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空间忽略症的康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红玲 孔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1 定义 视空间忽略症,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对身体一侧的事物,通常是左侧视野中的事物不注意[1,2].如请他读一张报纸上的通栏标题时,他只读右半侧而忽略了左侧半.
关键词 视空间忽略 康复 临床表现 病因 发病机制 脑卒中
下载PDF
右侧外囊出血显示左侧视空间忽略的现象
2
作者 耿昌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大脑 右侧外表出血 左侧视空间忽略
下载PDF
健侧半球间歇θ脉冲刺激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叶琳琳 曹磊 +2 位作者 张甜甜 张祎辰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7,共9页
目的对比间歇θ脉冲刺激(iTBS)刺激健侧半球前额叶背外侧(DLPFC)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半球顶后皮质(PPC)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33例... 目的对比间歇θ脉冲刺激(iTBS)刺激健侧半球前额叶背外侧(DLPFC)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健侧半球顶后皮质(PPC)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入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33例卒中后视空间忽略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iTBS组11例,rTMS组11例,假刺激组11例(1例因胆囊炎转往外科治疗,无法继续参与本研究)]。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包括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及每日1次30 min的视觉扫描训练,在此基础上,iTBS组给予左侧大脑半球DLPFC区iTBS刺激,rTMS组给予左侧半球PPC区1 Hz的rTMS刺激,假刺激组线圈置于左侧小脑半球,每日2次,每周5 d,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3组进行线段二等分、线段划消、星型划消量表测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量表评估并进行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1)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灶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iTBS组和rTMS组线段二等分、线段划消、星型划消量表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TBS组:分别为(11.1±10.8)%、(10±7)%、(18±8)%比(28.9±15.5)%、(32±14)%、(42±15)%;rTMS组:分别为(19.3±14.4)%、(19±12)%、(29±13)%比(35.9±25.1)%、(30±13)%、(47±19)%;均P<0.05]。线段二等分、线段划消、星型划消量表测试结果治疗前后差值假刺激组、iTBS组与rTM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段二等分分别为(3.6±2.4)%、(17.8±7.7)%、(16.0±12.4)%;线段划消分别(5±5)%、(22±9)%、(11±6)%;星型划消量表评分分别为(3±5)%、(24±12)%、(19±13)%;F值分别为8.270、15.929、10.891,均P<0.01]。iTBS组治疗后线段二等分、线段划消、星型划消量表测试结果较治疗前的改善明显优于假刺激组,rTMS组治疗后线段二等分、星型划消量表测试结果改善明显优于假刺激组,iTBS组治疗后线段划消测试结果改善明显优于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假刺激组、iTBS组、rTMS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为(58±9)分比(54±9)分、(77±19)分比(61±17)分、(65±12)分比(58±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假刺激组、iTBS组、rTMS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分别为(-4±4)、(-16±7)、(-6±3)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51,P<0.01);iTBS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绝对值明显高于假刺激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侧半球iTBS和1 Hz的rTMS对卒中亚急性期至慢性期视空间忽略患者的恢复有益,其中iTBS治疗效果可能优于rT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 康复 视空间忽略 Theta节律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视空间忽略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光青 兰月 +4 位作者 丁明晖 何小飞 陈正宏 赵江莉 黄东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康复作用及其脑机制.方法 将脑卒中视空间忽略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康复作用及其脑机制.方法 将脑卒中视空间忽略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字直线二等分测试(LBT)、字母划销试验(LCT)、画钟试验(CDT)和注意网络测试(AN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LBT、LCT和CDT测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BT、LCT、CDT测试结果分别为(4.27±1.39)分、(9.5±6.95)%、(8.80±1.01)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间ANT测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NT测试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视空间忽略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视空间忽略 虚拟现实 棱镜适应 康复
原文传递
右侧卒中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
5
作者 单桂香 曹磊 +4 位作者 叶琳琳 朱琳 刘霖 杜巨豹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6-362,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视空间忽略(VSN)患者与无VSN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VSN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进一步探索VSN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视空间忽略(VSN)患者与无VSN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VSN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进一步探索VSN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VSN患者9例(VSN组),右侧卒中经忽略行为学量表筛查无VSN患者10例(非VSN组)。利用ERP记录2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2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2、N2、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VSN组左靶、右靶的正确率[分别为(17.7±7.8)%、(88.5±2.2)%]明显低于非VSN组[分别为(92.4±7.8)%、(96.7±2.2)%,均P<0.05],VSN组右靶反应时[(586±119)ms]明显长于非VSN组[(483±60)ms,P=0.025]。两组之间P1、N1、P2、N2各波的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刺激出现在左靶时,VSN组P300波幅[(1.2±0.6)μV]小于非VSN组[(4.6±0.6)μV,P=0.001]。右半球VSN组P1潜伏期[(135.7±3.8)ms]较非VSN组[(128.2±2.8)ms]明显延长(P=0.021),而N1、N2、P300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右侧卒中非VSN患者相比,VSN患者主要表现为空间注意加工的晚期过程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视空间忽略 事件相关电位 空间注意加工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或称偏侧忽略(hemineglect)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患者对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失去反应或定位。单侧空间忽略不是单一的功能异常,而是一组具有复杂临床表现的综合...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或称偏侧忽略(hemineglect)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患者对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失去反应或定位。单侧空间忽略不是单一的功能异常,而是一组具有复杂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虽然两侧半球损伤均可导致单侧空间忽略,但以右侧半球损伤所致左侧视空间忽略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脑卒中后 左侧视空间忽略 常见症状 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综合征 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