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季鹏 毕宏生 +4 位作者 范华 胡兵 刘翠红 张代兴 王兴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INTRACOR)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老视患者24例24眼采用飞秒激光INTRACOR进行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DVA)(LogMAR视力)、裸眼近视...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INTRACOR)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老视患者24例24眼采用飞秒激光INTRACOR进行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DVA)(LogMAR视力)、裸眼近视力(UCNVA)(LogMAR视力)、等效球镜度(SE),并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orvis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大压陷时峰距(HC-PD)、最大压陷时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变形幅度(HC-DA);采用Orbscan-IIz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中央3mm区屈光力和6mm区非球面指数(Q值)。结果术前和术后12个月UCNVA(LogMAR视力)分别为0.5(0.3,1.0)和0.2(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后12个月UCDVA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P >0.05)。术后12个月SE为(-0.37±0.29)D,与术前的(+0.35±0.29)D相比,有轻度近视转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1)。术前与术后1、3、6和12个月眼压、CCT、HC-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73、1.347、2.434,均P >0.05);术前与术后1、3、6、12个月HC-R、HC-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485、137.648,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HC-R值均小于术前值,HC-DA值均大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HC-R值和HC-D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央6mm区非球面指数为-0.28±0.10,较术前的-0.16±0.09负性增加,中央区手术前后角膜最大曲率差异值(diff-K值)为(2.55±0.81)D。结论INTRACOR治疗老视可有效提高近视力,术后角膜HC-R减小,HC-DA增加,角膜中央曲率增加,非球面指数负性增加,提示手术降低了中央区角膜生物力学强度,角膜中央区前凸形成非球面多焦形态达到增加近视力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飞秒激光 角膜基质内切割术 前瞻性研究 角膜生物力学 角膜非球面指数
下载PDF
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瞿玲辉 谢汉平 +1 位作者 李良毛 任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寻找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浓度。方法健康家兔20只(4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眼)。A组:角膜基质内注射0.1ml平衡盐溶液(BSS);B、C、D、E组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0.1ml浓度为... 目的探讨兔眼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性,寻找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安全浓度。方法健康家兔20只(4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眼)。A组:角膜基质内注射0.1ml平衡盐溶液(BSS);B、C、D、E组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0.1ml浓度为5、10、15、20μg/0.1ml的两性霉素B注射液,每4天注射1次,共注射5次。观察角膜透明性、上皮完整性、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测量角膜厚度,第5次注射后30d处死动物,行角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内皮细胞活性率测定及角膜内皮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兔角膜基质内注射浓度为5、10μg/0.1ml的两性霉素B注射液后不影响兔角膜正常生理功能,角膜透明、上皮完整,角膜内皮细胞无异常,与BSS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15、20μg/0.1ml浓度组,角膜出现明显水肿,角膜上皮脱落,严重的角膜新生血管长入,与BS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药物可能是一种可选择的、简单易行的给药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浓度在5μg/0.1ml、用量在0.1ml范围内是安全的;两性霉素B的药物浓度在10μg/0.1ml、用量0.1ml可能安全。角膜基质内注射安全浓度的两性霉素B可能是治疗顽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角膜基质内注射 角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杨云东 徐深 +1 位作者 张歆 贾洪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索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明确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进行筛选,洗眼消毒后,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观察疗效并隔日注射。结果:本组患者58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 目的:探索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明确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进行筛选,洗眼消毒后,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观察疗效并隔日注射。结果:本组患者58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痊愈47例,无效11例联合手术治疗,痊愈率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角膜基质内注射 真菌性角膜
下载PDF
不同直径光学区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后患者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艳 陆燕 +2 位作者 杨丽萍 闫峰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6-74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光学区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患者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眼科视光中心行SMILE的手术患者26例(51眼)。...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光学区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患者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眼科视光中心行SMILE的手术患者26例(51眼)。其中小光圈组11例(21眼),光学区6.1~6.4 mm;大光圈组15例(30眼),光学区6.5~6.8 mm。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测量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各级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MTF截止频率(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对比度视力(visual acuity,VA)包括VA100%、VA20%、VA9%,VA均换算成Log MAR表示。对测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间患者的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复查两组间患者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全眼总像差(total aberrations,TA)、总低阶像差(total low order aberrations,t LOAs)、总高阶像差(total high order aberrations,t HOAs)、离焦、彗差、球差、三叶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离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t LOAs、t HOAs、散光度数、彗差、球差、三叶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除了20 c·d-1频率上两组患者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空间频率大光圈组的MTF值均高于小光圈组(均为P<0.05)。术后1个月复查各空间频率的MTF值发现在各空间频率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MTF_(cutoff)、SR、OSI、VA100%、VA20%、VA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MTF_(cutoff)、OSI、VA100%、VA20%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SR和VA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的TA、t LOA、离焦、t HOA和三叶草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彗差和球差的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内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的不一致出现在散光和MTF值上,小光圈组术后散光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大光圈组无差异(P=0.054);小光圈组术后在低频段上的MTF值(5~10 c·d^(-1))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而在中高频段术前术后差异不明显(均为P>0.05)。大光圈组在所有空间频率上术前术后MT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MTF_(cutoff)、OSI、SR和VA100%、VA20%、VA9%在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手术可改善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术中使用较小的光学区,仅对夜间视力产生轻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中度近视 光学区 视觉
