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变性小鼠视网膜组织中FasL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洁 李根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背景视网膜移植是治疗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新方法,但如何避免或减少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常将正常C57BL/6小鼠视网膜作为供体,视网膜变性(rd)小鼠作为受体。研究表明视网膜中Fas配体(... 背景视网膜移植是治疗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新方法,但如何避免或减少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常将正常C57BL/6小鼠视网膜作为供体,视网膜变性(rd)小鼠作为受体。研究表明视网膜中Fas配体(FasL)蛋白通过FasL/Fas途径诱导Fas+炎症细胞凋亡,推测可能与视网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目的探讨FasL蛋白在不同鼠龄C57BL/6小鼠和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特点,揭示小鼠视网膜的免疫特性,为视网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将出生后(PN)-0周(出生日)、PN-1周、PN-2周、PN-3周、PN-4周的正常C57BL/6小鼠和rd小鼠处死制备眼球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摄片,并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采集图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各鼠龄不同品系小鼠间视网膜中FasL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FI)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PN.1周C57BL/6小鼠视网膜发育尚不完善,FasL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呈阳性表达。PN-2、3、4周C57BL/6小鼠已发育成10层的视网膜结构,FasL蛋白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内节段(IS)、外界膜(OLM)、外丛状层(OPL)、内核层(INL)、内丛状层(IPL)及节细胞层(GCL)呈阳性表达。PN-1周rd小鼠视网膜结构与同龄C57BL/6小鼠接近,FasL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呈阳性表达。PN.2周至PN-4周rd小鼠视网膜中外核层(ONL)细胞随着鼠龄增大逐渐减少,FasL蛋白在RPE、OPL、INL、IPL及GCL呈阳性表达;PN-2、3、4周rd小鼠RPE中FasL蛋白表达FI值分别为184.199±16.747、186.797±7.904和184.319±18.795,均明显高于同龄C57BL/6小鼠的160.402±22.851、160.995±22.799和105.787±17.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2;t’=-4.277,P=0.000;t=-12.175,P=0.000);各周龄rd小鼠与C57BL/6小鼠间视网膜IPL中FasL蛋白表达的F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d小鼠随着鼠龄增加视网膜ONL细胞逐渐减少,其RPE内免疫赦免相关抗原FasL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龄C57BL/6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配体蛋白 视网膜/免疫 眼色素上皮/免疫 凋亡 免疫赦免 视网膜色素变性 交系C57BL小鼠 RD小鼠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增超 王红 +1 位作者 彭晓燕 赵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100只Lewis大鼠诱导EA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和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100只Lewis大鼠诱导EAU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从免疫后第1天至第28天,给予环孢霉素A(CSA)灌胃,20mg/(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免疫前、免疫后7、14、21、28d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并抽取其心脏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2、干扰素(IFN)-γ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内SOCS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免疫后14d时炎症最明显。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虹膜睫状体炎,治疗组前房轻微炎性渗出,但无虹膜后粘连及前房积脓。对照组血清中IL-12、IFN-γ免疫后14d达到最高峰,28d下降到基础水平,治疗组在免疫后14d达到高峰,但是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与免疫前比较无差异;IL-4在对照组中下降不明显,治疗组在整个病程中呈上升趋势。SOCS1、SOCS5mRNA免疫后14d表达最高,对照组分别是免疫前的4.05和3.83倍,治疗组分别为1.15和1.16倍;两组中含SH2结构的细胞因子诱导蛋白(CIS)与SOCS3mRNA轻度升高,对照组较治疗组略明显。对照组中SOCS1、SOCS5蛋白在免疫后7、14、21d时显著高于免疫前,CIS、SOCS3蛋白在免疫后14、21d显著高于免疫前;治疗组中仅SOCS1蛋白在免疫后14d显著高于免疫前,其他时间点较免疫前无明显改变。结论SOCS1、SOCS5水平升高与EAU发生过程中的Th1型反应增强有关,CIS、SOCS3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存在着Th2细胞反应的增强以对抗Th1细胞反应,实现动态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免疫 视网膜/免疫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抑制因子 细胞因子类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细胞因子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观察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过程中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方法Lewis大鼠72只随机分为EAU组... 目的 观察口服免疫耐受预防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过程中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方法Lewis大鼠72只随机分为EAU组、口服视网膜S抗原10、100μg组和1、10mg组、对照组,每组各12只大鼠。其中,EAU组用视网膜S抗原50pg和弗氏完全佐剂免疫诱导EAU模型,口服10、100μg组和1、10mg组,分别插管喂饲视网膜S抗原10、100μg,1、10mg和1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按上述方法诱导EAU;对照组插管喂饲磷酸盐缓冲液和1mg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混合液1ml,隔日1次,共7次,然后诱导EAU。观察每组大鼠眼部EAU的临床表现。在EAU高峰期取大鼠眼球,进行病理分级。同时取大鼠血清,分离脾细胞。培养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以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100μg、1mg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9,68.8,35.7,7.5,P〈0.01);10μg、10mg组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100μg、1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浓度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增高,与EAU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15.6,33.1,167.7,P〈0.01);10μg、10mg组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与EAU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降低,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增高。口服过高或过低剂量抗原不能预防EAU,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改变。提示细胞因子在口服免疫耐受预防EAU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免疫 视网膜/免疫 免疫耐受 投药 口服 细胞因子类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 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联合免疫佐剂诱导EAU动物模型。按照注射次数不同将大鼠分为2... 目的 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治疗作用。方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6多肽片段,联合免疫佐剂诱导EAU动物模型。按照注射次数不同将大鼠分为2组,分别于IRBPR16免疫后的第6天和第4、6、8天自大鼠尾静脉注入TNF—α MCAb,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其眼部临床表现,同时设未治疗组大鼠作为对照。于IRBPR16免疫后第13天测量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并于第14天处死大鼠,取眼球行组织病理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注射后14d时大鼠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房水中IFN-γ水平。测量引流淋巴结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结果TNF—α MCAb治疗组大鼠的眼部炎症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病理分级下降;房水和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血清中IL-4增高;DTH反应下降;引流淋巴结细胞对IRBPR16多肽刺激的增生反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次注射相比,3次注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TNF-αMCAb能够有效减轻EAU大鼠眼部的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改变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多次应用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免疫 视网膜/免疫 肿瘤坏死因子α/投药和剂量 抗体 单克隆/ 投药和剂量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慧(综述) 唐罗生(审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69-571,共3页
