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与白内障手术
1
作者 刘子源 钟嘉怡 +1 位作者 高爽 李佳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4-1997,共4页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B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隐匿,易被漏诊,患者通常主诉轻度视觉模糊或异物感,或在夜间或早晨打开眼睑后立即出现偶发疼痛。典型的裂隙灯检查表现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无定形,可发现指纹...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B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临床表现隐匿,易被漏诊,患者通常主诉轻度视觉模糊或异物感,或在夜间或早晨打开眼睑后立即出现偶发疼痛。典型的裂隙灯检查表现包括角膜表面不规则、无定形,可发现指纹样、地图样线状病灶、点状或气泡样病灶。该病对白内障术前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具有重要影响,可导致测量不准及术后屈光意外,需引起白内障手术医生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EBMD对白内障手术影响的相关研究和会议报告,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医生提供参考,以提高手术前后的正确诊断和检出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角膜曲率 治疗性激光角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1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波 陈丽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29-2032,共4页
目的:检测1例中国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家系TGFB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2例患者和4例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白细胞DNA,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TGFBI的17个外显子进行... 目的:检测1例中国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家系TGFB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2例患者和4例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白细胞DNA,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TGFBI的17个外显子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在该家系患者的TGFBI基因4号外显子发现了c.417C>T,导致了杂合突变R124C。家系中正常成员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TGFBI基因的R124C杂合突变导致了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拓宽了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BI基因 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一例
3
作者 张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2-932,共1页
关键词 上皮基底膜 角膜斑翳 营养不良 球结膜混合性充血 眼视力检查 家族遗传史 频繁发作 视物模糊
原文传递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薛海娜 王丽媛 +4 位作者 郑涛 赵楚楚 张毅 刘含若 刘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8期3592-3597,共6页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ME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角膜上皮存在大量的微囊。角蛋白(KRT)3基因和KRT1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是MECD的主要致病机制,可导致细胞骨架蛋白KRT3和KRT12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角膜上...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MEC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角膜上皮存在大量的微囊。角蛋白(KRT)3基因和KRT12基因杂合错义突变是MECD的主要致病机制,可导致细胞骨架蛋白KRT3和KRT12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发生病理性改变。目前,手术治疗是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MEC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易复发。而针对小干扰RNA、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基因治疗在疾病模型中可以有效减少相应KRT12蛋白的表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MECD的发病机制以及基因技术在MECD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esman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 角膜上皮 发病机制 杂合错义突变
下载PDF
上皮性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
5
作者 毛超高 毛兆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9年第6期199-200,共2页
上皮性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笔者曾遇见一家系三代9人中,有三人患病,现报告如下。 (一)先证者,叶××,女性,19岁,未婚,学生,江西省德兴人,汉族。因在学校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差,于1992年6月24日,来本... 上皮性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笔者曾遇见一家系三代9人中,有三人患病,现报告如下。 (一)先证者,叶××,女性,19岁,未婚,学生,江西省德兴人,汉族。因在学校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差,于1992年6月24日,来本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病史,家庭中无近亲婚配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上皮 先证者 角膜上皮 眼科门诊 家系 角膜知觉 异常变化 近亲婚配 角膜
下载PDF
I型角膜前弹力层营养不良的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结构研究
6
作者 王琪 陈家祺 肖迎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角膜前弹力层营养不良(cornealdystrophyofBowmanlayer,CDBI)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2家系中4例CDBI患者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病变角膜,部分标本HE及特殊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部分标本做超薄切片,... 目的:探讨Ⅰ型角膜前弹力层营养不良(cornealdystrophyofBowmanlayer,CDBI)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2家系中4例CDBI患者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病变角膜,部分标本HE及特殊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部分标本做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以2例正常角膜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CDBI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基底细胞间有小块高电子密度物质,基底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前弹力层及前部基质中可见大量棒状高电子密度沉淀物。结论:CDBI患者角膜有特征性的结构改变,可能是造成其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弹力层营养不良 组织病理学 结构研究 Ⅰ型 超微结构改变 角膜上皮细胞 微镜观察 电子密度 穿透性角膜 病变角膜 移植术后 特殊染色 超薄切片 组织标本 正常角膜 基底细胞 临床症状 患者 微绒毛 细胞间 沉淀物 特征性
下载PDF
