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散结片对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映红 王明芳 张耿豪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化瘀散结片对实验性PVR中细胞粘附分子VCAM-1、I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兔视网膜及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ERM)上VCAM-1、ICAM-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计算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视网膜... 目的:研究化瘀散结片对实验性PVR中细胞粘附分子VCAM-1、I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兔视网膜及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ERM)上VCAM-1、ICAM-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计算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视网膜前膜、血管内皮细胞及视网膜内五层上VCAM-1、ICAM-1阳性着色面积、积分光密度值、平均黑度值。结果化瘀散结片高、低剂量组动物视网膜前膜及血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面VCAM-1、ICAM-1的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化瘀散结片能有效降低视网膜视网膜前膜上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病理学 化瘀散结片/药理学 增生性玻璃体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疏凤 胡健艳 +1 位作者 李婷婷 吴强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神经细胞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均出现在DR早期,可由高血糖刺激直接引起;两者相互促进,导致DR进一步加重。DR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神经细胞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均出现在DR早期,可由高血糖刺激直接引起;两者相互促进,导致DR进一步加重。DR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增加等细胞外环境的改变及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主要结局为凋亡和自噬。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细胞损伤后反应性激活,表现为细胞形态、数量及胞内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在非增生型DR中,神经细胞损伤较轻,胶质细胞轻度活化增生;而在增生型DR中,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生,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导致视神经损伤的进一步加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c-Fos、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多条信号通路均与之相关。对这些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的研究将有望在细胞水平上调控DR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学 细胞凋亡 自噬 综述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黄斑水肿作用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忠平 刘江华 +2 位作者 姜德咏 张入铭 蒋苏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变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脂、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黄斑水肿的影响,为普罗布考防治早期DR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66例伴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对非增殖型糖尿病变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血脂、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黄斑水肿的影响,为普罗布考防治早期DR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66例伴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强化降血糖、血压治疗,治疗组在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375 g,2次/d,口服,总疗程为12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脂、氧化应激指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共有62例120眼完成研究,普罗布考组患者总胆固醇(TC)[(3.6±0.58)mmol/L VS(4.71±0.61)mmol/L,t=7.65,P<0.01]、甘油三酯(TG)[(1.07±0.35)mmol/L VS(1.23±0.43)mmol/L,t=2.02,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0.47)mmol/LVS(2.55±0.56)mmol/L,t=4.18,P<0.01]及丙二醛(MDA)[(10.35±2.97)nmol/L VS(14.83±2.75)nmol/L,t=6.18,P<0.01]水平降低,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19.25±4.11)u/ml VS(16.63±3.27)u/ml,t=3.57,P<0.0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4.52±10.28)u/ml VS(75.37±9.87)u/ml,t=8.62,P<0.01]水平显著提高,且患者眼底黄斑水肿有明显减轻(Х^2=4.219,P<0.05).结论 普罗布考对于NDPR患者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显著降低患者黄斑水肿发生率,提示普罗布考对NDPR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可/药理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学/代谢 氧化性应激 黄斑水肿
原文传递
Notch受体蛋白1、Delta样配体4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庆敏 孟旭霞 +1 位作者 刘鹏辉 周贤慧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 观察Notch受体蛋白1(Notch1)、Delta样配体4(Dll4)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Notch1、Dll4在PDR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目的 观察Notch受体蛋白1(Notch1)、Delta样配体4(Dll4)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Notch1、Dll4在PDR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患者57例60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手术前是否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将患眼分为PDR未注药组和PDR注药组,分别为30例32只眼、27例28只眼。PDR注药组患眼手术前2~7 d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选取同期非糖尿病伴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8例18只眼作为对照组。于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获得PDR纤维血管膜病理标本及黄斑前膜病理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病理标本中Notch1、Dll4、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DR注药组、PDR未注药组病理标本中均有Notch1、Dll4、VEGFR2蛋白表达。PDR未注药组病理标本中Notch1、Dll4、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DR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6.01、4.08,P=0.030、0.008、0.023)。PDR未注药组、PDR注药组病理标本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分别为(41.50±5.57)、(17.17±2.4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DR未注药组(H=12.50)、PDR注药组(H=12.50)、对照组(H=12.02)病理标本中Notch1、Dll4、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PDR注药组、PDR未注药组病理标本中Notch1、Dll4、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PDR未注药组比较,PDR注药组病理标本中Notch1、Dll4、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GFR2与Dll4(r=0.83)、VEGFR2与Notch1(r=0.81)、Notch1与Dll4(r=0.87)之间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Notch1、Dll4在PDR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Notch1、Dll4在PDR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发挥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VEGFR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学 受体 Notch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原文传递
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蛋白转录活化因子4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敬 柯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uller细胞表达蛋白转录活化因子4(ATF4)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体外原代培养sprague-DawIey(SD)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对Mailer细胞进行神经胶质... 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uller细胞表达蛋白转录活化因子4(ATF4)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体外原代培养sprague-DawIey(SD)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对Mailer细胞进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鉴定。将培养的视网膜Muller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B、C组,正常对照组使用5.5mmol/L葡萄糖培养液,A、B、c组分别使用20.0、30.0、40.0mmol/L葡萄糖培养液进行。培养4d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Muller细胞上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均为视网膜Muller细胞,95%以上细胞染色呈GFAP及GS阳性。A、B、c组视网膜95%的Muller细胞呈阳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4d后A、B、C组Muller细胞表达ATF4蛋白的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O.293、0.754、0.484,P〈0.05)。结论高糖能促使体外培养下的视网膜Muller细胞表达内质网应激蛋白ATF4增加,高糖培养下的视网膜Muller细胞可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学 内质网/病理学 蛋白质类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