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随文本视域下的自媒体观点写作问题探析——以马原事件为例
1
作者 杨敦显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2023年3月,《人物》杂志一篇报道披露了马原小儿子马格之死的具体细节,马原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的自媒体写作者引用相关事实,批评马原的父权意志和人格缺陷导致其子夭折。本文运用伴随文本理论,通过分... 2023年3月,《人物》杂志一篇报道披露了马原小儿子马格之死的具体细节,马原也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平台的自媒体写作者引用相关事实,批评马原的父权意志和人格缺陷导致其子夭折。本文运用伴随文本理论,通过分析自媒体写作与主体报道之间的深层关联,说明自媒体写作如何拓展了核心文本的解释空间,从而阐明自媒体写作的意义和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文本视域 自媒体 观点写作
下载PDF
论文本视域与问题视域的实践整合——当前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4,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1)应确立一种群众性的根本立场并向着未来的实践积极筹划,才能使之成为革新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考虑;(2)应张扬一种科学的批判精神并及时地对时代变革的主题发言,从而使其学术价值得以整体性的自我融贯;(3)... 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1)应确立一种群众性的根本立场并向着未来的实践积极筹划,才能使之成为革新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考虑;(2)应张扬一种科学的批判精神并及时地对时代变革的主题发言,从而使其学术价值得以整体性的自我融贯;(3)应确立一种自觉回应时代需要的实践向度,在其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拓展;(4)应将其理性文本变成"时代性的文本",以便能够积极参与对当代现实的理论塑造;(5)应将文本视域与问题视域、文本逻辑与现实逻辑内在统一起来,以是否及如何自觉融入到实践为诠释限度,以是否及如何深入到生活的本质处运思为验证其真理性程度的当代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本学研究 文本视域 问题视域 实践整合
下载PDF
简论生态批评文本视域的扩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蓓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文本视域 人与自然 “自然写作” 文学研究 叙述模式 跨学科性 西方文化
下载PDF
确立文本视域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隋秀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内容为确证依据,以科学体系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基础、有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有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性为立论原则,论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由其科... 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内容为确证依据,以科学体系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基础、有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有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性为立论原则,论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由其科学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的,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完整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内在需求。确立和坚持文本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内在统一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本视域 整体性
下载PDF
“视域融合”的文本之“域”与“融合之途”
5
作者 赵勇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理解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伽达默尔从本体论角度定义理解在本质上是用前理解代替理解,这就导致对理解过程中理解者认知能力的忽视;同时,对视域融合中文本视域的不重视也容易导致意义的过度阐释。在将文本视域明晰化的基... 理解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认知过程。伽达默尔从本体论角度定义理解在本质上是用前理解代替理解,这就导致对理解过程中理解者认知能力的忽视;同时,对视域融合中文本视域的不重视也容易导致意义的过度阐释。在将文本视域明晰化的基础上,从其各个层面为解释者搭建理解的途径是弥补本体论阐释学不足的一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本视域 理解 途径 相关性
下载PDF
视域的分歧——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国语)教科书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云杉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7,共7页
视域(Horizon),是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重要概念,通常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本文中的“视域”不仅与生理—物理的“看”的范围有关,更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相当于哲学意义上的“观场”。教科书所提供的“视域”为其课文——文本。
关键词 教科书 文本视域 文本建构 台湾 研究者 人与自然 大陆 意义世界 美文 分歧
下载PDF
副文本视域下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农民蓝脸形象重构研究
7
作者 李梓铭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副文本是为文本有意设计的门槛,这道门槛能够潜在影响文本的接受方式。”1副文本包括“附加在文本内与文本外的元素,其功能用于解释、界定、指引,或者支持、补充背景信息以及表达作者、译者和评论者的相关观点和态度。”2译文具有双... “副文本是为文本有意设计的门槛,这道门槛能够潜在影响文本的接受方式。”1副文本包括“附加在文本内与文本外的元素,其功能用于解释、界定、指引,或者支持、补充背景信息以及表达作者、译者和评论者的相关观点和态度。”2译文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原文的副文本,又是自带副文本的原文本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双重身份 文本视域 形象重构 背景信息 《生死疲劳》英译 潜在影响 文本
原文传递
构建冲突:开展深度阅读的有效切入点
8
作者 韩萌婷 《今日教育》 2023年第5期52-55,共4页
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文本间的二元理解。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读者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构成了“文本视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1]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是阅读者裹... 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文本间的二元理解。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读者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构成了“文本视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1]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是阅读者裹挟着自身的原始经验,即“读者视域”,体会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特质以及结构形式等“文本视域”,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经验 深度阅读 文本视域 内容表达 原始经验 语言风格 阅读理解 相互交融
