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昌邑王国辅臣规谏刘贺的政治意蕴
1
作者 陈金凤 韩超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2-67,82,共7页
西汉昌邑王国国主刘贺的两大辅臣王吉、龚遂,基于儒士本色和自己的政治追求,积极规谏刘贺以止其非,教导刘贺成为积极有为的王国之主。值刘贺被权臣霍光选为嗣君并登帝位之时,两人又着力规谏刘贺要恪守家国的忠孝礼制,和好霍光。王吉、... 西汉昌邑王国国主刘贺的两大辅臣王吉、龚遂,基于儒士本色和自己的政治追求,积极规谏刘贺以止其非,教导刘贺成为积极有为的王国之主。值刘贺被权臣霍光选为嗣君并登帝位之时,两人又着力规谏刘贺要恪守家国的忠孝礼制,和好霍光。王吉、龚遂因各自的性格和人生履历,规谏刘贺的内容与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富含作为王国辅臣的能力与智慧,特别是在刘贺被选为嗣君的关键时刻,他们向霍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输诚的心声,从而在刘贺政治失败后只是受到了较轻的刑罚。王吉、龚遂规谏的刘贺言行及其政治宿命,从一个特别的层面揭示出西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对地方王国政治的深刻影响,以及昭宣之际的霍光政局的政治文化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吉 龚遂 刘贺 霍光 规谏 政治
下载PDF
论张衡《二京赋》的规谏方式新变 被引量:1
2
作者 孔英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2-45,共4页
规谏被汉赋作家视为赋的重要价值所在,汉赋的规谏往往带有"以颂为讽"的特点,"以颂为讽"是一种比较婉曲、隐晦的规谏方式,但是有时正因为其过度隐晦的方式和过多的颂而不能充分发挥汉赋作家渴求的政教讽谕功用。张... 规谏被汉赋作家视为赋的重要价值所在,汉赋的规谏往往带有"以颂为讽"的特点,"以颂为讽"是一种比较婉曲、隐晦的规谏方式,但是有时正因为其过度隐晦的方式和过多的颂而不能充分发挥汉赋作家渴求的政教讽谕功用。张衡《二京赋》中的规谏方式打破了"以颂为讽"过度隐晦、过多颂的规谏特征而具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契合现实"、"多角度的暴露"、"落脚点明确"三个方面。《二京赋》中的规谏方式较好地调和了创作动机与阅读效果不一致的大赋传统规谏矛盾,在汉大赋规谏手法的革新上作出了成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二京赋 规谏 新变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下社会思潮的嬗演进程与当代规谏
3
作者 施欣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3期54-58,共5页
社会思潮是人们共同心理基础得以形成与巩固的基本要素,亦是社会文化与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历史视域下考镜:百年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变迁和衍变脉络;社会思潮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通过历史视域下社会思潮嬗演轨迹、衍化进程的探赜追... 社会思潮是人们共同心理基础得以形成与巩固的基本要素,亦是社会文化与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历史视域下考镜:百年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变迁和衍变脉络;社会思潮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通过历史视域下社会思潮嬗演轨迹、衍化进程的探赜追询,沉潜覃思、甄陶辨析它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历史视域 嬗演进程 现实规谏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言官规谏制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圣泉 《财政监督》 2003年第8期53-54,共2页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机构系统。除了中央监察机构、地方监察机构外,还有一套言官规谏机构系统。三者之间,各有其特定职责。中央监察机构主要是对中央政权机构官吏进行监督和控制;地方监察机构主要...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机构系统。除了中央监察机构、地方监察机构外,还有一套言官规谏机构系统。三者之间,各有其特定职责。中央监察机构主要是对中央政权机构官吏进行监督和控制;地方监察机构主要是对地方政权机构官吏进行监督,以实现封建王朝对地方政权的严格控制;而言官规谏系统则主要是在帝王殿廷服务,对皇帝的决策进行规谏,以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言官规谏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更为系统、完善,对封建王朝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古代专指臣对君,晚辈对长辈的直言规劝。在封建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言官规谏制度 监察机构 谏官地位 通政使司
