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对侧未感染眼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改变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馨甜 张红 +2 位作者 金鑫 石妍 姜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4-459,共6页
目的评价患者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 目的评价患者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的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8例,其中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例,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翼状胬肉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眼前节结构。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患者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并计算3种细胞以及角膜神经总干和分支的数量和密度。结果3个感染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眼前节均无明显改变。病毒性角膜炎组、细菌性角膜炎组和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834(1584,2107)、1905(1651,2332)和1859(1477,1995)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9(3080,3910)个/mm^2,而病毒性角膜炎组和细菌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树突状细胞密度分别为175(139,214)个/mm^2和156(118,190)个/mm^2,均大于对照组的69(57,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107(945,1270)个/mm^2,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905(1651,2332)个/mm^2和真菌性角膜炎组的1859(1477,1995)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神经数量和总神经密度分别为10(7,11)条/mm^2和(1822.85±622.34)μm/mm^2,均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1(9,13)条/mm^2和(2340.91±408.70)μm/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83)。各角膜感染组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均较对照组增大;病毒性和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对侧眼树突状细胞形态变长,数目增多。结论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密度也同时发生相应改变,证实角膜的免疫和神经系统在双眼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角膜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角膜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角膜神经密度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LASIK术后角膜损伤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牛广增 范玉香 +2 位作者 陈海婷 王志学 赵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LASIK患者114例(228眼)。患者左右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不应用。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泪液分泌量、BUT、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4个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35±0.90)mm、(9.88±0.48)s;术后1d分别为(11.59±1.04)mm、(1.76±0.20)s,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3个月分别为(25.82±0.89)mm、(8.76±0.40)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6.59±0.10)mm、(10.06±0.45)s;术后1d、术后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和BUT分别为(20.35±0.89)mm、(6.18±0.45)s;对照组分别为(17.24±0.77)mm、(4.71±0.23)s;治疗组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2、3.293,均为P<0.01)。治疗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588.00±173.53)μm、(60.00±0.00)mm;术后1d分别为(254.00±53.29)μm、(0.59±0.04)mm,较术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为(208.00±32.58)μm、(15.59±1.81)mm,术后3个月为(588.00±65.18)μm、(41.18±3.44)mm,均低于术前水平(均为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134.00±68.50)μm、(60.00±0.00)mm;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变化趋势与治疗组相同,与治疗组同时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有利于角膜表面损伤的修复,缓解术后干眼症状;但对于角膜神经的损伤修复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 角膜知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 干眼症
下载PDF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牛广增 范玉香 +3 位作者 高瑞新 王连丰 苏蕊 白东升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87-492,共6页
目的 通过测定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变化,评估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LASEK手术患者34例(68眼).测定2组术前,术... 目的 通过测定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变化,评估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LASEK手术患者34例(68眼).测定2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2个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LASI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582±175)μm、(58.82±0.53)mm.术后1周[(208±32)μm]、1个月[(254 ±32) μm]、3个月[(588±65)μm]、6个月[(648 ±65) μm]、1年[(938±119)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7.13,P<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147,P>0.05).术后1周[(0.59±0.40)mm]、1个月[(15.59±2.67)mm]、3个月[(41.18±3.44)mm]、6个月[(52.88±2.58)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78.13,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144,P>0.05).术前LASEK组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分别为(1 406±195)μm、(58.82±0.53)mm.术后1周[(182±33)μm]、1个月[(538±83)μm]、3个月[(784±74)μm]、6个月[(1024±74)μm]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均较术前降低(F=34.51,P<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906,P>0.05);术后1周[(1.18±0.53)mm]、1个月[(38.82±3.11)mm]、3个月[(55.29±1.00)mm]时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F=361.98,P<0.05);术后6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0.899,P>0.05).LASEK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在术后6个月和1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恢复优于LASIK组,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恢复均优于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 角膜知觉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原文传递
LASIK术后角膜神经损伤与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广增 范玉香 +1 位作者 陈海婷 赵俊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74-678,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知觉、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评估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及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自身对照研... 目的通过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知觉、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评估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及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角膜泪液分泌量、BUT和泪液中NGF含量;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5个观测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角膜泪液中NGF含量为(51.97±3.66)pg/ml,术后1d为(225.29±33.64)pg/ml,1个月为(104.77±2.19)pg/ml,均高于术前(t1 d=11.39,t 1个月=5.79,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 3个月=0.47,P〉0.05)。术前角膜泪液分泌量为(26.59±0.10)mm,术后1d为(12.12±1.03)mm,1个月为(17.24±0.77)mm,均低于术前(t1d=9.63,t1个月=8.52,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2.09,P〉0.05)。术前BUT为(10.06±0.45)s,术后1d为(1.47±0.21)s,1个月为(4.71±0.23)s,均低于术前(t 1d=19.25,t1个月=10.00,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1.11,P〉0.05)。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为(1582±175)u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208±32)um、(254±31)um、(588±65)um、(634±79)um、(938±119)um,均低于术前(t1d=7.71,t1个月=7.35,t3个月=5.48,t6个月=4.72,t1年=2.73,P均〈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2年=0.15,P〉0.05)。术前角膜知觉为(58.82±0.53)m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59±0.40)mm、(15.59±2.67)mm、(41.18±1.44)mm、(51.36±0.83)mm,均低于术前(t1d=79.20,t1个月=15.04,t3个月=7.44,t6个月=5.40,P均〈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年=1.14,P〉0.05)。结论LASIK术后泪液中NGF含量先增高后恢复到正常,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和BUT先降低后恢复到正常;泪液中NGF含量、泪液分泌量和BUT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而角膜知觉术后1年时恢复正常,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术后2年时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神经生长因子 角膜知觉 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
原文传递
角膜神经改变与干眼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一 郝然 +1 位作者 王嘉瑢 李学民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42-246,共5页
角膜表面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人体全身中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且强烈。干眼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及其严重程度不相符,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近年来,有关干眼与角膜神经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同时患... 角膜表面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人体全身中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且强烈。干眼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及其严重程度不相符,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近年来,有关干眼与角膜神经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亦有眼干症状,表现为角膜神经改变。这对全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中笔者从角膜神经改变角度阐述开发干眼治疗和全身疾病进展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角膜神经 角膜神经纤维密度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