青光眼的神经退行性变与多种导致视网膜节细胞及其轴突凋亡的病理因素相关。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调节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的作用包括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两方面。这两方面的... 青光眼的神经退行性变与多种导致视网膜节细胞及其轴突凋亡的病理因素相关。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系统调节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的作用包括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两方面。这两方面的平衡与否将决定视网膜节细胞在应对高眼压以及其他应激之后的命运。笔者就青光眼中视网膜节细胞的免疫调节的关键因素,以及在青光眼中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抗原,如热休克蛋白(HSP)的免疫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病理学/免疫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疫 神经免疫调节 综述
原文传递
视网膜S抗原的制备和提纯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原莉莉 郑曰忠 林锦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葡萄膜炎/免疫 视网膜/免疫 抗原/分离和提纯 疾病模型 动物 免疫学试验 动物实验替代试验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STRBP8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徐建华 黄宪章 +2 位作者 庄俊华 徐宁 陈曲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9-261,278,共4页
目的:克隆食管癌组织核基质蛋白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8(STRBP8)CDS编码序列,为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STRBP8的基因序列,并根据其CDS区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利用Trizol法从食管癌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 目的:克隆食管癌组织核基质蛋白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8(STRBP8)CDS编码序列,为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从GenBank中获取STRBP8的基因序列,并根据其CDS区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利用Trizol法从食管癌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获取STRBP8的cDNA,再利用梯度升温PCR方法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结果:本实验成功从食管癌组织中克隆出STRBP8的CDS序列。结论:STRBP8在食管癌组织均存在表达,为下一步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免疫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免疫 基因扩增 克隆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DISTRIBUTION OF ERYTHROPOIETIN AND ITS RECEPTOR EXPRESSION IN POSTNATAL RAT RETINA DEVELOPMENT
8
作者 钟一声 刘小红 +1 位作者 黄萍 程瑜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erythropoietin (EPO) an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 EPOR ) expression in the postnatal rat retina development. Methods Forty-two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erythropoietin (EPO) and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 EPOR ) expression in the postnatal rat retina development. Methods Forty-two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7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various postnatal days: postnatal 1 d (D1 group), 3 d (D3 group), I week (W1 group), 2 weeks (W2 group), 3 weeks (W3 group), 4 weeks (W4 group) and8 weeks (W8 group) ( n = 6 ). Single eye was randomly chosen from each rat for the study. The retinal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and used for the ret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localize EPO and EPOR expressions in retinas.of different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xpression intensities were determined by an image plus 4 program~~ Results The retinal inner nuclear layer (INL) and outer nuclear layer (ONL) were mixed together and had not yet fully differentiated in D1 and D3 groups. The INL and ONL formed their own independent regions and the outer plexiform layer (OPL) appeared between two layers in W1 group. With the postnatal retinal development, the inner plexiform layer ( IPL ) , rods and cones layer ( RCL ), and OPL were gradually widened and stabilized in W2 to W3 groups. EPO/EPOR expressions located prominently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postnatal rat developing retinas. The expression of EPO in GCL and INL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I to W4, then the expression decreased in W8. Expression of EPOR in GCL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I to WI , then decreased in W2 ; and it gradually increased again from W3 to W8. Expression of EPOR in INL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1 to W1, then decreased in W2 ; and it continued to decrease from W3 to W8. Expression of EPOR in the external segment of RCL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1 to W8. However, expression in the internal segment of RCL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D1 to W3 , then no obvious expression was seen in the internal segment of RCL in W4 and W8. Conclusion EPO/EPOR expressions locate prominently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postnatal rat developing retina. And EPO/EPOR expressions in the rat retinas exist the dynamic changes during the postnatal retina developmen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poietin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retina development immunohistochemistry r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