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2 位作者 高光 朱广伟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实验共进行了12d.除了水华微囊藻1028以外,在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中没有观察到有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的出现.在水华微囊藻中,处理组大群体细胞所占总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显著不同,其中对照组占22%,而试验组占53%.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单细胞、2细胞、小群体(3-10个细胞)和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细胞密度存在显著的不同.实验第6-12d,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试验组单位大群体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角突网纹溞的摄食压力不能促使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形成大群体.角突网纹溞的摄食促使水华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群体形成 角突网纹溞 摄食 诱导防御 太湖
下载PDF
温度对三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著影响。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0℃和 2 5℃ ,芜湖品系轮虫则在 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Y =0 .0 0 0 9X2 - 0 .0 0 6 1X +0 .4 0 90和Y =- 0 .0 14 4X2 +0 .74 12X - 8.375 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 4 2 .90 %、14 .4 3%和 6 .2 3% ;2 0℃和 2 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 74 .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角突臂尾轮虫 地理品系 种群增长率 个体 生活史
下载PDF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75-878,共4页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线相关 ;当食物浓度为 8.2 4 5 3× 10 6cells·ml-1时 ,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 0 .6 0 85d-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轮虫个体具有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轮虫卵体积在中等食物浓度范围 (6 .0× 10 6~ 9.0× 10 6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食物浓度 种群增长率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治稻田稗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2 位作者 张宏军 李晓晶 李健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4-1107,共4页
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化学除草剂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研究该菌分生孢子干粉与化学除草剂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评价其混剂的除稗效果.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其它除草剂均有... 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化学除草剂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研究该菌分生孢子干粉与化学除草剂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评价其混剂的除稗效果.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其它除草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菌X27干粉与二氯喹啉酸混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敌稗混用具有加成作用;在水田条件下,单用菌X27干粉防除稗草效果差,防效只有60%,而与低量的二氯喹啉酸混用,防效明显提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脐孢菌 稗草 化学除草剂 增效作用 水稻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侵染过程及稗草反应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1 位作者 李晓晶 张宏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了解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植株的致病机理,应用电镜观察了该菌侵染稗草植株过程和寄主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于接种8h后从突脐孢的基部开始萌发菌丝,接种13h后菌丝直接穿透稗草叶表面细胞连接处或经气... 为了解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植株的致病机理,应用电镜观察了该菌侵染稗草植株过程和寄主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于接种8h后从突脐孢的基部开始萌发菌丝,接种13h后菌丝直接穿透稗草叶表面细胞连接处或经气孔侵入,接种后24-26h完成侵染过程。被侵染的寄主,膜结构发生变形,同时细胞线粒体的嵴变形膨大,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消失,寄主细胞内有大量酚物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角突脐孢菌 超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三个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长和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以浓度为 2 .4× 10 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 ,在 2 5℃下 ,对采自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生殖前期和最小世代时间等个体发育阶段历时以及幼体和成体的个体大小、卵体积和相对卵体积进行了研... 以浓度为 2 .4× 10 6cells·ml-1的斜生栅藻为食物 ,在 2 5℃下 ,对采自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的胚胎发育、生殖前期和最小世代时间等个体发育阶段历时以及幼体和成体的个体大小、卵体积和相对卵体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轮虫的胚胎发育时间、生殖前期历时和最小世代时间等在品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芜湖品系具有最长的胚胎发育时间 ,其次为广州品系和青岛品系 ;青岛品系的生殖前期最长 ,广州品系最短 ;而最小世代时间以广州品系最小 ,青岛品系和芜湖品系次之 ,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各品系轮虫胚胎发育时间具有随其相对卵体积的增大而缩短的趋势 .同一年龄段各品系间的轮虫幼体体积均有显著差异 ,且均以芜湖品系为最大 .三品系轮虫个体幼体体积与其年龄间均呈曲线相关 ;刚孵化出的幼体体积与其成体间差异在芜湖品系达 2 44 .2 4% ,青岛和广州品系分别为 182 .89%和 15 6 .2 8% .轮虫成体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在品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品系 胚胎发育 生殖前期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食物浓度对三个地理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浓度 地理品系 角突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率 个体体积 卵体积
下载PDF