下载PDF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覃冬 杨雯 +2 位作者 秦岭 郭娟 孙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504-509,共6页
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292眼)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70,140眼)和观察组(n=76,152眼),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 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292眼)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70,140眼)和观察组(n=76,152眼),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观察组采用SMILE治疗,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角膜荧光染色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分及眼红指数(HI).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NIKBU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荧光染色素染色评分、TMH、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分、HI、BCVA(logMAR)、UCVA(log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均可改善屈光不正患者视力,但SMILE对角膜知觉损伤更小,且对眼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飞秒激光 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表 视力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广莉 韩文杰 +1 位作者 刘方 苏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1例(62眼),SMILE组32例(64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OSDI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眼表疾病 干眼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娟 宿可昕 +2 位作者 张丽伟 邱红 沈冬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6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6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角膜溃疡、畏光流泪、前房积水及异物感改善时间分别为(14.9±3.7)、(17.1±4.5)、(13.9±3.4)、(9.8±2.8)d,对照组分别为(19.4±5.2)、(22.8±6.5)、(19.5±4.3)、(15.6±4.6)d;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59、4.0144、5.6878、5.996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22/31)。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3,P=0.0200<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能在短时间内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内 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结膜移盖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285-286,共2页
目的观察结膜移盖联合角膜基质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氟康唑治疗,治疗组予结膜移盖及氟康唑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 目的观察结膜移盖联合角膜基质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氟康唑治疗,治疗组予结膜移盖及氟康唑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及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移盖联合角膜基质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明确,治愈率高,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视力,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移盖 氟康唑 角膜基质内注射 真菌性角膜
下载PDF
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雷晓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120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60眼),分别给予Visu Max飞秒激光系统下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FS-LASIK)、SMIL... 目的观察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120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60眼),分别给予Visu Max飞秒激光系统下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FS-LASIK)、SMILE治疗;观察术前、术后第6个月双眼裸眼视力、等效球镜、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计算有效性指数及安全性指数。结果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性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安全性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96.67%、球镜度数达到±0.50 D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86.67%(P均<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96.67%,与对照组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均以平滑型为主,观察组平滑型占8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其余各形所占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SMILE治疗高度近视较FS-LASIK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 飞秒激光系统
下载PDF
小切口角膜基质内微透镜摘除术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荣 肖海华 严宗辉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角膜基质内微透镜摘除(SMILE)术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F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03月到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共70例1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70眼,对照组施... 目的探讨小切口角膜基质内微透镜摘除(SMILE)术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F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03月到2018年05月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共70例1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5例70眼,对照组施以FS-LASIK术治疗,试验组施以SMILE术治疗,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角膜滞后因子(CH)、角膜阻力因子(CRF)、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FS-LASIK、SMILE两组患者的角膜滞后因子(CH)、角膜阻力因子(CRF)术后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SMILE组降低的程度略低于FS-LASIK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的BUT、角膜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角膜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MILE术后干眼症状明显比FS-LASIK少,且两种手术方式均降低了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但SMILE的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优于FS-LASIK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角膜基质内微透镜摘除术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角膜生物力学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涛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1-73,92,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抗真菌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2例(12眼)。于病灶处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10μg(0.05 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抗真菌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2例(12眼)。于病灶处角膜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10μg(0.05 m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全身药物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情况、前房反应以及晶状体情况。根据病情可于1周后重复注射。结果:6例患者1次注射后1周内病灶明显缩小,均于辅助局部药物治疗后1个月内病灶痊愈;其余6例患者1周后行2次注射,有3例患者病灶缩小,于辅助局部药物治疗后1个月内病灶痊愈,3例患者2次注射后病情仍发展,其中2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均有效控制感染。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角膜内皮损伤、虹膜萎缩及继发青光眼。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脂质体性两性霉素B可作为辅助手段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炎,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安全,短期观察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 两性霉素B 角膜基质内注射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采华 陈映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22期2958-2959,共2页
