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诱发电位评估帕金森病视幻觉视觉传导通路临床价值
1
作者 李向 张琪林 +2 位作者 陈菲 桂浩 戴永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幻觉组52例。为控制变量,同时选取22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VEP检测,并针对PD患者进行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H-Y分期)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伴有视幻觉的PD患者N75、P100、N135潜伏期(88.26±10.47)ms、(118.48±8.53)ms、(144.71±9.48)ms较无视幻觉组(79.00±6.96)ms、(108.60±7.01)ms、(135.95±8.21)ms显著延长(P均<0.001),而N75-P100、N135-P100峰峰波幅[4.35(2.73,7.30)μV]、[6.40(4.15,9.90)μV]则较无视幻觉组[7.10(5.28,9.98)μV]、[9.05(6.30,12.60)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相关性分析发现,PD视幻觉组中P100潜伏期与H-Y分期及UPDRS-I、UPDRS-II、UPDRS-III总分呈正相关(r=0.537,P=0.007;r=0.635,P=0.001;r=0.594,P=0.004;r=0.558,P=0.005)。结论视幻觉组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受损,且随着疾病进展,视觉传导通路可能遭受进一步破坏,影响可能扩展至上行通路以外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幻觉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传导通路 上行通路
下载PDF
Mn^(2+)增强磁共振扫描对视觉传导通路及皮层投射的显示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帆 李坤成 +2 位作者 于春水 常丽荣 秦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Mn2+增强磁共振扫描对活体大鼠视觉传导通路及皮层投射的显示以及眼球玻璃体内Mn2+的浓度对跨节转运的影响。方法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0.8mmol/LMnCl22μl,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1.6... 目的探讨Mn2+增强磁共振扫描对活体大鼠视觉传导通路及皮层投射的显示以及眼球玻璃体内Mn2+的浓度对跨节转运的影响。方法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0.8mmol/LMnCl22μl,一组左侧眼球玻璃体内注射1.6mmol/LMnCl22μl,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观察视觉传导通路的显示;一周后6只大鼠右侧外侧膝状体注射1mmol/LMnCl21μl,观察视觉皮层的定位。结果眼球玻璃体内注射不同浓度MnCl210h后行磁共振扫描,完整地显示了活体大鼠的视觉传导通路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至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走行,但均没有观察到从外侧膝状体向视皮层的投射;而在外侧膝状体注射1mmol/LMnCl24h后可以看到视皮层的明显强化。结论大鼠眼玻璃体和外侧膝状体注射Mn2+后,清晰的显示增强的视觉传导从视神经至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的走行,以及外侧膝状体向大脑皮层的投射,视觉传导束路和视觉皮层投射的定位与三维坐标图谱的解剖定位一致;眼球玻璃体内Mn2+的浓度对跨节转运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视觉传导通路
下载PDF
Smo在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彦利 洪乐鹏 +1 位作者 陈新安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95,299,共4页
目的观察膜蛋白Smoothened(Smo)在胚胎第13~15天(E13~E15)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和生长锥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E13~E15小鼠头部水平和纵切片,并行视网膜组织培养。经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 目的观察膜蛋白Smoothened(Smo)在胚胎第13~15天(E13~E15)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和生长锥中的表达。方法利用震荡切片机制备E13~E15小鼠头部水平和纵切片,并行视网膜组织培养。经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E13和E14的视网膜和视盘中,Smo有微弱表达;而在中脑及进入中脑并刚刚形成视束的视神经纤维中,Smo于E13强烈表达,且以中线为中轴呈倒V字形,但该表达方式于E14消失,仅在视束的表浅区域和视网膜片断培养的轴突和生长锥中表达。结论Smo可能在引导视神经生长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 视觉传导通路 发育
下载PDF
Semaphorin 3a在小鼠胚胎视觉传导通路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4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0-882,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在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主要阶段,即胚胎第13至15天(E13~15),在视网膜和间脑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E13~15 d的小鼠胚胎的头部以震荡切片机制备为横切片或纵切片,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Semaphorin 3a(Sema 3a)在小鼠视觉传导通路发育的主要阶段,即胚胎第13至15天(E13~15),在视网膜和间脑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E13~15 d的小鼠胚胎的头部以震荡切片机制备为横切片或纵切片,以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最后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在E13~15 d,Sema 3a在视网膜内无明显表达.在E13 d和E14 d,Sema 3a主要表达在腹侧间脑的前端以及中线的两侧,但在视神经纤维中无明显表达.在E14 d的视束的浅表部位,可以观察到Sema 3a的表达.结论 Sema 3a在视觉传导通路发育过程表达的变化,提示Sema 3a在引导视神经纤维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 3a 视觉传导通路 发育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传导通路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叶红 杨莹 +6 位作者 邵举薇 李建波 杨梦维 夏伟 邵康伟 吴佳沁 苏伟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4期2908-2912,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全球工作年龄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DR患者视力的有效措施。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广角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全球工作年龄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DR患者视力的有效措施。