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当代诗歌的视觉诗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良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6,112,共8页
美国当代诗歌呈现出清晰的视觉转向趋势。诗人们通过自觉的视觉诗学实践,以视觉驱动的版式建构、语言文字的物质性开发、非语言视觉元素的文本化等方式,强化外在视觉呈现在当代诗歌文本建构及其意义生成机制中的作用。当代视觉诗学不仅... 美国当代诗歌呈现出清晰的视觉转向趋势。诗人们通过自觉的视觉诗学实践,以视觉驱动的版式建构、语言文字的物质性开发、非语言视觉元素的文本化等方式,强化外在视觉呈现在当代诗歌文本建构及其意义生成机制中的作用。当代视觉诗学不仅深刻改变了诗歌文本的质地与观念,颠覆了传统诗学观和语言观,突破了既有的诗歌艺术范式和阅读模式,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美学意义;而且对美国当代文化转向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回应与反思,彰显了强烈的时代性和文化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诗歌 视觉诗学 视觉转向 诗歌文本 视觉文本
下载PDF
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作者型翻译的新实践--以《宋诗绝句150首:今译及英译》为例
2
作者 程彦钧 《民族翻译》 2022年第3期69-78,共10页
欧美现代派诗人主张诗歌应远离抽象与概括,趋于感性和具体,为此多借助“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由此产生视觉诗、模式诗、具象诗等。诗歌创作如此,翻译亦然。汉诗英译之后,往往流于抽象与概括,而失本失真。译者若借助“绘画构象”与... 欧美现代派诗人主张诗歌应远离抽象与概括,趋于感性和具体,为此多借助“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由此产生视觉诗、模式诗、具象诗等。诗歌创作如此,翻译亦然。汉诗英译之后,往往流于抽象与概括,而失本失真。译者若借助“绘画构象”与“视觉诗学”之原理,可望在汉诗英译方面取得突破。另外,不同于力求译文贴合原文的“读者型翻译”,“作者型翻译”更注重原诗新意在异域文化语境中的再生,促进原文和译文的对话或竞争,体现译者的创新精神。本文以张智中新译《宋诗绝句150首:今译及英译》为例,以窥译者如何深入汉诗,于英语中再现诗意,从而为汉诗英译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作者型翻译 绘画构象 视觉诗学
下载PDF
视觉诗学:英美现代派诗歌获自中国古诗的美学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顾明栋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54,158,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由费诺罗萨发起并经过庞德的推动,中国古诗和英美现代诗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对话,但以刘若愚为代表的汉学家们对费诺罗萨的诗学观点基本持否定态度,尤其不认同对汉字汉诗的视觉特征及其诗学意义的推崇,倒是不懂汉语的英美诗... 20世纪上半叶,由费诺罗萨发起并经过庞德的推动,中国古诗和英美现代诗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对话,但以刘若愚为代表的汉学家们对费诺罗萨的诗学观点基本持否定态度,尤其不认同对汉字汉诗的视觉特征及其诗学意义的推崇,倒是不懂汉语的英美诗人和文学研究者反而持欣赏的态度。如何解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呢?通过追本溯源,从视觉美学的角度研究汉诗对英美诗歌的美学影响,可以看出,英美现代派诗人从中国古诗获得的是一种堪称视觉诗学的美学启示,这种诗学表面上以视觉感知为特征,但其深层结构触及诗性无意识,直指诗歌之源,因而能够超越不同文学传统,促成中国古诗与英美现代派诗歌的成功对话,并对建立跨文化诗学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现代派诗歌 中国古诗 视觉诗学 诗性无意识 美学启示
原文传递
当代视觉艺术中作为诗学技术的集合概念
4
作者 熊鹤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集合现象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它在艺术作品中凸显出拼凑对立的新的言说方式。在艺术品自觉使用集合概念之始,就意味着集合已经成为一种诗学技术和创作策略。这种诗学技术手法的运用改变了艺术原本完整的、叙事的、有序的语... 集合现象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它在艺术作品中凸显出拼凑对立的新的言说方式。在艺术品自觉使用集合概念之始,就意味着集合已经成为一种诗学技术和创作策略。这种诗学技术手法的运用改变了艺术原本完整的、叙事的、有序的语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 集合艺术 当代视觉艺术:诗学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