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教功用艺术观下的传统中国画
1
作者 蔡青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83,共3页
政教功用艺术观下的传统中国画,秉承着政教功用艺术观的传统,在宫廷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题材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主要的创作原则,人物画则采用类型化、概念化的模式。花鸟则采用象征、类比和谐音的艺术手法来... 政教功用艺术观下的传统中国画,秉承着政教功用艺术观的传统,在宫廷绘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题材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主要的创作原则,人物画则采用类型化、概念化的模式。花鸟则采用象征、类比和谐音的艺术手法来为政教服务。山水则因统治阶级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而表现出不同的图式语言和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功用的艺术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下载PDF
艺术乃是人的自我实现:论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命题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斯斯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博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质疑者批评博伊斯塑造并神化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为其艺术观念辩护。但是,博伊斯的虚构生平本质上体现了其核心艺术观念,即“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命题常被误解成人... 博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质疑者批评博伊斯塑造并神化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为其艺术观念辩护。但是,博伊斯的虚构生平本质上体现了其核心艺术观念,即“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命题常被误解成人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或者人人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然而博伊斯的真正意旨在于指出人人皆具备实现自我以及改变社会的能力,并以此突破“艺术”的传统观念。“艺术”在博伊斯那里不只是纯粹的审美活动,而是去实践并且影响更多的人实现自我,进而完成社会的变革。艺术活动不是个性的表达,而是人的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伊斯 人人都是艺术 创造力 扩展的艺术
下载PDF
论庄子哲学中艺术精神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李大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57-65,共9页
(一)如果要说庄子论艺术有其目的性,则要说他是为了求真而有了艺术。在寻访真理的过程中,他意外地有了发现,即发现了艺术。他只是要追求"真",追求自由,而要追求这些,首先就需要一种自由意志,这正好成了庄子艺术的精神。在庄... (一)如果要说庄子论艺术有其目的性,则要说他是为了求真而有了艺术。在寻访真理的过程中,他意外地有了发现,即发现了艺术。他只是要追求"真",追求自由,而要追求这些,首先就需要一种自由意志,这正好成了庄子艺术的精神。在庄子那里,美与真、善有其独特的意义。主体性只是体现在主动地追求天地大美,而不是天地大美由于己;境界不是由内产生,而是由外扑捉,化为自己的艺术精神。(二)雕琢与复朴表达的是两个过程,一是要塑造、修行,二是要还原。不仅艺术要还原,人格也要还原。(三)庄子的"虚室生白",本意是要借一个具体的情景、场域的描述,表达形上之道的显现,然而,如此的情景、场域,却产生了美学的效果,他对美的空间观念、虚实关系,对于艺术境界的产生做了最精妙的表达。语言的表现只是为了使得真象与境界能够出现,而为了真象与境界的出现,话说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立即禁断,即主动地放弃语言,等待那个景象的出现,这就是"得鱼忘筌"的意义。(四)"观"的艺术其实就是如何排除主观性,做到纯粹的客观。其"坐忘",即"离形去知",类似尼采所说的"自弃境界",就是在观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主观性出离干净,只剩下纯粹的观审,到了那个境界,对象就会向我们诉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真善美 虚室生白 雕琢复朴 观的艺术
下载PDF
林语堂论东西方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兆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林语堂不仅是一位影响世界的作家,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东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林语堂倡导以自由、快乐和优雅为主旨的“游戏的艺术观”,对东西方艺术的优劣长短也给予了... 林语堂不仅是一位影响世界的作家,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东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林语堂倡导以自由、快乐和优雅为主旨的“游戏的艺术观”,对东西方艺术的优劣长短也给予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试图对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达到一种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世界性艺术。当然,对于如何达成这一融会的途径,林语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设计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东西方艺术 游戏的艺术 兼容并顾
下载PDF
博伊斯艺术的双重性——兼与阿多诺论艺术双重性的比较
5
作者 潘斯斯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2年第3期200-213,共14页
学界对博伊斯及其艺术观念存在不少批评,认为博伊斯的艺术观有解构艺术的自主性的可能,但是这种批评忽略了博伊斯的艺术观的变革因素。基于阿多诺对艺术的双重性的解读视域,博伊斯的“扩展的艺术观”“人人都是艺术家”等命题不仅指在... 学界对博伊斯及其艺术观念存在不少批评,认为博伊斯的艺术观有解构艺术的自主性的可能,但是这种批评忽略了博伊斯的艺术观的变革因素。基于阿多诺对艺术的双重性的解读视域,博伊斯的“扩展的艺术观”“人人都是艺术家”等命题不仅指在强调艺术应当融于生活,并且作为一种抵抗力量而存在,而是试图赋予“艺术”实践一种批判的、反思的面向。这仍然保持了艺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不是泛化了艺术的观念,这种独立并不是独立于社会,而是在社会中与日常生活保持一定的独立。由此,博伊斯艺术的双重性更具实践性的力量,因而与阿多诺的理论立场具有重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伊斯 扩展的艺术 艺术的双重性 自主性 阿多诺
下载PDF
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艺术观念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迁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9年第12期23-26,共4页
艺术观念是制约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因素,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育者所持艺术观念的影响。本文在剖析艺术观念之历史流变的基础上,反思了一些教育者长期被囿于“美的艺术”观念中所带来的问题,... 艺术观念是制约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因素,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育者所持艺术观念的影响。本文在剖析艺术观念之历史流变的基础上,反思了一些教育者长期被囿于“美的艺术”观念中所带来的问题,并指出了更加开放的艺术观念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 的艺术
原文传递
阿奎那之锯--中世纪的艺术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拉里·夏因尔 强东红(译) 《上海文化》 CSSCI 2018年第10期55-59,74,共6页
在中世纪,一切艺术/手工艺都被授予有尊严的地位,刺绣与绘画、陶器和雕塑、铸造和建筑,都在创造工程和知识系统中占据体面的一席之地。中世纪也没有把艺术家与手艺人区分开来的范畴,既没有"艺术家",也没有"手艺人"... 在中世纪,一切艺术/手工艺都被授予有尊严的地位,刺绣与绘画、陶器和雕塑、铸造和建筑,都在创造工程和知识系统中占据体面的一席之地。中世纪也没有把艺术家与手艺人区分开来的范畴,既没有"艺术家",也没有"手艺人",只有各种阶层和各种身份的手艺人/艺术家。中世纪的"美"的含义要比现代更为宽泛,包括与令人愉悦的外观相伴的道德价值和功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的艺术 艺术系统 手工艺 功用性
原文传递
日本近代艺术观的表里以及变迁和受容
8
作者 青木孝夫 臧新明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崇拜欧美(或与之相反),不仅仅是艺术,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看得到。而且同西欧艺术观相对比、对照,一直在日本延续的东亚传统的艺术观也在近代形成了。这样和艺术相关连的习惯之联想和价值的二重表象,在日本社会上深深扎根了。
关键词 脱亚入欧的艺术 日本的艺术 传统的出新 美的实践 艺道
原文传递
观舞
9
作者 高尔斯华绥 高健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 2010年第11期55-56,共2页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不久,从幕布厚重的褶折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其中最大的看来也不超过十三四岁,最小...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剧院观舞。幕启后,台上除周围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荡不见一物。不久,从幕布厚重的褶折处,孩子们一个个或一双双联翩而入,最后台上总共出现了十多个人。全都是女孩:其中最大的看来也不超过十三四岁,最小的一两个则有七八岁。她们穿得都很单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的艺术--舞》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