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慎云南诗歌中的审美观照对象
1
作者 杨春梅 《保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他以诗人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眼光关照云南特有的奇山异水,物候人情,并揭示其审美价值,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明朝时期云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
关键词 杨慎 云南诗歌 审美观照对象
下载PDF
论审美观照中的形象幻觉
2
作者 申自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9-26,共8页
如果说,科学的要旨最终在于缩小人同自然的间距,那么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则不仅不回避这种间距,相反,由于心灵和情感的介入,主体倒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夸张、变形乃至于形象幻觉扩大了这一间距。对于审美观照中的夸张、变形,笔者已有文... 如果说,科学的要旨最终在于缩小人同自然的间距,那么在艺术和审美领域则不仅不回避这种间距,相反,由于心灵和情感的介入,主体倒是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夸张、变形乃至于形象幻觉扩大了这一间距。对于审美观照中的夸张、变形,笔者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专事讨论形象幻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文章论 审美领域 艺术描写 心理变态 太虚幻境 贾母 里奇 观照对象 贾宝玉
下载PDF
创作奥秘的独到探索——申自强《艺术观照的审美性》读后
3
作者 周书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6-19,共4页
在得知申自强同志的美学专著《艺术观照的审美性》出版的消息后,我真有点暗自为他担心:这样一个窄狭的命题,能有多少思维空间可以驰骋?又怎能避兔空洞枯燥的议论,而给人以审美的启迪与艺术的开导?待接到他的赠书并阅读之后,不但原来的... 在得知申自强同志的美学专著《艺术观照的审美性》出版的消息后,我真有点暗自为他担心:这样一个窄狭的命题,能有多少思维空间可以驰骋?又怎能避兔空洞枯燥的议论,而给人以审美的启迪与艺术的开导?待接到他的赠书并阅读之后,不但原来的担心顿然冰释而且使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由衷地折服了。我发现:他巧妙地运用追流溯源的办法,以古今中外的创作实践反观艺术观照问题,既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性 思维空间 审美观照 生活本质 美学观 内在意蕴 审美视觉 心理经验 观照对象 斯芬克斯之谜
下载PDF
自由与超脱的进境——严歌苓小说创作比较谈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晓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4,共6页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以她1989年赴美留学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时期。她的作品按题材划分,又呈现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出国前以军旅题材为主,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移民小说,近年来则转向被称之为“故国回望”的中国题材。除了移...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以她1989年赴美留学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时期。她的作品按题材划分,又呈现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出国前以军旅题材为主,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移民小说,近年来则转向被称之为“故国回望”的中国题材。除了移民小说之外,严歌苓在两个不同时期和场域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创作,其题材范围虽有相似相近之处,但在创作立场、写作视角以及文本形式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别。本论文以严歌苓分别在国内和国外创作的中国题材小说为主要观照对象,试图探究其国内外小说创作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文本形式 军旅题材 观照对象 创作立场 题材范围 中国题材小说 小说创作
下载PDF
魏晋书法摭谈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永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6,共3页
讲求符号、结构、线条艺术的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时代,已跳出了"饰文字以观美"的萌芽更新阶段,使眼底观照的对象和心中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笔端,书法家的心迹、神识得到了本质的显扬。在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美学的历史上,这是一... 讲求符号、结构、线条艺术的书法艺术,发展到魏晋时代,已跳出了"饰文字以观美"的萌芽更新阶段,使眼底观照的对象和心中契悟的真意流露于笔端,书法家的心迹、神识得到了本质的显扬。在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美学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照对象 价值取向 性情意趣
下载PDF
论八戒和桑丘的幽默喜剧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育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9-64,共6页
八戒和桑丘这两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使读者以悲哀换来欢乐,用嬉笑代替眼泪,他们身上隐藏着一种共同的神奇特质,那就是两个形象特有的、过去较少被人们注意的喜剧精神——幽默。具体体现在:两个形象本身具有自我幽默感;两个形象的幽默喜剧精... 八戒和桑丘这两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使读者以悲哀换来欢乐,用嬉笑代替眼泪,他们身上隐藏着一种共同的神奇特质,那就是两个形象特有的、过去较少被人们注意的喜剧精神——幽默。具体体现在:两个形象本身具有自我幽默感;两个形象的幽默喜剧精神,还贯注在创造构成形象喜剧性的方式里和读者的鉴赏活动中;两个幽默形象具有各自的幽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幽默感 幽默观照对象 幽默品质 距离感 幽默色彩 幽默构成
下载PDF
“悬置名著”与明代小说研究——以21世纪以来明代小说研究的博硕士论文统计为基础
7
