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头叶猴食谱与觅食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乘明 孙儒泳 +2 位作者 薛跃规 韦素玲 李友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72,共8页
白头叶猴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环境 ,以树叶为食。对其进行跟踪观察表明白头叶猴有食物 42种 ,其中乔木占 42 .8% ,灌木占 2 6.1 % ,藤本占 2 1 .5% ,草本占 9.6% ,食物组成中树叶占63%— 95% ,果实占 5%— 35% ,花占 0— 6%。白头叶猴有两... 白头叶猴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环境 ,以树叶为食。对其进行跟踪观察表明白头叶猴有食物 42种 ,其中乔木占 42 .8% ,灌木占 2 6.1 % ,藤本占 2 1 .5% ,草本占 9.6% ,食物组成中树叶占63%— 95% ,果实占 5%— 35% ,花占 0— 6%。白头叶猴有两种觅食方式 ,每天猴群有觅食高峰 2次。白头叶猴觅食的持续时间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比例在一年中有季节性变化 ,表现为夏天低冬天高 ,分别为 1 0 .0 3% (6月份 )— 2 3.2 1 % (1 2月份 ) ,这与食物的丰盛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叶猴 食谱 觅食时间分配 喀斯特石山环境
下载PDF
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波尔山羊觅食行为的作用格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华 陶双伦 +1 位作者 李俊年 刘季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85-90,共6页
在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析因试验设计,以植被高度3.0 cm和6.0 cm为食物可利用性因子,以觅食时间限制(夜间禁牧)和无觅食时间限制(昼夜放牧)为觅食时间因子,测定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 在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析因试验设计,以植被高度3.0 cm和6.0 cm为食物可利用性因子,以觅食时间限制(夜间禁牧)和无觅食时间限制(昼夜放牧)为觅食时间因子,测定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波尔山羊Capra hircus觅食行为、食物摄入量和食物消化率的独立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食物可利用因子的条件下,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的觅食回合极显著地降低(P<0.01),觅食时间亦极显著地延长(P<0.01);而日总觅食时间则较无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显著地减少(P<0.01)。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以较大口量觅食,能显著地提高其瞬时摄入率;而无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则不能使其瞬时摄入率最大化。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仅在植被高度6.0 cm条件下,能补偿其因每日觅食时间减少而损失的摄入量。反之,在植被高度3.0 cm条件下,觅食时间限制处理能降低其总的日摄入量。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试验提出的在低矮植被,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的日摄入量依赖于其日觅食时间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觅食时间 波尔山羊 摄入率 黑麦草 植被高度
下载PDF
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波尔山羊觅食行为的作用格局
3
作者 郭光占 曹廷文 +1 位作者 陈锋 陶双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在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析因实验设计,以植被高度3.0 cm(-H)和6.0 cm(+H)为食物可利用性因子,以觅食时间限制(夜间禁牧,-T)和无觅食时间限制(昼夜放牧,+T)为觅食时间因子,测定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 在人工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析因实验设计,以植被高度3.0 cm(-H)和6.0 cm(+H)为食物可利用性因子,以觅食时间限制(夜间禁牧,-T)和无觅食时间限制(昼夜放牧,+T)为觅食时间因子,测定觅食时间和食物可利用性对波尔山羊觅食行为、食物摄入量和食物消化率的独立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食物可利用因子的条件下,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的觅食回合极显著地降低(P<0.01),觅食时间亦极显著地延长(P<0.01);而日总觅食时间则较无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显著地减少(P<0.01).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以较大口量觅食,能显著地提高其瞬时摄入率;而无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则不能使其瞬时摄入率最大化.觅食时间限制处理个体仅在+H条件下,能补偿其因每日觅食时间减少而损失的摄入量.反之,在-H条件下,觅食时间限制处理能降低其总的日摄入量.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在低矮植被,大型植食性哺乳动物的日摄入量依赖于其日觅食时间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觅食时间 波尔山羊 摄入率 黑麦草 植被高度
下载PDF
绿蛋山鸡饲养技术要点
4
作者 郭三仁 《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25-25,共1页
绿蛋山鸡产蛋率高,年产蛋 150- 180枚。其所产绿壳鸡蛋具有低胆固醇、高微量元素、高维生素等特点,有降血压、抗肿瘤的功效,满足了人们对生态食品、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绿壳鸡蛋市场价高于普通鸡蛋,零售价每枚 0.6元- 0.8元。永修... 绿蛋山鸡产蛋率高,年产蛋 150- 180枚。其所产绿壳鸡蛋具有低胆固醇、高微量元素、高维生素等特点,有降血压、抗肿瘤的功效,满足了人们对生态食品、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绿壳鸡蛋市场价高于普通鸡蛋,零售价每枚 0.6元- 0.8元。永修县燕坊镇特禽养殖场 1999年开始试养绿蛋山鸡, 2000年发展到 5000只,一年获利 10万元。实践证明,只要把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发展绿蛋山鸡养殖还是大有前途的。   一、饲养条件   绿蛋山鸡喜动好斗,不适合机械化密集饲养。为确保鸡蛋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须经常放山鸡到野外觅食,并补足青饲料。如条件许可,山鸡养殖场最好建在远离污染源的小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蛋山鸡 饲养技术 产蛋率 疫病防治 野外觅食时间 活动空间
