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定点”与“游移视点”——英伽登与伊泽尔理论观点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仇睿 《文教资料》 2009年第8期33-34,共2页
伊泽尔的"游移视点"是英伽登的"不定点"的理论延展,它们在空白填补、未定性、流动性方面有着亲缘关联,但又在文本与读者关系、理论框架结构、动态表现形态、审美时间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种比较可以折射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 伊泽尔的"游移视点"是英伽登的"不定点"的理论延展,它们在空白填补、未定性、流动性方面有着亲缘关联,但又在文本与读者关系、理论框架结构、动态表现形态、审美时间意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种比较可以折射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与伊泽尔"阅读现象学"的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点 游移视点 差异
下载PDF
图像叙述中不定点与游移视点的符号双轴操作 被引量:1
2
作者 贾佳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151-164,共14页
任何符号表意都是在聚合轴和组合轴这两个向度上展开的。与符号聚合轴相关的是具体细节之处的个体化选择,而符号组合轴则是对文本整体功能性的观照。“不定点”和“游移视点”虽然是基于文学阅读而生的理论,但在文本与读者之间交互性关... 任何符号表意都是在聚合轴和组合轴这两个向度上展开的。与符号聚合轴相关的是具体细节之处的个体化选择,而符号组合轴则是对文本整体功能性的观照。“不定点”和“游移视点”虽然是基于文学阅读而生的理论,但在文本与读者之间交互性关系上能够看到二者之于“符号双轴”的影子。从文学阅读的接受到广义的符号表意,受众基于图像叙述文本而解释出的不定点和游移视点,为受众进一步具体化和系统结构化阐释图像符号表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轴 组合轴 不定点 游移视点 图像叙述
下载PDF
“游移视点”、文本游戏与自我意识——《羽毛球》中“空白”现象的审美反应分析
3
作者 王艳萍 林斌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羽毛球》巧妙地略去了诸多重要信息,形成了沃尔夫冈·伊瑟尔所说的文本“空白”。通过设置“空白”,使用“游移视点”,作者斯威夫特召唤读者加入到他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文本游戏,享受意义...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羽毛球》巧妙地略去了诸多重要信息,形成了沃尔夫冈·伊瑟尔所说的文本“空白”。通过设置“空白”,使用“游移视点”,作者斯威夫特召唤读者加入到他的创作过程中进行文本游戏,享受意义建构的权利与愉悦,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更为重要的是,“空白”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我意识。“空白”使文本中那些不确定因素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使意义变得多样、立体而丰富,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空白” 游移视点 文本游戏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文外指称与语篇连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崇崇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一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代词 we的文外指称 ,指出文外指称不一致 ,导致语篇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连贯 ,而文外指称的不一致是因为作者叙述的心理视点的游移。
关键词 文外指称 心理视点 语篇连贯 代词 视点游移 视点 社会角色 心理视点 写作角色
下载PDF
读者反应理论与圣经批评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在不同的圣经学者那里,读者反应理论受到不同的对待。对圣经的"受众批评"关注读者身份而非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有人主张在"合理范围内"认可读者自由释经的合法性,有人从文学技巧角度对圣经展开读者反应批评,有人擅... 在不同的圣经学者那里,读者反应理论受到不同的对待。对圣经的"受众批评"关注读者身份而非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有人主张在"合理范围内"认可读者自由释经的合法性,有人从文学技巧角度对圣经展开读者反应批评,有人擅长运用"游移视点"理论透析读者对圣经叙事文本的接受。定位于历史的圣经批评家对激进的读者反应理论予以质疑。瞩目于读者接受的方法论还包括"效应史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应理论 圣经批评 受众批评 合理范围 游移视点 文学技巧 效应史进路
下载PDF
接受《到灯塔去》──以接受理论试析《到灯塔去》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望 《外国语文》 1996年第4期29-33,共5页
英国作家弗·伍尔夫的作品《到灯塔去》是20世纪初一部突破传统小说审美标准的创新之作,读者对其接受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的审美情趣的过程。笔者以接受理论就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叙事三方面首先分析其超前审美价值,进而指出该作品... 英国作家弗·伍尔夫的作品《到灯塔去》是20世纪初一部突破传统小说审美标准的创新之作,读者对其接受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的审美情趣的过程。笔者以接受理论就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叙事三方面首先分析其超前审美价值,进而指出该作品在“否定”初读者原始的审美习惯的同时,起到了建构新审美价值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界 审美距离 视界变化 空白 空缺 游移视点的视野 否定
下载PDF
众声齐鸣与审美响应——论《八月之光》之多角度叙事
7
作者 张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小说《八月之光》综合运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讲述故事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巧妙地借助不同的叙事者来建构文本召唤结构:各种眼睛看世界,各种声音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甚至... 本文深入探讨小说《八月之光》综合运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讲述故事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巧妙地借助不同的叙事者来建构文本召唤结构:各种眼睛看世界,各种声音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甚至互相抵触,从而刺激读者自己积极参与做出判断。在此,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理论、"游移视点"理论以及"空白"、"否定"等理论对读者解读该文本,挖掘其深刻内涵,都会大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叙事 游移视点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媒介融合与接受理论的诸种概念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翟羽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70-571,共2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来袭,媒介融合的发展呈现出压倒性的趋势。然而,媒介融合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它对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效力。本文将媒介融合与接受理论结合一体展开研究,对其中的诸种概念与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接受理论 游移视点
原文传递
夏圭横卷山水的“卧游”意蕴
9
作者 吴越滨 杨颖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66,共2页
南宋夏圭创立的横卷写意山水,融合多种构图与笔墨技法,构建了"散点"结合"三远"和"近观远取"的"多重游移视点"山水空间,充分彰显了南朝宋宗炳的"卧游"美学理论。其全景式畅神意境,是... 南宋夏圭创立的横卷写意山水,融合多种构图与笔墨技法,构建了"散点"结合"三远"和"近观远取"的"多重游移视点"山水空间,充分彰显了南朝宋宗炳的"卧游"美学理论。其全景式畅神意境,是美术史上实现"卧游"美学体验和理论的重要创作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圭 横卷山水画 多重游移视点 水墨写意 卧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