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保障的宪法规范论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蕾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我国宪法第45条是医疗保障的宪法规范依据,通过解析该条文的规范结构,医保的规范内容包含了从抽象到具体的三个论证层次:医保的目的论证、制度模式论证以及对象范围论证。医保的目的是为陷入经济困境的患病公民提供经济援助,这种援助是... 我国宪法第45条是医疗保障的宪法规范依据,通过解析该条文的规范结构,医保的规范内容包含了从抽象到具体的三个论证层次:医保的目的论证、制度模式论证以及对象范围论证。医保的目的是为陷入经济困境的患病公民提供经济援助,这种援助是公平与社会责任原则的要求。医保的基本制度模式是以政府为规划主体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方式;医保的对象应该是以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全体社会成员。在保障范围上,医保应以保障花费较高的大病为原则,适当放宽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范围,并应将疾病防范措施纳入医保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 基本权利 宪法 规范论证
下载PDF
规范论证中发现的语境和辩护的语境
2
作者 李继堂 郭贵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
在当代物理学中,描述自然界里的基本粒子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理论都是规范理论。为什么它们都能够用统一的规范理论框架来处理?物理学家认为存在一个把整体规范对称推广到局域规范对称合法性的所谓规范论证,物理学哲学家对此基本上持... 在当代物理学中,描述自然界里的基本粒子及其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理论都是规范理论。为什么它们都能够用统一的规范理论框架来处理?物理学家认为存在一个把整体规范对称推广到局域规范对称合法性的所谓规范论证,物理学哲学家对此基本上持反对态度。我们试图从科学哲学角度说明物理学家的规范论证主要处于发现的语境,而物理学哲学家对规范论证的异议主要出于辩护的语境。基于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区分的合理性,我们试图说明规范论证和对规范论证的异议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甚至可以用语境论理论观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理论 规范论证 发现的语境 辩护的语境 语境论理论观
下载PDF
教育学研究对象确立的逻辑依据与论证规范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鹏 和学新 《教育评论》 2018年第5期43-47,共5页
逻辑是认识的规范,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遵循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来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存在推理过程不缜密、不充分,论据缺乏深度、力度等问题。加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证规范,需要从概念分析的... 逻辑是认识的规范,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遵循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来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存在推理过程不缜密、不充分,论据缺乏深度、力度等问题。加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证规范,需要从概念分析的明晰性、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入手,并尝试运用反思平衡审视不同的对象观,打破以往各种对象观非此即彼的局面,通过观点间反复的比较、调整,得到更具合理性、融贯性的教育学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对象 论证规范 反思平衡
下载PDF
证据呈述与意义确定——论证据理论语义学中的有效论证
4
作者 王航赞 闫星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要理解证据理论语义学的内涵,就得明确其中能给语义以确定的"证据"这一核心概念。一般来讲,对证据的呈述往往能通过有效的论证得以实现。本文首先提出了证据理论语义学的基本主张,把它看成是通过呈述证据来确定意义的一种逻... 要理解证据理论语义学的内涵,就得明确其中能给语义以确定的"证据"这一核心概念。一般来讲,对证据的呈述往往能通过有效的论证得以实现。本文首先提出了证据理论语义学的基本主张,把它看成是通过呈述证据来确定意义的一种逻辑计算方案,然后通过论证框架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归纳定义,并在此过程中把握证据的含义,最后论述了有效论证在呈述证据时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有效性 论证框架 规范论证 规范论证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规范格言论证探析
5