作者 贺莉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大康、郭英德等学者在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研究领域陆续提出了"忽略大家"、"悬置名著"等观念和命题。二十年间,学界对之有何反应?呼应还是忽略?忽略有何原因及制约因素?呼应又有怎样的表现和新问题?本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大康、郭英德等学者在古典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研究领域陆续提出了"忽略大家"、"悬置名著"等观念和命题。二十年间,学界对之有何反应?呼应还是忽略?忽略有何原因及制约因素?呼应又有怎样的表现和新问题?本文将以明代小说的研究为观照对象,选取一个特定的研究截面,同样立足于成果统计的角度对之予以简单的总结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硕士论文 悬置 明清小说 郭英德 陈大康 小说史 《封神演义》 《醒世姻缘传》 观照对象
下载PDF
再造 创新
8
作者 姜鸣 《创意设计源》 2012年第1期2-3,共2页
地貌概念的山水,几乎与地球的固体表面同时形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先秦实践理性的语境里,自在的山水,成为主体的审美观照对象。两汉以前,三次元的山水开始被两次元的绘画转译;从魏晋时期的人性觉醒,隋唐时期的诗画融... 地貌概念的山水,几乎与地球的固体表面同时形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先秦实践理性的语境里,自在的山水,成为主体的审美观照对象。两汉以前,三次元的山水开始被两次元的绘画转译;从魏晋时期的人性觉醒,隋唐时期的诗画融合,宋元时期的"可居可游"画境追求直至"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的转换……客体的山水走向主体心象的山水,再成为以绘画为载体、承载并表达主观理想的山水——中国山水文化的体系框架,经由人类自己的不断再造,日渐丰满,蔚成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文化 心象 三次元 性觉醒 观照对象 实践理性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水墨山水 宋元时期
下载PDF
浅论中外“移情”审美内涵之异同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俊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2期27-28,共2页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关键词 物我同一 艺术境界 审美内涵 移情说 立普斯 外射 观照对象 以我观物 主体心灵 庄子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下载PDF
电视情感类谈话栏目评析——以江苏卫视《人间》为例
10
作者 王立影 《青年记者》 2008年第A02期55-55,共1页
在2007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情感类电视节目造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3月5日江苏卫视《人间》栏目的全新亮相和2007年4月9日湖南卫视《真情》栏目的精彩转身,带动了情感谈话类节目发展的新热潮。《人间》何以"情动天下"
关键词 情感类 江苏卫视 《人间》 电视节目 谈话类节目 电视荧屏 情感故事 栏目组 电视内容 观照对象
下载PDF
陶渊明与自然——读陶札记之五
11
作者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8-16,共9页
自然,作为人类生活和劳动的天地,与文学一直结有不解之缘。它不仅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一个基本母题。这在我国尤其如此,自《诗经》以来,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很少有不涉及自然的,古代作家几乎没有不表现自然、歌唱自然的。中古... 自然,作为人类生活和劳动的天地,与文学一直结有不解之缘。它不仅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一个基本母题。这在我国尤其如此,自《诗经》以来,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很少有不涉及自然的,古代作家几乎没有不表现自然、歌唱自然的。中古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率先把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将田园山水引进诗歌的领域,热烈地予以吟咏,因而赢得了“自然诗人之宗”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山水 观照对象 中古时期 文学表现 古代作家 母题 田园诗人 陶诗 文学作品 田居
下载PDF
小说叙事视角的选择与作家心理类型
12
作者 王剑 《天中学刊》 1994年第2期38-40,共3页
小说的叙事视角实际上指的是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问题。小说家在创作的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自觉或非自觉,都不能回避叙事视角的选择问题。它是小说家观照对象世界变化发展的轨迹,透视笔下人物行为、心理活动、情感脉络的视线出发... 小说的叙事视角实际上指的是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问题。小说家在创作的时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自觉或非自觉,都不能回避叙事视角的选择问题。它是小说家观照对象世界变化发展的轨迹,透视笔下人物行为、心理活动、情感脉络的视线出发点和方位坐标系。叙事视角的选择,决定了小说的时空能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小说叙事 观照对象 人物行为 全知视角 心理活动 外倾型 选择问题 方位坐标 心理类型
下载PDF
要历史地评价陶渊明——陶渊明“立场彻底转变”说平议
13
作者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25-32,80,共9页
陶渊明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以解缓归田行为的坚决,性格的真淳,情操的耿介,审美趣味的高尚,赢得了时誉,亦受到后世文人的仿效;在艺术上,他最先将田园作为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开... 陶渊明是汉魏六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以解缓归田行为的坚决,性格的真淳,情操的耿介,审美趣味的高尚,赢得了时誉,亦受到后世文人的仿效;在艺术上,他最先将田园作为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开辟了田园诗的艺术园地,独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使田园诗臻于极境,更成为后来文人艺术上的楷模。正因为如此,自唐宋以降,陶渊明一直是诗人和学者探讨的热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研究 诗歌发展史 后世文人 审美趣味 观照对象 汉魏六朝 读山海经 陶诗 己酉岁九月九日 载欣载奔
下载PDF
本刊说明
14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106-106,共1页
