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家气候观象台多维度观测能力建设及科学研究——以深圳为例 |
李磊
邱宗旭
罗红艳
杨红龙
高瑞泉
卢超
张丽
江崟
庄红波
唐佳慧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徐家汇观象台与近代气象台网在中国的建立 |
吴燕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3
|
北京降水特征及北京市观象台降水资料代表性 |
王佳丽
张人禾
王迎春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1
|
|
4
|
北京不同区域表面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北京市观象台气温的代表性 |
王佳丽
张人禾
王迎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4
|
|
5
|
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检验分析 |
张良
李耀辉
王胜
柳媛普
刘宏谊
赵建华
李刚
|
《干旱气象》
|
2010 |
11
|
|
6
|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观测环境问题 |
陈贵川
卞林根
李平
刘建平
|
《气象科技》
|
2008 |
21
|
|
7
|
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 |
李维宝
陈久金
|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8
|
我国气候观象台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
陈冬冬
郭建侠
林立铮
高瑞泉
张明
王建凯
宋树礼
|
《气象科技进展》
|
2019 |
3
|
|
9
|
世界最早的天文观象台——陶寺观象台及其可能的观测年代 |
李勇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0
|
陶寺观象台与考古天文学 |
武家璧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1
|
青岛观象台的历史沿革与贡献研究(1898—1949年) |
沈冰冰
张静
颜惠玲
张敏
|
《气象科技进展》
|
2016 |
2
|
|
12
|
从北京观象台造仪看“工程”的若干特征 |
张久春
张柏春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
2014 |
1
|
|
13
|
古城·宫殿·大墓·观象台——唐尧帝都考古新进展 |
王晓毅
|
《文物世界》
|
2004 |
5
|
|
14
|
兰州观象台存放台阵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与分析 |
卢大伟
姚凯
闵祥仪
王东彬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5
|
清朝前期观象台天文仪器的欧洲化 |
张柏春
|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
1999 |
2
|
|
16
|
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几点思考 |
徐安伦
李建
|
《气象科技进展》
|
2022 |
1
|
|
17
|
近代与否之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人对北京古观象台的双重印象 |
陈志辉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气象观测和研究 |
徐安伦
李建
|
《气象科技进展》
|
2017 |
1
|
|
19
|
寻找观象台:《山海经·大荒经》成书地理位置考 |
吴晓东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20
|
德国气象局质量管理体系及林登伯格观象台建设简介 |
曹晓钟
李峰
张明
|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