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视网膜下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万光明 王明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视网膜下腔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层之间的潜在腔隙。视网膜下注射是将治疗药物输送到视网膜下腔的一种给药方式。与玻璃体内注射相比,视网膜下注射药物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近年... 视网膜下腔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感光细胞层之间的潜在腔隙。视网膜下注射是将治疗药物输送到视网膜下腔的一种给药方式。与玻璃体内注射相比,视网膜下注射药物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更新与发展,视网膜下注射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已成为多种眼底疾病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重要给药方式,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将从视网膜下注射的适应证、方法与技巧以及潜在风险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注射 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合并PHOMS 1例
2
作者 张秀清 张红 +3 位作者 蔡志鹏 张津京 赵芳 李欣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69,172,共4页
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intrapapillary hemorrhage with peripapillary subretinal hemorrhage,IHAPSH)在临床上发病较少,主要特征为视盘倾斜,视盘及视盘旁多层次出血,具有自愈性。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peripapi... 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intrapapillary hemorrhage with peripapillary subretinal hemorrhage,IHAPSH)在临床上发病较少,主要特征为视盘倾斜,视盘及视盘旁多层次出血,具有自愈性。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peripapillaryhyper-reflectiveovoidmass-like structure,PHOMS)是指位于视盘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 特发性视盘内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 多模式影像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薛晓阳 刘勃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1眼;男5例,女7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5.67±8.09)岁;人工晶状体眼2眼,合并白内障10眼;高血压9例,糖尿病2例。SMH持续时间为2~25 d,平均(14.67±8.03)d。患眼均行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采用OCT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观察患者手术后眼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BCVA(LogMAR)分别为1.58±0.63、1.12±0.49、1.07±0.44和0.59±0.19,不同时间点患眼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5,P<0.001),其中术后6个月患眼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CRT分别为(606.25±204.67)、(379.83±92.05)、(313.75±60.87)和(267.75±73.07)μm,不同时间点患眼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20,P<0.001),其中术后1、3、6个月患眼CRT较术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眼于术后3个月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随访期间6眼因PCV复发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共注射给药16次。术后1、3、6个月内平均抗VEGF注射次数分别为(0.3±0.5)、(1.3±1.4)和(2.7±2.0)次。结论在SMH的治疗中,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RT,减轻血凝块对视网膜的损伤,促进患眼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玻璃体切割 黄斑下出血 视网膜下注射 疗效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从碧(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0,共4页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显示的一种高反射性形态学特征,位于神经上皮外层、色素上皮内层。其常见于未经治疗或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也可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近视性黄斑变性、Best病、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脂质肉芽肿病等。SHRM与患者眼部椭圆体带缺失、瘢痕形成、外界膜损伤、黄斑萎缩及外层视网膜管型结构等关系密切,并与视力损害显著相关。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消退部分SHRM,不同成分及特征的SHRM对治疗有不同的预后反应。明确nAMD中SHRM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后果,进一步加深临床对SHRM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VEGF治疗 视力预后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抗VEGF治疗方式对nAMD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赵晓冉 巩青云 +2 位作者 周育正 孙奕斌 杜兆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25-203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方式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眼科就诊并确诊为nAMD的94例患者(共94眼)。按治疗方式不...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方式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眼科就诊并确诊为nAMD的94例患者(共94眼)。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连续3月每月1次后按需(Prn)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组(3 Prn组,65眼),未规律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组(未完成3 Prn组,29眼),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病灶位置等资料,同时收集手术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视网膜纤维化瘢痕宽度及高度数据,分析不同治疗方式下nAMD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及视力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比各组患者基线与终点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宽度及高度数据和视力变化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及视力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 Prn组患者终点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宽度(P = 0.007)、高度(P = 0.042)和未完成3 Prn组患者终点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宽度(P = 0.013)、高度(P = 0.021)均较基线值升高。未完成3 Prn组患者终点纤维化瘢痕宽度(P P = 0.037)及宽度变化值(P = 0.042)均大于3 Prn组。治疗后3 Prn组患者BCVA较基线值提高(P P = 0.037)。结论:3 Prn给药方式与不规律抗VEGF治疗相比能延缓nAMD患者视网膜下纤维化瘢痕的发展,并且患者能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纤维化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保留视网膜下液的内界膜瓣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6
作者 曾爱萍 刘欣 +1 位作者 纪蒙蒙 杜雅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保留视网膜下液(SRF)的内界膜(ILM)瓣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的30例高度近视MHRD(32眼),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保留视网膜下液(SRF)的内界膜(ILM)瓣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的30例高度近视MHRD(32眼),伴后巩膜葡萄肿及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眼轴长度为(30.32±1.71)mm。均接受PPV,保留SRF,黄斑孔(MH)鼻上起瓣(借助视盘的力量,固定脱离的视网膜),制作MH边缘带蒂的ILM瓣,反转填塞MH,手术结束时采用硅油填充,观察SRF吸收、视网膜再附着、MH闭合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后1周内OCT检查,25眼MH闭合SRF吸收,6眼MH闭合残留SRF,1眼MH未愈合。随访期间,7眼残留的SRF吸收时间分别为术后1年内5例,18月和21月各1例。32眼一次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附着,视网膜复位率为100%。MHⅠ型闭合者90.62%(29/32),其中U形闭合22眼、V形闭合5眼、W形转变为U形瘢痕闭合2眼;MHⅡ型(W形)闭合者9.38%(3/3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有改善,从术前(1.90±0.34)[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MAR)]提高到(1.14±0.37)(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P<0.01)。结论在残留SRF的情况下,使用ILM瓣反转填塞技术成功关闭了MH。PPV联合保留SRF、ILM瓣填塞和硅油填充,为长眼轴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MHRD提供了一种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孔视网膜脱离 内界膜 视网膜下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7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视网膜下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嘉颖 李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36,共5页
