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黄斑变性外周血中视网膜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陶润平 吴德正 潘苏华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索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运用SDS PAGE电泳、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中视网膜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定位。结果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抗体,其相应抗原... 目的探索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运用SDS PAGE电泳、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中视网膜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组织定位。结果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抗体,其相应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27000~35000,43000~50000,56000~67000,80000~90000,抗原定位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和神经元的胞核。结论自身免疫反应是老年黄斑变性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网膜抗体 老年人 AMD
下载PDF
抗视网膜抗体及其在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2
作者 孙摇遥(综述) 赵明威 齐慧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4-1107,共4页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视网膜病变,通常会造成视力严重丧失及视野缺损。AIR主要包括副肿瘤综合征及非副肿瘤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存在外周循环抗视网膜抗体(ARAs)。外周循环ARAs分别通过抗肿瘤反应、抗微生物...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类免疫介导的视网膜病变,通常会造成视力严重丧失及视野缺损。AIR主要包括副肿瘤综合征及非副肿瘤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存在外周循环抗视网膜抗体(ARAs)。外周循环ARAs分别通过抗肿瘤反应、抗微生物反应以及视网膜受损伤后产生的自身抗原碎片诱导的免疫反应而产生,主要攻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ARAs对于AIR的诊断、进展及治疗效果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ARAs经常出现在癌症诊断之前,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本文就ARAs的产生机制、在AIR中的病理作用及在临床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视网膜抗体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光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血清抗视网膜抗体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子霖 孙晓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9-783,共5页
血清抗视网膜抗体(ARA)是一组血清中可与视网膜自身抗原结合的抗体谱,在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炎症微环境的形成、组织破坏等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AR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血清抗视网膜抗体(ARA)是一组血清中可与视网膜自身抗原结合的抗体谱,在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炎症微环境的形成、组织破坏等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AR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中表达升高,且表达程度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然而目前对ARA的研究尚不完善,缺乏动物实验以及大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导致ARA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尽管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血清ARA在遗传性、自身免疫性、退行性视网膜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但目前缺乏公认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指标,仍需结合临床体征才能对疾病进行确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确ARA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探索多种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细胞,对维持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视网膜抗体 视网膜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血清抗视网膜抗体的检测
4
作者 曾惠阳 刘谦 彭晓燕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utoimmuneretinopathy,AIR)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anti-retinal antibodies,AR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疑似AIR患者、健康人对照及其他视网膜病变对照包括原发性...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utoimmuneretinopathy,AIR)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anti-retinal antibodies,AR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疑似AIR患者、健康人对照及其他视网膜病变对照包括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双眼葡萄膜炎、白点综合征患者。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AIR患者17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RP患者18例、双眼葡萄膜炎患者9例、白点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其他视网膜病变对照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清ARA,比较各组的阳性率及差异。主要指标血清恢复蛋白(recoverin),烯醇化酶α(α-enolase),碳酸酐酶II(carbonic anhydraseII,CAII),塌陷反应介导蛋白5(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 5,CRMP5)抗体。结果临床疑似AIR组、其他视网膜病变对照组及健康人部分受试者血清中均有不同种类ARA检出。一种或两种以上抗体表达阳性率在临床疑似AIR组分别为76.5%及64.7%,在其他视网膜病变对照组分别为54.5%及30.3%,在健康受试者分别为33.3%及0%。RP患者抗体阳性率为33.3%。各组中以α-enolase及CA II抗体表达阳性率最高;recoverin抗体特异性存在于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患者(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 CAR)血清中。