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考古学的西南少数民族体育民俗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良芬 《体育科技》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跟自然斗争历史中创造出了属于整个民族的民俗传统体育。而民族体育魅力又驱使着其民族特质发生裂变与涵分。基于视觉考古学域的民俗体育形成路向的探究,讨论其民族民俗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独特价值旨归,探索现代... 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跟自然斗争历史中创造出了属于整个民族的民俗传统体育。而民族体育魅力又驱使着其民族特质发生裂变与涵分。基于视觉考古学域的民俗体育形成路向的探究,讨论其民族民俗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独特价值旨归,探索现代性意义上民族体育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考古 西南少数民族 体育民俗 路径探析
下载PDF
视觉考古学视域下塞尚《松石图》的现代性叙事
2
作者 陈永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基于乔纳森·克拉里视觉考古学的理论视域,我们选择塞尚的《松石图》作为视觉技术层面研究的案例,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观察者位置中作品的诸多变化,进而探掘出各个历史时期迥然有别的视觉机制与知识秩序。视觉认知考古学分析... 基于乔纳森·克拉里视觉考古学的理论视域,我们选择塞尚的《松石图》作为视觉技术层面研究的案例,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观察者位置中作品的诸多变化,进而探掘出各个历史时期迥然有别的视觉机制与知识秩序。视觉认知考古学分析为近现代美术作品认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路向与现实可能。我们对于塞尚的《松石图》叙事的理解,既不能简单地从艺术史角度出发,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视觉史层面,而要在揭示历史断裂过程中,挖掘作品经典与现代性叙事的内在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尚 《松石图》 视觉考古 现代性 叙事
下载PDF
视觉考古:梅兰芳戏装摄影的图像生产及其现代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舒蕙 洪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本文在"视觉考古"视域内,以梅兰芳的戏装摄影切入,将"图式的征用与修正"作为分析路径,从"站立图式的生产""躺卧图式的生产"和"图像的再生产"三个部分论证、分析戏曲艺人在大众传播... 本文在"视觉考古"视域内,以梅兰芳的戏装摄影切入,将"图式的征用与修正"作为分析路径,从"站立图式的生产""躺卧图式的生产"和"图像的再生产"三个部分论证、分析戏曲艺人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构建自身视觉形象的具体过程,管窥近代中国视觉现代性在惯性延续、被动导入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张力结构与复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戏装摄影 图式的征用与修正 视觉考古 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性、绘画与注意力的谱系——论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
4
作者 刘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一书里,乔纳森·克拉里借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以马奈、修拉、塞尚相隔10年左右的三幅画作为切入点,用视觉考古的方法考察了19世纪晚期注意力的谱系及其悖论。乔纳森·克拉里的... 在《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一书里,乔纳森·克拉里借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以马奈、修拉、塞尚相隔10年左右的三幅画作为切入点,用视觉考古的方法考察了19世纪晚期注意力的谱系及其悖论。乔纳森·克拉里的两部著作《观察者的技术——论十九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与《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则涉及注意力问题的前史与终结。这三部著作对注意力问题的考察与资本主义现代性息息相关,注意力的悖论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现代性的悖论,这种悖论预示着现代性的命运与资本主义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绘画 注意力 视觉考古
下载PDF
乔纳森·克拉里和他的视觉考古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语冰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在《知觉的悬置》里,克拉里选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3位画家的3件作品,来探讨各件作品出场前后的"知识型"。以塞尚那一章为例,它卷入了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冯特的生理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谢灵顿的神经生理学、詹姆斯的... 在《知觉的悬置》里,克拉里选取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3位画家的3件作品,来探讨各件作品出场前后的"知识型"。以塞尚那一章为例,它卷入了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冯特的生理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谢灵顿的神经生理学、詹姆斯的心理学、柏格森的哲学在内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都是1900年前后诞生的,与塞尚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松石图》属于同一个知识考古层。克拉里的这一视觉考古学成就,将当下的欧美艺术史和视觉研究推向了最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纳森·克拉里 视觉考古 塞尚
原文传递
通过当代舞蹈创作中俑意象的视觉考古看文化时间的生产 被引量:4
6
作者 毛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57-61,67,共6页
