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重构与视觉转型——新文化运动与晚近美术的现代演进
1
作者 陈世强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09年第1期101-144,共44页
中华思想文化在历史上有两次勃发与重构,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争鸣”;另一次就是90年前的“五四启蒙”。由此而促成社会两次重要变化与转型,一次是起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商鞅变法”;另一次就是新文化运动。在此基础上,视觉艺术的... 中华思想文化在历史上有两次勃发与重构,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争鸣”;另一次就是90年前的“五四启蒙”。由此而促成社会两次重要变化与转型,一次是起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商鞅变法”;另一次就是新文化运动。在此基础上,视觉艺术的转型也是两次,一次是起于13—14世纪的“文人画运动”;另一次就是新文化运动衍生的“新美术运动”。西方美术学术性地进入中国,其学院主义经典的特质元素引起了东方知识界的反响和关注,则几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期发生。其表现在视看方式、描述理念、状物技艺,色彩构成、审美操守,以及社会功能、办学模式、传达思维等方面的嬗变,在急速的演进中实现了现代转型。再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资源之一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衍化为价值信仰体系,颠覆了既往精神范畴内的生死占卜、神异崇拜和审美范畴内的妄自状物、谬造图像等,成为20世纪文化变革、社会发展的重要旗帜。然而,科学主义由知识统一学术重建而入侵美感主宰人生,无形中也构建一种话语霸权,科学获得无上尊严,主宰了真理体系,成为裁判一切观念行为的准则。由此,凸显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扩大,社会领域中产生“技治”(程序化运作)主义取向。美术范畴内,写实主义遮蔽了不同的审美诉求,学西方的话语陷入自身悖论,即主张西方“实证图像”(写实主义)的同时,却扼杀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形成的充满主观表现精神的现代主义诸流派,也使华夏经千古磨砺脉承有序的“精神图像”表述体系受到干扰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文化重构 美术革命 视觉转型 图画嬗变
下载PDF
融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身份的重构--以合肥报业全媒体采访中心视觉部转型实践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福凯 《新闻文化建设》 2021年第24期51-53,共3页
5G时代的到来,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短视频成为新的发展风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报纸媒体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开始从静态平面图像向动态视觉传播转变。作为传统报纸视觉元素的最大提供者,摄影记者的身份开始出现... 5G时代的到来,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短视频成为新的发展风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报纸媒体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开始从静态平面图像向动态视觉传播转变。作为传统报纸视觉元素的最大提供者,摄影记者的身份开始出现摇摆和重构。面对冲击,作为传统报业集团,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整合传统摄影部,融入新传播手段,在摄影记者身份的重构中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视觉转型 摄影记者 视频化
下载PDF
经济转型视觉下无锡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调查研究
3
作者 秦晓宇 毛金芬 《时代经贸》 2018年第16期6-8,共3页
小微型企业发展迅速,在市场中表现活跃,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其发展瓶颈也越来越突显,融资问题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障碍。文章采用指数分析法对无锡地区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经济转型视觉 小微企业 融资状况
下载PDF
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当代视觉文化及奢侈品牌——以南京德基广场为例
4
作者 约翰·阿米蒂奇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6-26,共11页
本文以文化研究的概念和主题为题材,配以图表、画报、绘画和摄影,重新推论它们与视觉概念的难度联系。为提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观点,本文考虑了奢侈品牌的视觉领域,以及笔者所说的'全球转型后的奢侈品牌视觉表现',阐述中国各... 本文以文化研究的概念和主题为题材,配以图表、画报、绘画和摄影,重新推论它们与视觉概念的难度联系。为提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观点,本文考虑了奢侈品牌的视觉领域,以及笔者所说的'全球转型后的奢侈品牌视觉表现',阐述中国各大城市及诸如南京德基广场等购物中心城市转型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奢侈品牌 城市转型 南京 德基广场 文化研究 视觉 全球转型后的奢侈品牌视觉表现
