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视杆与视锥系统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1
作者 王川 邱庆华 +2 位作者 宫媛媛 吴星伟 许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视网膜视杆和视锥两系统功能学上的变化特点。方法113例(192眼)20岁至75岁经检查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标准ERG检测,着重分析暗视视杆和明视... 目的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视网膜视杆和视锥两系统功能学上的变化特点。方法113例(192眼)20岁至75岁经检查无眼科疾病的正常人进行标准ERG检测,着重分析暗视视杆和明视30HZ闪烁光反应的变化特点。结果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暗视视杆反应的b波幅值比青年组分别降低20.98%和43.97%,而在明视闪烁光反应仅比青年组分别降低3.28%和7.46%。暗视视杆和明视闪烁光反应的b波幅值与年龄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暗视视杆反应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明视30HZ反应。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杆系统功能哀退的速度快于视锥系统。老年人更需注意暗视功能下降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杆(视网膜) 视锥(视网膜) 视网膜电描记术 衰老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对视锥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石珂 张倩 +2 位作者 赵璐 应红梅 汪昌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对视网膜视锥细胞的作用。方法 8周龄视锥细胞特异性敲除VEGFR2(cone-specific VEGFR2 knockout)小鼠(简称KO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对视网膜视锥细胞的作用。方法 8周龄视锥细胞特异性敲除VEGFR2(cone-specific VEGFR2 knockout)小鼠(简称KO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简称WT小鼠)各6只,右眼均予以玻璃体腔内一次注射8 mmol/L氯化钴(CoCl2)制作缺氧模型,左眼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次日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光感受器功能,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视锥细胞密度,并观察其形态。结果 KO和WT小鼠缺氧侧眼的暗适应ERG a波振幅和b波振幅均下降,与PBS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O小鼠与WT小鼠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和WT小鼠缺氧侧眼的明适应ERG a波振幅和b波振幅较对照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KO小鼠较WT小鼠下降更明显(P<0.05,P<0.01),说明视锥细胞功能下降。形态学观察发现KO小鼠和WT小鼠缺氧侧眼的视锥细胞均出现变化,表现为密度下降,形态短小,排列疏松、紊乱,且KO小鼠的改变更为显著。结论 VEGFR2在缺氧条件下对视锥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锥(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视网膜电描记术
下载PDF
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成年C57Bl/6J小鼠36只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18只左眼视网膜下注射1.4%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对照组小鼠18只左眼仅作巩膜穿刺。分别于手术后1、3、7和28d摘除眼球,视网... 目的研究小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将成年C57Bl/6J小鼠36只分为2组:实验组小鼠18只左眼视网膜下注射1.4%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对照组小鼠18只左眼仅作巩膜穿刺。分别于手术后1、3、7和28d摘除眼球,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抗视锥和抗视杆细胞的抗体分别标记视锥和视杆细胞,dUTP缺口末段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通过计数存活和凋亡的视锥和视杆细胞来定量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丢失。结果凋亡细胞只存在于脱离部分视网膜的外核层,凋亡细胞在视网膜脱离后1d即可检测得到,3d时达到高峰,7d后陡然减少。视网膜脱离后视杆和视锥细胞的死亡呈现同样的时程。结论凋亡是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死亡的主要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 视杆(视网膜) 视锥(视网膜)
原文传递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大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3-415,共3页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起源于神经原,还是神经胶质细胞或视网膜祖细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 以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证据表明人类RB很可能起源于红...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起源于神经原,还是神经胶质细胞或视网膜祖细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 以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证据表明人类RB很可能起源于红绿视锥前体细胞。若能选择性地在人视锥前体细胞中剔除Rb基因,就能确切地知道视锥前体细胞是否为人RB的细胞起源。因此,针对视锥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将是今后RB研究的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生理学 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 视锥(视网膜)/病理学 述评
原文传递
正常C57BL/6J小鼠明视紫外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5
作者 戴旭锋 韩娟娟 +1 位作者 戚艳 庞继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紫外光敏感视锥系统(UV-cone)视网膜电图(ERG)的特点。方法实验研究。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10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2组均明适应(背景白光的色温为7000K,亮度为30cd·m-2)10min后行... 目的观察小鼠紫外光敏感视锥系统(UV-cone)视网膜电图(ERG)的特点。方法实验研究。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10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2组均明适应(背景白光的色温为7000K,亮度为30cd·m-2)10min后行ERG检测。实验组记录UV-cone ERG,刺激所用的紫外光波长为363 nm,刺激强度分别为0.03、O.30、1.00、3.00mW·s·m-2。对照组记录明视系列白光ERG。2组间最大反应a波、b波振幅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紫外光(UV)刺激强度达到0.30mW·S·m-2时,ERG开始出现稳定的正向b波,其振幅为(14.8±3.0)uV;随着刺激强度增大,b波上可以记录到明显的振荡电位(前3个子波振幅较大)。而对照组b波上未见明显的振荡电位。实验组ERG最大反应b波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t=2.615,P〈0.05),而a波振幅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3,P〉0.05)。结论正常成年C57BL/6J小鼠明视UV—coneERG与传统的白光ERG在波形和最大反应幅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视锥(视网膜) 紫外光敏感 视网膜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MICRO/ZSC-1)活体测定正常人眼视锥细胞密度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超阳 戴云 +2 位作者 姚军平 刘勇 阴正勤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对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所得视锥细胞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正常人眼底不同区域视锥细胞密度,探讨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用于眼科临床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利用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采集30例正常受试者不同区域视锥细胞图... 