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事证据规则架构下体系化的结构与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毕玉谦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7-66,共10页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司法程序改革以及法官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证据规则体系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表现形态上,民事证据规则的体系化主要由3种基本规范构成,即技术规范、程...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司法程序改革以及法官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19年《民事证据规定》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证据规则体系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表现形态上,民事证据规则的体系化主要由3种基本规范构成,即技术规范、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其中技术规范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民事证据规定司法解释的核心规范。针对近年来实务界在证据规则适用中出现的不当做法和认识误区,全面、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这些反映民事证据规则基本属性的核心技术规范,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界定《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与有关实体法在建构民事证据规则体系化上的应用功能与逻辑关系,进而对采信证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证据 规则体系化 基本结构 逻辑关系
原文传递
监察体制改革“纪法衔接”的法理阐释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以监察体制改革为界线,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纪法分离"到"纪法衔接"的变迁历程。法治反腐不能仅依靠国法,因为法的空缺性决定其腐败预防的不及时性及腐败治理的不全面性;而法的开放结构,又为国法接纳党纪... 以监察体制改革为界线,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纪法分离"到"纪法衔接"的变迁历程。法治反腐不能仅依靠国法,因为法的空缺性决定其腐败预防的不及时性及腐败治理的不全面性;而法的开放结构,又为国法接纳党纪,共同服务于法治反腐实践奠定了法理根基。在坚持法治反腐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特色反腐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党纪资源优势,促进"纪法衔接",是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的重要目标。在法治反腐意义上,党纪与国法之间不具有可比较性,因此,不论是强调"党纪高于国法"还是认为"国法高于党纪",都是伪命题。正确发挥党纪与国法在法治反腐中的功能,就必须要以两者为基本素材,构建体系化的法治反腐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纪法衔接 法治反腐 规则体系化
下载PDF
{Q}{^(('))s}Molecular States in QCD Sum Rules
3
作者 张建荣 黄明球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075-1090,共16页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ass spectra of {Qs}{Q(')s} molecular states in the framework of QCD sum rules. The interpolating currents representing the molecular states are proposed. Technically, contribution...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ass spectra of {Qs}{Q(')s} molecular states in the framework of QCD sum rules. The interpolating currents representing the molecular states are proposed. Technically, contributions of the operators up to dimension six are included in operator product expansion (OPE). The masses for molecular states with various {Qs}{Q(')s} configuration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 4.36 ± 0.08 Ge V for theDs* Ds0- * molecular stat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ss 4350+4.6 -5.1± 0.7 MeV of the newly observed X(4350), which could support X(4350) interpreted as a D*D*so molecular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spectra molecular states QCD sum rules
下载PDF
“人权保障”及“科技进步”--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四十年发展史及其核心要素、助推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学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5-49,共15页
由1979年《刑事诉讼法》"证据"一章的7个条文到目前基本形成的体系化样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在过去四十年里有了虽曲折、但却较全面的发展。这一发展,不仅具有独特特点,更有着"人权保障"意识觉醒及"科技进步&qu... 由1979年《刑事诉讼法》"证据"一章的7个条文到目前基本形成的体系化样态,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在过去四十年里有了虽曲折、但却较全面的发展。这一发展,不仅具有独特特点,更有着"人权保障"意识觉醒及"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两大清晰的脉络,即:随着"人权保障"观念不断树立和加固,非法证据排除、举证责任分配、客观证明标准的具化等等证据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它们要求我们去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与此同时,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法定证据形式逐渐丰富、证据名称更为精准,相应地,间接证据得以助力司法工作、诉讼中专门性问题的解决路径和方法得以科学架设——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因此趋向体系化。诚然,我国现行刑事证据规则已日趋丰富,且已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刑事证据制度体系,但从内容上看还存在一些缺憾,特别是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当下,还有一些证据问题亟待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共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制度 证据规则体系化 人权保障 科技进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