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视点体的派生现象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瞿云华 冯志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73-181,共9页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qu...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等。对双语语料库中抽取的汉英视点体对应语句的分析表明了汉语视点体的类型有时会发生变化,存在着派生现象。如:带有进行体标记"在"的句子不一定都是进行体,有时会是未完整体、完成体或完成进行体。这种派生现象的成因是汉语句子中存在着时间状语,这些具有词汇意义的时间状语对具有语法意义的"视点体标记+动词"产生了冲击作用,使汉语句子的视点体意义发生了变异,成为其他类型的视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时间状语 视点体派生原则
下载PDF
汉语定量视点体的二维几何图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于秀金 彭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94,121,共12页
定量视点体可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客观情状在时间轴上的时点或时段特征,二是客观情状在性状轴上的性状属性。定量视点体并非取决于现实中的客观情状,而是取决于发话者的观察视点。在语法表征上,定量视点体虽然受动词内在情状的制约... 定量视点体可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一是客观情状在时间轴上的时点或时段特征,二是客观情状在性状轴上的性状属性。定量视点体并非取决于现实中的客观情状,而是取决于发话者的观察视点。在语法表征上,定量视点体虽然受动词内在情状的制约,但也会改变动词的情状类型,体意义差异主要归因于句尾体助词"了"的隐现。以动量和时量实现的视点体有阶段性完成体和终结性完成体之分,前者指主观量实现但客观情状并未终结,后者指主观量实现和客观情状终结同步发生。以性状量实现的视点体包括状态持续体和状态起始体,"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句尾‘了’"能否表达状态起始体取决于述谓主体或隐含主体的性状量能否在二维几何图的性状轴上映射成一个量差级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动量 时量 性状量 二维几何图
下载PDF
英语视点体汉译的正迁移现象与翻译共性——一项基于学生译文“了”、“着”的笔译调查研究
3
作者 陈吉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学生在不借助辞典等工具的情况下做课堂定时翻译,其译文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瞬间的翻译决定。基于学生课堂定时笔译的调查表明,学生译文中"了"、"着"等英语视点体的翻译反映了学生翻译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而言,... 学生在不借助辞典等工具的情况下做课堂定时翻译,其译文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瞬间的翻译决定。基于学生课堂定时笔译的调查表明,学生译文中"了"、"着"等英语视点体的翻译反映了学生翻译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具体而言,含有完整体意义的一般过去时在译文"了"的使用中占绝对地位,其次是含有未完整意义的一般现在时的译文"了",而译文中"了1"和"了2"所占比例差异增大,说明学生语法意识的严谨和显化。译文中动词加上"着"的用法也表明学生在翻译中自觉的语法意识。通过分析视点体"了"和"着"汉译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不仅可以解释翻译语法显化、进一步验证翻译共性理论,而且使师生共同参与翻译认知学习,有利于翻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汉译 正迁移 翻译共性
下载PDF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视点体的形成机制
4
作者 张存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4-26,35,共4页
视点体作为说话人观察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涉及说话人、说话人的立足点、观察目标等因素。在认知参照点理论视角下,说话人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承担认知主体的功能。说话人选择体意义时需要基于一定的参照点,该参照点即情状的界... 视点体作为说话人观察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涉及说话人、说话人的立足点、观察目标等因素。在认知参照点理论视角下,说话人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承担认知主体的功能。说话人选择体意义时需要基于一定的参照点,该参照点即情状的界限。基于该参照点,说话人以情状内部时间结构为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该目标进行观察。视点体的形成呈现了说话人对时间的认知过程,整个过程限定在辖域所设定的时间域内。也正是这些认知因素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心理路径,共同促成视点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认知参照点 时态
下载PDF
汉语视点体系统的词汇——语法互补性研究
5
作者 鞠志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视点体指说话人观察事件内部时间结构的方式,主要以语法范畴的方式呈现。但汉语有多种视点体的体现形式,语法化程度参差不齐,使得对视点体的界定长期存在争议。我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将视点体界定为借助动词词组间的"从属... 视点体指说话人观察事件内部时间结构的方式,主要以语法范畴的方式呈现。但汉语有多种视点体的体现形式,语法化程度参差不齐,使得对视点体的界定长期存在争议。我们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将视点体界定为借助动词词组间的"从属-详述"逻辑意义所形成的对情状的观察方式,主要承担逻辑功能。基于该定义,汉语的视点体标记按照语法化程度的高低构成一个连续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点体 互补性 语法化 词汇-语法连续统
下载PDF
固定视点体视图最大图幅分析及其辅助计算作图法研究
6
作者 陈兴义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42-47,共6页
从分析体视视野着手,研究固定视点体视图的最大图幅。同时,依据体视投影原理,推导出一系列计算公式,并列出图表,以实现大幅面体视图的直接绘制。
关键词 固定视点体视图 CAD 图幅 建筑
下载PDF
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前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31,共10页
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汉语体貌系统研究》的一部分。根据Johanson(2000)的聚焦度理论,对汉语进行体或未完整体标记"着、正、正在、在、呢"的变异规律进行了重新解释,发现它们从左到右构成聚焦度由高到低的序列,该序列也正是... 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汉语体貌系统研究》的一部分。根据Johanson(2000)的聚焦度理论,对汉语进行体或未完整体标记"着、正、正在、在、呢"的变异规律进行了重新解释,发现它们从左到右构成聚焦度由高到低的序列,该序列也正是主观性的序列,只是方向相反。笔者进而设想,聚焦度由高到低的不同,也反映了说话人在呈现客观事件时所持有的主观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聚焦度 主观性 进行 内部视点体 未完整 标记