下载PDF
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 被引量:165
5
作者 周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34,共14页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一种话语的文化;从历史的层面看,视觉文化和当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消费社会的趋向关系密切。所以,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当代文化转向的诸多方面。   本专题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视觉文化问题,视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媒介、图像文化的叙事方式、数字化的图像消费、语像和视像的差异等问题,被作者强调出来。这些问题远不是视觉文化的全部,作为一种常识,它们只是视觉文化理论思考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层面而已。   晚近文化研究中对视觉问题的关注决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理论思考对文化变迁的敏感。海德格尔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世界图像时代不是指关于世界的一幅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这现代之本质”。如何看待这一论断 ?就让我们把这些讨论作为起点,从视觉文化的路径进入“现代之本质”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视觉文化 网络 视觉转型 叙事转型 视像艺术
下载PDF
现场报道话语实践及其转型探析
6
作者 史文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30,共3页
现场报道是多重媒介实践交织下的概念,现场报道的发展体现了传播生态的技术、政治和商业逻辑共同建构,但它不应只是由技术变迁带来的媒体实践或新闻报道理念,也不只是当下商业组织的直播叙事,它应该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空间的新闻生... 现场报道是多重媒介实践交织下的概念,现场报道的发展体现了传播生态的技术、政治和商业逻辑共同建构,但它不应只是由技术变迁带来的媒体实践或新闻报道理念,也不只是当下商业组织的直播叙事,它应该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空间的新闻生产。融媒体技术变革下的现场报道颠覆了过去诸多实践规则,揭示当代新闻观念和方法的变迁,但最终还应与现实空间对接和回归对人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报道 话语实践 视觉场域转型
下载PDF
摄影部发展的新探索--以合肥报业全媒体视觉中心融合发展为例
7
作者 李福凯 《传播力研究》 2022年第35期157-159,共3页
媒体融合的大潮汹涌而至,作为传统报业视觉生产的关键部门——摄影部面临着众多融合的难题。在生产内容上,它要从图片跨越到视频类产品的生产和制作中。同时,其工作模式和机制问题也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此,以合肥报业全媒体视觉融媒... 媒体融合的大潮汹涌而至,作为传统报业视觉生产的关键部门——摄影部面临着众多融合的难题。在生产内容上,它要从图片跨越到视频类产品的生产和制作中。同时,其工作模式和机制问题也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基于此,以合肥报业全媒体视觉融媒中心的融合发展为例,尝试探寻传统报业摄影部门的媒体融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传统报业 摄影部门 视觉转型 视频化
下载PDF
论华语武侠电影的“西进”历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华 纪士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3-48,共6页
武侠电影作为植根中国文化的类型电影进入欧美主流电影院线的过程,可以被视作一次“西进”运动。《侠女》《卧虎藏龙》等武侠电影曾先后掀起西方的武侠片观影热潮。在此过程中,武侠电影通过紧张刺激的武打设计、秀美典雅的视觉场景和扣... 武侠电影作为植根中国文化的类型电影进入欧美主流电影院线的过程,可以被视作一次“西进”运动。《侠女》《卧虎藏龙》等武侠电影曾先后掀起西方的武侠片观影热潮。在此过程中,武侠电影通过紧张刺激的武打设计、秀美典雅的视觉场景和扣人心弦的侠客故事不断提升艺术境界。然而,西化的叙事风格、价值观念与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有时难以融合,透过武侠电影“西进”历程中的得失,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华语电影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西进 视觉转型 悲情侠客 反抗精神
下载PDF
