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标准角度投照评价经验法则测量基底动脉导致的偏差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金龙 宋庆斌 +4 位作者 黄居义 王玉林 吴婷夏 李慎茂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角度投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经验法 金标准 测量 动脉导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长度 偏差
下载PDF
心血管造影中应用角度投照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德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1期52-53,T006,共3页
在心血管造影中应用常规的互成直角的双向投照有时还不能全面地显示重要的病理解剖。Kattan(1),Stein(2),Elliott,Bargeron(3)和太田(4)等分别提出头足向角度投照,瓣孔轴位,肝锁位等成角投照的方法,对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叉部,左... 在心血管造影中应用常规的互成直角的双向投照有时还不能全面地显示重要的病理解剖。Kattan(1),Stein(2),Elliott,Bargeron(3)和太田(4)等分别提出头足向角度投照,瓣孔轴位,肝锁位等成角投照的方法,对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叉部,左冠动脉主干,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孔,四个心腔相互分开投影显示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等,较常规的投照位置有明显的优点,上海市胸科医院在近半年中,参考了上述作者提出的各种方法,根据我们实际条件作了适当的修改后,进行了41例各种位置的角度投照,其中包括头足向正位角度投照用于法乐氏四联症30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左前斜位头足向角度投照用于选择性左侧冠状动脉造影5例,主动脉窦瘤伴室间隔缺损1例,多数取得了较常规正侧位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 角度投照 互成直角双向投照
下载PDF
双髌骨轴位多角度投照一片成像法
3
作者 牛俊荣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双髌骨轴位 角度投照 一片成像法
原文传递
不同X线投照角度对下颌第一磨牙4根管分辨效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露东 陈向伟 +2 位作者 何艳 韩俊力 王海宁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寻能使X线根尖片上清晰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全部根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完全且准确的信息。方法:选取需行根管治疗且扩大针探查具有4个根管的下颌第一磨牙120例。每颗牙均拍摄诊断丝偏移投照片,拍摄角度分别为远中20... 目的:探寻能使X线根尖片上清晰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全部根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完全且准确的信息。方法:选取需行根管治疗且扩大针探查具有4个根管的下颌第一磨牙120例。每颗牙均拍摄诊断丝偏移投照片,拍摄角度分别为远中20°、远中10°、0°、近中10°、近中20°、近中30°。由3位观察者独立读片,诊断牙根内的根管数目及根尖清晰度。采用SPSS9.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近中30°对4根管的区分率为93.3%,近中20°对4根管的区分率为90.0%,均显著高于常规0°投照的40%(P<0.01)。近中30°和近中20°所拍X线片的清晰度分别为71.5%和89.7%,后者与0°投照片的清晰度(9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近中20°偏移投照能更好地显示下颌第一磨牙的4个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X线牙片 偏移投照角度 区分根管 水平角固定器
下载PDF
X线投照角度对根尖片诊断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沙海亮 白玉兴 +1 位作者 栗文成 闭东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牙根吸收 投照角度 根尖片 影响的研究 诊断 X线 曲面断层片 常用方法 投照技术 位置关系
下载PDF
实用投照角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2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宋庆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DSA检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其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精确图像数据信息。方法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被选择血管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本组病例均对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颅内段等相关血管进行常规正侧位DSA图像采集,有针对性地进行斜位投照。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向足侧斜(CAUD)28°±5°;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右前斜位(RAO)25°±3°或者左前斜位(LAO)25°±3°;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0°±5°+向头侧斜(CRAN)15°±5°;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20°±5°;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RAO40°±7°+CAUD20°±7;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50°±6°;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的最佳投照角度为RAO15°±5°或者LAO15°±5°;大脑中动脉M1段靠近分叉处狭窄病变的最佳实用投照角度为LAO25°±5°或者RAO25°±5°。结论应用最佳实用投照角度,能够清晰显示目标血管狭窄病变的形态、程度等信息,为介入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位置,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投照角度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学 放射性
下载PDF
右冠分叉病变三维重建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投照角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珊珊 郝培远 +4 位作者 陈爱华 宋旭东 魏向龙 何非 涂圣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43-2946,共4页
