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创伤性眼球破裂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志忠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RK术后创伤性眼球破裂病例来源于中国和美国眼科文献。研究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创伤性眼球破裂的机制、规律和对策,分析了创伤的原因及其后果。71%的破裂眼球发生于手术后两年以内,RK术后4年钝伤性眼球破裂的潜在性危险减少。... RK术后创伤性眼球破裂病例来源于中国和美国眼科文献。研究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创伤性眼球破裂的机制、规律和对策,分析了创伤的原因及其后果。71%的破裂眼球发生于手术后两年以内,RK术后4年钝伤性眼球破裂的潜在性危险减少。切口长度可能是角膜抗张强度的重要可变因素。介绍了一种改良性RK术,即迷你RK术的概况。对准备作RK手术的病人应明确告知,术后10年内眼球破裂的潜在性风险较常人增大。迷你RK的疗效在低中度近视者中与经典RK术相当,而其创伤性眼球破裂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开 放射状角膜切开 眼球破裂 近视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军 马立威 +1 位作者 赵江月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96例108眼患者按术前散光度数分为A(散光度数≤1.50D)、B(散光度数>1.50D)2组。其中A组60例(72眼),B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在最大屈光力径线上行透明角膜3....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散光角膜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96例108眼患者按术前散光度数分为A(散光度数≤1.50D)、B(散光度数>1.50D)2组。其中A组60例(72眼),B组36例(36眼)。2组患者均在最大屈光力径线上行透明角膜3.2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后B组患者根据剩余散光度数在切口对侧角膜缘制一个穿透性弧形切口。结果A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0.84±0.39)D。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数分别为(0.82±0.46)D、(0.77±0.29)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散光度数为(3.09±0.91)D,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度数分别为(1.86±0.87)D、(1.40±0.7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ECTrAK软件分析得A、B组患者矫正指数分别为1.00、0.92,手术成功指数分别为1.32、1.30。结论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的发生,联合角膜缘穿透性弧性切口松解术,还可以矫正术前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散光角膜切开 散光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外伤致眼球破裂法医学鉴定3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磊 曹侠 +2 位作者 刘军 仇海华 张金丽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放射状角膜切开 眼球破裂 损伤程度鉴定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严重破裂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清礼 王琳 +1 位作者 蔡如超 邓应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后不同时期切口破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切口破裂的原因。方法收集 3例 RK后因钝挫伤发生切口严重破裂而摘除的眼球 ,10 0 g· L- 1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甲氧胺蓝染色和...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后不同时期切口破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切口破裂的原因。方法收集 3例 RK后因钝挫伤发生切口严重破裂而摘除的眼球 ,10 0 g· L- 1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HE、甲氧胺蓝染色和光镜观察照像。结果3例眼球严重变形 ,眼内结构紊乱 ,视力丧失。 3例角膜浅层切口有上皮栓形成 ,前弹力层断裂错位 ;1例术后 2 9d的切口部分愈合部分缝隙存在 ;2例术后 2 a以上的切口瘢痕化 ,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深层切口有上皮岛 ;1例后弹力层断裂。结论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降低了眼的张力强度 ,受钝挫后易发生眼球破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 钝挫伤 眼球破裂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再近视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党光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7-888,共2页
忠者,男,22岁,因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术后3年视力明显下降,于2010年5月21日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眼科就诊。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 LASIK 飞秒激光 术后 近视 治疗 眼科医院 济南市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华 张康兰 +3 位作者 王焕旭 林庆华 谢萍 杨艳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计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28眼)在RK术前、术后2周至1年期间进行了活体CEC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细...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计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28眼)在RK术前、术后2周至1年期间进行了活体CEC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长径、周长明显扩大,形状系数减小(P<0.01),术后6个月,上述各形态计量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0.05);在术后1年内细胞密度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K导致的CEC损伤可修复,但修复需要一定条件。为预防CEC功能失代偿等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高度重视角膜内皮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开 放射状 内皮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跃生 陈家祺 +1 位作者 王铮 杨斌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CHIRON公司TecholasKeracorl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6例(21只眼)RK后残余近视眼施PRK,...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CHIRON公司TecholasKeracorl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6例(21只眼)RK后残余近视眼施PRK,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客观评估。