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许丹丹 席贻龙 +1 位作者 马杰 葛雅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874-4880,共7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25±1)℃下Cd2+对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的24 hLC50值,采用生命表实验方法研究了(25±1)℃下、以密度为1.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食物时不同浓度(7.0、12.0、20.4、34.6、58.8、100.0μg/L)的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幼体的24 hLC50值分别为95.5μg/L和231.9μg/L。Cd2+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角突臂尾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4.6μg/L和58.8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世代时间,34.6和100.0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生命期望,34.6μg/L的Cd2+显著降低了曲腿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角突臂尾轮虫对Cd2+污染的敏感性较曲腿龟甲轮虫强,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对污染物的敏感性因轮虫种类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角突臂尾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急性毒性 生命表统计学参数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在温室环境下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敏 李健强 +1 位作者 倪汉文 王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The effects of inoculum concentration,leaf stages of host plan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infection of Exserohilum monoceras isolate X-27 to barnyardgras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sion wa... The effects of inoculum concentration,leaf stages of host plan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infection of Exserohilum monoceras isolate X-27 to barnyardgras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sion was visibly appeared on the leaf when inoculum concentration above 1.00×105 conidia· mL-1,1-2 leaf stage of barnyardgrass was most sensitive for infection of E.monoceras.The data also indicated that dew period was the key factor for E.monoceras infection.Almost 90% of barnyardgrass plants were killed when dew period prolonged to 48 h.Temperature and illumination period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fection of E.monoceras,25-28℃ and 12 h dark period after inoculation were enough for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脐孢菌 温室环境 稗草 致病 侵染 农产品安全 施药技术 生防因子
下载PDF
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菌株RAPD指纹图谱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9-416,共8页
以我国主要稻区的稗草植株上分离的 1 7株尖角突脐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 ,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 ,并运用优化的RAPD分析体系对其进行了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从 2 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0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 ,对全部试验材料... 以我国主要稻区的稗草植株上分离的 1 7株尖角突脐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 ,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 ,并运用优化的RAPD分析体系对其进行了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从 2 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0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 ,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了RAPD扩增 ,共得到 2 39条有效带 ,其中多态性带 2 2 9条 (占 95 .8% )。依据扩增结果建立了 1 7株尖角突脐孢菌基因型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了有效区分。根据RAPD分析结果计算了菌株间的遗传距离 ,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差异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能够用于杂草致病菌资源的鉴定的 ,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特定性状的基因标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致病菌 角突脐孢菌 RAPD指纹图谱 遗传差异 菌株鉴定
下载PDF
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4 位作者 万方浩 李晓晶 张宏军 李健强 黄美莲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从稗草病株上分离到一尖角突脐孢菌。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6,对光照无要求;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必需元素,钾和镁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稗草病株上分离到一尖角突脐孢菌。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6,对光照无要求;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必需元素,钾和镁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入少量的铁和锌对菌丝生长有利,铜元素抑制该菌的生长;缺碳和氮素明显影响菌落的生长。该菌生长最合适的速效碳源是葡萄糖,缓效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无机氮源是硝酸铵,最适有机氮源是酵母粉;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合温度范围为20~30℃;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酸碱条件为初始pH4~7,最佳初始pH值为5;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脐孢菌 稗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角突网纹溞和蚤状溞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旭峰 宋祥甫 +1 位作者 周文宗 陈桂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1,94,共5页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0.01)mg,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显示: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及蛋黄组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59.00%、38.67%和27.00%,三组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和对照组的泥鳅仔鱼全长分别为(26.43±1.96)mm、(28.30±7.64)mm和(12.74±0.15)mm,体重分别为(148.98±25.50)mg、(158.02±101.41)mg和(19.36±0.83)mg,两试验组间的全长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枝角类(尤其是角突网纹溞)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泥鳅仔鱼的成活率,且可获得较大规格的鳅苗,在鳅苗的规模化人工繁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 蚤状溞(Daphnia pulex) 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 开口饵料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粗毒素对稗草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伟 陈勇 +3 位作者 崔海兰 张宏军 谭卫军 余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1-1575,共5页