施奈德角膜营养不良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健文 张朝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36-338,共3页
施奈德角膜营养不良(SC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高度外显性。其临床特点是角膜上皮和基质内出现异常胆固醇和磷脂质沉积引起进行性角膜混浊,发病机制可能与UBIAD1基因突变导致的脂质代谢缺陷有关,但确切机制未明。本文就... 施奈德角膜营养不良(SC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高度外显性。其临床特点是角膜上皮和基质内出现异常胆固醇和磷脂质沉积引起进行性角膜混浊,发病机制可能与UBIAD1基因突变导致的脂质代谢缺陷有关,但确切机制未明。本文就SCD的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表现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致病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脂质代谢缺陷 角膜混浊 脂质沉积 角膜上皮 临床特点
下载PDF
PTK联合LASEK治疗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合并近视一例
8
作者 王静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S2期8-8,共1页
关键词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近视散光 合并 屈光度 手术治疗方法 术后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皮瓣 联合
下载PDF
用电解法治疗浅层变异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Reis-Bu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年轻患者的角膜浑浊
9
作者 Kamoi M. Mashima Y. +2 位作者 Kawashima M. Tsubota K. 吴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4-25,共2页
PURPOSE: To report the efficacy of electrolysis as a treatment of corneal opac ities in a young patient with the superficial variant of granular corneal dystro phy. DESIGN: Interventional case report. METHODS: An 11-y... PURPOSE: To report the efficacy of electrolysis as a treatment of corneal opac ities in a young patient with the superficial variant of granular corneal dystro phy. DESIGN: Interventional case report. METHODS: An 11-year-old boy presented with subepithelial opacities in both eyes. His visual acuity was 0.2 in the lef t eye; he received corneal electrolysis under topical anesthesia. RESULTS: The e lectrolysis, which required only 5 minutes, resulted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ubepithelial opacities. His visual acuity improved to 0.4 on the next day and was 1.0 eight months later. The corneal curvature and thickness were not altered by the electrolysis. CONCLUSIONS: Corneal electrolys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 e treatment for subepithelial opacities, and we recommend electrolysis as an eff ective and simple treatment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SG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Reis-Bucklers 角膜浑浊 变异型 电解术 角膜上皮 浅层 角膜曲度 左眼视力 干预性
下载PDF
在1例凝胶滴样角膜营养不良的日本患者中发现新错义突变
10
作者 Taniguchi Y. Tsujikawa M. +1 位作者 Hibino S. 程燕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11-12,共2页
To report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TACSTD2 gene, L186P, responsible for gelatinous droplike dystrophy (GDLD). Case report and experimental study. A 10- year-old Japanese boy suffering from typical GDLD was studied... To report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in TACSTD2 gene, L186P, responsible for gelatinous droplike dystrophy (GDLD). Case report and experimental study. A 10- year-old Japanese boy suffering from typical GDLD was studied. A 1.1- kbDNA fragment of the TACSTD2 gene was amplified and analyzed using a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 cDNA from the patient’ s cornea was also analyzed to determine which allele was expressed in the patient’ s corneal epithelium.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 is a compound heterozygote for the Q118X mutation and the L186P, the first missense mutation found in Japanese GDL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from cDNA of patient’ s cornea revealed that the L186P missense mutation allele is expressed in the patient’ s corneal epithelium. We describe a novel mutation in one case of Japanese GDLD.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missense mutation L186P in the TACSTD2 gene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GDLD ph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错义突变 角膜上皮 分子生物 杂合体 表现型 序列分析 试验性研究
下载PDF
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竺向佳 戴锦晖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是一层很薄的组织,它的结构与其他部位的基底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的地方,在角膜创伤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底膜组织的破坏会导致一系列棘手的角膜病变,而近来对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的研究使我们在这些病变的治... 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是一层很薄的组织,它的结构与其他部位的基底膜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的地方,在角膜创伤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底膜组织的破坏会导致一系列棘手的角膜病变,而近来对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的研究使我们在这些病变的治疗方面有了新的入手点。就近年来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下载PDF
患胶滴样角膜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儿童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和MISI基因排除
12
作者 Akhtar S. Bron A.J. 司冰心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8期49-49,共1页