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被定义为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混合的纤维血管结构,本质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伤口过度愈合的结果,这是导致nAMD患者终末期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nAMD患者终末期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被定义为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混合的纤维血管结构,本质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后伤口过度愈合的结果,这是导致nAMD患者终末期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nAMD患者终末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向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过程被认为是影响SRFi形成的主要细胞基础。针对SRFi中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可能是未来终末期nAMD疾病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下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9
作者 吕英楠 秦廷玉 王文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下积液(SRF)和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CSC患者115例(115眼)。依据干眼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干眼组(51例):泪液分泌试验(SⅠt)(无表面麻醉)为0~5 mm/5 min或泪膜破裂时间(BUT)为0~5 s,轻度干眼组(47例):SⅠt(无表面麻醉)>5 mm/5 min~10 mm/5 min或BUT>5~10 s,非干眼组(17例):SⅠt(无表面麻醉)>10 mm/5 min及BUT>10 s。利用OCT测量所有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分析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三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比例、睡眠不足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SRF高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87.16±48.28)μm、(236.94±49.32)μm、(142.24±52.7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眼组、轻度干眼组、非干眼组患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3402.12±511.76)μm、(1601.28±394.11)μm、(574.06±209.4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眼组与轻度干眼组、干眼组与非干眼组、轻度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患者SRF高度及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C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干眼;CSC患者的SRF与干眼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干眼 视网膜下积液 神经上皮层脱离宽度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诗晗(综述) 周希瑗(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33-640,共8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发生在黄斑区的退行性变,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 AMD)以黄斑区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老年人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发生在黄斑区的退行性变,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 AMD)以黄斑区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老年人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视网膜下纤维化是w AMD最常见的自然后遗症,可导致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受损,导致不可逆转的中心视力丧失。多种基线特征被发现是视网膜下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早期视网膜下纤维化的发生。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anti-VEGF)治疗是w AMD的一线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法不能改善视网膜下纤维化,但及时启动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纤维化的进展,目前多种靶向分子药物正被研发用于抗纤维化的治疗。该文综述了w AMD视网膜下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预测纤维化形成的基线特征、基本发病机制及潜在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纤维化 湿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新生血管 基线特征 综述
下载PDF
青少年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的多模式影像特征
11
作者 王若宜 赵玥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0-1924,共5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高度近视圆顶样黄斑(简称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RF)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探讨其典型特征与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青少年患者21例39眼,行彩色眼... 目的:观察青少年高度近视圆顶样黄斑(简称Dome征)伴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SRF)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探讨其典型特征与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于我院确诊为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青少年患者21例39眼,行彩色眼底照相(CFP)、眼底自发荧光(FAF)、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及眼电图(EOG)检查,其中18例36眼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随访12mo,记录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眼底检查可见患眼均呈高度近视豹纹状改变,中心凹可见颗粒样物质沉积;SD-OCT检查显示黄斑区全层呈圆顶样隆起,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外界膜内表面可见中高反射附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反射不均匀;FAF检查显示黄斑区呈轻度“牛眼征”改变;FFA检查显示黄斑区拱环周围环绕颗粒状透见荧光;OCTA检查的En face图中可见清晰的神经上皮脱离区边界,切线对应椭圆体带-RPE分层面,可见神经上皮脱离区内散在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高反射,未见明显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OCTA检查随访可见黄斑区SRF可存在无规律的自行增多或吸收;EOG检查显示光峰与暗谷(LP/DT,或称Arden比)比值正常,均>1.55。基线、随访1、3、6、12mo,纳入患者CMT(246.95±11.46、247.10±13.03、246.62±12.23、248.05±14.00、247.92±11.66μm)无显著差异(F=0.144,P=0.965)。结论: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青少年高度近视Dome征伴黄斑区SRF的临床诊断,并且在与典型Best病病变前期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圆顶样黄斑(Dome征) 视网膜下积液 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影像特征
下载PDF
视乳头周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1例
12
作者 刘彩辉 刘羿含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63-164,184,共3页
视乳头周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peripapillary subretinal neovascular membranes,PSRNVM),是指在视乳头边缘1个视乳头直径内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此病临床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PSRNVM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视乳头周围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peripapillary subretinal neovascular membranes,PSRNVM),是指在视乳头边缘1个视乳头直径内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此病临床少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PSRNVM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7岁,主因“右眼视物模糊、变形7 d”,于2020年12月21日就诊于赤峰市朝聚眼科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乳头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抗VEGF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注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朝董 广晨汉 +3 位作者 王丽强 宗俊杰 郑昱 杨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06-2414,共9页