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广角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视觉传导通路受损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早期DR视觉传导通路病理生理的研究仍需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因此,未来仍应深入探索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为DR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传导通路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传导通路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敏 周红梅 徐向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4-978,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全球成人获得性眼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R患者视觉传导通路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但其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分子作用机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全球成人获得性眼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DR患者视觉传导通路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但其引起视觉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多模态MRI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DR患者相关脑损害及引起视力受损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反映DR的脑微观结构改变、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程度、脑组织代谢情况、神经纤维完整性、整体或局部功能活动状况等。本文就DR视觉传导通路的MRI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功能障碍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视觉传导通路的教学心得
7
作者 胡莹莹 张维 +1 位作者 李雷 吴小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就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视觉传导通路的难、重点和突破点进行了剖析、梳理。用“反射弧”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在框架上理解视觉传导通路与反射弧的前半程有着对应关系--视觉传导通路起于视觉感受器,止于视觉中枢;视觉... 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就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视觉传导通路的难、重点和突破点进行了剖析、梳理。用“反射弧”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在框架上理解视觉传导通路与反射弧的前半程有着对应关系--视觉传导通路起于视觉感受器,止于视觉中枢;视觉神经冲动上行传导过程中遵循“三级传导,二级交叉”的规律,并以单侧眼球视野光线的投射与视网膜的对应关系剖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此为基础,进而剖析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出现的视野缺失情况。本次课程用“反射弧”作为“故事开头”,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作为“故事高潮”,用“传导损伤引起视野障碍”作为“故事结尾”,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视觉传导通路,为学习后续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夯实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导通路 教学心得 三级传导 二级交叉 视野障碍
下载PDF
对美洲绒猴进行的灵长类视觉传导通路的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及锰增强MRI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
8
作者 M. Yamada S. Momoshima +4 位作者 Y. Masutani K. Fujiyoshi O. Abe M. Nakamura 徐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研究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否有助于显示灵长类视神经通路,包括发育良好的视交叉在内的神经纤维投射轮廓,并与锰增强MRI的神经束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中对所有动物的处理方法均经动物实验管理委... 目的 研究扩散张量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否有助于显示灵长类视神经通路,包括发育良好的视交叉在内的神经纤维投射轮廓,并与锰增强MRI的神经束追踪技术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中对所有动物的处理方法均经动物实验管理委员会批准。对4只健康美洲绒猴进行了MR扩散张量成像,其中2只应用7.0TMR设备进行锰增强MR神经束追踪成像,并根据锰增强MRI中锰的分布对视觉通路进行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示踪成像 神经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灵长类 MRI技术 动物实验管理委员会 绒猴
下载PDF
沿视觉传导通路电针疗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兔细胞凋亡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影 郭辉 +2 位作者 赵子德 于丽娜 白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7-862,共6页
目的:从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沿视觉传导通路电针疗法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兔模型视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激光方法制作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新西兰大耳白兔模型眼(右眼)48只,随... 目的:从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沿视觉传导通路电针疗法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兔模型视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激光方法制作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新西兰大耳白兔模型眼(右眼)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加电针组,每组16只,并随机选取16只左眼构成空白组。造模完成后次日针刺组与针刺加电针组穴取右侧"攒竹""鱼腰"和"窍明穴"分别进行针刺与针刺加电针干预,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模型组和空白组不予干预。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兔视神经组织形态结构和视网膜内层厚度,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中凋亡因子Bcl-2、Bax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ELISA)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模型组神经节细胞层出现增生现象,排列紊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疏松,出现较长片段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失,内核层明显变薄,细胞数目减少;针刺组和针刺加电针组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内层厚度:模型组较空白组减小(P<0.05),针刺加电针组高于针刺组及模型组(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计数:模型组较空白组低(P<0.05),针刺加电针组较针刺组及模型组均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计数:模型组较空白组高(P<0.05),针刺加电针组较针刺组、模型组均低(均P<0.05),且与空白组相当(P>0.05)。Bcl-2/Bax: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加电针组均高于针刺组、模型组(均P<0.05),且与空白组相当(P>0.05)。TNF-α: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其余各组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沿视觉传导通路电针疗法对视神经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使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从而抑制神经节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电针 针刺 视觉传导通路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视觉诱发电位评价视觉通路传导功能损害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健梅 冼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1期3188-3188,共1页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评价 视觉通路传导功能损害程度 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11
