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寅的“视觉典故”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51,共13页
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可称为"视觉典故"的现象,在文人画中表现最为明显。本文以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唐寅为例来讨论其中的相关问题。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典故"的概念,二是唐寅关于视觉典故的运用... 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可称为"视觉典故"的现象,在文人画中表现最为明显。本文以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唐寅为例来讨论其中的相关问题。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典故"的概念,二是唐寅关于视觉典故的运用。本文认为,视觉典故的运用,使唐寅绘画富有强烈的智慧特点,他的绘画不是图写物象,吟弄花鸟,而是追求生命的"真性"。唐寅绘画视觉典故的运用,反映了明代以来文人画的独特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视觉典故 唐寅 生命真性
原文传递
徐悲鸿创作立题的用典法和对写实主义的调和 被引量:1
2
作者 蒋亚文 李蔚 《中国美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用典法是徐悲鸿创作立题的惯用方法。通过考察徐悲鸿以典故立题作品的范围和个例《愚公移山》,体现徐悲鸿用典法创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从西方语境看来,用典法并不符合写实主义所要求的即时性、在场性的要求。在18世纪被写实主义剔除的... 用典法是徐悲鸿创作立题的惯用方法。通过考察徐悲鸿以典故立题作品的范围和个例《愚公移山》,体现徐悲鸿用典法创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从西方语境看来,用典法并不符合写实主义所要求的即时性、在场性的要求。在18世纪被写实主义剔除的用典法却在徐悲鸿的作品中复活了。这源于徐悲鸿对继学院派以来的写实主义精神的认识错位,这种认识错位加上他回国后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便催生出了一种调和式的写实主义。通过对徐悲鸿创作方法中用典法的考察,揭示出其中的调和性价值,并可以从中窥到中华文化与西方艺术深度交流的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悲鸿 创作方法论 用典法 视觉典故 绘画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