目的:探索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明确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洗眼消毒后,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观察疗效并每日注射。结果:本组患者22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联合抗真菌滴眼液... 目的:探索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明确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洗眼消毒后,病变区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观察疗效并每日注射。结果:本组患者22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2例,痊愈率77.2%。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和控制真菌性角膜炎安全有效的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内注射 真菌性角膜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浓度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白利广 辛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角膜感染性疾病,其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不仅丰富了该病的治疗手段,而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正确地选择用药种类和适当的药物浓度不仅可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治愈率,还...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角膜感染性疾病,其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不仅丰富了该病的治疗手段,而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正确地选择用药种类和适当的药物浓度不仅可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治愈率,还可减少注射后的不良反应,但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浓度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02例10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根据完全随机方法分为3个组,其中点眼治疗组(29眼)给予质量分数0.5%氟康唑和质量分数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0.1%氟康唑组(35眼)和0.2%氟康唑组(38眼)在点眼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给予0.1%和0.2%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各组患者均行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病原菌检测排在前3位的致病菌种分别是镰刀菌41.2%(42/102)、曲霉菌21.6%(22/102)和链格孢菌17.6%(18/102),各组患者致病菌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3,P〉0.05)。点眼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4.8%(13/29),明显低于0.1%氟康唑组的74.3%(26/35)和0.2%氟康唑组的81.6%(3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9.854,均P〈0.05);0.1%氟康唑组与0.2%氟康唑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6,P〉0.05)。点眼治疗组、0.1%氟康唑组和0.2%氟康唑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6.28±10.39)、(29.14±7.86)和(21.34±8.57)d,各组平均治愈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6,P=0.006)。0.1%氟康唑组和0.2%氟康唑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9、4.695,均P〈0.01),但点眼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4,P〉0.05)。0.1%氟康唑组的平均注射次数为(5.71±2.97)次,显著高于0.2%氟康唑组的(5.13±1.8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1,P〈0.05)。0.2%氟康唑组有4例注射后出现了较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给予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点眼2 d后,3例症状消失,1例症状持续1周不缓解,且角膜感染渐加重,最终经结膜瓣遮盖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3个月未见不良反应及复发。 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为减少注射后不良反应,对轻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建议首选0.1%氟康唑作为角膜基质内注射用药,中型、重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及对0.1%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疗效不佳者可考虑0.2%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 角膜基质内注射 氟康唑 浓度 疗效
下载PDF
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月琴 王丽娅 +3 位作者 张占现 王印其 靳伟民 银平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3-424,共2页
目的 研究角膜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机制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正常兔角膜 ,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 0 5ml。结果 术后 72h血浆全部吸收 ,角膜水肿消退上皮光滑。通过HE及Pollak染色检查提示 :角膜固有层明显增厚 ,基... 目的 研究角膜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机制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正常兔角膜 ,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 0 5ml。结果 术后 72h血浆全部吸收 ,角膜水肿消退上皮光滑。通过HE及Pollak染色检查提示 :角膜固有层明显增厚 ,基质内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结论 结缔组织增生可形成一层纤维屏障 ,阻止水分向前渗透至上皮或上皮下 ,致使大泡难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 自体血浆 组织学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羊膜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海 李妍 +2 位作者 杨忠昆 张文佳 王莹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羊膜(amniotic membrane,AM)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 4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白兔,建立BK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角膜基质内AM移植组(A组,12只)、角膜表面AM移植组(B组,12只)、切开角...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羊膜(amniotic membrane,AM)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 4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白兔,建立BK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角膜基质内AM移植组(A组,12只)、角膜表面AM移植组(B组,12只)、切开角膜板层组(C组,12只)、对照组(D组,4只),比较四组兔移植后不同时间的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中央混浊情况。结果 AM移植前四组兔的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4,P=0.90),而在移植后第1、2、4、8、12周四组兔中央角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M移植后4周时,A组兔的角膜中央混浊情况为+者7眼、++者1眼,B、C组均为+者2眼、++者6眼,D组为+者3眼、++者5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1),而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AM移植可以有效修复BK兔角膜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利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个组,每组包含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感染者各20例,分别给予5%...