结论临床疑似AIR患者血清中ARA存在率较高,明显高于健康人及RP患者;二个以上AR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视网膜病变,故对该疾病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血清ARA的存在必须与临床体征结合才能确诊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抗体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患者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孙敬文 刘妍 郝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国际摄影分类及分级系统评估HM患者DCA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构建HM患者发生DCA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169例338眼HM患者中34例68眼为DCA组,135例270眼为非DCA组,DCA组和非DCA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A组患者眼轴长度(AL)、模式标准差(PSD)、碳酸酐酶2(CAII)抗体阳性比例均大于非DC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缺损(MD)、等效球镜度(SE)、视网膜深层微血管密度(MV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均小于非D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年龄较大、AL较长、CAII抗体阳性均是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视网膜深层MVD较大、25(OH)D较高均是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2~0.911,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8.15%。H-L检验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度(P>0.05)。结论HM患者发生DCA受年龄、AL、CAII抗体、视网膜深层MVD和25(OH)D水平影响,通过以上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DC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眼轴长度 微血管密度 血清25羟维生素D 视网膜自身抗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宗沂(综述) 李梦洋 曲进锋(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0-886,共7页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免疫性视网膜病,以视力下降、视物暗点、视野缺损、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AIR分为副肿瘤性AIR(pAIR)和非肿瘤性AIR(npAIR),其中pAIR又分为癌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性视...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免疫性视网膜病,以视力下降、视物暗点、视野缺损、光感受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AIR分为副肿瘤性AIR(pAIR)和非肿瘤性AIR(npAIR),其中pAIR又分为癌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AR)和双眼弥漫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各AIR分类患者外周血往往存在循环性抗视网膜抗体,并伴有视网膜电图异常,但眼底检查无显著异常(BDUMP除外)。在AIR患者血清中已鉴定出抗恢复蛋白抗体和抗α烯醇化酶抗体等多种抗视网膜抗体,但部分AIR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亦可呈阴性反应。目前AIR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的标准尚不统一,同时患者个体间的临床检查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在做出推测性诊断之前,需要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目前AIR各型的治疗方案不统一,多数临床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各种免疫调节组合治疗,包含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和使用抗代谢药物或CD20单克隆抗体。本文就AIR各分型的临床特点、血清视网膜自身抗体检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和研究工作者对AIR的认识,实现AI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非肿瘤性视网膜病变 癌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自身抗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7
作者 刘谦 周健 +3 位作者 武珅 张子俊 张敬学 曾惠阳 《眼科》 CAS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诱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小鼠模型,对其发生过程、病理及功能特征进行评价。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7~9周鼠龄C57BL/6J小鼠用于诱导AIR发生;同龄同种小鼠6只设立为对照组。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小鼠重组恢复蛋白... 目的诱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AIR)小鼠模型,对其发生过程、病理及功能特征进行评价。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7~9周鼠龄C57BL/6J小鼠用于诱导AIR发生;同龄同种小鼠6只设立为对照组。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小鼠重组恢复蛋白(recoverin)(CFA-recoverin)免疫小鼠作为诱导组,用CFA-PBS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免疫后的第0天和第2天注射百日咳毒素(PTX)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利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多模态影像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造模指标。主要指标诱导后3、6、8周小鼠血清recoverin抗体的表达、裂隙灯检查、彩色眼底照相、OCT、FFA或视网膜电图(ERG)的表现及视网膜组织学染色特征。结果诱导组小鼠在第3周出现血清recoverin抗体阳性;第6周抗体表达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双眼少量视网膜黄白色病灶,OCT示外层视网膜轻度受损;第8周视网膜浸润灶明显扩大,OCT显示外层视网膜连续性明显破坏。第8周FFA显示病灶区视网膜下明显荧光渗漏;ERG示视杆及视锥反应波振幅显著降低。第6周及第8周病理学显示不同程度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重组recoverin蛋白皮下注射可成功诱导小鼠AIR发生,其眼部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与AIR患者大致相似,是进行AIR研究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 小鼠疾病模型 抗恢复蛋白抗体 视网膜抗体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血清视网膜S抗体,晶体抗体和IC测定及分析
8
作者 马群 刘善宝 《眼底病》 CSCD 1989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病变 视网膜S抗体 晶体抗体
原文传递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9
作者 Blanc F. Fleury M. +1 位作者 Talmant V. 张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4期4-5,共2页
