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溃疡患者与正常人结膜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晴 董燕玲 黄钰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致角膜溃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5株来自经培养证... 目的分析致角膜溃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5株来自经培养证实的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株来自正常人结膜囊细菌培养。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0.05且差异倍数≥2为条件筛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2个组间共发现270个DEGs,其中138个表达上调,132个表达下调。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发现,编码α溶血素、δ溶血素、毒力因子EsxA和LysR家族转录调节器的基因在角膜溃疡分离株中均显著上调。GO富集分析显示,DEGs的功能主要涉及与代谢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代谢最显著。KEGG通路分析表明,多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双组分信号系统、丙酮酸代谢、嘌呤代谢等途径对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至关重要。结论角膜溃疡患者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正常人结膜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存在差异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相关的基因或通路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 角膜炎/微生物学 结膜囊 转录组测序技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