结果16例(21只眼)经PRK后,裸眼视力提高4~10行(平均7.5行);等效球镜的屈光度下降2.50~6.00D(平均4.75D);所有术眼的角膜地形图提示角膜中央呈规则圆形变扁区,角膜中央3mm直径的屈光力平均下降4.25D。随访期内(1a)所有术眼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状角膜切开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RRK RK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远期屈光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露 王艳玲 +2 位作者 范世超 姜潮 刘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7-798,801,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远期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226眼)RK术后患者检查远视力,电脑验光及显然验光矫正视力,应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以及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眼轴长度。结果随... 目的探讨国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远期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226眼)RK术后患者检查远视力,电脑验光及显然验光矫正视力,应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以及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眼轴长度。结果随访时远视力平均值为0.908 9,远视力大于或等于1.0占59.2%,远视力大于或等于0.5占91.1%。多元线性分析中对等效球镜下降有影响的因素为术前近视度数、眼轴、性别、角膜切口刀数。结论 RK术后远期多数患者屈光状态良好,术后影响远期屈光状态的因素有术前近视度数、角膜切口数、眼轴、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开 放射状 近视 屈光
下载PDF
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 被引量:3
9
作者 盛敏杰 林安娟 +1 位作者 陈婴 屈晨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00-501,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共12例 (12只眼 ) ,采用深度为 0 .6~ 0 .6 5 mm角膜切开刀 ,在角膜水肿区域行 6~ 8条放射状角膜切开 ,术后 7天、1、3、6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形...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共12例 (12只眼 ) ,采用深度为 0 .6~ 0 .6 5 mm角膜切开刀 ,在角膜水肿区域行 6~ 8条放射状角膜切开 ,术后 7天、1、3、6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形态及视力效果。结果 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术后 7天角膜仍然水肿 ,切口微张 ,切开处角膜渗水 ,角膜水肿减退 ,1个月切口闭合 ,无角膜渗水 ,3个月角膜无水肿 ,相应处可见后弹力膜破裂灰白色疤痕 ,视力 0 .1~ 0 .6。结论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行放射状角膜切开可以改善角膜症状 ,提高视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开 手术治疗 急性水肿期 圆锥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可丽 李镜海 +2 位作者 李海鹰 李荣 程振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6,共2页
8例11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病人经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后6个月随访,证明此项手术对治疗RK术后残留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高,全部病人裸眼视力均达术前矫正视力,均为+1.50以内的正视眼。
关键词 近视眼 放射状 角膜切开
下载PDF
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于蓝 盛耀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性角膜切开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宏健 何光辉 张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宁波市江东眼科医院周宏健,何光辉,张哲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观察分析其远期变化,我们将在1990—1992年期间手术病例250例中选择出一...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期疗效分析观察宁波市江东眼科医院周宏健,何光辉,张哲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观察分析其远期变化,我们将在1990—1992年期间手术病例250例中选择出一一200——80()近视20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放射状 角膜切开 远期疗效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5年创口的组织病理学观察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凌毅 刘祖国 张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 组织病理学 角膜移植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挺 陈家祺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2年第3期164-170,共7页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自从Fyodorov(1979)报告在临床上取得明显效果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议、探讨与发展道路。目前,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手术效果、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技术改进、并发症,及对放射状角...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自从Fyodorov(1979)报告在临床上取得明显效果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争议、探讨与发展道路。目前,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手术效果、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技术改进、并发症,及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总的评价,并对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切开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切口瘢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德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622-623,共2页
