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度资料的相关分析方法(二)──两个角度变量间的相关性
1
作者 龚志平 祝绍琪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本文通过时实例的具体分析,介绍了两个角度变量间的相妆性,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分别讨论了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秩相关性。在参数法中,采用广义相关系数的概念来解决角度变量的相关性问题。
关键词 角度变量 角度资料 相关分析 卫生统计
下载PDF
快速点磨削变量角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修世超 巩亚东 蔡光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95-1897,1903,共4页
基于点磨削周边接触宽度和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磨削变量角度的变化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理,完成了磨削变量角度影响工件表面微观几何特性的快速点磨削加工实验,并将基于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 基于点磨削周边接触宽度和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磨削变量角度的变化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理,完成了磨削变量角度影响工件表面微观几何特性的快速点磨削加工实验,并将基于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垂直点磨削变量角度的增大,接触区周边接触宽度沿工件轴向的分量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大。实验和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点磨削 表面粗糙度 点磨削变量角度 磨削实验
下载PDF
基于角度插值的三角网格变形算法
3
作者 张则剑 蒋大为 +1 位作者 丁永胜 章虎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56-58,142,共4页
该文给出了一种仅通过插值角度来实现任意网格变形的方法。首先给出了描述任意三角网格各顶点相对位置的内在角度集,其中给出的角度变量相对于欧氏变换是不变的,并且由角度变量可唯一地确定三角网格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插值角度变量,给... 该文给出了一种仅通过插值角度来实现任意网格变形的方法。首先给出了描述任意三角网格各顶点相对位置的内在角度集,其中给出的角度变量相对于欧氏变换是不变的,并且由角度变量可唯一地确定三角网格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插值角度变量,给出中间网格变形序列。该文算法计算速度快,可以达到实时的要求,而且插值网格的形状与首末网格的位置和朝向无关。实验结果表明,按该文算法产生的变形序列过渡平滑,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三角网格 内在表示 内在角度变量 插值
下载PDF
基于数控车床FANUC系统对椭圆参数化编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俞涛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年第1期97-98,134,共3页
以角度为已知条件的椭圆工件实例,介绍了数控车床车削椭圆时涉及到几何角和极角的概念及椭圆的参数化编程的方法。通过分析和实例编程,明确椭圆的参数化编程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 角度变量 几何角 极角 参数方程
下载PDF
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晁彩霞 杨圣淼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6-849,共4页
快速点磨削主要用于轴类零件表面的加工,但由于砂轮存在点磨削变量角度,加工表面纹理特征不同于常规外圆磨削.通过点磨削几何学分析,建立了点磨削纹理方向计算模型,分析了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外圆磨削试验加工工件表面的实际... 快速点磨削主要用于轴类零件表面的加工,但由于砂轮存在点磨削变量角度,加工表面纹理特征不同于常规外圆磨削.通过点磨削几何学分析,建立了点磨削纹理方向计算模型,分析了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外圆磨削试验加工工件表面的实际测量数值与点磨削纹理特征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纹理方向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纹理方向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不同,在垂直于运动速度方向的剖面内,对于表面粗糙度数值存在最优纹理方向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点磨削 点磨削变量角度 纹理方向 表面粗糙度 评定参数
下载PDF
二维空间中函数Radon变换的奇性研究
6
作者 郝春蕾 渠刚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8,共4页
在二维空间中,得到一类分片光滑函数积分线旋转变化时的Radon变换的奇性传播规律,由此得到Radon变换相对于角度变量的奇性反演公式.
