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儿童配戴RGP镜片后角膜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67例134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儿童戴镜1~12mo组,戴镜1~5a组中央部和下方角膜敏感...目的:研究儿童配戴RGP镜片后角膜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67例134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儿童戴镜1~12mo组,戴镜1~5a组中央部和下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中央P=0.000,下方P=0.002),而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央P=0.997,下方P=0.056)。儿童戴镜1~5a组颞侧,鼻侧,上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颞侧P=0.000,鼻侧P=0.000,上方P=0.001),戴镜1~5a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133,鼻侧P=0.125,上方P=0.205),未戴镜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06,鼻侧P=0.200,上方P=0.207),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儿童与成年人分别配戴RGP镜片1~12mo和1~5a,中央角膜敏感性无显著差异(1~12moP=0.343,1~5aP=0.105)。结论:RGP镜片对于儿童和成人的中央角膜敏感性的影响是相似的。但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为儿童验配RGP仍应慎重。展开更多
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 ̄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 ̄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个方位厚度检测、1%阿托品散瞳验光、角膜直径测量、wavefront或OPD-scan波前像差仪进行坐位时的虹膜识别后行LASIK治疗。弱视眼屈光度远视1.50 ̄7.50DS,散光为1.00 ̄5.00DC,激光仪使用visxstarS4或Nidek EC5000 CX-Ⅱ激光仪,两种激光均具有眼球主动追踪和虹膜识别技术。术后辅助弱视训练,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弱视眼远视切削均值达(3.75±1.20)D,最高限度为6.75DS,术中术后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术眼残余屈光度均值(1.09±1.13)D(P<0.01),最佳矫正视力由0.24±0.17提高至0.67±0.37(P<0.0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丢失。结论视觉敏感期后的弱视仍具有可塑性,术后1年的随防表明LASIK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眼表损害和角膜知觉减退以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为70例(140眼)SLE患者,对照组为62例(124眼)健康体检人群。为了解眼表损害的情况,对两组中每个患者的两眼首先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量(...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眼表损害和角膜知觉减退以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为70例(140眼)SLE患者,对照组为62例(124眼)健康体检人群。为了解眼表损害的情况,对两组中每个患者的两眼首先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量(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然后根据上述3项指标的数据判定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记录KCS的发生率。测量角膜中央处的知觉。询问合并KCS的SLE患者是否有干眼症状,记录干眼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It值低(t=5.49,P<0.01),BUT值低(t=6.54,P<0.01),角膜荧光素着染阳性率增加(χ2=82.563,P<0.001),KCS发生率高(χ2=16.381,P<0.001)。观察组角膜知觉减退(t=4.492,P<0.001);SLE患者的角膜知觉与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合并KCS的SLE患者有干眼症状主诉的角膜知觉高于无干眼症状主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6,P<0.01)。结论 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易发生眼表损害。眼表损害严重的KCS患者无眼干不适主诉可能是因为其角膜知觉低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儿童配戴RGP镜片后角膜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67例134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儿童戴镜1~12mo组,戴镜1~5a组中央部和下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中央P=0.000,下方P=0.002),而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央P=0.997,下方P=0.056)。儿童戴镜1~5a组颞侧,鼻侧,上方角膜敏感性明显下降(颞侧P=0.000,鼻侧P=0.000,上方P=0.001),戴镜1~5a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133,鼻侧P=0.125,上方P=0.205),未戴镜组与戴镜1~12mo组(颞侧P=0.06,鼻侧P=0.200,上方P=0.207),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儿童与成年人分别配戴RGP镜片1~12mo和1~5a,中央角膜敏感性无显著差异(1~12moP=0.343,1~5aP=0.105)。结论:RGP镜片对于儿童和成人的中央角膜敏感性的影响是相似的。但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为儿童验配RGP仍应慎重。
文摘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镜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镜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 and Bonnet 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镜,戴镜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镜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镜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镜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镜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
文摘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眼表损害和角膜知觉减退以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为70例(140眼)SLE患者,对照组为62例(124眼)健康体检人群。为了解眼表损害的情况,对两组中每个患者的两眼首先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量(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然后根据上述3项指标的数据判定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记录KCS的发生率。测量角膜中央处的知觉。询问合并KCS的SLE患者是否有干眼症状,记录干眼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It值低(t=5.49,P<0.01),BUT值低(t=6.54,P<0.01),角膜荧光素着染阳性率增加(χ2=82.563,P<0.001),KCS发生率高(χ2=16.381,P<0.001)。观察组角膜知觉减退(t=4.492,P<0.001);SLE患者的角膜知觉与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合并KCS的SLE患者有干眼症状主诉的角膜知觉高于无干眼症状主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6,P<0.01)。结论 SLE患者的角膜知觉明显减退,易发生眼表损害。眼表损害严重的KCS患者无眼干不适主诉可能是因为其角膜知觉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