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爪哇扁头猛蚁(Ectomomyrmex javanus(Mayr))觅食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星燃 南小宁 +1 位作者 郭新荣 贺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51,159,共6页
为了研究爪哇扁头猛蚁(Ectomomyrmex javanus(Mayr))的觅食活动规律及其食性,探查其觅食活动与环境温湿度的相互关系,采用陷阱诱集法统计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外出觅食工蚁的数量,分析环境温湿度与其觅食活动季节动态和日动态的相关性,并... 为了研究爪哇扁头猛蚁(Ectomomyrmex javanus(Mayr))的觅食活动规律及其食性,探查其觅食活动与环境温湿度的相互关系,采用陷阱诱集法统计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外出觅食工蚁的数量,分析环境温湿度与其觅食活动季节动态和日动态的相关性,并通过分析其捕获食物种类确定其食性。结果表明,爪哇扁头猛蚁觅食的季节动态与环境温度、湿度均显著相关(P<0.01),夏季是其觅食的高峰时期,秋季开始下降,冬季停止外出觅食,4月再次开始觅食活动;其觅食的日动态在一定范围内与环境温度显著相关(P<0.01),但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一天中8:00是其工蚁外出觅食的高峰期,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其觅食活动开始减少,直到傍晚温度降低时,其觅食活动开始增加。爪哇扁头猛蚁主要取食节肢动物尸体,表现为肉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扁头猛蚁 觅食活动规律 温度 相对湿度 取食类型
下载PDF
夏秋季红火蚁工蚁的觅食偏好性及与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仇小龙 张波 +3 位作者 何余容 高燕 陈婷 吕利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明确在广州地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觅食嗜好性,为我国防治红火蚁新型饵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11月观察了广州桑园和荒地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的季节差异和日动态,并分析其摄食食物类别与生境、季... 【目的】明确在广州地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觅食嗜好性,为我国防治红火蚁新型饵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11月观察了广州桑园和荒地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的季节差异和日动态,并分析其摄食食物类别与生境、季节的关系,比较分析了固态型、液态型或防御型工蚁的个体分布.【结果和结论】春、秋季的2种生境中,摄取固态或液态食物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在2种生境或夏秋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固态型P<0.01,液态型P<0.05),但这种差异不受生境和季节互作的影响(固态型P=0.373 3、液态型P=0.903 3).工蚁对液态食物的喜好强于固态食物,携带液态食物的工蚁的平均比例[夏季:(36.58±8.74)%,秋季:(37.60±5.16)%],显著地高于搬运固态食物的[夏季:(8.03±1.66)%,秋季:(7.30±1.71)%].取食固态食物、液态食物以及负责防御的3类工蚁的个体多态性均呈连续性偏态分布,其平均头壳宽度分别为(0.652 4±0.007 1)、(0.636 1±0.006 2)和(0.636 3±0.006 4)mm,而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觅食工蚁 觅食规律 个体多态性
下载PDF
3种生境蚂蚁群落组成和觅食动态调查
3
作者 聂蕾 熊煜 许益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924,共9页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是指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的重要物种。大多数蚂蚁由于其社会性而具有群体觅食的特点,然而不同蚂蚁种类由于食性的差异以及种间竞争等原因会产生觅食节律的分化。为研究相同生境中不同种类蚂...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是指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的重要物种。大多数蚂蚁由于其社会性而具有群体觅食的特点,然而不同蚂蚁种类由于食性的差异以及种间竞争等原因会产生觅食节律的分化。为研究相同生境中不同种类蚂蚁觅食规律的差异,本研究分别用20%蔗糖水和鸡肉火腿肠以诱饵法诱集湖边、树林、荔枝园3种生境中的蚂蚁,以此确定不同生境中的优势蚂蚁种类及其觅食行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生境诱集到的蚂蚁种类数无显著差异,但诱集到的蚂蚁数量则差异显著。不同生境的优势种也不一样,湖边的最大优树林势种群为小大头蚁(44.21%);树林的优势种群为白跗节狡臭蚁(67.36%)、小大头蚁、宽结大头蚁;荔枝园的最大优势种群为小大头蚁(63.46%)。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不同调查时间点上觅食工蚁数或同一时间点上不同蚂蚁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将为不同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湖边 树林 荔枝园 诱饵法 觅食规律
下载PDF
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和白鹇冬季期觅食节律与时间分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辛桂瑜 张廷瑞 +5 位作者 陈金莲 严海连 刘玲 张嘉宏 李桂芬 贝永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451,共7页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冬季觅食时间分配及分化,2017年和2018年冬季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123台红外相机。结果: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和白鹇在冬季期觅食地存在重叠...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冬季觅食时间分配及分化,2017年和2018年冬季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123台红外相机。结果: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和白鹇在冬季期觅食地存在重叠现象;在觅食时间分配上,黑颈长尾雉存在3个觅食高峰,分别在7:00—8:00、11:00—12:00和16:00—18:00,白鹇有2个觅食活动高峰,分别在10:00—11:00和14:00—15:00,白鹇的觅食高峰较黑颈长尾雉的往后推迟,出现了觅食时间分化。此外,调查发现黑颈长尾雉的雌、雄个体之间觅食活动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个体的觅食时间段主要在7:00—8:00和13:00—14:00,雄性个体的主要在8:00—9:00和16:00—18:00,雌性个体的觅食活动高峰期要早于雄性个体。白鹇雌、雄个体的觅食活动节律具有相似性,都在9:00—14:00处于觅食活动的活跃期,其余时间觅食活动较低,但二者间的觅食高峰并不重叠(雌:10:00—11:00,雄:14:00—15:00)。调查结果表明:尽管黑颈长尾雉和白鹇在该保护区的分布区域存在部分重叠,但是通过觅食时间的分化,减缓竞争,有利于它们种群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白鹇 红外相机 觅食活动规律 生态位 冬季
下载PDF
鲤鱼垂钓技巧
5
作者 王志运 《中国钓鱼》 2000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鲤鱼 觅食规律 钓鱼 诱饵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