作者 黄慧 王晓明 +1 位作者 赵小琼 胡建秀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104-104,109,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诱发电化 视觉 视觉障碍 视觉诱发电位 患者 视觉传导通路 肌张力增高 运动减少 主要症状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及其受体Patched在小鼠视交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彦利 陈新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第13d(E13)至15d(E15)是视交叉发育的主要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在E13~E15,Sonic Hedgehog(Shh)及其受体Patched(Ptc)在视觉传导通路的表达。结果发现:在视交叉和视束中,Shh在视神经纤维接近中线时表... 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第13d(E13)至15d(E15)是视交叉发育的主要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在E13~E15,Sonic Hedgehog(Shh)及其受体Patched(Ptc)在视觉传导通路的表达。结果发现:在视交叉和视束中,Shh在视神经纤维接近中线时表达上调,越过中线后表达下调,并且主要表达在较深的区域。Ptc在E13~E14的视网膜和E14~E15的视束中有表达,但在视交叉中无表达。Ptc,而不是Shh,表达在体外培养的生长锥中。Shh和Ptc在视觉传导通路发育中的表达提示Shh可能在引导视神经生长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ic HEDGEHOG 受体Patched 小鼠 视交叉 视觉传导通路发育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变及APP17肽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兰萍 赵志炜 +4 位作者 范肃洁 姬志娟 李明堂 盛树力 张亚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元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yto C的表达,证实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脑内视觉传导通路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改变,APP17肽对其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元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yto C的表达,证实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脑内视觉传导通路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改变,APP17肽对其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模型,10周后取脑组织行Bax、Bcl-2、Cyto C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取外侧膝状体处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 糖尿病组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Bax、Cyto C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染色深,Bcl-2三组间无明显差异,APP17肽治疗组的Bax、Bcl-2、Cyto C的表达接近正常组。超微结构发现糖尿病组神经元有固缩、核膜凹陷、线粒体肿胀等退行性变,给予APP17肽后上述改变明显好转。结论 糖尿病大鼠发生了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神经元可能处于凋亡前状态;APP17肽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脑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变 APP17肽 视觉传导通路
下载PDF
Mn^2+在活体眼增强磁共振视路示踪成像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玮玲 徐辉 +5 位作者 胡运韬 马雅玲 吴建国 李颖 张君 马志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5-590,共6页
背景近年来基于Mn^2+作为神经示踪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使得活体示踪视神经成为可能,但其应用的最佳浓度及示踪视神经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不同浓度Mn^2+在活体兔眼增强磁共振视神经示踪成像的量效和时效关... 背景近年来基于Mn^2+作为神经示踪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使得活体示踪视神经成为可能,但其应用的最佳浓度及示踪视神经的动态过程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不同浓度Mn^2+在活体兔眼增强磁共振视神经示踪成像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方法48只青紫兰兔经左侧眼球上方距角巩膜缘1~1.5mm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MnCI2溶液(0.5、1、2、5、10、15、20、40mmol/L)25μl,右眼不进行任何注射作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4、6、8、12、24、48、96、168h用1.5T超导MRI对兔头颅进行扫描,观察兔眼玻璃体腔注射后视神经、视交叉、对侧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视觉传导通路的MRI显像情况,计算出上述部位的信噪比(SNR),分析Mn^2+作为MRI视路示踪剂的最佳有效浓度和最佳显像时间。结果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5~1mmol/LMnCl2溶液后24h可见视神经显影较右眼视神经略增强,但双侧S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t=0.95,P〉0.05)。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射2mmol/L的MnCl,24h后,左侧视神经的SNR值明显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5),但左侧外侧膝状体和上丘无明显强化显影,与右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t=0.22,P〉0.05)。左眼玻璃体腔注射10~40mmol/LMnCl,24hMRI视神经信号最强,此后随时间延长MRI信号逐渐减弱,168h后消失。视神经MRI图像的SNR值与玻璃体腔注入Mn“浓度呈正相关,(1,=66.234+24.269lnx,F=374.15,P=0.000,R^2=0.984)。Mn^2+在视觉通路的转输速度为(3.32+0.19)mm/h。结论兔玻璃体腔注射25μl5—40mmol/L的MnCl,溶液24h,MRI能够清晰地显示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信号增强,视路信号增强的程度呈MnCl,剂量依赖性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衰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离子 磁共振成像 视神经 视觉传导通路 玻璃体注射
下载PDF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旋转判断过程中的神经心理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玉慧 章建成 +2 位作者 李安民 施之皓 王丽岩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80,共8页