从新世纪文学期刊视觉化转型看编辑策略的调整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根红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新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化、影像化的社会。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文学期刊进行了视觉化转型,并且随着影视的深度渗透而表现出强烈的影视趣味。这些新变化反映在编辑策略上主要表现为视觉元素的包装、视觉艺术栏目的设置、文学期刊与影视... 新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化、影像化的社会。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文学期刊进行了视觉化转型,并且随着影视的深度渗透而表现出强烈的影视趣味。这些新变化反映在编辑策略上主要表现为视觉元素的包装、视觉艺术栏目的设置、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以及对长篇小说的重新发掘,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编辑策略 视觉转型 影视文化
原文传递
后现代语境下精英艺术的下沉式发展及反思
10
作者 鲍佳倩 《视听》 2022年第3期43-45,共3页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术的意义被放大,精英艺术的创作具有了明确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对此,一方面,先锋艺术家应守护精英艺术的"阳春白雪",抵制功利主义对高雅艺术的侵袭;另一方面,需重视人文艺术教育,提高大众的艺术审美能力,扭转精英艺术的下沉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下沉 精英艺术 大众艺术 视觉转型 消费主义
下载PDF
裸之情境——人文视野下上海美专人体教学背景之历史考察
11
作者 深美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0年第3期184-215,共32页
人体艺术是新美术运动的一个显著符号,也是中国视觉艺术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上半叶,上海美专人体教学在东西风云际会中萌生,究其演化之动因,则是中西人体艺术有着各自的文化渊源,是两种文化主体间在特定历史情境的反响与关注。1... 人体艺术是新美术运动的一个显著符号,也是中国视觉艺术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上半叶,上海美专人体教学在东西风云际会中萌生,究其演化之动因,则是中西人体艺术有着各自的文化渊源,是两种文化主体间在特定历史情境的反响与关注。1920年7月,美专艺术学子们决然扯去至美境韵的千古遮蔽,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位女性人体模特儿诞生于海上白云观左近。掬香栖梦,撷美问影,具有审美判断的视觉是形色艺术的第一要义,而对人体的爱欲、情欲、性欲等人欲发生重要驱动力则是官能美取向的“性视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性视觉”影响人性,进而影响人生与社会,甚至改变、颠覆整个世界。华夏青年女子的“维纳斯”姿态以“写真”的方式出现于公众视野,是中国视觉旅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以现代视看改写了本土传承。封建堂皇叙事将人的“肉体观照”推向神异文化方面,而文人叙事的典雅文本对女性的官能美有竭尽语意之描述。书画同源之中华文化中的人体艺术——“房室图像”大致发生于汉代房室文化形成之时,东方女子之清艳与西方女子之性感,曲线风情足以颉颃。《风流绝畅》、《花营锦阵》、《鸳鸯秘谱》、《江南销夏》等“房室图像”达到了中国古代画史上裸体艺术登峰造极的地步。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专导引新美术潮流的“人体艺术”,其历史情境、艺术理念、创作图像、叙事文本等,至今已演绎成为“模特儿文化”,具有建构间性思维,促进交互融合的意义。近现代取自“奥林匹克山”的人体薪火,则在新文化运动的温床上燃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五四平台迎娶了一位西方美人,交混异邦文明的新鲜血缘,使华夏房室情种得以延绵,实现了由“房室图像”到“人体艺术”的视觉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专 人体教学 间性思维 视觉 肉体观照 模特儿文化 视觉转型
下载PDF
情景交融:风景传播的多维审视
12
作者 陈世华 雷裕静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审美工具的变迁宣告了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以风景传播为核心的审美创作和观念表达风靡网络,营造了情景交融的传播新形态。风景传播是触"景"生情的产物,其流行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其思想根基是视觉转型与景观社会... 审美工具的变迁宣告了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以风景传播为核心的审美创作和观念表达风靡网络,营造了情景交融的传播新形态。风景传播是触"景"生情的产物,其流行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因,其思想根基是视觉转型与景观社会,在政治维度上是政策引导与风险回避,在经济维度上是风景的变现和交易,在文化维度上是重返自然的心灵召唤,在技术维度上是虚拟再现与重新编码。风景传播价值与风险并存,积极方面是能塑造认同、愉悦身心与繁荣经济,消极方面是筑造了现实与幻象的沟壑。风景传播的出路在于寓情于"景",真正体现风景的浪漫主义意蕴,回归"真、善、美"的终极命题,减少人为干预,注重自然重现,重视身体在场,体验景随人动,强调受众参与,增强"双向交流",构建多姿多彩的"拟态风景",容纳艺术与传播的多样性与相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传播 政治经济学 视觉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