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眼别)=2.020,P=0.039;F_(时间)=4.062,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5.231,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影响神经功能的全身和局部病变后纳入本研究。入组受试者均选择右眼为受检眼,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3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首先于受试当天由操作者A和操作者B各完成1次检查,1周后再由操作者A重复检查1次。所得图像用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拼接后,再用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神经纤维长度(nerve fiber length,NFL)(mm·mm^-2)。然后分别根据涡状区和中央区NFL值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并计算重复性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atability,CoR)和95%一致性区间(limit of agreement,LOA),用于评估两个部位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于角膜中央偏鼻下方查见涡状结构,重复检查获得的涡状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稳定,中央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变异较大。涡状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6.6%,观察者间CoR值为6.1%,一致性很高;而中央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44.1%,观察者间CoR值为31.8%,一致性较差。Bland-Altman散点图涡状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均聚集于“0”刻度线附近,且95%LOA较窄,均在平均NFL的1个标准差的区间内,一致性良好;中央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分布较分散,95%LOA较宽,约为两次检查平均NFL标准差的2~3倍,一致性较差。结论涡状结构在健康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普遍存在,其形态特殊,位置固定,在图像采集时能够作为明确的角膜标记物;涡状区图像重复测量一致性良好,可以应用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的定量分析。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图像拼接方法对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4—10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91例(91眼),其中轻度干眼34例、中度干眼33例、重度干眼24例,...目的:利用图像拼接方法对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4—10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91例(91眼),其中轻度干眼34例、中度干眼33例、重度干眼24例,同时征集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27例(27眼),所有受检者均选择右眼数据分析,对所有受检者分别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后,运用Photoshop CC 2018图像处理软件合成大范围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SNP)结构拼图,截取以涡状结构为中心的、大小为700μm×700μm的图像进行分析,结合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得出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NFL),将所得数据通过图像大小与像素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出单位面积(1 mm2)的神经纤维总长度值即神经纤维密度值(mm/m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对两两之间进行LSD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组角膜SNP密度与眼表综合分析检查中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4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NP密度为(22.71±6.19)mm/mm2,轻度干眼组为(28.58±5.19)mm/mm2,中度干眼组为(28.17±4.71)mm/mm2,重度干眼组为(5.98±7.32)mm/mm2,4组SNP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10,P<0.001);轻、中、重度干眼SNP密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轻度干眼组与中度干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干眼组与轻、中度干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眼症患者角膜SNP密度与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上+下)及眼表充血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呈正相关(r=0.51,P<0.001),与脂质层分级、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呈负相关(r=-0.30,P=0.004;r=-0.68,P<0.001)。结论:角膜SNP密度及形态改变与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干眼程度的有效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眼别)=2.020,P=0.039;F_(时间)=4.062,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5.231,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
文摘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影响神经功能的全身和局部病变后纳入本研究。入组受试者均选择右眼为受检眼,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3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首先于受试当天由操作者A和操作者B各完成1次检查,1周后再由操作者A重复检查1次。所得图像用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拼接后,再用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神经纤维长度(nerve fiber length,NFL)(mm·mm^-2)。然后分别根据涡状区和中央区NFL值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并计算重复性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atability,CoR)和95%一致性区间(limit of agreement,LOA),用于评估两个部位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于角膜中央偏鼻下方查见涡状结构,重复检查获得的涡状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稳定,中央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变异较大。涡状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6.6%,观察者间CoR值为6.1%,一致性很高;而中央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44.1%,观察者间CoR值为31.8%,一致性较差。Bland-Altman散点图涡状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均聚集于“0”刻度线附近,且95%LOA较窄,均在平均NFL的1个标准差的区间内,一致性良好;中央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分布较分散,95%LOA较宽,约为两次检查平均NFL标准差的2~3倍,一致性较差。结论涡状结构在健康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普遍存在,其形态特殊,位置固定,在图像采集时能够作为明确的角膜标记物;涡状区图像重复测量一致性良好,可以应用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的定量分析。
文摘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
文摘目的:利用图像拼接方法对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4—10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共91例(91眼),其中轻度干眼34例、中度干眼33例、重度干眼24例,同时征集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27例(27眼),所有受检者均选择右眼数据分析,对所有受检者分别行常规眼科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后,运用Photoshop CC 2018图像处理软件合成大范围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下神经丛(SNP)结构拼图,截取以涡状结构为中心的、大小为700μm×700μm的图像进行分析,结合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得出图像中神经纤维总长度(NFL),将所得数据通过图像大小与像素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出单位面积(1 mm2)的神经纤维总长度值即神经纤维密度值(mm/m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对两两之间进行LSD多重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各组角膜SNP密度与眼表综合分析检查中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4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NP密度为(22.71±6.19)mm/mm2,轻度干眼组为(28.58±5.19)mm/mm2,中度干眼组为(28.17±4.71)mm/mm2,重度干眼组为(5.98±7.32)mm/mm2,4组SNP密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10,P<0.001);轻、中、重度干眼SNP密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轻度干眼组与中度干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干眼组与轻、中度干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眼症患者角膜SNP密度与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上+下)及眼表充血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呈正相关(r=0.51,P<0.001),与脂质层分级、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呈负相关(r=-0.30,P=0.004;r=-0.68,P<0.001)。结论:角膜SNP密度及形态改变与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干眼程度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