视网膜下注射人胚胎干细胞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的一种有效术式,该术式对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维持能力、安全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式机器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系统,辅助医生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操作。构建从手机器... 视网膜下注射人胚胎干细胞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的一种有效术式,该术式对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维持能力、安全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式机器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系统,辅助医生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操作。构建从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然后进行视网膜下注射手术运动分析,确定从手机器人的运动要求。建立主手和从手机器人之间的运动映射关系,依据运动映射关系推导建立远程运动中心(RCM)点位置调整运动、术中RCM运动的状态切换和分离过程的速度映射模型。通过离体猪眼球视网膜下穿刺注射实验对机器人的精确性和稳定维持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末端注射针具有稳定维持能力和运动的精确性,机器人辅助操作比徒手操作对视网膜造成的创伤更小,注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视网膜手术 主从控制 远程运动中心 眼内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丽 宋艳萍 +3 位作者 陈晓 周和政 丁琴 赵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1-902,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特发性 光动力疗法 临床观察 治疗 视网膜下出血 发生因素 眼底病变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下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13
15
作者 霍冬梅 董方田 +1 位作者 于伟泓 高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_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大鼠体内的分化。方法:Lewis大鼠腹腔注射30g/L NaIO_3 100mg/kg,建立大鼠RP模型,将体外培养的MSC植入视网膜下腔,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对MSC进行追踪,并观察术后第1,2,3,4,5wk MSC在该微环境中的分化。结果:术后第1wk即可见MSC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与光感受器细胞层,但全角蛋白(PCK)及rhodopsin标记阴性,第3wk开始可见MSC在体内表达PCK及rhodopsin。结论:MSC植入RP模型大鼠视网膜下腔后可存活,主要分布于RPE层和视锥、视杆细胞层,并表达RPE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表面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aIO3 视网膜下腔移植 分化 视网膜变性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军 姜德咏 +1 位作者 朱晓华 黄傅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视网膜下液 (SR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的表达 ,探讨MMPs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定量检测 88例RRD患者的SRFMMP 2和MMP 9的活性水平 ,PVRA组 2 1例 ,PVRB组 ... 目的 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RD)视网膜下液 (SRF)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的表达 ,探讨MMPs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明胶酶谱分析法定量检测 88例RRD患者的SRFMMP 2和MMP 9的活性水平 ,PVRA组 2 1例 ,PVRB组 3 7例 ,PVRC组 3 0例 ,其中包括伴有脉络膜脱离RRD 8例 ,术后随访PVR复发 11例。结果  88例RRD患者的SRF均有MMP 2活性水平升高 ,3 3例有MMP 9的表达 ,8例RRD伴有脉络膜脱离 ,有 6例 ( 75 % )MMP 9活性水平升高 ,术后PVR复发 11例SRF均有MMP 9活性水平升高。结论 RRD患者的SRF有MMP 2和MMP 9的表达 ,MMP 9活性水平升高可能与PVR的发生有关 ,可能成为预测术后PVR复发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中药康网灵汤剂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雷晓琴 薛晓辉 +2 位作者 雷春灵 于斌科 杜善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方法将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OCT证实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方法将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常规口服迈之灵,康网灵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每天1剂,分3次服,30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视力及OCT检查,观察黄斑区组织结构变化。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2组在年龄、病程、视力及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康网灵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高于对照组、残留视网膜下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个月时康网灵组视力>0.5者5眼,对照组2眼,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前者为(170.87±20.88)μm,后者为(247.47±53.81)μ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并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网灵汤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残留视网膜下
下载PDF
康网灵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善双 雷晓琴 +3 位作者 于彬科 王润生 张玉磊 张存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将2004-11/2006-09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 目的: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将2004-11/2006-09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3次/d,30d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及视力检查。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黄斑部OCT,mERG的P1波振幅密度值(nV/deg2)及视力。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视力、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及P1波振幅密度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减少,明显好于对照组;黄斑部mERG1,2环P1波振幅密度值在1,3m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4,5环在3,6mo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网灵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残留视网膜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力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增殖性视网膜脱离病变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9
作者 廖海兰 魏建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在视网膜脱离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49 例视网膜脱离(reti-nal d...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在视网膜脱离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49 例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随着PVR程度及玻璃体混浊(vitreousopac-ity)的加重、病程的延长,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增加,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F 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改变与视网膜脱离后PV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酶联免疫吸附法 assay) fluid 玻璃体混浊 0.05 密切关系 PVR 统计学 SRF 含量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及受体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迅 胡宏慧 +3 位作者 王方 王欲发 张皙 何志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下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细胞 患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PE PVR 水平 FGF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