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神经节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赵军波 严肖啸 李志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制作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成功后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制作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成功后分别向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5μL和PEDF 5μL,之后每周1次,共3次。HE染色光镜下计数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电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Bcl-2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模型组的神经节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神经节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电镜下可见模型组核质、胞质水肿,细胞器减少并水肿,线粒体水肿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实验组染色质边移,轻度厚薄不匀,胞质浓缩,轴突肿胀轻,线粒体结构较完整。模型组和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可引起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PEDF可能通过上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而减轻视神经超微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视神经不全损伤 BCL-2 视神经超微结构 线粒体
下载PDF
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冀建平 程先华 +3 位作者 廉丽华 刘红 陈蕾 李志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 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v 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v 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v 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中药疗法 通窍化瘀法 视神经/超微结构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兔慢性高眼压球后视神经损害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新光 于敬妮 王百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眼高压 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赵军平 刘式威 +2 位作者 李玉珍 李向红 张卯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观察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分别取视神经的筛板前区、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 目的观察血视神经屏障与血脑屏障之间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分别取视神经的筛板前区、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部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转铁蛋白受体(OX-26)和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OX-47)的表达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外渗情况。结果电子显微镜显示视神经各段和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均为紧密连接,但筛板前区质膜囊泡较大脑皮层多(P<0.05);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质膜囊泡与大脑皮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和OX-47表达阴性,微血管周围有微量纤给蛋白原外渗;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和大脑皮层微血管内皮细胞OX-26和OX-47阳性表达,微血管周围未见纤维蛋白原。结论筛板前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标记物表达及通透性方面与大脑皮层存在差异,因而不具有血脑屏障特性,而筛板区、筛板后区、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与大脑皮层存在相似的特性,故具有血脑屏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视神经屏障 视神经/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