将发球旋转作为自变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采集被试的反应时和EEG。结果显示:运动员大脑信息加工的通路具有方向性且不可逆,视觉刺激信息沿枕—顶通路传导,国际健将组在枕区激活到顶区激活消退的时间短于二级组,为正确做出决策... 将发球旋转作为自变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采集被试的反应时和EEG。结果显示:运动员大脑信息加工的通路具有方向性且不可逆,视觉刺激信息沿枕—顶通路传导,国际健将组在枕区激活到顶区激活消退的时间短于二级组,为正确做出决策节省了时间;国际健将组左右半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表现出不对称性,国际健将组主要启用了右脑枕区资源;在发球判断过程中,国际健将组完成认知活动采用的是一种节省模式,表现为动用大脑枕区和顶区资源较少,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 发球旋转 判断 视觉神经传导通路
下载PDF
X连锁先天性眼球震颤一家系致病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洋 张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5-726,共2页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出生后3~6个月出现的非自主性、节律的眼球往返摆动。眼球震颤可以是水平、垂直、旋转方向,或者2种震颤方向的组合。患者少有眼球本身或视觉传导通路上的器质性病变。眼球震颤可导致多数患者的视力下降,为克服眼球震颤,一些患者可采用双眼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致病基因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X连锁 家系 视觉传导通路 器质性病变 旋转方向
下载PDF
DTI在鞍区肿瘤导致视功能受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连杰 程兰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79-381,共3页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多个不同方向的敏感梯度对水分子的扩散方向进行量化,可以清楚显示视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细微变化以及白质纤维束的空间走行,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功能和疾病预后。鞍区是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多个不同方向的敏感梯度对水分子的扩散方向进行量化,可以清楚显示视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细微变化以及白质纤维束的空间走行,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功能和疾病预后。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例如临床常见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脑膜瘤等易损伤前视路造成视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鞍区肿瘤 视觉传导通路 评估
下载PDF
Leber视神经病变误诊为视神经炎一例
18
作者 吴春晓 段俊国 +2 位作者 田艳勋 刘冀 李强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Leber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炎 P100波幅 双眼视力 误诊 眼部检查 非接触眼压计 视觉传导通路
下载PDF
同侧偏盲:904例患者的临床-解剖关系
19
作者 Kedar S. Lynn M.J. +1 位作者 V. Biousse 谢琰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12-13,共2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anatomic correlations of homonymous hemianopia (HH). Background: Homonymous hemianopia impairs visual function and frequently precludes driving. Most kn...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anatomic correlations of homonymous hemianopia (HH). Background: Homonymous hemianopia impairs visual function and frequently precludes driving. Most knowledge of HH is based on relatively few cases with clinical-anatomic correlations. Methods: The authors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all patients with HH seen in their service between 1989 and 2004.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causes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neuroradiologic definition of lesion location, and associated neurologic defici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 total of 904 HH were found in 852 patients. A total of 340 HH (37.6%) were complete and 564 HH (62.4%) were incomplete. Homonymous quadrantanopia (264 HH, 29%)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ncomplete HH, followed by homonymous scotomatous defects (116 HH, 13.5%), partial HH (114 HH, 13%), and HH with macular sparing (66 HH, 7%). A total of 407 HH (45.0%) were isolated. Causes of HH included stroke (629 HH, 69.6%), trauma (123, 13.6%), tumor (102, 11.3%), brain surgery (22, 2.4%), demyelination (13, 1.4%), other rare causes (13, 1.4%), and unknown etiology (2, 0.2%). The lesions were most commonly located in the occipital lobes (45%) and the optic radiations (32.2%). Every type of HH, except for unilateral loss of temporal crescent and homonymous sectoranopia, was found in all lesion locations along the retrochiasmal visual pathways. Conclusion: Homonymous hemianopia is usually secondary to stroke, head trauma, and tumors. Alth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can be helpful in lesion location, specific visual field defects do not always indicate specific brain 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征 解剖关系 同侧 偏盲 神经功能缺陷 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缺损 人口统计学
下载PDF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栋泽 樊星 乔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9-532,共4页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能够评估从视网膜至枕叶皮质整个视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可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评价视觉功能的较好指标,其应用可有效避免手术相关的视觉损伤.本文将从F-VEP术中监测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基本方法、影响因素三方面对F-VEP术中监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测 神经外科手术 视觉功能 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 视觉损伤 有效避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