页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当水准路线跨越河流、湖泊,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通常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其中测距三角高程法因其作业灵活、跨越长度长(100~3 500 m)、效率显著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精度测量机器... 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当水准路线跨越河流、湖泊,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通常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其中测距三角高程法因其作业灵活、跨越长度长(100~3 500 m)、效率显著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精度测量机器人的出现,使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在跨河水准测量中的应用得以实现。本文根据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通过双向观测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采用多测回测角测距观测程序自动照准测量,缩短了观测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通过跨越永定河高程连测的实际应用,解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且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方法对跨河水准测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河水准测量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 测量机器人 多测回测角测距观测程序 桥梁结构监测
下载PDF
全站仪平面坐标测量2倍照准差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缪健军 《江苏科技信息》 2019年第19期37-39,共3页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全站仪得到快速的更新与发展。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是测角精度(一测回方向标准偏差)0.52,测距精度为1mm+1×10-6。工程领域对全站仪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改进和完善测量程序,在测量过程中采用行...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全站仪得到快速的更新与发展。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是测角精度(一测回方向标准偏差)0.52,测距精度为1mm+1×10-6。工程领域对全站仪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改进和完善测量程序,在测量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来提高精度,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站仪 坐标测量 视准轴误差 横轴误差 观测程序
下载PDF
气象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袖珍计算机PC-1500在新疆的创新应用
16
作者 李冬梅 《气象科技进展》 2022年第3期78-80,共3页
新疆气象局率先使用PC-1500进行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不仅得到国家气象局的认可,也促使各省气象局陆续开发观测程序。改革开放伊始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先后通过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和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意... 新疆气象局率先使用PC-1500进行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不仅得到国家气象局的认可,也促使各省气象局陆续开发观测程序。改革开放伊始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先后通过了《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和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意见》。在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问世不久,各行各业都试图将其应用于业务、服务之中,气象部门也不例外。微机价格高,气象站基础工作是观测与发报,为每个台站配备微机不切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珍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新疆气象局 气象现代化建设 国家气象局 观测程序 发展纲要 气象观测数据
下载PDF
浅谈建筑工程沉降监测
17
作者 陈晓强 《四川建材》 2005年第6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沉降监测 基准点 建筑物 外墙 前后视距差 观测程序
下载PDF
平板载荷试验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方面的应用
18
作者 吴绍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第17期73-75,共3页
平板载荷试验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测求地基土压力与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平板载荷试验的施工原理、方法,以及试验成果资料的整理,确定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对类似场地勘察工... 平板载荷试验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测求地基土压力与变形特性的原位测试方法。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平板载荷试验的施工原理、方法,以及试验成果资料的整理,确定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对类似场地勘察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试验 地基承载力 变形模量 载荷分级 观测程序
下载PDF
2020年1~6月TC59“建筑和土木工程”技术委员会新出版标准简介
19
作者 宋婕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0年第7期83-84,共2页
一、ISO 7078:2020中文标题:房屋建筑—放线、测量和观测程序—词汇和指导性注释英文标题:Building construction--Procedures for setting out,measurement and surveying--Vocabulary and guidance notes该标准修订的目的是为了兼容TC... 一、ISO 7078:2020中文标题:房屋建筑—放线、测量和观测程序—词汇和指导性注释英文标题:Building construction--Procedures for setting out,measurement and surveying--Vocabulary and guidance notes该标准修订的目的是为了兼容TC59/SC 2(术语和语言协调分委员会)针对建筑领域内几个不同方面新发布的系列标准。随着国际建筑工程数量的增长和建筑产品国际市场的发展,对跨学科的共同语言的协议的需求日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土木工程 观测程序 标准修订 国际建筑工程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Bad" Argo Profiles on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YAN Chang-Xiang ZHU J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cold biases in a fraction of Argo profil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d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 profiles) due to the pressure drifts during 2003 and 2006. These...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cold biases in a fraction of Argo profil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d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Argo) profiles) due to the pressure drifts during 2003 and 2006. These bad Argo profiles have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n situ observation-based global ocean heat content esti- mat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bad Argo profiles on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results that were based on observations from diverse ocean observation systems, such as in situ profiles (e.g., Argo, expendable bathy- thermograph (XBT), and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TAO), remote-sens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roducts and satellite altimetry between 2004 and 2006. Results from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upper ocean heat content analysis is vulnerable to bad Argo profiles and demon- strate a cooling trend in the studied period despite the multiple independent data types that were assimilated. When the bad Argo profile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as- similation, the decreased heat content disappeared and a warming occurred. Combination of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mass variation data from gravity satellite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which agrees well with the increased heat con- tent. Additionally, when an additional Argo profile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 was utilized that simply removed the profiles that presented static unstable water columns, the results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when the bad Argo profile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assimil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an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that uses multiple data sources with improved quality control could be less vulnerable to a major observation system failure, such as a bad Argo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assimilation ARGO heat content ensemble optimal interpo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