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性高血压视网膜变化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sahana raviraj manipur pavana acharya +1 位作者 kavitha chikkanayakanahalli venugopal lakshmi bomalapura ramamurthy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性高血压(PIH)患者视网膜变化的患病率,视网膜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收集2014-12/2015-05妊娠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单眼或双眼眼底发生变化视为阳性。妊娠性高血压分级为... 目的:研究妊娠性高血压(PIH)患者视网膜变化的患病率,视网膜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收集2014-12/2015-05妊娠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单眼或双眼眼底发生变化视为阳性。妊娠性高血压分级为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40/90~160/90 mmHg),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90 mmHg)和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抽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3.05(19~34)岁。妊娠期为28~41wk。其中62例初产妇以及38例经产妇。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患者占比分别为62%,26%,12%。8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变化。观察得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级(1%),Ⅱ级(0%),Ⅲ级(2%),Ⅳ级(2%),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8%的PIH患者视网膜发生变化,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性高血压 视网膜变化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益气固肾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媛 张杰 王振兴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探究益气固肾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对患者视力改善及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益气固肾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对患者视力改善及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固肾明目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改变、黄斑中心凹厚度、6 mm黄斑区总容积水平的变化,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61%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6 mm黄斑区总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CMT(326.34±84.35)μm、CV(11.57±1.03)mm3和治疗6个月后CMT(243.63±66.81)μm、CV(11.03±0.86)mm3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CMT(367.24±83.64)μm、CV(11.68±1.04)mm^(3)和治疗6个月后CMT(291.25±65.23)μm、CV(11.58±0.9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87%高于观察组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肾明目方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在改善患者视力和视网膜厚度方面效果较好,且对恢复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6 mm黄斑区总容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 益气固肾明目方 激光治疗 视力改善 视网膜厚度变化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学翰 宁玉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会引起斜视、弱视等发育期双眼视觉问题,甚至视网膜病理性改变,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结构变化存在区域差异性,儿童单侧轴性高度近视是否存在此现象,尚无报道。
关键词 轴性高度近视眼 视网膜厚度变化 区域性差异 单侧 儿童 黄斑区 病理性改变 双眼视觉
下载PDF
YAG激光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的视网膜结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业玮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YAG激光消融术治疗后的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所有患者进行YAG激光消融术治疗1次。在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 目的观察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YAG激光消融术治疗后的视网膜结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所有患者进行YAG激光消融术治疗1次。在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后视力比较采用配对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两组Goldmann眼压、眼后节彩照、黄斑中心神经上皮质厚度(CMT)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随访,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40±1.10)个月。术前BCVA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7,P>0.05);术前与术后复查时Goldmann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后节彩照能够发现明显的单个、片状、环状的玻璃体混浊物,术后璃体混浊物明显变小或者消失;术后1周,有1例出现视网膜前线状出血,2例出现视网膜深层出血,观察1个月时完全吸收,术后3个月,视网膜无并发症出现;CMT及视神经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分别比较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结论应用YAG激光消融术治疗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患者对视网膜结构未造成不良影响,疗效安全,能够改善玻璃体混浊情况,对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等方面无影响,能够达成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 YAG激光消融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结构变化 最佳矫正视力 飞蚊症
下载PDF
观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被引量:3
5
作者 苏颖丹 曾静燕 张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8例,做好术前和术后检查,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术...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8例,做好术前和术后检查,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分析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影响。结果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方面,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脉络膜厚度明显更高(P<0.05);在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影响方面,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24.3±21.7)μm,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不相关(P>0.05),术前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258.2±38.6)μm,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负相关(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会呈一过性增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 影响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观测高血压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
6
作者 王燕 王玉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1年第7期503-503,共1页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测量高血压患者22例4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有关参数,并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20例40眼对照,且在行降压治疗后三个月复查以上参数,以了解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高血压 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变化
下载PDF
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倪云 丁淑华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针灸对21例(42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查了这些患者的视力、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42只眼中有33只眼(78.6%)的视功能得到改善;... 目的:观察针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针灸对21例(42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查了这些患者的视力、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42只眼中有33只眼(78.6%)的视功能得到改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66只眼次中有53只眼次的视敏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闪光视网膜电图治疗前为熄灭型的20只眼中,治疗后有14只眼出现微型b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功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视网膜色素变化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的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阎虹 阎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方法研究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以及使用该方法测量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 :采用OCT测定健康志愿者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 ,并对视网膜的厚度与年龄进...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方法研究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以及使用该方法测量视网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方法 :采用OCT测定健康志愿者视盘额侧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 ,并对视网膜的厚度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的平均厚度为 2 49μm ,RNFL的平均厚度为 10 9μm ,平均变异 3 5 % (全视网膜厚度 )和 8 0 % (RNFL厚度 ) ,全视网膜厚度与RNFL厚度与年龄显著负相关 (全视网膜 :y =3 69 5 -0 3 5X ,R2 =0 13 3 ,P =0 0 0 0 2 ;RNFL :y =12 6 8-0 44X ,R2 =0 0 94 P <0 0 0 19)。