下载PDF
翻译的忠实性、充分性和可接受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建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92-193,共2页
本论文应用系统工程学、统一价值论、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来定位翻译活动,辨析了翻译充分性所涉及到的解读和阅读以及译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可读性和易读性之间的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出了翻译的忠实性、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是符号系统相互... 本论文应用系统工程学、统一价值论、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来定位翻译活动,辨析了翻译充分性所涉及到的解读和阅读以及译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可读性和易读性之间的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出了翻译的忠实性、充分性和可接受性是符号系统相互作用成长的变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价值 视域文本 忠实性 充分性 可接受性
下载PDF
行为批评视域与文本批评视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领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翻译批评传统上主要是在文本批评视域内进行的。文本批评视域有其适用的范围,所以有其局限性。坚持"忠实"的评价标准,是文本批评视域的常见做法,研究界在挞伐其有失全面的同时,却未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评价途径。本文确立了译者... 翻译批评传统上主要是在文本批评视域内进行的。文本批评视域有其适用的范围,所以有其局限性。坚持"忠实"的评价标准,是文本批评视域的常见做法,研究界在挞伐其有失全面的同时,却未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评价途径。本文确立了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将译者的意志性和角色化纳入考察的范围,以期使翻译批评全面和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批评视域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 译者行为 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翻译批评理论的本土构建——周领顺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冬梅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7-70,共14页
继文本批评视域、文化批评视域之后,翻译批评研究进入行为批评视域。文本批评侧重“翻译内”的问题,“文化批评”侧重“翻译外”的问题,两种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虽然在其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不足。行为批评... 继文本批评视域、文化批评视域之后,翻译批评研究进入行为批评视域。文本批评侧重“翻译内”的问题,“文化批评”侧重“翻译外”的问题,两种视域下的翻译批评研究虽然在其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不足。行为批评视域则站在译者行为角度,在着眼于“翻译外”的同时兼顾“翻译内”,是翻译内和翻译外、静态和动态、文本和人本相结合的新范式。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提出十周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其首倡者周领顺教授。访谈中,周教授回顾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申了本土译论构建之于国际译学的意义,澄清了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并就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批评视域 文化批评视域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翻译:文本意义的实现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山柯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讨论了翻译中的文本理解与译者的素质,译者素质与翻译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经过讨论,认为:1、译者应加强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修养,摆脱伪先见,以提高前理解能力;2、译者在阅读文本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文... 本文讨论了翻译中的文本理解与译者的素质,译者素质与翻译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经过讨论,认为:1、译者应加强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修养,摆脱伪先见,以提高前理解能力;2、译者在阅读文本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文本时刻相对应的特定历史时刻,尽量消解文本阅读中的时间距离,使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城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文本的终极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意义 前理解 伪先见 译者素质 文本视域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与逻辑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茂聪 王宁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9,共9页
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纵向梳理,本文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全面重建的恢复时期(1978-1988)、稳中求进的探索时期(1989-1996)、拓展延伸的调适时期(1997-2011)以及守正出新的转型时期(2012-至今)。在此进程中... 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的纵向梳理,本文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全面重建的恢复时期(1978-1988)、稳中求进的探索时期(1989-1996)、拓展延伸的调适时期(1997-2011)以及守正出新的转型时期(2012-至今)。在此进程中,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在动力机制、价值取向、过程保障及政策话语四个方面呈现出特定的演变逻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应坚持开放性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新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政策 政策演变 政策文本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