用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瘢痕愈合83只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切口瘢痕、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透明质酸酶能促进切口瘢痕吸收及重建,减低该处角膜表面张力,改善光线在瘢痕区域内的... 用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瘢痕愈合83只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切口瘢痕、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透明质酸酶能促进切口瘢痕吸收及重建,减低该处角膜表面张力,改善光线在瘢痕区域内的折射及散射,增加视觉清晰度,提高视力。对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分析P<0.01。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治疗另一组83只眼作为对照,观察方法相同,治疗前后视力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均无明显改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放射状角膜切开 瘢痕 透明质酸酶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副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芳润 沈华敏 +2 位作者 阮培明 尹忠贵 郭秉宽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0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大量实践,近年来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有了更多认识,但仍评论不一。本文综述了手术副作用的新资料,包括术中并发症、手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为了预防或减少副作用,强调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具有良好的必要设备及高水平的操作技... 通过大量实践,近年来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有了更多认识,但仍评论不一。本文综述了手术副作用的新资料,包括术中并发症、手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与后遗症。为了预防或减少副作用,强调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具有良好的必要设备及高水平的操作技术等。讨论指出,放射状角膜切开是一种降低近视屈光度的有效手术,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手术本身不够精确外,另如副作用特别是远期副作用难以完全避免及预测。因此目前仍不应轻易肯定,但也不应盲目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切开 并发症 副作用 后遗症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选择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丽娜 龙潭 +1 位作者 马挺 王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5期26-28,共3页
目的根据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患者的角膜切开瘢痕情况,选择不同尺寸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评估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有RK手术史的10名白内障患者(共16只眼)。其中7只眼为16刀放射状角... 目的根据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患者的角膜切开瘢痕情况,选择不同尺寸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评估患者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有RK手术史的10名白内障患者(共16只眼)。其中7只眼为16刀放射状角膜切口愈合瘢痕,4只眼为12刀放射状角膜切口愈合瘢痕,5只眼为8刀放射状角膜切口愈合瘢痕。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于16、12刀放射状角膜切口愈合瘢痕的患者选择1.8mm透明角膜切口,对于8刀放射状角膜切口愈合瘢痕患者选择3.0mm透明角膜切口。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BCVA、眼压、角膜散光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6只眼均未发生术中、术后角膜放射状切口裂开。术后3个月,患者的平均裸眼视力、BCVA均显著低于术前,角膜散光值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切口患眼的术源性散光值为(0.58±0.32)D,高于1.8mm切口的(0.24±0.28)D(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RK术后行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根据放射状角膜切口数选择不同大小透明角膜切口可防止原切口开裂,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角膜切开 白内障超声乳化 透明角膜切口 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耀宇 张东杲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3年第6期343-346,共4页
RK手术后角膜切口的愈合对于了解和预测术后屈光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活体同焦点显微镜不仅可以动态测量切口的变化,而且可对活体在细胞水平进行系统观察和生物学分析。角膜的切口愈合过程为双相性,即收缩前相和收缩相。切口的增宽... RK手术后角膜切口的愈合对于了解和预测术后屈光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活体同焦点显微镜不仅可以动态测量切口的变化,而且可对活体在细胞水平进行系统观察和生物学分析。角膜的切口愈合过程为双相性,即收缩前相和收缩相。切口的增宽并非角膜水肿所致,切口的收缩则是由于角膜细胞转变成类肌纤维细胞以及应力纤维的合成所致。RK术后伤口的张开与角膜曲率的改变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 角膜切开 愈合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的实验病理与临床应用
19
作者 徐锦堂 百濑皓 +2 位作者 吴静 郑阿宁 孔繁圣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以14只兔及2只猴为动物模型,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进行了2~3个月观察,发现:RK切口内的上皮塞子持续2个月以上才逐渐消退,术后一个月内上皮下基底膜形成,后逐渐变薄,切口内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较慢,开始走行与切... 以14只兔及2只猴为动物模型,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进行了2~3个月观察,发现:RK切口内的上皮塞子持续2个月以上才逐渐消退,术后一个月内上皮下基底膜形成,后逐渐变薄,切口内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较慢,开始走行与切口平行,15天后可见横过切口,2月后实质表层成纤维细胞排列变得整齐,但深层仍较紊乱,胞核多深染。术中切穿角膜的实验兔,术后2个月病理切片可见:切口附近内皮细胞丢失,内弹力膜断裂,切口内充填了大量成纤维细胞。进行了10例(18眼)近视眼的RK手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5天达峰值,以后视力有所回降,根据实验病理所见,这种回降可能与上皮塞子的逐渐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 角膜切开 病理 近视
下载PDF
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扬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7年第5期282-285,共4页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激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激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历史、散光矫正手术的原理、散光矫正手术的术式、角膜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后 散光 角膜切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