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前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和出路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军(主持人)
霍桂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6,共7页
当前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在迅速发展、繁荣兴旺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关键性的、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难题是:1.对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缺乏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因而又没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
当前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在迅速发展、繁荣兴旺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关键性的、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难题是:1.对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缺乏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因而又没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2.没有建立起既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又适合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之本质特征的哲学研究框架、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3.没有能力对一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做出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解答。只有从真正突破了“观念的王国”的“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既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积累,又认真关注现实,才有可能找到文化哲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
基本
立场
和方法论
视角
问题
出路
社会个体生成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不同视角构建多重影像系统——对安德烈·萨金采夫影像书写方式的一种可能性读解
2
作者
李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0,共5页
安德烈·萨金采夫因其电影作品的强烈的塔氏风格被称为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衣钵继承者,他的电影以思辩之目光、宗教情结、政治隐喻性、诗意影像等风格著称,他电影中的影像更是卓而不群地在极简主义风格中充满着多义性和魅惑...
安德烈·萨金采夫因其电影作品的强烈的塔氏风格被称为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衣钵继承者,他的电影以思辩之目光、宗教情结、政治隐喻性、诗意影像等风格著称,他电影中的影像更是卓而不群地在极简主义风格中充满着多义性和魅惑气质。本文旨在以影像与表意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结合萨金采夫中后期导演的《伊莲娜》和《无爱可诉》两部影片,分析萨金采夫是如何利用自由多变的视角转换在其电影中构建出多重影像系统,并为其超验主义世界观的世俗化表达提供影像备书的,从而为读解萨金采夫的影像书写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萨金采夫
超验主义
视角立场
多重影像系统
原文传递
哲学史研究的实在性:基于“三方互动”的新考量——《性善与治教》作者对陈少明教授方法论审查的有限回应
3
作者
邹晓东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1,共11页
如何界定"文本解释与哲学史论述的实在性"?这是一个令当今学界无所适从却又挥之不去的棘手问题。学术史研究内在地要求"忠于历史实情",而任何学术研究又都以"洞见"乃至"创新"为其最高旨趣。究...
如何界定"文本解释与哲学史论述的实在性"?这是一个令当今学界无所适从却又挥之不去的棘手问题。学术史研究内在地要求"忠于历史实情",而任何学术研究又都以"洞见"乃至"创新"为其最高旨趣。究竟该如何打理二者间的关系呢?陈少明教授在简评《性善与治教》之际,宣示了"思想史研究"与"建构式的观念史论述"二分的设想:前者盖致力于分析、复述历史上的思想实情,后者则侧重依托思想史资源进行成系统的创造性阐发。这种为学理念上的"二分"设想,在当今汉语学界颇有市场。然而,即便分析、复述也都是具体研究者的分析、复述,都有着特定的立场、视角、思路、方案,且须在大大小小的尺度上遵循学术论述的"无矛盾"原则,故而内在地具有"建构"性与"系统"性。因此,严格来讲,流行的"二分"理念并不成立。充分正视"分析者-复述者"同时也是"生存者-判断者"这一基本事实,自觉置身于"‘文本-研究者自己-所有其他读者’三方互动"的格局之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立场、视角、思路遴选"与"具体解释方案调试"的张力运动,不断体察并通过高质量的系统性论述去表现"文本的可阅读理解性",恐怕才是"文本解释与哲学史论述的实在性"问题的出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研究的实在性
分析
建构
三方互动
立场
视角
思路遴选
具体解释方案调试
原文传递
题名
当前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和出路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军(主持人)
霍桂桓
机构
上海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6,共7页
文摘
当前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在迅速发展、繁荣兴旺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关键性的、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些难题是:1.对作为文化哲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文化”,缺乏既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推敲,因而又没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的定义;2.没有建立起既符合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又适合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之本质特征的哲学研究框架、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3.没有能力对一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做出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解答。只有从真正突破了“观念的王国”的“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既立足于扎实的学术积累,又认真关注现实,才有可能找到文化哲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文化
基本
立场
和方法论
视角
问题
出路
社会个体生成论
Keywords
cultural philosophy
culture
basic stand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problems
way out
the social individual growing theory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不同视角构建多重影像系统——对安德烈·萨金采夫影像书写方式的一种可能性读解
2
作者
李勇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文摘
安德烈·萨金采夫因其电影作品的强烈的塔氏风格被称为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衣钵继承者,他的电影以思辩之目光、宗教情结、政治隐喻性、诗意影像等风格著称,他电影中的影像更是卓而不群地在极简主义风格中充满着多义性和魅惑气质。本文旨在以影像与表意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结合萨金采夫中后期导演的《伊莲娜》和《无爱可诉》两部影片,分析萨金采夫是如何利用自由多变的视角转换在其电影中构建出多重影像系统,并为其超验主义世界观的世俗化表达提供影像备书的,从而为读解萨金采夫的影像书写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
安德烈·萨金采夫
超验主义
视角立场
多重影像系统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哲学史研究的实在性:基于“三方互动”的新考量——《性善与治教》作者对陈少明教授方法论审查的有限回应
3
作者
邹晓东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1,共11页
文摘
如何界定"文本解释与哲学史论述的实在性"?这是一个令当今学界无所适从却又挥之不去的棘手问题。学术史研究内在地要求"忠于历史实情",而任何学术研究又都以"洞见"乃至"创新"为其最高旨趣。究竟该如何打理二者间的关系呢?陈少明教授在简评《性善与治教》之际,宣示了"思想史研究"与"建构式的观念史论述"二分的设想:前者盖致力于分析、复述历史上的思想实情,后者则侧重依托思想史资源进行成系统的创造性阐发。这种为学理念上的"二分"设想,在当今汉语学界颇有市场。然而,即便分析、复述也都是具体研究者的分析、复述,都有着特定的立场、视角、思路、方案,且须在大大小小的尺度上遵循学术论述的"无矛盾"原则,故而内在地具有"建构"性与"系统"性。因此,严格来讲,流行的"二分"理念并不成立。充分正视"分析者-复述者"同时也是"生存者-判断者"这一基本事实,自觉置身于"‘文本-研究者自己-所有其他读者’三方互动"的格局之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立场、视角、思路遴选"与"具体解释方案调试"的张力运动,不断体察并通过高质量的系统性论述去表现"文本的可阅读理解性",恐怕才是"文本解释与哲学史论述的实在性"问题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
哲学史研究的实在性
分析
建构
三方互动
立场
视角
思路遴选
具体解释方案调试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前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问题和出路
曾军(主持人)
霍桂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不同视角构建多重影像系统——对安德烈·萨金采夫影像书写方式的一种可能性读解
李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3
哲学史研究的实在性:基于“三方互动”的新考量——《性善与治教》作者对陈少明教授方法论审查的有限回应
邹晓东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