以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 X27)菌株的粗毒素为材料,通过滤纸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喷雾法,测定了粗毒素对稗草萌芽及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2叶期稗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 以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 X27)菌株的粗毒素为材料,通过滤纸法、离体叶片法和盆栽喷雾法,测定了粗毒素对稗草萌芽及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2叶期稗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4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粗毒素浓度为5g·L-1时,强烈抑制稗草种子的萌芽及胚根胚芽的伸长;4叶期以下稗草的离体叶片全部枯黄;显著影响1、2叶期稗苗的生长,喷施毒素后第7天苗高抑制率均超过20%,第28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质量抑制率均分别超过40%和70%;7d内,2叶期稗叶的上述4项生理指标受到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和相对电导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脐孢菌 粗毒素 稗草 生理活性
下载PDF
角突网纹溞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形态及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州 孔繁翔 +1 位作者 史小丽 曹焕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5,共4页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 形态变化 生长率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化学信息物质
下载PDF
大批量生产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1 位作者 李晓晶 崔海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0-536,共7页
通过研究光照、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酸碱度和培养基等因素对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形成的影响,从而探明大批量生产该菌分生孢的条件和方法。结果显示,在适合的温度(25—30℃)、pH4—5、一定的培养时间(2—3周)和适当的产孢介质下,能... 通过研究光照、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酸碱度和培养基等因素对尖角突脐孢菌孢子形成的影响,从而探明大批量生产该菌分生孢的条件和方法。结果显示,在适合的温度(25—30℃)、pH4—5、一定的培养时间(2—3周)和适当的产孢介质下,能够诱导尖角突脐孢菌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该菌产孢需要元素N和S,没有元素P显著降低产孢量,高C/N比和Fe不利产孢,缓效碳源玉米粉产孢效果好,缓效碳源可溶性淀粉次之;有机氮源大豆粉产孢效果最好,无机氮源中NH4NO3的产孢效果好;对合成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上产孢良好,沙氏和YSC(淀粉、豆粉、胡萝b汁)培养基不宜作产孢介质;该菌产孢对稗草叶汁和玉米叶汁无依赖;对农基介质,大米、稻谷、稻壳、小麦粒、高梁籽、玉米粉、玉米粒、大豆籽和大豆粉均能产孢,稻谷介质产孢效果最好,其次为大米,麦麸不能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除稗剂 角突脐孢菌 分生孢子 产孢
下载PDF
不同地理居群角突臂尾轮虫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 居群 DNA多态性 RAPD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中国角突叶蝉属一新种(半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斌 李子忠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1-803,共3页
记述片角叶蝉亚科Idiocerinae角突叶蝉属Anidioceru sMaldonado Capriles1新种,即梵净角突叶蝉Anidiocerus fanjing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叶蝉亚科 角突叶蝉属 新种
下载PDF
种群增长阶段和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个体大小对策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以斜生栅藻为食物,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2.4、4.0、5.6和7.2×106cells/ml)对不同种群增长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种群增长阶段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 以斜生栅藻为食物,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2.4、4.0、5.6和7.2×106cells/ml)对不同种群增长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浓度、种群增长阶段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有极显著影响.在两种群增长阶段中,指数增长期轮虫有较大的个体体积和卵体积,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差异达55.97%;而相对卵体积则在饱和期有较大的值.随食物浓度的升高,两阶段轮虫的个体体积均具有增大趋势,但相对卵体积则随食物浓度的上升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阶段 食物浓度 角突臂尾轮虫 指数增长期 个体体积 卵体积 饵料
下载PDF
农药及不同萌发因素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19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4 位作者 张宏军 李晓晶 李健强 王琦 黄美莲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8-393,共6页
试验采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及农药对尖角突脐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其离体干燥贮藏在约4℃下至少18个月还能保持活性;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高于35℃或低于15℃... 试验采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及农药对尖角突脐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其离体干燥贮藏在约4℃下至少18个月还能保持活性;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高于35℃或低于15℃,对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初始酸碱条件为pH4~7;适合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湿度范围为80%~100%;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低剂量敌稗使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时间推迟4h,并使部分萌发的菌丝生长不良;丁草胺明显推迟分生孢子萌发时间;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用低剂量的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处理,分生孢子至少24h内不萌发;稻瘟灵和恶霉灵混剂、三环唑推迟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除稗剂 角突脐孢菌 分生孢子 孢子萌发
下载PDF
角突叶蝉属二新种记述(半翅目,叶蝉科,片角叶蝉亚科)
20
作者 张斌 李子忠 齐宝瑛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记述角突叶蝉属Anidiocerus Maldonado Capriles 2新种,即曲茎角突叶蝉,A.curvatus sp.nov.和双斑角突叶蝉A.bimaculatus sp.nov.。对属征进行了修订,编制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叶蝉亚科 角突叶蝉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