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界交融下的西海固映像——论《美丽的大脚》兼及现代人的救赎 被引量:1
1
作者 虎维尧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美丽的大脚》以外视角的方式映现了西海固地区沉重的起步和艰难的觉醒与向往、追求现代城市文明的进程,同时折射了这个地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人情,既表现了它由自在性转向超越性的一面,又通过与城市文化模式的交流对话,隐括了现代... 《美丽的大脚》以外视角的方式映现了西海固地区沉重的起步和艰难的觉醒与向往、追求现代城市文明的进程,同时折射了这个地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人情,既表现了它由自在性转向超越性的一面,又通过与城市文化模式的交流对话,隐括了现代人普遍遇到的困境和救赎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海固映像 视界交融 《美丽的大脚》
下载PDF
义务论与德性论的视界交融
2
作者 孙小玲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43-44,共2页
在当代伦理学的语境中,德性论(virtue ethics)指的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规范伦理学。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后果论)和义务论的道德理论不同,其所关心的主要是个体的性格而非单个行为的道德正当性。康德的道德理论因其被... 在当代伦理学的语境中,德性论(virtue ethics)指的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规范伦理学。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功利主义(后果论)和义务论的道德理论不同,其所关心的主要是个体的性格而非单个行为的道德正当性。康德的道德理论因其被视为最为经典与有影响力的义务论学说而成为德性论及其同情者攻击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论 规范伦理学 道德正当性 当代伦理学 视界交融 义务论 德性论 后果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建筑意蕴的质素分析
3
作者 郑先友 陆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2-17,共6页
以建筑类型学的结构分析法,从理念、文脉、视觉传达和创造动力四个方面解析和揭示中国传统建筑内在意蕴生成的诸种“质素”,这些“质素”在整体上仍然影响着中国当代建筑的观念生成、创作方式乃至形式的构成。
关键词 理念 文脉 视界交融 创造性张力
下载PDF
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
4
作者 张俊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5期8-9,共2页
学无止境,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不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止步于满足。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师长们于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看作是授之以渔的启蒙者。刚踏入新学习... 学无止境,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不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止步于满足。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师长们于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看作是授之以渔的启蒙者。刚踏入新学习阶段的我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就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来带领大家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期“研究生学术与人生发展”专题,我们请到了三位杰出的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他们分别从师生关系、阅读以及学习三个方面来全方位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适应研究生身份。公共管理学院的张俊峰老师在《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一文中,就大家陌生的师生关系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如何处理与导师之间关系的全面而中肯的建议;哲学院的颜岩老师则在《阅读经典原著,成就美好人生》一文中就阅读向大家表示了自己的期望。颜老师希望的不仅是大家能够多读书,更希望大家能会读书,并从“视界交融”、“症候阅读”、“文本的陌生化”以及“学会做思想笔记”这四个方面分享读书的方法;最后,法学院的粟烟涛老师在《“跟着说”与“接着说”》中解释说明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上的区别,强调了本科时期是老师在前走、学生跟在后,而研究生时期是学生在前走,老师跟在后。此外,学也应该被分为三个阶段,也即“跟着说”、“接着说”以及“对着说”。下面,让我们来细细品读并思考三位老师的分享与教导,将这些内容精华提炼成为我们研究生路上的润滑剂,助我们更加顺利地度过宝贵的研究生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 授之以渔 老师 启蒙者 视界交融 经典原著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中的“超视界”演述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熠君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9,共12页
"超视界"演述是指中国古代戏曲中明显超出剧中人物生平经历、感知范围、生活体验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其实质是剧作家巧借演述者"声口"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隐身"参与剧场主体之间审美交流互动,使剧场主体... "超视界"演述是指中国古代戏曲中明显超出剧中人物生平经历、感知范围、生活体验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其实质是剧作家巧借演述者"声口"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隐身"参与剧场主体之间审美交流互动,使剧场主体实现"视界交融"而行之有效的一种编剧桥段。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超视界"演述形式主要有四:剧作家有意让剧中人念诵后世诗文以激活观众的"前理解",剧作家有意让前代人物用后世典故以激活观众的接受"视界",剧作家巧借剧中人物之口"预述"剧情以引发观众的"审美期待",剧中人不在现场也能知道当时发生之事以推进演述进程。"超视界"演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原创性和和合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界”演述 剧场主体 审美交流互动 视界交融
原文传递
论安全观念的法哲学认知——兼谈茂名滨海新区生态安全观的确立
6
作者 马波 《政法学刊》 2013年第4期45-51,共7页
法哲学视野下安全观念的认知过程,在民商法、社会法、环境法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经历了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这种安全观念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法域视域下,不同"人的模式"视角下安全观念的价值取向... 法哲学视野下安全观念的认知过程,在民商法、社会法、环境法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经历了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这种安全观念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法域视域下,不同"人的模式"视角下安全观念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诠释了风险社会背景下,安全观念认知的未来走向,亦彰显了生态时代和风险社会视域下安全观念的一种系统反思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观念 视界交融 法哲学 茂名滨海新区
原文传递
论胡汉民的哲学功绩
7
作者 李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83-83,共1页
本文是集中论述胡汉民哲学功绩的阐释性文章。文章首先论述胡氏哲学思想;其次论证胡汉民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视界交融者、中国第一场社会主义论战的挑起者和中国首批社会主义实验场的开垦者;再次论述胡汉民开启用唯... 本文是集中论述胡汉民哲学功绩的阐释性文章。文章首先论述胡氏哲学思想;其次论证胡汉民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视界交融者、中国第一场社会主义论战的挑起者和中国首批社会主义实验场的开垦者;再次论述胡汉民开启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代风气,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视界交融度的把握的学术榜样;最后还原出一个完整而全新的哲学视界交融者:胡汉民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视界交融 哲学功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