关键词 积分变换 RADON变换 奇性反演 二维空间 角度变量
下载PDF
变压器差动保护特性试验方法
7
作者 谢鹏 周华萍 《电工技术》 2013年第1期8-9,15,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变量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试验方法:通过改变保护测试仪输出电流的角度以产生差流使保护装置动作,再按照三角函数计算出差动和制动电流,从而得到比率制动系数。试验证明,该方法的试验步骤、计算公式简单,计算结果准... 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变量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试验方法:通过改变保护测试仪输出电流的角度以产生差流使保护装置动作,再按照三角函数计算出差动和制动电流,从而得到比率制动系数。试验证明,该方法的试验步骤、计算公式简单,计算结果准确,试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变量 差动继电器 比率制动系数 保护试验 变压器保护
下载PDF
3D MIMO信道下的毫米波波束跟踪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岩 武岳 王慧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高频段毫米波作为5G通信中全频谱接入的关键技术,因其频谱资源丰富可极大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我们基于3D MIMO信道模型以38GHz毫米波为例对UE和BS之间的跟踪波束进行了建模:在GCS(全球坐标系)中,假设UE均速移动,在考虑路径损耗的... 高频段毫米波作为5G通信中全频谱接入的关键技术,因其频谱资源丰富可极大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我们基于3D MIMO信道模型以38GHz毫米波为例对UE和BS之间的跟踪波束进行了建模:在GCS(全球坐标系)中,假设UE均速移动,在考虑路径损耗的情况下推导求出LOS和NLOS中多径簇的信道冲激响应,并根据香农公式对3D MIMO信道的可达速率和信道容量进行分析。通过仿真表明,3D MIMO信道模型接入角度变量可以更好地实现毫米波波束跟踪,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扩大信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IMO信道 信道系数 38GHz毫米波 角度变量
下载PDF
内球面与向心柱面相贯圆角的数控加工研究
9
作者 周铁玲 冯帅男 《一重技术》 2011年第3期39-41,共3页
针对内球面与向心柱面相贯圆角这一空间曲面,深入研究数控铣削加工该圆角的刀具选择和编程轨迹规划。
关键词 三面刃铣刀 编程轨迹规划 角度变量方式 对刀点 刀位点
下载PDF
复双曲离散理想三角群
10
作者 黄小琳 曹文胜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10-15,共6页
复双曲三角群是由3条复测地线上的复反射生成的,本文主要讨论复双曲理想三角群的离散性.通过复测地线相对应的极向量定义了角度参数,该角度不变量可以决定一个1 2 3(p,p,p)三角群,并由该角度不变量给出了复双曲空间中理想三角群离散的... 复双曲三角群是由3条复测地线上的复反射生成的,本文主要讨论复双曲理想三角群的离散性.通过复测地线相对应的极向量定义了角度参数,该角度不变量可以决定一个1 2 3(p,p,p)三角群,并由该角度不变量给出了复双曲空间中理想三角群离散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双曲空间 理想三角群 离散嵌入 角度变量
下载PDF
Direction Dependent EPR's Entanglement and the "Metabrain"
11
作者 Thomas G. Schuman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4期251-256,共6页
The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 (EPR) entanglement problem for spin ~ particles is discussed for last moment arbitrary changes in the angles between the axes of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spin components within the ... The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 (EPR) entanglement problem for spin ~ particles is discussed for last moment arbitrary changes in the angles between the axes of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spin components within the "metabrain" dream analogy paradigm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theory. No "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is required. The "metabrain" produces a plethora of correlated streams of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the totality of observable reality. The mental world and the observable physical world are the same. As in a dream, there are no independently existing observable objects; for an object to exist it must be observed. In this paradigm there is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eams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metabrain." The non-observable "metabrain" is the source of the non-local hidden variables which produce our observations. The currents of this "metabrain" are the quantum probability amplitudes and the firing of the "synapses" result in our conscious observations. The Born probability rule for quantum calculations is derived within this paradigm and helps to resolve the EPR para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theory interpretation metabrain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 (EPR) paradox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Viscoelastic Behaviors of Debris Flow Slurry 被引量:3
12
作者 WANG Yuyi TAN Rongzhi +4 位作者 HU Kaiheng CHEN Feiyue YANG Hongjuan ZHANGJinshan LV J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501-510,共10页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st liquid in nature are between liquids and solids, including both elastic changes and viscosity changes, that is socalled "viscoelastic". Dynamic oscillatory test was used to quantit...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st liquid in nature are between liquids and solids, including both elastic changes and viscosity changes, that is socalled "viscoelastic". Dynamic oscillatory test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distinct viscoelastic behaviors of debris flow slurry in the shear stress condi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The debris flow slurry samples were from Jiangjiagou Ravine,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found that at the low and middle stages of shearing, when the angular velocity 09〈72.46 s-1, the loss modulus (G was greater than the storage modulus (G3, i.e. G"〉G'. At the late stage of shearing, when the angular velocity co-72.46 s-x, the storage modulus wa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loss G = G, tan -〈 1 (where phase-shift modulus, i.e. ' 〉 " angle 5=G",/G3, and the debris flow slurry was in a gel state. Therefore, the progress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further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hyperconcentrated debris flows with a high velocity on low-gradient rav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modulus (G" Storage modulus (G' Viscoelastic behaviors Gel st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