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对《论语》首章的尝试性解读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的角度,"学而时习"的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的统一:一方面是不间断的行动中的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的不间断的行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问的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的"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的乐、一般他者不知的无动于衷(不愠),就是在一种递减的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的这一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行
觉-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用词“寤(悟)、觉、醒”的历时兴替及其原因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海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常用词的演变既受其自身语义变化的制约,又受同一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影响,"睡醒"义词"寤(悟)、觉、醒"的兴替情况即是如此。"觉"取代"寤"缘于后者主导义项的转移,而"醒"取代"觉&q...
常用词的演变既受其自身语义变化的制约,又受同一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影响,"睡醒"义词"寤(悟)、觉、醒"的兴替情况即是如此。"觉"取代"寤"缘于后者主导义项的转移,而"醒"取代"觉"则在很大程度上和其反义系统成员"睡"的牵制有关,正是"睡""觉"组合的词化并大量使用限制了"觉"的动词用法,才给后起之秀"醒"以可乘之机,加之"醒"一词兼三义"睡醒""酒醒""苏醒"不仅不影响表义的明确性,而且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故至迟不晚于16世纪初,便取代"觉"而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睡醒"义的主导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寤(
悟
)
觉
醒
历时兴替
演变原因
原文传递
从“ 高上心思”到历史判断--对阿罗频多“历史—心理学”的一点理解
3
作者
孙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阿罗频多看待人类社会的精神进程,是用了“历史—心理学”的眼光,此即精神哲学的应有之义。吾人判断历史,乃以古往今来的社会事件为对象,其客观依据是“事理”,其主观依据是“情理”,徐梵澄先生则说之为“思心”(mind)与“情心”(heart...
阿罗频多看待人类社会的精神进程,是用了“历史—心理学”的眼光,此即精神哲学的应有之义。吾人判断历史,乃以古往今来的社会事件为对象,其客观依据是“事理”,其主观依据是“情理”,徐梵澄先生则说之为“思心”(mind)与“情心”(heart)。二者合之,静态地说是“结构”,动态地说是“功能”,动静一如可曰“辩证的直觉与具体解悟”(牟宗三)。在阿氏的语境中,知觉性之高境涵摄知觉性之中、低境,故情、理双彰只可在“高上心思”也即“情心”中寻。阿氏认为,人(类),这一憧憬最高者,追求神圣者,他(她)不能只为“身体”而心思(动词),也不能只为“心思”(名词)而心思,应为“高上心思”乃至“超心思”而心思。这乃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上心思
思心(事理)
情心(情理)
辩证的直
觉
与具体解
悟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对《论语》首章的尝试性解读
被引量:
8
1
作者
郭美华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文摘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的角度,"学而时习"的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的统一:一方面是不间断的行动中的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的不间断的行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问的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的"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的乐、一般他者不知的无动于衷(不愠),就是在一种递减的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的这一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的基石。
关键词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行
觉-悟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用词“寤(悟)、觉、醒”的历时兴替及其原因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海媚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元南北官话方言词汇比较研究”(16CYY035)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资助项目(2020-cx-026)。
文摘
常用词的演变既受其自身语义变化的制约,又受同一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影响,"睡醒"义词"寤(悟)、觉、醒"的兴替情况即是如此。"觉"取代"寤"缘于后者主导义项的转移,而"醒"取代"觉"则在很大程度上和其反义系统成员"睡"的牵制有关,正是"睡""觉"组合的词化并大量使用限制了"觉"的动词用法,才给后起之秀"醒"以可乘之机,加之"醒"一词兼三义"睡醒""酒醒""苏醒"不仅不影响表义的明确性,而且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故至迟不晚于16世纪初,便取代"觉"而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睡醒"义的主导词。
关键词
常用词
寤(
悟
)
觉
醒
历时兴替
演变原因
Keywords
Commonly used Words
Wu(寤/
悟
)
Jue(
觉
)
Xing(醒)
Diachronic succession
Reasons for evolutio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 高上心思”到历史判断--对阿罗频多“历史—心理学”的一点理解
3
作者
孙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文摘
阿罗频多看待人类社会的精神进程,是用了“历史—心理学”的眼光,此即精神哲学的应有之义。吾人判断历史,乃以古往今来的社会事件为对象,其客观依据是“事理”,其主观依据是“情理”,徐梵澄先生则说之为“思心”(mind)与“情心”(heart)。二者合之,静态地说是“结构”,动态地说是“功能”,动静一如可曰“辩证的直觉与具体解悟”(牟宗三)。在阿氏的语境中,知觉性之高境涵摄知觉性之中、低境,故情、理双彰只可在“高上心思”也即“情心”中寻。阿氏认为,人(类),这一憧憬最高者,追求神圣者,他(她)不能只为“身体”而心思(动词),也不能只为“心思”(名词)而心思,应为“高上心思”乃至“超心思”而心思。这乃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本质内容。
关键词
高上心思
思心(事理)
情心(情理)
辩证的直
觉
与具体解
悟
Keywords
Overmind(高上心思)
Mind/principle of event(思心/事理)]
Heart/principle of heart(情心/情理)
dialectical intuition and concrete enlightenment(辩证的直
觉
与具体解
悟
)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对《论语》首章的尝试性解读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常用词“寤(悟)、觉、醒”的历时兴替及其原因
张海媚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
原文传递
3
从“ 高上心思”到历史判断--对阿罗频多“历史—心理学”的一点理解
孙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