Aims: Gelatinous drop-like corneal dystrophy (GDLD) is an early-onset, autos omal recessive condition characterised by amyloid deposits within the cornea. We report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findings... Aims: Gelatinous drop-like corneal dystrophy (GDLD) is an early-onset, autos omal recessive condition characterised by amyloid deposits within the cornea. We report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findings in a Caucasian chil d with GDLD who also exhibited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Methods: Bilateral la mellar keratoplasty was carried out at age 6 and 7 years. Tissue was fixed for l 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ncluding 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The coding reg ion of the M1S1 gene was screened for mutations in the affected proband and avai lable relatives, using DNA extracted from mouthwashes. Results: Nodular deposits , which were present subepithelially and in the central superficial stroma, stai ned typically for amyloid with PAS and Congo red. A nodular deposit of amyloid, together with large amounts of lactoferrin and sparse amounts of keratoepithelin (βig-h3), was present in the central superficial stroma, causing destruction of Bowman’s layer and elevation of the thinned, degenerate epithelium. Around t he deposit zone, the stroma exhibited large numbers of thick filamentous proteog lycan deposits. While the affected child was homozygous for a novel A1133 C sing 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that resulted in an aspartic acid to alanine sub stitution at position 173 of the M1S1 coding sequence, this polymorphism was als o found at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in a sample of normal controls, enabling ex clusion of the M1S1 gene as the disease locus. Conclusion: Increased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in GDLD may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an altered membrane permeabilit y of the superficial epithelial cells. An associatio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h 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MISI 临床病理学特征 沉着物 角膜上皮 基质层 板层角膜移植术 淀粉样 先证者 电镜检查
下载PDF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家系
13
作者 贺玲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576-576,共1页
先证者,女,56岁。因“双眼反复视物不清1年”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7,左眼0.02.矫正不应。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上皮无水肿,内皮可见边界清楚的灰白色透亮的片状赘生物,左眼角膜上皮呈雾状水肿,角... 先证者,女,56岁。因“双眼反复视物不清1年”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7,左眼0.02.矫正不应。双眼结膜无充血,右眼角膜上皮无水肿,内皮可见边界清楚的灰白色透亮的片状赘生物,左眼角膜上皮呈雾状水肿,角膜基质层水肿,角膜内皮可见多个灰白色透亮的片状赘生物,部分融合呈大片状,以下部较重,且有内皮皱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角膜基质层水肿 角膜上皮 家系 眼科检查 视物不清 赘生物 先证者
下载PDF
LASEK角膜上皮瓣活性及基底膜分离定位研究
14
作者 陈颖欣 蓝平 +4 位作者 高明宏 范忠义 宋福林 徐旭 于静 《沈阳部队医药》 2008年第2期95-97,F0004,共4页
为探讨乙醇不同作用时间对角膜上皮瓣活性的影响,并确定角膜上皮瓣的解剖分离层面,按标准LASEK手术方法制备尸体眼角膜上皮瓣,进行HE、PCNA、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及V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角膜上皮瓣细胞活性,确定LASEK手术中角膜上... 为探讨乙醇不同作用时间对角膜上皮瓣活性的影响,并确定角膜上皮瓣的解剖分离层面,按标准LASEK手术方法制备尸体眼角膜上皮瓣,进行HE、PCNA、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及V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角膜上皮瓣细胞活性,确定LASEK手术中角膜上皮瓣的解剖分离层面。结果显示,角膜上皮瓣为复层上皮细胞组织,没有Bowman层和角膜基质成份,PCNA阳性率为乙醇作用时间20 s>30 s>40 s,其层粘蛋白(lami-nin)染色在角膜床和上皮瓣基底膜一侧均有呈片段样棕色条纹状,其胶原VII染色阳性反应呈一条绿色线形,而且只存在于角膜床,上皮瓣基底膜侧不着色。结论:角膜上皮瓣活性随乙醇浸润时间延长而降低;乙醇浸润法制备角膜上皮瓣的组织分离层面位于角膜上皮基底膜内,并且定位于基底膜的透明层和致密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角膜上皮 基底膜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角膜穿通伤早期兔眼角膜上皮基底膜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路星 吴金玲 +1 位作者 王霜宁 李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早期兔眼角膜上皮基底膜(EBM)的修复和再生过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建模作为实验眼。另取6只未经任何处理的新西兰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应...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早期兔眼角膜上皮基底膜(EBM)的修复和再生过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建模作为实验眼。另取6只未经任何处理的新西兰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0 mm环钻建立兔角膜环钻穿通伤模型。建模后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Image J软件测定角膜荧光素着色面积评估上皮愈合情况,Fantes分级量表评估角膜混浊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BM再生情况。结果兔角膜穿通伤后各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8.88,P<0.01),其中建模后1、3、5、7和14 d组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分别为(4.00±0.10)、(3.11±0.10)、(2.00±0.06)、(0.90±0.04)和(0.67±0.03)mm2,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逐渐缩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21 d和30 d组均未见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3.44±0.53、0.67±0.25、1.33±0.50、2.11±0.60、2.44±0.53、3.22±0.44和3.78±0.44,建模后1~5 d角膜混浊评分下降,建模后5~30 d角膜混浊评分逐渐升高,各组角膜混浊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82,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伤口区开始由纤维斑块填充,建模后3 d组单层上皮覆盖,建模后5 d组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填充,建模后21 d及30 d组前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紧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伤口区由肌成纤维细胞及不规则胶原纤维填充,建模后21 d角膜基质开始重塑,EBM于建模后21 d和30 d开始不完全再生。结论兔角膜穿通伤后角膜纤维化启动并逐渐加重,EBM不完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基底膜 角膜损伤修复 穿通伤