本刊2019年第3期第66-75页刊发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史哲文博士《论明清文峰梅氏宗族与宣城地域诗学的扭合互动——以家刻总集为观照对象》一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清代皖人宗族诗歌总集与文学世家研究”的阶段性... 本刊2019年第3期第66-75页刊发的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史哲文博士《论明清文峰梅氏宗族与宣城地域诗学的扭合互动——以家刻总集为观照对象》一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清代皖人宗族诗歌总集与文学世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AHSKY2018D113),因编辑失误原因遗漏,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照对象 文学世家 诗歌总集 失误原因 阶段性成果 文博士 宗族
下载PDF
穆亨娜国立艺术设计学院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代美术家》 2002年第4期60-61,共2页
俄罗斯的穆亨娜国立艺术设计学院,作为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艺术院校,它在一个多世纪中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教育机构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观照对象。从这两期开始,我们将从穆亨娜国立艺术设计学院的各个系科入手,对它的学院机制、教育... 俄罗斯的穆亨娜国立艺术设计学院,作为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艺术院校,它在一个多世纪中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代教育机构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观照对象。从这两期开始,我们将从穆亨娜国立艺术设计学院的各个系科入手,对它的学院机制、教育结构进行系列介绍。面对教育在今天的重要性,无论其教育模式有无借鉴的价值,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参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院校 参照对象 观照对象 当代教育 俄罗斯 重要性
下载PDF
试论丁玲审美的独特性和现代性
16
作者 万直纯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71-76,共6页
一、审美独特性丁玲的创作是独特的。这独特的创作凝聚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体现着时代审美流向。 1、审美内容不同的作家由于自身阅历和教养诸因素决定他特定的审美视野和审美观照对象。它不仅表现为某种题材为他所常写,而且还表现... 一、审美独特性丁玲的创作是独特的。这独特的创作凝聚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体现着时代审美流向。 1、审美内容不同的作家由于自身阅历和教养诸因素决定他特定的审美视野和审美观照对象。它不仅表现为某种题材为他所常写,而且还表现为他最擅长于表现此类题材。郁达夫对五四青年性病态的特殊关注,沈从文笔下孤独、蛮荒而充满人情味的湘西世界,艾芜笔下流浪汉边陲的浪迹……丁玲作品的生活面不是十分广阔的,远不如沈从文生活素材丰厚,也不象茅盾有意地对现代各阶级阶层作全景式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湘西世界 艾芜 审美视野 观照对象 审美内容 现代文学 特殊关注 矛盾心理 阶级阶层
下载PDF
电视节目应承受文化之重
17
作者 刘彦武 《西部广播电视》 2007年第A09期13-13,共1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像包围的读图时代。作为一种超级媒体,电视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令人目不暇接。在内容为王、广告通吃、收视率制胜的规则面前,我们的电视人是否在思考节目的文化担待、社会功用和时代使命。
关键词 电视节目 第一次心动 生活空间 新闻现场 社会功用 资讯节目 江苏卫视 曲苑杂坛 娱乐类 观照对象
下载PDF
意象组合论(上)
18
作者 申自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0-26,83,共8页
我们想象里没有一个形象不是先从视觉进来的。可是我们有本领在接受了这些形象之后,把它们保留、修改并且组合成想象里最喜爱的各式各种图象和幻象。 ——(英)
关键词 意象组合 形象美 审美视觉 审美意象 观照对象 人面桃花 心理时空 艾迪 霜葩 凡人琐事
下载PDF
半张脸的神话——科学与文学关系之迷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若谷 《网络文学评论》 2020年第2期38-43,共6页
一也许这样的观点不会被驳斥: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美学一直执着于体验静虚,因此中国人反复以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为观照对象展开天与人的精神融合。有意思的是,随着科学探索的疆域越来越远,"月亮"这一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审美... 一也许这样的观点不会被驳斥: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美学一直执着于体验静虚,因此中国人反复以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为观照对象展开天与人的精神融合。有意思的是,随着科学探索的疆域越来越远,"月亮"这一千百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审美意象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一种宇宙球体,一个地外生物的栖息地,本质上与地球别无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照对象 静虚 审美意象 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 精神融合 科学探索 神话
原文传递
当代美术的退潮 被引量:1
20
作者 非为 《美术》 1986年第1期20-22,共3页
也许已经有人注意到,85年的美术创作(主要是青年美术创作)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大量出现背对观众的形象。如《天高地远》(见本刊1985年6期)、《春天来了》(见本刊1985年7期)、《小巷》(见本刊1985年7期)等(见本文附图)。这些画面中... 也许已经有人注意到,85年的美术创作(主要是青年美术创作)中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大量出现背对观众的形象。如《天高地远》(见本刊1985年6期)、《春天来了》(见本刊1985年7期)、《小巷》(见本刊1985年7期)等(见本文附图)。这些画面中的人物都面对背景,而背景往往是一个空旷的场景,并没有具体的观照对象。这里没有非此即彼的态度,没有激越奋发的情绪,也没有缠绵悱恻的伤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术 美术创作 天高地远 青年画家 春天来了 观照对象 作品展览 孔维克 程丛林 中央美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