作者 梁润成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81-96,共16页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了品格说服手段。该手段告诉我们演说者可通过展示实践智慧、德性及善意三种品格去让听众信任演说者,进而提高听众对演说者主张的认同度。人们尚不清楚演说者表达怎样的论证能展示包括实践智慧、德性及善...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了品格说服手段。该手段告诉我们演说者可通过展示实践智慧、德性及善意三种品格去让听众信任演说者,进而提高听众对演说者主张的认同度。人们尚不清楚演说者表达怎样的论证能展示包括实践智慧、德性及善意的优良品格。文章试图揭示一种独特的论证,以回答上述疑问。第一,通过分析亚氏对格言的论述,我们定义了格言论证;第二,通过分析优良品格的含义,我们定义了规范格言,由此给出了规范格言论证;第三,利用论证型式理论并结合规范格言,我们指出了规范格言论证有两个特殊的型式,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度;第四,从听众的视角出发,我们说明了规范格言论证能作为演说者展示优良品格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言论证 规范格言论证 优良品格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裁判理由的供给与论证
6
作者 李庆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5-200,共16页
裁判理由是裁判者对诉争判定的缘由分析,表现为裁判论点逐级证成过程。当前,司法实践中裁判理由的实质性供给存在不足,如内容空泛、态度消极和技术欠缺,这些问题导致纠纷难以实质解决,产生程序空转,甚至引发连环诉讼。实质法治观转型强... 裁判理由是裁判者对诉争判定的缘由分析,表现为裁判论点逐级证成过程。当前,司法实践中裁判理由的实质性供给存在不足,如内容空泛、态度消极和技术欠缺,这些问题导致纠纷难以实质解决,产生程序空转,甚至引发连环诉讼。实质法治观转型强调外部证成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后果考量及融贯性检验,优化裁判方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立足“依法能动裁判观”理念,通过强化实质性裁判理由供给,有助于破解机械司法问题。同时,建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论证规范,为裁判者提供全景式、可选择的裁判理由供给方案,在方法论上证成“依法能动裁判观”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理由 外部证成 供给理路 论证规范
下载PDF
何为教育研究的规范性论证 被引量:28
7
作者 金生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1,共8页
教育实践是规范性实践,具有规范性问题,教育研究的经验主义把教育实践仅仅看作一个现象的、可经验描述性的实在,导致对规范性问题的遗忘,导致价值研究的阙如。教育研究具有认识教育实践的各种规则、规范、原则的任务,包含着目的、理想... 教育实践是规范性实践,具有规范性问题,教育研究的经验主义把教育实践仅仅看作一个现象的、可经验描述性的实在,导致对规范性问题的遗忘,导致价值研究的阙如。教育研究具有认识教育实践的各种规则、规范、原则的任务,包含着目的、理想、根据、标准、形式等的证成,只有规范性论证才能真正切入这些问题。规范性研究不以说明事实为目的,它以规范性的方法来为"应然"的教育提供理由,揭示教育的理性真理,提出针对教育的理想、本质形式、规范原则的必然性知识。规范性探究证成的原则、规范等,是真实而正当的,是值得遵循和实践的,也是应当遵循和实践的。经过证成的典范、标准、应然形式、理想、目的等,不仅用来评价和衡量教育实践的各种观念和行动,也构成了使命、责任、义务等,意味着对教育实践主体的召唤。没有规范性论证证成的真实合理的规范体系,我们就根本无法进行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规范 规范论证 规范语句
原文传递
教育研究何以需要规范化论证
8
作者 吴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0-115,共6页
规范与研究一体双生,但规范化的论证不是规范的劝导,否则将造成研究的规范困境。对教育研究而言,进行规范化论证不仅具有方法层面上的必要性,更具有价值层面上的必然性。现实中,一些研究者流于失范,以构建学术规范体系、制定研究规则和... 规范与研究一体双生,但规范化的论证不是规范的劝导,否则将造成研究的规范困境。对教育研究而言,进行规范化论证不仅具有方法层面上的必要性,更具有价值层面上的必然性。现实中,一些研究者流于失范,以构建学术规范体系、制定研究规则和固化研究对象等方式,割裂了教育研究的视域,降低了教育研究的地位,阻碍了教育研究的发展。教育研究要在重视过程性研究的同时,破除实体思维的影响,强调教育的开拓性,回归以生活和行动规范自身的研究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规范论证 生活 行动
原文传递
论侵害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中的“严重”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震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53,共18页
《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以“严重”作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特殊限制条件。“严重”是具有价值开放性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裁判者需在明确其具体规范内容后,方可适用。具体规范内容作为“严重”要件的适用前提,应通过论证得到确立。... 《民法典》第1183条第1款以“严重”作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特殊限制条件。“严重”是具有价值开放性的不确定法律概念,裁判者需在明确其具体规范内容后,方可适用。具体规范内容作为“严重”要件的适用前提,应通过论证得到确立。《民法典》的既有规定和内在价值体系为论证提供了必要的价值基础,裁判者应将已明确的“优位价值”具体化为确定的适用前提。对于现有法律体系仍然开放之部分,应根据侵权法的功能,结合精神损害的典型特征,证成“严重”要件的具体规范内容。对此,应先形成评价特征确定的“裁判规则”,再以相对确定的价值结合案件事实,提炼出“适用类型”。被论证出的诸适用前提不仅应能够充分保护我国《民法典》所确定的人格权益,而且彼此之间应相互支持,与现有法秩序相互融贯,形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损害 价值开放性概念 规范内容的论证 融贯的法秩序