下载PDF
郑侠《流民图》——一幅“规谏”的图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宜书 王中旭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84,共3页
《流民图》是宋郑侠向神宗进献奏疏时而附的一幅图画,本文试图围绕其功能——规谏.依据相关文献追溯此图的内容、形式,弄清郑侠为何以图规谏、图画在规谏过程中辗转流传及其所起的作用等相关问题.以予此图以合乎史实的评价。
关键词 郑侠 《流民图》 规谏 绘画内容 绘画形式 叙事艺术
原文传递
历史视阈下思潮与社会思潮的比较辨析、历史进程与当代规谏
6
作者 施欣 《决策与信息》 2016年第19期65-76,共12页
思潮与社会思潮是人们共同心理基础得以形成与巩固的基本要素,亦是社会文化与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历史视阈考镜,思潮及社会思潮的辨析与探询、百年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变迁和衍变脉络、社会思潮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等,从总体上来看,... 思潮与社会思潮是人们共同心理基础得以形成与巩固的基本要素,亦是社会文化与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就历史视阈考镜,思潮及社会思潮的辨析与探询、百年以来社会思潮的历史变迁和衍变脉络、社会思潮的当代反思与现实规谏等,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近代百年以来繁复勃兴的"思潮"和"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百年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始终保持着良好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社会思潮 比较辨析 历史进程 现实规谏
下载PDF
言成规谏与诗人之作:傅咸的文学创作
7
作者 张明晶 《文艺评论》 202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曹魏扶风太守傅干之孙,司隶校尉傅玄之子。史书称傅咸“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嫉恶如仇,推贤乐善”。咸宁初,傅咸承袭父爵,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武帝朝,“时帝留心...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曹魏扶风太守傅干之孙,司隶校尉傅玄之子。史书称傅咸“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嫉恶如仇,推贤乐善”。咸宁初,傅咸承袭父爵,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武帝朝,“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傅咸针对当时官僚机构臃肿、滥设官职的现状,直接上疏揭露朝廷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隶校尉 机构臃肿 规谏 曹魏 傅咸 尚书右丞 太子洗马
原文传递
规谏、教化、救世:孔颖达《毛诗正义》诗歌功用论
8
作者 黄贞权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134-153,共20页
孔颖达《毛诗正义》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文艺观念和诗学主张并有所突破,认为诗歌的社会功能主要分为三种:规谏、教化和救世。囿于唐初的政治和历史文化语境的原因,孔颖达在阐释诗歌的社会功能基础之上,提出“诗人救世”、“直言切谏”、“... 孔颖达《毛诗正义》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文艺观念和诗学主张并有所突破,认为诗歌的社会功能主要分为三种:规谏、教化和救世。囿于唐初的政治和历史文化语境的原因,孔颖达在阐释诗歌的社会功能基础之上,提出“诗人救世”、“直言切谏”、“文刺前朝,意在当代”等诗学命题,发掘了《诗》中潜在的精神资源,冲破了温柔敦厚的传统《诗》学束缚,充分地发挥了《诗》的社会实践作用,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毛诗正义 规谏 教化 救世
原文传递
唐代“五谏”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玮 杜文玉 《唐都学刊》 2010年第5期37-40,共4页
谏诤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唐代五谏的考察,得出唐时的五谏为中国古代谏诤制度中五谏的集大成者。考略五谏在唐代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谏诤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为今天的民主生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讽谏 顺谏 规谏 致谏 直谏