原文传递
英语复合体貌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存玉 何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15,共9页
文章旨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英语的复合体貌系统。复合体貌包括复合视点体和复合情状体。复合视点体即说话人连续观察同一情状时采取的一系列同质或异质的观察方式,主要基于视点的切换和重复形成,组合方式为同质复合或异质复合。复... 文章旨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英语的复合体貌系统。复合体貌包括复合视点体和复合情状体。复合视点体即说话人连续观察同一情状时采取的一系列同质或异质的观察方式,主要基于视点的切换和重复形成,组合方式为同质复合或异质复合。复合情状体是指情状内在时间结构的复合配置,主要通过主从动词词组复合体以及小句中参与者与环境成分的限制作用引起情状变化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视点体 复合情状 序列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跨语言体范畴的类型与认知动因
9
作者 于秀金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9-29,共11页
国内外学界体范畴研究领域尽管成果斐然,但忽略了体具有跨语言的类型差异,导致了将相同的体概念应用于所有语言的泛用现象。不同语言族群描述事态的阶段或状况时并不采取完全相同的参照视点。体范畴有空间视点体和时间视点体两种类型,... 国内外学界体范畴研究领域尽管成果斐然,但忽略了体具有跨语言的类型差异,导致了将相同的体概念应用于所有语言的泛用现象。不同语言族群描述事态的阶段或状况时并不采取完全相同的参照视点。体范畴有空间视点体和时间视点体两种类型,前者以俄语、芬兰语及捷克语为代表,后者以英语和汉语为代表,这两种体类型在认知范畴化原型、体范畴层级、体范畴的显赫性、体时共现限制等方面具有跨语言的显著差异。不同体类型语言有不同的时间认知模式,选择时间域还是空间域中的静态参照物是造成体类型差异的认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空间时点 时间视点体 时间认知模式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视点分段式体像素的具有100°正面观看视角的桌面式光场显示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昊翔 于迅博 +7 位作者 金秋 桑新柱 王葵如 颜玢玢 高鑫 邢树军 温旭东 徐斌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分段式体像素的大视角全视差桌面式光场显示系统,采用了定向准直背光和反贴于分辨率为7680 pixel×4320 pixel的液晶显示屏上的柱镜阵列,实现了100°的水平观看视角,并利用光学偏折膜和全息功能屏,在适用于... 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分段式体像素的大视角全视差桌面式光场显示系统,采用了定向准直背光和反贴于分辨率为7680 pixel×4320 pixel的液晶显示屏上的柱镜阵列,实现了100°的水平观看视角,并利用光学偏折膜和全息功能屏,在适用于桌面显示的正面观看范围内实现了离散采样光场的体像素重建。设计了一种能够根据多位观看者的空间坐标划分独立视区的视点分段式体像素,并推导了其与液晶显示屏上子像素的函数映射关系,实现了对观看区域的分段式图像编码。提出了一种可为处在不同观看区域的多位观看者同时提供正确全视差光场显示的透视关系校正方法,填补了光学系统固有的垂直视差缺失,实现了桌面式光场显示中错误透视关系的自适应实时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光场 三维显示系统 视点分段式像素 全视差 透视关系校正
原文传递
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前瑞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6,共9页
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的是一种封闭的情状 ,具有动态、持续、非完成的语义特征 ,语义上具有完整体的特点 ,兼具情状和视点两方面的特征 (Smith 1 991 )。汉语的体系统可以由三个层面组成 :底层为基本的情状类型构成的情状体 ;中层为情状 ... 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的是一种封闭的情状 ,具有动态、持续、非完成的语义特征 ,语义上具有完整体的特点 ,兼具情状和视点两方面的特征 (Smith 1 991 )。汉语的体系统可以由三个层面组成 :底层为基本的情状类型构成的情状体 ;中层为情状 /视点复合体 ,包括动词重叠所表示的短时体、“起来、下去”所表示的始续体和延续体 ;上层为视点体 ,汉语中包括分别由“在、着、了、过”标记的进行体、持续体、现实体、经历体。在这一系统中 ,与动词重叠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能得到一定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情状类型 语义特征 汉语语法 情状 复合 视点体
原文传递
Multi-view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robot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丽梅 王朋强 +5 位作者 习江涛 郭庆华 唐欢 李晶 李晓捷 朱腾达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5年第6期473-476,共4页
The registration of point cloud is important for large object measurement.A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robo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for obtaining extrinsic parameters,t... The registration of point cloud is important for large object measurement.A measurement method for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robo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Firstly,for obtaining extrinsic parameters,the robot moves to three different positions to capture the images of three targets.Then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X between camera and tool center point(TCP) coordinate systems can b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known parameters of robot and the extrinsic parameters,and finally the multi-view coordinate system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robot coordinate system by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X.With the help of robot,the multi-view point cloud can be easily transformed into a unified coordinate system.By using robot,the measurement doesn't need any mark.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系转换 机器人 多视图 坐标系统 测量 变换矩阵 视点 测量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