本文以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俑意象为讨论对象,以阿甘本所讨论的历史与时间的关系为理论起点,通过对两个典型新创作品《丽人行》《俑》进行文本细读、视觉考古和代际特征梳理,观看当代以古代为题的舞蹈作品生产文化时间、提供观众历史... 本文以当代中国舞蹈创作中的俑意象为讨论对象,以阿甘本所讨论的历史与时间的关系为理论起点,通过对两个典型新创作品《丽人行》《俑》进行文本细读、视觉考古和代际特征梳理,观看当代以古代为题的舞蹈作品生产文化时间、提供观众历史经验的渠道、方式和立场,进而对其进行反思,为当代古典风格舞蹈创作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中的三个关键词:"俑意象"是指舞蹈创作中的俑形象和俑形象得以舞起来的偶动态;"视觉考古"是作为研究方法追溯视觉中动作得以生产的知识框架;"文化时间"是使用阿甘本对客观连续时间链和人们头脑中对时间的体认方式进行区别的理论抓手。本文的研究路径分为:时间经验与文化时间(这是本文思考当代"古典"形象创造的理论起点);《丽人行》的视觉考古(借一个偶动态案例说明文化如何生产观众的时间经验);俑形象的当代舞蹈创作代际特征(回到主要研究对象看历时代际变化);民族国家意义上的舞蹈创作视觉重建及其反思(上升到文化立国、时间经验塑人的战略高度,反思劣质"古典"作品的文化破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俑意象 视觉考古 文化时间
原文传递
达弥施艺术史论研究范式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佳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5,共7页
作为20世纪艺术史论研究的两大主导范式,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所导致的线性艺术史叙事和对艺术品物性层面的忽视是其理论缺憾。法国艺术史论家达弥施所建构的艺术史论研究范式,以法国科学史学派的思想为指导,超越了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的... 作为20世纪艺术史论研究的两大主导范式,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所导致的线性艺术史叙事和对艺术品物性层面的忽视是其理论缺憾。法国艺术史论家达弥施所建构的艺术史论研究范式,以法国科学史学派的思想为指导,超越了审美论和文化政治论的理论窠臼,揭橥了艺术史的断裂图景与物性,为当下艺术学研究提供一种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弥施 艺术史叙事 视觉考古 断裂 物性
下载PDF
如何趋近绘画:论图像解读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沈语冰 《中国美术》 2020年第5期86-105,共20页
在《图像与意义》一书里,我对过去20年所做的翻译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梳理出三代英美艺术史学者的学术贡献、问题意识、方法论和理论模型,也就是我总结的"三代学人、六门家法":从罗杰·弗莱(RogerFry)作为20世纪初第一代英... 在《图像与意义》一书里,我对过去20年所做的翻译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梳理出三代英美艺术史学者的学术贡献、问题意识、方法论和理论模型,也就是我总结的"三代学人、六门家法":从罗杰·弗莱(RogerFry)作为20世纪初第一代英国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的代表,到以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列奥·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为代表的美国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他们构成了第二代--再到后来的T.J.克拉克(T.J.Clark)和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Crary),涵盖了形式主义、现代主义、图像学、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艺术社会史和视觉考古学等艺术史理论和方法。2018年4月至6月,我在上海图书馆做了"现代艺术大师·马奈专题研究"系列讲座。本文是在系列讲座第一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尝试用以上六种方法,解读马奈的同一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奈 形式主义 图像志与图像学 现代主义 精神分析 艺术社会史 视觉考古
下载PDF
视觉的“考古”——一个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语言转化的样本
9
作者 王建伟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视觉"考古"是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它以融合、转化各类原始艺术、远古艺术为路径,实现对欧洲自然主义艺术传统的突破,由此进行视觉艺术的革新。作为一种视觉的实验,现代艺术的视觉"考古"基于"纯视... 视觉"考古"是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它以融合、转化各类原始艺术、远古艺术为路径,实现对欧洲自然主义艺术传统的突破,由此进行视觉艺术的革新。作为一种视觉的实验,现代艺术的视觉"考古"基于"纯视觉"的普遍性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以独立的视觉系统、"差异化"和语言重构作为显著的特征与内在的逻辑。这一艺术史的经典样本不仅重构了个体与艺术传统的关系,也重新定义了视觉艺术创作,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考古 艺术传统 转化 构成主义
原文传递
修拉、瓦格纳剧场、雷诺“前电影”:论19世纪80年代的绘画与视觉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语冰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41,共7页
通过把修拉创作于80年代的作品,与马奈创作于70年代的作品,以及塞尚创作于90年代的作品进行并置,并且通过对这30年的艺术史进行横切,克拉里不仅消解了传统艺术史中常见的连续性和影响的神话,突出了各个横截面的"考古断层"的性... 通过把修拉创作于80年代的作品,与马奈创作于70年代的作品,以及塞尚创作于90年代的作品进行并置,并且通过对这30年的艺术史进行横切,克拉里不仅消解了传统艺术史中常见的连续性和影响的神话,突出了各个横截面的"考古断层"的性质,及其与该时期的大量话语实践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且在艺术史方法论的层面上,确立了视觉考古学的地位。它探讨的是:绘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如何介入当初的各类话语实践,而当初的各类话语实践,又是如何发明绘画的创作机制的?因此,至少就方法论而言,它已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拉 视觉考古 视觉机制
原文传递
绘画与视觉机制
11
作者 沈语冰 《艺术当代》 2017年第9期34-38,共5页
视觉是自然的和一成不变的,还是历史的和不断建构的?观看是一种自然行为还是一种文化行为?本讲座通过对马奈《在花园温室里》里的层层读解,揭示作用于画家有意或无意之间的,是强大的视觉机制。
关键词 视觉机制 马奈 视觉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