结论 :全视网膜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在测定中 ,这种变化对采用Heidlberg视网膜断层摄影仪对视网膜检测时的参考平面选择的影响可以忽略 ;使用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CV =3 5 % ) ,而在RNFL测量中则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厚度变化 年龄增长 临床 实验研究 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伴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齐婧 连腾宏 +1 位作者 郭鹏 张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2818-2823,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然而,AD的早期诊断受到侵入性脑脊液检测和高成本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主要病理改变是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然而,AD的早期诊断受到侵入性脑脊液检测和高成本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限制。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在外周的延伸,在结构和功能上与脑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研究发现AD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存在AD病理变化、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及血-视网膜屏障受到破坏。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可发现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但视网膜血管成像作为AD生物标志物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视网膜血管指标诊断AD的特异度,并将研究关口前移至临床早期,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AD、监测疾病进展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视网膜血管变化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视网膜微血管变化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小豪 张丽 孙婷婷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2-944,共3页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敏感、可靠的早期标志物预测DKD的发生、发展,而肾活检虽为“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大面积普查。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敏感、可靠的早期标志物预测DKD的发生、发展,而肾活检虽为“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大面积普查。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DKD。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这一无创技术的发展,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量化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短期视网膜静脉阻塞抗VEGF治疗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克阳 于贝贝 赵博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目的通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腔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短期内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临床随机选取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且未治疗的患者56例(56眼),治疗... 目的通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通过玻璃体腔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短期内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临床随机选取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且未治疗的患者56例(56眼),治疗方法是玻璃体腔注射0.05mL抗VEGF药物,并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OCT检查,观察统计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外界膜(EML)、椭圆体带(IS/OS层)以及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关系变化。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由术前66%降低为29%;外界膜、椭圆体带层次结构完整性明显改善,分别由0.88±0.79、0.86±0.72降低为0.30±0.54、0.21±0.41;脉络膜厚度在短期治疗后未见明显变化,术前318.18±47.42,术后320.54±45.55。结论 RVO继发ME患者通过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第7天时黄斑区形态结构改善,视力显著提升,但对脉络膜厚度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抗VEGF治疗 视网膜微结构变化
原文传递
NITRIC OXIDE AND VEGF EXPRESSION IN ISCHEMIC-HYPOXIC RETINOPATHY
12
作者 张琼 张士胜 +5 位作者 闫焱 姚燕鸿 沈玺 周颖明 朱彩红 徐建敏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nitric oxide(NO)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 vitreous humor and blood samples i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and in patients with branch retinal vein oc... Objective To evaluate nitric oxide(NO)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 vitreous humor and blood samples i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and in patients with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Methods NO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Greiss reaction in plasma and vitreous humor samples.VEGF levels were assayed by ELISA.The patients in the studi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16 patients with PDR,5 patients with BRVO,11 patient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and 1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Results The vitreous fluid levels of N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DR(15.2μmol/L,4.6-50.9μmol/L)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F=5.13,P=0.005).The concentrations of VEG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DR and BRVO(1507.2 μg/mL,50.71-3722.0μg/ml;838.8μg/mL,159.6-3328.0μg/mL)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F=6.84,P=0.0008),but highest in PDR(T=3.92,P=0.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O and VEGF in serum in four group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s of NO and VEGF in four groups whatever in vitreous or plasma(all 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er levels of NO and VEGF may be related to the angiogenesis in 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c oxid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itreous fluid
下载PDF
Dawn of ocular gene therapy:implications for molecular diagnosis in retinal disease 被引量:4
13
作者 ZANEVELD Jacques WANG Feng +1 位作者 WANG Xia CHEN Ru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25-133,共9页
Personalized medicine aims to utilize genomic information about patients to tailor treatment. Ge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ra- re genetic disorders is perhaps the most extreme form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that th... Personalized medicine aims to utilize genomic information about patients to tailor treatment. Ge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ra- re genetic disorders is perhaps the most extreme form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in that the patients' genome wholly determines their treatment regimen. Gene therapy for retinal disorders is poised to become a clinical reality. The eye is an optimal site for gene therapy due to the relative ease of precise vector delivery, immune system isolation, and availability for monitoring of any potential damage or side effects. Due to these advantages, clinical trials for gene therapy of retinal disease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A necessary precursor to such gene therapies is accurate molecular diagnosis of the mutation(s) underlying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to obtain such a diagnosis and identify disease causing genes, using retinal disorders as a case study. After reviewing ocular gene therapy, 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NG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endelian disease genes. We then compare current, array based mutation detection methods against next NGS-based methods in three retinal diseases: 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 Retinitis Pigmentosa, and Stargardt's disease. We conclude that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based diagnosis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array based methods, including a higher rate of 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he ability to more deeply and efficiently assay a broad spectrum of mutations. However,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of interpreting sequence resul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reliable bioinforrnatic tools remain outstanding concerns. In this review, recent advances NGS based molecular diagnose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retinal disease molecular diagnosis Leber's Congenital Amarosis (LCA) Retinitus Pigmentosa (RP) Stargardt disease APEX personal medic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