原文传递
HOPF BIFURCATION ANALYSIS IN A 4D-HYPERCHAOTIC SYSTEM 被引量:2
10
作者 Kangming ZHANG Qigui YANG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0年第4期748-758,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opf bifurcation of a 4-dimensional hyperchaotic system withonly one equilibrium.A detailed set of conditions are derived,which guarantee the existence of theHopf bifurcation.Furthermore,t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Hopf bifurcation of a 4-dimensional hyperchaotic system withonly one equilibrium.A detailed set of conditions are derived,which guarantee the existence of theHopf bifurcation.Furthermore,the standard normal form theory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and type of the Hopf bifurcation,and the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of bifurcating periodic solutions andtheir periods.In addition,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justify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S Hopf bifurcation HYPERCHAOS normal form stability.
原文传递
格特:“内在论与各种不同的理由”
11
作者 李剑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1-42,共2页
在近期的一组论文中,我都在论证规范的实践理由(normative practic reason)所具有的要求作用(the requiring role)与辩明作用(the justifying role)之间的区分。本文的目的是从该区分出发,考察当代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内在论与外在论... 在近期的一组论文中,我都在论证规范的实践理由(normative practic reason)所具有的要求作用(the requiring role)与辩明作用(the justifying role)之间的区分。本文的目的是从该区分出发,考察当代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内在论与外在论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特 内在论 实践理由 论证规范 外在论 伦理学 行为者
原文传递
自我的微调与社会的团结——罗蒂论反讽与现代性认同
12
作者 匡宇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4期142-157,共16页
罗蒂关于反讽主义的论题,是为了解决公共的社会认同和私人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进行的构想。借助反讽概念,罗蒂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观点。柏拉图哲学传统试图用一种共通的人性理论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合而为一,... 罗蒂关于反讽主义的论题,是为了解决公共的社会认同和私人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进行的构想。借助反讽概念,罗蒂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观点。柏拉图哲学传统试图用一种共通的人性理论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合而为一,而反柏拉图传统的尼采、哈贝马斯等人也没有能真正摆脱这一窠臼。罗蒂把这两个思想传统阵营的思想家的著述解释成文学文本,把所有的文本植入历史的脉络中进行隐喻、反讽的再描述,为自我创造的重新描述提供新可能性的参照。通过将文化文学化这一手段,罗蒂提出了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加以切割的主张。在分析罗蒂反讽主义理论本身的意义和局限性的同时,应看到,无论是对偶然性的重视,还是公、私领域的区分和妥协方式,对当今我国现代性社会的深入转型以及集体认同的建构等问题,依然是一种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罗蒂 反讽主义 终极语汇 规范论证 现代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