下载PDF
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上皮基底膜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煜青(综述) 李霞(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角膜上皮 角膜基质 上皮基底膜 损伤修复
下载PDF
严重兔角膜碱烧伤上皮基底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
17
作者 贺玖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3,共3页
严重兔角膜碱烧伤上皮基底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贺玖成位于角膜上皮层下面的上皮基底膜(Basem。ntmembrane)是由基底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层透明无形薄膜。许多研究表明该膜及其附属半桥粒结... 严重兔角膜碱烧伤上皮基底膜的超微病理学改变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贺玖成位于角膜上皮层下面的上皮基底膜(Basem。ntmembrane)是由基底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层透明无形薄膜。许多研究表明该膜及其附属半桥粒结构对维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角膜损伤 烧伤 上皮基底膜 病理学
下载PDF
Bevacizumab对兔去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婧 沈政伟 +4 位作者 李德忠 叶娅 姜黎 尹禾 薛林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4,共6页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均参与haze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evacizumab除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外,还可加快角膜上皮基底...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均参与haze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evacizumab除可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外,还可加快角膜上皮基底膜形成,但目前bevacizumab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haze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兔去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Off-flapEpi—LASIK)术后术区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普通级健康青紫蓝兔均行右眼Off—flap Epi-LASIK手术,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术后10min,2个组兔眼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0.1m1),其中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兔眼于术后4d再次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0.1m1)。生理盐水组兔眼术后以同样的方法给予0.1ml生理盐水;另选2只正常兔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haze程度并参照SundarRayde的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l周、4周取4只兔眼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α-SMA的表达。结果术后3个组兔眼角膜上皮均于术后4~5d完全愈合。术后1周、4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兔眼haze积分值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4周,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纤维化反应少,角膜创伤愈合比生理盐水组快。术后1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层TGF-β1的表达量分别为(49.8±2.1)PU和(38.6±4.4)Pu,4周时分别为(37.7±4.8)Pu和(28.3±3.5)PU,各时间点间TGF-β1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65.1±5.3)Pu和(51.6±2.2)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层α-SMA的表达量分别为(67.2±10.0)PU和(32.7±3.1)PU,4周时分别为(34.2±5.7)PU和(22.8-4-3.O)PU,各时间点间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87.8±7.7)Pu和(59.4±5.6)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间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质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过碘酸希夫染色表明,术后早期bevacizumab单次注射组和bevacizumab重复注射组角膜基底膜比生理盐水组连续和完整。结论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能下调Off-flap Epi-LASIK术后兔眼早期角膜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水平,减少haze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瓣微型角膜刀法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 BEVACIZUMAB 雾状混浊 基底膜 转化 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全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愈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健铭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6年第2期25-26,共2页
总结12例全角膜范围上皮刮除,观察其愈合情况,认为角膜上皮刮除暴露面为上皮层的基底膜,愈合方式需要通过角膜缘干细胞或残存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来完成。12例中愈合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为2天,平均为3.3±1.65天,男性稍短于女性,年... 总结12例全角膜范围上皮刮除,观察其愈合情况,认为角膜上皮刮除暴露面为上皮层的基底膜,愈合方式需要通过角膜缘干细胞或残存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来完成。12例中愈合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为2天,平均为3.3±1.65天,男性稍短于女性,年轻人明显短于老年人。9例愈合后表面光滑,无后遗症,2例存在点状上皮剥脱,1例有丝状角膜炎,作者认为在作眼后段手术中尽量避免作大范围的角膜上皮刮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 基底膜 干细胞
下载PDF
TGFBI突变导致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冠羽 王乐滢 梁庆丰 《眼科》 CAS 201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男性,6岁。因双眼视力下降疼痛伴视物模糊数1周于2019年3月18日就诊。视力:检查不配合,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4 mmHg。双眼结膜轻充血,裂隙灯下双眼角膜上皮角膜层弥漫点状和地图状浑浊(图1A、B),角膜轻水肿,前房中深,晶状体透明,眼底... 男性,6岁。因双眼视力下降疼痛伴视物模糊数1周于2019年3月18日就诊。视力:检查不配合,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4 mmHg。双眼结膜轻充血,裂隙灯下双眼角膜上皮角膜层弥漫点状和地图状浑浊(图1A、B),角膜轻水肿,前房中深,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检查:双眼角膜上皮下基底膜层弥漫增厚向上隆起,侵入上皮层(图1C、D)。阿托品散瞳验光,双眼+3.25 DS。家属否认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上皮 基底膜 TGFBI 相干光断层扫描 突变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