Introduction: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is a rare,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manifestations affecting the ocular, central nervous, audito-vestibular, and integumentary systems.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is more... Introduction: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is a rare,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manifestations affecting the ocular, central nervous, audito-vestibular, and integumentary systems.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 is more frequent in Asia but is also described in Europe. We report three new non asiatic cases of this syndrome. Observations:The three patients had bilateral panuveitis and hypoacusia. Two of them had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two of them had vestibular syndrome and one of them lymphocytic meningitis. In each case we found characteristic HLA II typing and in one case we discovered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three auto-antibodies: anti-retina (anti-Arrestin type), anti-choroid and anti-cochlea.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orticosteroids but required an additional treatment by cyclophosphamide (0.8g/m2). The clinical course was favorable with visual sequelae for two and auditory one for one. Discussion:These bi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elements and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are in favor of an autoimmune origin of this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 视网膜抗体 周围面神经麻痹 全葡萄膜炎 中枢神经 炎性疾病 听力减退 自身抗体 患者
下载PDF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retinoic acid on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mediated by a protein kinase A-dependent mechanism 被引量:1
10
作者 RomanKholodenko IrinaKholodenko +3 位作者 Viktor Sorokin AnnaTolmazova OlgaSazonova AntonBuzdi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RPCs) are neural stem cells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any normal adult retinal cell type, except for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Retinoic acid (RA) is a powerful 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RPCs) are neural stem cells able to differentiate into any normal adult retinal cell type, except for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Retinoic acid (RA) is a powerful 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that generally causes growth inhibition, differentiation and/or apoptosis.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RA not only affects mouse RPC differentiation but also improves cell survival by reducing spontaneous apoptotic rate without affecting RPC proliferation. The enhanced cell survival wa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kinase A (PKA) and several protein kinase C (PKC) isoforms. Treatment of cells grown in RA-free media with 8-bromoadenosine3',5'-cyclic monophosphate, a known activator of PKA, resulted in an anti-apoptotic effect similar to that caused by RA; whereas the PKA inhibitor N-[2-(p-bromocinnamylamino)ethyl]-5-isoquinolinesul- fonamide dihydrochloride led to a significant (-32%) increase in apoptosis. In contrast, treatment of RPCs with any of two PKC selective inhibitors, 2,2',3,3',4,4'-hexahydroxy-1,1 '-biphenyl-6,6'-dimethanol dimethyl ether and bisindolylmaleimide XI, led to diminished apoptosis; while a PKC activator,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increased apoptosis. These and other data suggest that the effect of RA on RPC survival is mostly due to the increased anti-apoptotic activity elicited by PKA, which might in turn be antagonized by PKC. Such a mechanism is a new example of tight regulation of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es triggered by RA. Although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remain to be elucidated,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pro-survival effect of RA on RPCs is not mediated by changed expression of p53 or bcl-2, and appears to be independent of 15-amyloid, Fas ligand, TNF-α, ganglioside GM1 and ceramide C 16-induced apoptotic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APOPTOSIS retinoic acid protein kinase A protein kinase C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疑难浆膜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11
作者 韩方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疑难浆膜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个具有细胞特异性的抗体癌胚抗原(carcinomoembryonic antigen,CEA)抗体和钙视网膜蛋白抗体对胸腹腔积液细胞标本进行标记,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60份... 目的分析并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疑难浆膜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个具有细胞特异性的抗体癌胚抗原(carcinomoembryonic antigen,CEA)抗体和钙视网膜蛋白抗体对胸腹腔积液细胞标本进行标记,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60份复杂胸腹腔积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CEA抗体在恶性肿瘤细胞组中表达较高,其中32份CEA单阳性标本均为腺癌;间皮细胞组钙视网膜蛋白抗体表达高于恶性肿瘤细胞组(P<0.05),在18份钙视网膜蛋白抗体单阳性中4份为恶性间皮瘤,余14份为反应性间皮细胞;CEA与钙视网膜蛋白抗体均呈阳性者6份,其中反应性间皮细胞4份,腺癌细胞2份;4份标本2种抗体均呈阴性,其中腺癌与低分化鳞癌各2份。结论将浆膜腔积液脱落的细胞制备成合适的琼脂块,选择CEA与钙视网膜蛋白抗体进行标记,在恶性肿瘤细胞的鉴别与诊断方面具有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癌胚抗原抗体 视网膜蛋白抗体 浆膜腔积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