下载PDF
论箴体的生成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德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箴体产生于规谏活动之中,这一文体具有很强的规诫意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虽然远离了规谏活动,但大都依然保持着规诫性质。箴体最初是大臣用来规谏君主的一种方式,魏晋以降箴体的撰作主体与规谏对象均发生变化,箴体也分化为官箴... 箴体产生于规谏活动之中,这一文体具有很强的规诫意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虽然远离了规谏活动,但大都依然保持着规诫性质。箴体最初是大臣用来规谏君主的一种方式,魏晋以降箴体的撰作主体与规谏对象均发生变化,箴体也分化为官箴、私箴与咏物箴。这一演变表明箴体参预现实的功能得到加强。随着创作主体及规谏对象的渐次变化,箴体由最初的韵语文体向散文转化。同时与箴体性质相近的还有戒体、规体。规体始于元结《五规》,最初是以散文形式流布的,"规"体也有以韵文形态存在的,如《弟子规》。早期的戒文分为自警类的韵语戒文和家戒类的散文式戒文,自警类的戒文是撰者对于自身所提出的警戒,家戒主要是家族长辈对晚辈提出的戒告。后世戒文除这些形式之外,还出现了下级对上级及平辈之间进行戒劝的形式,此外还出现物事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谏传统 箴体 戒文 规文
下载PDF
古琴:“士”政治职能的审美外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3,91,共5页
关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雅俗问题,一直停留在儒道哲学的美学层面上。古琴的审美特征应结合其主要实践群体——"士"阶层的"乐谏"传统与"道统"独立意识加以分析。古琴"淡远"的审美性格... 关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雅俗问题,一直停留在儒道哲学的美学层面上。古琴的审美特征应结合其主要实践群体——"士"阶层的"乐谏"传统与"道统"独立意识加以分析。古琴"淡远"的审美性格与古琴实践群体"士"的形成渊源、政治职能、"道"统的独立思想意识等有着重要的同构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乐官 规谏 道统
下载PDF
潜在的变革:郭熙《早春图》图像史价值发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5,共17页
探究郭熙名作《早春图》的创作初衷和思想内涵,评价其图像史价值,需要追溯具体历史背景,还原政治空间。梳理郭熙以艺见道、以图载道的创作思想,可以发现其画作的潜在政治寓意。《早春图》既是反映熙宁变法初衷的宣传画,又是影射政治变... 探究郭熙名作《早春图》的创作初衷和思想内涵,评价其图像史价值,需要追溯具体历史背景,还原政治空间。梳理郭熙以艺见道、以图载道的创作思想,可以发现其画作的潜在政治寓意。《早春图》既是反映熙宁变法初衷的宣传画,又是影射政治变革的政治画。郭熙从一介布衣到被"神宗奖遇"、评其画为"天下第一",是因为他作为道法自然的图像设计大师,其画作的图景风格与政治含义高度交叠,画作被时人称为"郭熙官画"。《早春图》在熙宁年间被作为宋神宗御前屏帐立于政事厅的可能性极大。从梳理画图与时代政治环境之间的某些对应性入手,认知《早春图》的图像史价值,可以弥补艺术与史学之间的罅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 《早春图》 左图右书 以理入画 屏箴规谏
下载PDF
论北宋前期的帖子词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先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71,共3页
帖子词实际上属于应制诗的一种,在北宋前期出现并达到极盛,作者一般为当时的翰林学士,内容多为节日祈福、庆贺之语,富有节庆色彩,格调秀丽明快。但有些作品却蕴含着规谏之意,改变了应制诗一味歌功颂德的面目,被后人视为"得体"... 帖子词实际上属于应制诗的一种,在北宋前期出现并达到极盛,作者一般为当时的翰林学士,内容多为节日祈福、庆贺之语,富有节庆色彩,格调秀丽明快。但有些作品却蕴含着规谏之意,改变了应制诗一味歌功颂德的面目,被后人视为"得体",也体现了作者高扬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宋代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开明,在应制诗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子词 应制 节庆 规谏
下载PDF
《国语·周语》结构、语言艺术略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德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作为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其籍,《国语》的艺术成就比不上《左传》、《战国策》等,然而其自身艺术有若干独到之处。就《周语》论之,其文本在结构上具有显著的“三段式”特点,此种特色同当时流行的规谏风尚有密切关连。