目的:研究medis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11月期间接受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患者右冠脉病变的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进行三维靶血... 目的:研究medis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11月期间接受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患者右冠脉病变的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进行三维靶血管重建,快速生成最少短缩率或延长率的最佳投照角度,选取两名10年以上介入经验的术者对其优越性进行评估,量化为-2至2五个等级。并对短缩率和所需投照次数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研究20例右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率为100%。生成的最佳投射角度量化评分1.38±0.72,明显优于实际介入时的角度,P<0.01。最佳投照角度下右冠状动脉主支三维长度与实际介入角度下二维测量无明显差异(32.54±5.68mmvs29.43±5.47mm,P=0.72),侧支明显长于实际测量值(26.58±3.59mmvs18.03±5.12mm。P<0.05),而主、侧支短缩率均明显小于实际介入时的投照角度的短缩率(1.48±1.88vs10.54±4.89,P<0.01;3.6±2.35vs22.13±8.08,P<0.01),并能显著减少投照次数(2.10±0.31vs2.55±0.61)。结论:medis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优于传统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具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三维重建 介入 最佳投照角度
下载PDF
不同投照角度对髂内动脉造影时子宫动脉开口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况圣佳 辜斌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血管介入髂内动脉造影时 ,如何更好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 ,以方便医生超选子宫动脉。方法 :通过分析 116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对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 目的 :探讨妇科疾病血管介入髂内动脉造影时 ,如何更好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位置 ,以方便医生超选子宫动脉。方法 :通过分析 116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 ,采用正位、对侧斜位和同侧斜位造影 ,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对侧斜位造影 (将斜位造影分为 2 0°~ 30°、31°~ 4 5°、4 6°~ 6 0°三组 )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 ,选择出显示子宫开口的最佳位置与角度。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1%、15 .4 %、6 4 .7% ,对侧斜位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1) ;(2 )对侧斜位 2 0°~ 30°、31°~ 4 5°和 4 6°~ 6 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 (2 8.6 % )、(89.5 % )和 (37.5 % )。结论 :髂内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位置为对侧斜位摄影 ;最佳倾斜角度为 31°~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 动脉造影 子宫动脉 开口位置 比较 投照角度
下载PDF
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投照剂量及角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鹏 张建强 +2 位作者 刘斌 闫颖 刘军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成像系统X线的正确投照剂量和角度。方法:从我院口腔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20名,共拍摄数字牙片320张。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投照技术分别拍摄牙列中各牙位的数字化牙片。拍摄时,患者的体位、水平角度和X...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成像系统X线的正确投照剂量和角度。方法:从我院口腔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健康志愿者20名,共拍摄数字牙片320张。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投照技术分别拍摄牙列中各牙位的数字化牙片。拍摄时,患者的体位、水平角度和X线中心线与传统根尖片摄影方法相同。对每一牙位分别选择3组不同的投照剂量和垂直角度进行拍摄并记录患者拍摄牙位、投照剂量(即曝光时间)和垂直角度。统计确定每个牙位数字化牙片正确的投照角度和投照剂量。结果:与传统牙片比较,数字化牙片投照角度增加,其中以上颌后牙和下颌前牙角度增加较为明显。数字牙片的投照剂量较传统牙片明显减小,减少的幅度约为50%~80%。结论:数字化牙片拍摄时应适当增加投照角度,减少投照剂量。它可以大大减少患者暴露在X线中的时间并且降低拍摄牙片对人体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数字成像系统 剂量 牙片 数字化 拍摄 投照角度 口腔门诊患者 分角线投照技术 角度 根尖片 健康志愿者 下颌前牙 随机抽取 摄影方法 曝光时间 中心线 水平角 选择 统计 损害
下载PDF
成年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
10
作者 张曹进 黄奕高 +3 位作者 黄文晖 黄涛 申俊君 黄新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治疗时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方法多重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PDA的大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和升主动脉内径(diamenter of ascending... 目的探讨成年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治疗时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方法多重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PDA的大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和升主动脉内径(diamenter of ascending aorta,AAO)及两者的比值(mPA/AAO)对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与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关系。结果 238例PDA患者左侧位90度造影,需要调整投照角度重复造影的有72例,占30.3%。主动脉造影角度在左侧位(97±8)度;以患者的年龄(x1),主动脉造影后测量的PDA狭部的直径(x2)、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mPA(x3)、AAO(x4)及两者的mPA/AAO(x5)作为自变量,以患者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y)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PA/AAO对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以mPA/AAO为自变量(x),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y)为因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回归方程为y=65+32x(r=0.72,P<0.01)。结论左侧位90度主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所有PDA的形态,方程式y=65+32x可作为选择主动脉造影投照角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投照角度
下载PDF
头颅汤氏位不同投照角度成像效果比较
11