下载PDF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小天鹅与白鹤的种间关系
5
作者 丁慧芳 陈青 +3 位作者 王亚芳 朱仔伟 周海燕 王文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1,共11页
鄱阳湖是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它们均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且通过觅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大量小天鹅和白... 鄱阳湖是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它们均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且通过觅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大量小天鹅和白鹤由自然生境转移到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塘觅食。大量小天鹅和白鹤集中在小片藕塘觅食可能导致种间竞争强度增加。因此,本研究以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藕塘为研究地点,于2021年11月10日至25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调查了藕塘与白鹤混群和不与白鹤混群时小天鹅的日间行为、单次取食时间和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天鹅日间行为主要以觅食(45.59%)、运动(17.05%)和休息(15.92%)为主。小天鹅和白鹤混群时的觅食行为比例和单次觅食时间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表明小天鹅主要通过增加觅食时间以应对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满足能量需求。小天鹅混群时的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这可能是由于小天鹅通过摆动脚蹼或者扁平喙啄食的方式较难取食到大块莲藕,而白鹤到达藕田后,通过长喙啄碎藕块后便于小天鹅取食,进而提高了小天鹅的摄食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被退化引起的小天鹅和白鹤的食性改变和觅食空间变化导致了物种之间竞争强度增加,在藕塘觅食的小天鹅通过增加觅食时间的方式应对种间竞争。本研究有助于评估沉水植被退化对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的潜在影响,为鸟类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 人工生境 觅食时间 行为节律 种间竞争
原文传递
Temporal-spatial segregation among hummingbirds foraging on honeydew in a temperate forest in Mexico 被引量:2
6
作者 Carlos LARA Vanessa MARTINEZ-GARCIA +3 位作者 Raul ORTIZ-PULIDO Jessica BRAVO-CADENA Salvador LORANCA Alex CORDOBA-AGUILA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mingbirds and plants have often been examined, and hummingbirds and insects are known to indirectly interact in networks of nectar plants. In a highland tempe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mingbirds and plants have often been examined, and hummingbirds and insects are known to indirectly interact in networks of nectar plants. In a highland temperate forest in Hidalgo, Mexico some oak trees were heavily infested by honeydew-producing insects (family Margarodidae, tribe Xylococcini, genus Strigmacoccus) and the honeydew was consumed by hummingbirds. Here using survival analysis we investigate how the honey- dew produced by dense populations of these margarodids is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partitioned by hummingbirds. We also measured th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honeydew exudates, and then we recorded the time until a bird visited and used such re- sources. Four hummingbird species consumed this resource (Atthis eloisa, Hylocharis leucotis, Colibri thalassinus and Eugenes fulgens). Data from 294 hours of observation on seven focal trees suggested temporal and spatial segregation among visiting birds according to body size and territorial behavior during the most honeydew-limited time. Hummingbird species differed in the dally times they foraged, as well as in the location where honeydew-producing insects were visited on the trees. Temporal and spatial segregation among hummingbird species is interpreted as an adapta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ggressive encounters. This may facilitate multispecies coexistence and allow these birds to exploit honeydew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DEW HUMMINGBIRDS Mexico NECTARIVORY Niche partitio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