关键词 西周 规谏 《周语》文本
下载PDF
由封建社会中的士权与皇权之争看中国伦理人物画的衰变
15
作者 吴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34-34,共1页
中国封建社会由来已久的皇权与士权的博弈过程自然影响到表现伦理道德的人物画,其形式及内容承载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以马麟为代表的画家所创作的人物画所展现出的新特质,体现了宋代是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关键词 道统 政统 伦理 皇权 士权 规谏 政治生态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十种方法
16
作者 苏兆成 《广西高教研究》 2000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疏导 大学生 论理疏导 规谏疏导法
下载PDF
试论李绛谏唐宪宗
17
作者 罗春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5-82,共8页
贞元进士、宪宗朝宰相李绛,一贯忠于职守,以孜孜匡谏为己任。他上谏唐宪宗的主要内容有:亲贤良,去奸佞;抑宦官;去声色,戒奢侈;抚民安民,发展生产等。其谏诤的特点为:时而批评宪宗的过失,时而提醒宪宗防患于未然;批评直锐,据理力争;力排... 贞元进士、宪宗朝宰相李绛,一贯忠于职守,以孜孜匡谏为己任。他上谏唐宪宗的主要内容有:亲贤良,去奸佞;抑宦官;去声色,戒奢侈;抚民安民,发展生产等。其谏诤的特点为:时而批评宪宗的过失,时而提醒宪宗防患于未然;批评直锐,据理力争;力排众议,提出不同见解等,李绛的谏疏,对元和中兴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绛 唐宪宗 规谏
下载PDF
我为子京鸣不平
18
作者 陈向红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4期63-64,共2页
一些评论家认为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是为规谏滕子京。本文结合文章内容与有关资料,详细分析了滕子京与“迁客骚人”的对比,揭示了其思想深处“古仁人”的思想,认为范仲淹创作此文是为了赞美滕子京,并以此自勉。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岳阳楼记 滕子京 规谏
下载PDF
隐喻的纪实——《关羽擒将图》的主题与功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彦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8,159,共20页
本文将明代宫廷绘画名作《关羽擒将图》置于宣德初年的政治背景下,认为其题材以隐喻的方式反映了明宣宗平定叔父朱高煦叛乱的事件,很可能作于平叛之后至朱高煦死于囚所这段时间(宣德元年至四年间)。作品采用隐喻手法而非直接纪实,是为... 本文将明代宫廷绘画名作《关羽擒将图》置于宣德初年的政治背景下,认为其题材以隐喻的方式反映了明宣宗平定叔父朱高煦叛乱的事件,很可能作于平叛之后至朱高煦死于囚所这段时间(宣德元年至四年间)。作品采用隐喻手法而非直接纪实,是为了避免唤起"靖难之役"的联想,但其作用是警示赵王朱高燧等其余藩王。图像突出了关羽对庞德的绝对控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明代宫廷绘画中出现较晚的《雪夜访普图》与《关羽擒将图》具有同样的隐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擒将图》 宣德 高煦之叛 《三国演义》 削藩 《雪夜访普图》 规谏
原文传递
奏疏体的起源及其文体生成
20
作者 夏德靠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2,191,共8页
奏疏体是传统社会君臣之间进行言事行为而使用的一种文体,是传统文章学领域内极为重要的文类。从时间方面来看,尧舜时代应该已经出现奏疏现象。至于奏疏的生成,则与规谏行为密切相关。先秦时期的奏疏在很长时间里是以口头形式出现的,这... 奏疏体是传统社会君臣之间进行言事行为而使用的一种文体,是传统文章学领域内极为重要的文类。从时间方面来看,尧舜时代应该已经出现奏疏现象。至于奏疏的生成,则与规谏行为密切相关。先秦时期的奏疏在很长时间里是以口头形式出现的,这些口头形式的奏疏成为书面文献是后来整理的结果。在奏疏体的书面化进程中,有两个因素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春秋时代出现书信这一文体形式,这些书信主要用于私人或外交场合,但书信使书面奏疏成为现实;二是随着大一统秦王朝的出现,以及帝制的建设,君臣言事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促使奏疏由口头转向书面。一般而言,口头形式的奏疏在文体方面是比较单一的,然而伴随帝制建设及奏疏体的书面化,奏疏内部不断出现次生文体,这就意味着奏疏作用的加强及功能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谏 文体 口头奏疏 书面奏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