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诊治的1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个组,每组包含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感染者各20例,分别给予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0.005%二性霉素B和0.05%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对于镰刀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高于二性霉素B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曲霉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和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分均高于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念珠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二性霉素B组的治愈率为高于伏立康唑组的和药物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镰刀菌感染者首选伏立康唑,念珠菌感染者首选二性霉素B,曲霉菌感染者可选择伏立康唑或二性霉素B作为角膜基质内注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 角膜基质内注射 二性霉素B 伏立康唑 镰刀菌 曲霉菌 念珠菌 疗效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浓度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利广 王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浓度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87例(8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行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A组(28眼)给予5 g·L^-1氟康唑和50 g·L^-1那他霉素滴眼...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不同浓度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87例(8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行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A组(28眼)给予5 g·L^-1氟康唑和50 g·L^-1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B组(30眼)和C组(29眼)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0.25 g·L^-1和0.50 g·L^-1的伏立康唑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术后随访4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KOH湿片检查阳性率为86.2%(75/87),真菌培养阳性率为93.1%(81/87);前三位的致病菌依次是镰刀菌40例(46.0%),曲霉菌19例(21.8%),链格孢霉菌13例(15.0%),三组患者致病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2,P=0.988)。A组的治愈率为42.9%(12/28),明显低于B组的76.7%(23/30)和C组的86.2%(2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0);B组和C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A、B、C三组的治愈时间依次为(31.96±10.20)d、(26.17±7.23)d和(21.50±7.32)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B、C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22)。B、C两组的注射次数分别是(3.93±1.26)次和(3.41±1.1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未愈者A组16眼、B组7眼、C组4眼。结论对轻度、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选择0.25 g·L^-1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对于0.25 g·L^-1伏立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病情较重者可考虑用0.50 g·L^-1伏立康唑行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 伏立康唑 角膜基质内注射
下载PDF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利广 夏建朴 王峰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用药方式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只眼),在匹马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2%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观察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用药方式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只眼),在匹马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2%氟康唑角膜基质内注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2例中36例(85.7%)痊愈,治愈时间为12~30 d,平均(19.3±4.9)d,5例经手术治愈,1例最终摘除眼球。1例患者在第5次注射后突然出现眼部刺激症状,给予双氯酚酸钠滴眼液点眼,2d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1~3个月,无穿刺道瘢痕形成,治愈者无复发。结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联合匹马霉素滴眼液点眼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 氟康唑 匹马霉素 角膜基质内注射
下载PDF
自控角膜板层切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削成形术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文秀 李志辉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6年第4期197-200,共4页
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利用自控角膜板层切削成形术(ALK技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技术)联合运用,即Lasik术,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矫治能力、矫治范围及可预测性、稳定性优于其它角膜屈光手术。本文对此术式... 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利用自控角膜板层切削成形术(ALK技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技术)联合运用,即Lasik术,对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矫治能力、矫治范围及可预测性、稳定性优于其它角膜屈光手术。本文对此术式发展的经过、优缺点及其目前使用的手术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板层切开 角膜切削 成形术
下载PDF
15%那他霉素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敏 《北方药学》 2022年第5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于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浓度为15%的那他霉素以及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疗法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被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5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处理,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 目的:探讨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于治疗期间联合应用浓度为15%的那他霉素以及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疗法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被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5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处理,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15%那他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15%那他霉素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视力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角膜严重程度以及角膜溃疡面积。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短于对照组,P<0.05。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角膜严重程度以及角膜溃疡面积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膜严重程度以及角膜溃疡面积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于治疗时联合应用15%那他霉素、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视力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那他霉素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