作者 付永春 吕锐 周海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72-873,87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汤氏位不同投照角度对不同头型患者照片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头颅指数选取长、中、短3例头型头颅骨骼标本,分别使用不同角度进行投照,对比成像效果选取最佳的头颅汤氏位显示角度。对132例头颅外伤需要拍摄头颅汤氏位患... 目的探讨头颅汤氏位不同投照角度对不同头型患者照片显示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头颅指数选取长、中、短3例头型头颅骨骼标本,分别使用不同角度进行投照,对比成像效果选取最佳的头颅汤氏位显示角度。对132例头颅外伤需要拍摄头颅汤氏位患者,根据头颅指数,分为长头型组、中头型组及短头型组,分别使用传统投照角度以及先期头颅标本投照时得到的头颅汤氏位最佳显示角度分别进行投照。结果头颅骨骼标本汤氏位显示最佳角度:长头型以35°,中头型以30°,短头型以20°进行投照比较适宜。应用于132例头颅外伤患者的汤氏位同时验证了这一结果。结论头颅汤氏位的成像应根椐头型不同选取不同的投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照角度 头颅汤氏位 临床对比
下载PDF
X线投照角度对于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101-102,共2页
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 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X线内旋25度,对比两组受伤恢复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踝关节伤口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X线进行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过程中,将投照角度设定成为内旋25度,能够促进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指标的恢复,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具有高的广泛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投照角度 踝关节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堵闭术中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优化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秀红 杨林 +2 位作者 黄美萍 谈文开 王绍荣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暴露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形态的最佳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267例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的左心室造影资料,其中膜周型179例,肌部型27例,嵴内型61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暴露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形态的最佳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267例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的左心室造影资料,其中膜周型179例,肌部型27例,嵴内型6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以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60°+头位(cranial,CRA)20°行左心室造影,肌部型患者加用LAO70°+CRA20°、嵴内型患者加用LAO80°+CRA20°体位投照。比较在不同造影角度下三种不同类型VSD患者最优显示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左心室造影及介入封堵术,无明显并发症。膜周型179例,LAO60°+CRA20°能充分显示室间隔形态163例(91.1%);肌部型27例,LAO60°+CRA20°充分显示3例(11.1%),LAO70°+CRA20°充分显示24例(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嵴内型61例,LAO60°+CRA20°充分显示1例(1.6%),LAO80°+CRA20°能充分显示53例(8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周部VSD取LAO60°+CRA20°投照,肌部VSD取LAO70°+CRA20°投照,嵴内型VSD取LAO80°+CRA20°投照角度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左心室造影 投照角度
下载PDF
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顾永春 倪龙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方法:从临床采集29个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X线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齿的颊舌向正位投照片、近远中向邻位片、近中20°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以远舌根根尖... 目的:探讨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方法:从临床采集29个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X线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齿的颊舌向正位投照片、近远中向邻位片、近中20°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以远舌根根尖是否被远颊根影像阻挡为标准,判断不同X线投照角度及投照组合对远舌根的显示效果。结果:远中20°偏位片显示远舌根的效果最佳,显示比例高达89.7%;近中20°偏位片显示比例为27.6%;正位投照片对远舌根显示比例最低,仅为17.2%。同时拍摄近中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远舌根的显示比例可以达到100%。结论:临床上,远中20°偏位X线牙片对远舌根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恒磨牙 远舌根 X线投照角度
下载PDF
根尖片投照角度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玉新 楚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2X期117-117,共1页
根尖片在检查龋齿的程度、牙髓钙化、牙内吸收、根尖周病变、牙发育情况、牙周炎、牙外伤、牙根折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累及牙周牙骨质病变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根管治疗术的日益普及。对于术前根管数目及状态.以及术后成功与否... 根尖片在检查龋齿的程度、牙髓钙化、牙内吸收、根尖周病变、牙发育情况、牙周炎、牙外伤、牙根折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累及牙周牙骨质病变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根管治疗术的日益普及。对于术前根管数目及状态.以及术后成功与否的评价.根尖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张好的根尖片。必须做到牙影不重叠,冠长与根长应与患者牙体基本一致,不能太虚。怎样才能避免失真,正确的投照角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实例分析,笔者总结出各个牙齿的投照角度,利用这些角度投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片 投照角度 分析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自膨式瓣膜支架释放预测与实际投照角度的差异性分析
16
