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抗代谢药物治疗不典型角结膜上皮内肿瘤1例
1
作者 高莹莹 Scheffer C.G.Tseng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抗代谢药物 不典型 结膜上皮内肿瘤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在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玉旺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李彬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病变中,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分布形态、大小及所占平均面积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病变的良、恶性及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提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肿瘤 计算机辅助 AGNOR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局部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角结膜上皮内肿瘤
3
作者 王越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干扰素A-2B 原发性结膜上皮内肿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
4
作者 田玉旺 丁华野 +5 位作者 邢惠清 郭山春 邓永江 黄晓南 李彬 李辽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对51例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进行了DNA原位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DNA含量明显增加,多为高倍... 应用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对51例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进行了DNA原位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DNA含量明显增加,多为高倍异倍体细胞,DNA直方圆明显右移,峰值主要位于>5C处,≥5C细胞分别占78.89%和78.31%;上度增生病变DNA含量较低,多为低倍整倍体细胞,DNA直方图峰值位于2C~4C处,2C~4C细胞占88.59%;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DNA含量介于良性病变和癌之间,DNA直方图逐渐右移,2C~4C细胞占58.62%,≥5C细胞占41.38%。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表明DNA倍性程度与肿瘤的增殖程度呈正相关,高倍异倍体细胞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多。作者认为DNA原位图像定量分析可为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分级及早期发现癌变趋势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肿瘤 DNA含量 图像分析 诊断
下载PDF
角结膜缘上皮性肿瘤DNA含量测定对于病理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彬 李辽青 +3 位作者 孙宪丽 邢惠清 田玉旺 丁华野 《眼科》 CAS 1996年第1期48-51,共4页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法,采用定量病理技术,测定了51例角结膜缘上皮性新生物(上皮良性增生、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发现,上皮良性增生病变中,二倍体~四倍体(2C-4C)细胞占88.59%,≥五倍体(≥5C)细胞仅... 应用真彩色图象分析法,采用定量病理技术,测定了51例角结膜缘上皮性新生物(上皮良性增生、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鳞状细胞癌)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发现,上皮良性增生病变中,二倍体~四倍体(2C-4C)细胞占88.59%,≥五倍体(≥5C)细胞仅占11.41%;上皮非典型性增生中,2C-4C细胞占58.62%,≥5C细胞占41.38;原位癌、鳞状细胞癌中,2C-4C细胞分别为21.11%和21.69%,而≥5C细胞则分别占78.89%和78.3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应用此技术可作为辅助临床病理诊断的有效手段,并可从肿瘤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来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结膜肿瘤 上皮性肿瘤 DNA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六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谭莲 谢汉平 +2 位作者 付琰 曾圆圆 杨于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586-590,共5页
目的:总结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 目的:总结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病理学检查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HMB-45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年龄13~76岁,5例为单眼发病,1例为双眼发病。4例为多中心,2例为单中心。根据肿瘤侵犯角膜的范围,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同时行全板层或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结膜部分肿瘤邻近5 mm组织,角膜部分肿瘤邻近2 mm组织一并切除。多数肿瘤邻近结膜上皮内伴有瘤细胞侵犯。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至8年。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未见复发,1例有同侧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转移,1例全身转移。结论: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为主,早期诊断和扩大切除是改善该病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肿瘤 黑色素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