目的 对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所得视锥细胞图像进行处理,获取正常人眼底不同区域视锥细胞密度,探讨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用于眼科临床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利用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采集30例正常受试者不同区域视锥细胞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正常人眼视网膜不同区域的视锥细胞密度,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区域的密度进行曲线估计.结果 随测量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增加,视锥细胞密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偏离黄斑中心凹0.5°到3°范围内,随着偏离度的增加,视锥细胞密度从70 000个/mm2下降到16 000个/mm2.结论 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能够在活体人眼获取清晰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图像,可能可以在眼科临床实验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视网膜) 细胞计数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光学系统 自适应
原文传递
豚鼠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视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敏 刘睿 +5 位作者 刘永松 钱宜珊 陈冲达 袁援生 江春光 褚仁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研究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豚鼠近视眼视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视蛋白表达与实验性近视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50只豚鼠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光学离焦组(每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形觉剥夺组豚鼠出生1周后单眼戴半透明... 目的 研究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性豚鼠近视眼视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视蛋白表达与实验性近视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50只豚鼠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光学离焦组(每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形觉剥夺组豚鼠出生1周后单眼戴半透明(半透明薄膜贴于平镜表面)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光学离焦组豚鼠出生1周后单眼戴-4.00 D的RGPCL,另一眼为对照眼.1、2周后各组分别测量屈光度数、眼轴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并于上午10 ~ 12点钟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视蛋白mRNA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视蛋白的变化.近视眼动物模型建立的数据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联合q检验,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造模2周后,形觉剥夺组和光学离焦组屈光度数分别为(-4.00 ±0.87)和(-2.00±1.17)D,相对于对侧眼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98,88.66;P<0.05),同时伴有玻璃体腔深度(F=258.26,46.67)及眼轴(F=94.19,11.72)的延长,和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波长敏感视蛋白(S-opsin)mRNA在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组中表达均增加,S-opsin mRNA的内参校正值在造模2周时分别为0.752±0.05和1.117 ±0.13,较对照眼0.536 ±0.04和0.77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6.28;P <0.05).长波长敏感视蛋白(L-opsin)在形觉剥夺及光学离焦2周时mRNA的内参校正值均为0.42 ±0.01,较对照眼的0.24±0.01和0.34±0.04表达均增加(t=6.30,4.93;P<0.05).免疫印迹检查结果亦提示S-opsin和L-opsin在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组中表达较对照眼增加.结论 视锥细胞可能是视网膜感受形觉剥夺和光学离焦信息的部位,视蛋白表达变化可能启动实验性豚鼠近视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锥(视网膜) 视蛋白 形状知觉 感觉缺失 光学
原文传递
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光璐 姜利斌 +1 位作者 张晓君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9例(14只眼),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7~53岁,平均36岁。患眼行视力、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多... 目的探讨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9例(14只眼),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7~53岁,平均36岁。患眼行视力、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ERG)、多焦ERG、视诱发电位、相干光断层扫描及色觉等检查。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眼多焦ERG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振幅密度与视力的相关性采用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9例(14只眼)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中,视力0.05~0.2者9只眼,0.3—0.6者4只眼,≥0.7者1只眼。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但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仅多焦ERG检查结果显示黄斑中心区功能受损。1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67±1.07)ms,对照组(26.28±1.88)m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5);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组(42.71±15.48)nv/deg2,对照组(66.79±14.87)nv/deg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9,P〈0.05)。2环P1波潜伏期:患者组(27.80±1.20)ms,对照组(26.914-0.82)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5);2环Pl波振幅密度:患者组(24.99±8.49)nv/deg。,对照组(39.20±6.47)nv/de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3,P〈0.05)。患者组1环和2环P1波的潜伏期(r=-0.329,-0.369)和振幅密度(r=0.053,0.057)与视力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隐匿性黄斑营养不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而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ERG检查均正常,多焦ERG改变为黄斑部锥细胞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锥(视网膜) 视网膜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