作者 郑胜能 李捷 +3 位作者 谈文开 李光 范瑞新 罗建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应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MSCT)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的差异,总结TAVR术中自膨式瓣膜支架释放的最佳投照角度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因有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应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MSCT)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的差异,总结TAVR术中自膨式瓣膜支架释放的最佳投照角度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因有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38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术前评估、手术情况。比较自膨式瓣膜支架释放的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的差异,以患者左右为横轴,头尾为纵轴。定义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的差异超过10°为有差异。定义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横轴和纵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完全不相同,横轴或纵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为完全相同。结果预测投照角度与实际投照角度完全相同有14例(36.8%),完全不相同共13例(34.2%)。其中完全相同患者均为三叶式主动脉瓣且无横位心,而完全不相同患者均为为二叶式主动脉瓣且横位心。进一步对患者预测投照角度与术中实际投照角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者横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14.68°)比(9.18°±11.25°),P=0.712],而实际投照角度与预测投照角度在纵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5°±11.56°)比(–6.58°±15.17°),P<0.001],较预测投照角度向足位偏移。结论实现TAVR中自膨式瓣膜支架的精准定位时,应当考虑个体化差异(瓣叶分型和是否横位心)和自膨式瓣膜支架因输送系统回直力造成与预测基线偏移且顺应性较差难以调整的特点,在瓣膜支架释放的最佳投照角度的预测和选择时进行适当的角度补偿,有助于完善TAVR术前评估准备工作,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自膨式瓣膜支架 投照角度
下载PDF
颈椎斜位最佳投照角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51-1151,共1页
关键词 颈椎斜位 投照角度 椎间孔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术中投照角度预测值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士强 陈莎莎 +5 位作者 龙渝良 张源 张蕾 潘文志 周达新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2期68-74,共7页
目的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分析术前多排螺旋CT(MDCT)预测的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规律,总结三种投照角度预测值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 目的在二叶式主动脉瓣(BAV)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分析术前多排螺旋CT(MDCT)预测的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规律,总结三种投照角度预测值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严重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而行TAVR的BAV患者31例。收集基线资料、术前评估和手术情况。使用MDCT预测TAVR最佳导丝跨瓣角度、球囊预扩张角度和瓣膜释放角度,按照横裂式BAV和纵裂式BAV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和规律。结果最佳导丝跨瓣角度,横裂式BAV为右前斜(RAO)8°(18°,3°)、足位(CAU)25°(29°,17°),纵裂式BAV为左前斜(LAO)26°(21°,34°)、头位(CRA)13°(6°,2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左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11°(9°,26°)、CRA 8°(1°,19°),纵裂式BAV为LAO 36°(30°,39°)、CRA 22°(14°,2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球囊预扩张角度(显示右冠状动脉开口),横裂式BAV为LAO 48°(43°,60°)、CRA 26°(3°,29°),纵裂式BAV为LAO 48°(39°,70°)、CRA 25°(22°,33°),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0、P=0.560);最佳瓣膜释放角度,横裂式BAV为RAO 12°(16°,4°)、CAU 25°(28°,19°),纵裂式BAV为LAO 21°(17°,26°)、CRA 3°(-2°,1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术前MDCT可预测BAV行TAVR的最佳导丝跨瓣、球囊预扩张和瓣膜释放投照角度,这些角度与BAV为横裂式还是纵裂式相关,存在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投照角度
下载PDF
胸骨俯卧位正位投照角度的研究及其对胸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一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胸骨俯卧位正位的最佳投照角度及其在胸骨骨折及其术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多名不同体型男性的胸部CT平扫+三维数据,利用CT重建技术进行三维胸廓加胸骨影像,对胸骨,肺组织及心脏数据进行处理标记不同颜色,将胸部... 目的:研究分析胸骨俯卧位正位的最佳投照角度及其在胸骨骨折及其术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多名不同体型男性的胸部CT平扫+三维数据,利用CT重建技术进行三维胸廓加胸骨影像,对胸骨,肺组织及心脏数据进行处理标记不同颜色,将胸部重建图像分别由正中向左或者右侧旋转10°~45°模拟正位拍摄,其次选取胸骨骨折及术后病例25例,年龄在25~55岁,采用胸骨俯卧正位拍摄。结果:对于CT重建图像分析,基本满足40(常数)-胸廓前后径厚度,在17°~25°角度图像显示优于其他角度,胸骨俯卧位正位拍摄得到X线影像可以显示胸骨骨折部位,类型,形态,骨片移动方向及骨质情况,胸骨俯卧正位对诊断胸骨骨折,及其术后复查固定情况,肿瘤胸骨转移具有意义。结论:胸骨俯卧位正位在17°~25°显示效果最佳,对于体型较胖者则角度选择偏小,反之体型较瘦者角度选择偏大;DR拍摄对于新发骨折诊断不如CT三维重建,但对于胸骨术后复查固定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 最佳投照角度 胸骨骨折
下载PDF
基于绝缘寿命及冲击电流谐波的感应电机电源最佳投切角度研究
20
作者 李东辉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年第22期39-40,共2页
通过采用绕组发热对绝缘寿命影响及冲击电流谐波对电机本身及附近电气设备影响两种不同分析思想对感应电机电源转换最佳投切角进行分析,研究如何选择最佳的投切角度以降低异步电机在电源投切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电流。
关键词 电机电源 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