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脑验光仪引导下拆除角膜缝线改善白内障术后散光
1
作者 李仁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改善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大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并经电脑验光仪检测发现存在明显散光,根据其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作散光调整,... 目的分析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改善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大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并经电脑验光仪检测发现存在明显散光,根据其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作散光调整,即拆除相应的角膜缝线。缝线拆除在显微镜下,采用手术刀或激光断线法进行。结果不管大小切口ECCE,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并随时间增加逐步减小。在拆线后一周,角膜散光均值较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能较好地改善白内障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验光仪 角膜缝线 散光
下载PDF
拆除角膜缝线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王传玲 刘翠香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4期91-91,共1页
角膜显微手术缝线适时和正确的拆除对确保角膜手术最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的拆除工作则是门诊治疗室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现将我们进行角膜拆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角膜缝线 护理 门诊治疗室 角膜手术 手术线
下载PDF
角膜缝线与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旭光 吴欣怡 +3 位作者 曲飞 孙嬿 王旭 徐湘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角膜缝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贝伐单抗抑制缝线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淋巴管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剑超 穆廷魁 +3 位作者 胡笳 刘子瑶 姚亮 秦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 观察角膜缝线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生成情况及贝伐单抗(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对其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55只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3只大鼠6只眼,不缝线),生理盐水组(26只大鼠26只眼,角膜缝线后结膜下注射生理盐... 目的 观察角膜缝线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生成情况及贝伐单抗(bevacizumab)结膜下注射对其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55只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3只大鼠6只眼,不缝线),生理盐水组(26只大鼠26只眼,角膜缝线后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05 ml)及贝伐单抗组(26只大鼠26只眼,角膜缝线后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0.05 ml)。分别于术后第4,7,10,14天测量术眼角膜新生血管面积,HE染色检测角膜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C及CD31蛋白表达,电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形成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贝伐单抗组术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明显较小(P<0.05)。大鼠角膜缝线后VEGF-C及CD31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rgral optical density,IOD),贝伐单抗组较生理盐水组降低(P<0.01);大鼠角膜缝线后VEGF-C及CD31蛋白表达的IOD值在术后14 d时,贝伐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贝伐单抗组角膜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出现较晚,淋巴管密度较低。结论 贝伐单抗能够减少大鼠角膜缝线后早期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形成,其抑制淋巴管形成的机制可能是阻断VEGF-C/VEGFR-3信号传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角膜缝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淋巴管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角膜牵引缝线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祁勇军 邓建华 +1 位作者 刘婉君 梁凤鸣 《中国医药》 2011年第6期740-741,共2页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术式改良,观察患者术中耐受性,寻找简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方法试验组43例患者在表面麻醉下以8-0带针可以吸收线做角膜牵引缝线,然后逐步完成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照组25例...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术式改良,观察患者术中耐受性,寻找简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方法。方法试验组43例患者在表面麻醉下以8-0带针可以吸收线做角膜牵引缝线,然后逐步完成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照组25例患者行球周麻醉及上直肌浸润麻醉,以0号丝线做上直肌牵引线,其余步骤同试验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手术时间为(28.0±6.5)min,比对照组(37.5±8.5)min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麻醉达到Ⅰ级效果者32例(74.4%),达到Ⅱ级效果者11例(25.6%);对照组麻醉达到Ⅰ级效果者4例(16.0%),达到Ⅱ级效果者9例(36.0%),Ⅲ级效果者12例(48.0%),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患者一过性黑朦,1例患者因球后出血需暂停手术。结论表面麻醉下角膜牵引缝线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简化手术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眼外科手术 白内障 表面麻醉 青光眼 角膜牵引线
下载PDF
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6
作者 穆泽辰 李筱荣 吴建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95,共3页
背景玻璃体切割术中,角膜接触镜已得到广泛使用,配合接触镜使用的角膜环的改进也倍受关注。本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免缝线的角膜环,其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目的检测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的理化... 背景玻璃体切割术中,角膜接触镜已得到广泛使用,配合接触镜使用的角膜环的改进也倍受关注。本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免缝线的角膜环,其理化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目的检测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的理化性能特征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对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进行邵氏硬度测试、拉伸应力应变测试、撕裂强度测试、透光率和雾度测试。收集人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分析以评价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的生物相容性。6只成年白兔结膜囊内放置硅胶环产品,于6、24、48、72h后记录白兔角膜荧光素着色面积以对硅胶环产品的刺激反应进行评价。6只成年SD大鼠备皮后皮肤表面放置硅胶环,并于6、24、48、72h后测量SD大鼠局部皮肤红肿的面积以评价其过敏反应。结果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的邵氏硬度为63.4度,拉伸强度大于5.86MPa,伸长率大于100%,撕裂强度为34kN/m。新型免缝线硅胶角膜环3爪的透光率均大于93%,而雾度均小于0.1%。免缝线硅胶角膜环对角膜细胞的细胞毒性测试值为3.11×10^-6%。结膜囊内放置免缝线硅胶角膜环6、24、48、72h,所有的兔眼均未见角膜荧光索着色。实验前及免缝线硅胶角膜环置于SD大鼠皮肤面后6、24、48、72h,所有的SD大鼠皮肤均未见红肿。结论采用的硅橡胶理化特性能满足角膜环的制作要求,生物学评价符合ISO10993—1评估医疗器材生物相容性的国际标准和生物体的要求,是制备角膜环较为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硅胶角膜 理化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表面麻醉角膜牵引缝线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江松 周宏峰 马汝 《医药世界》 2007年第S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和角膜牵引缝线的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0min内用0.5%爱尔卡因点眼表麻3次,5-0尼龙线于11~1点方位角膜做角膜板层牵引线,行小梁切除术。结果105例160眼成人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和角膜牵引缝线的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0min内用0.5%爱尔卡因点眼表麻3次,5-0尼龙线于11~1点方位角膜做角膜板层牵引线,行小梁切除术。结果105例160眼成人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完成手术者155眼,占97%;疼痛明显,精神紧张不能配合手术5眼,占3%,改做球后麻醉。结论应用表面麻醉及角膜牵引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安全、可靠,无麻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角膜牵引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悬吊牵引缝线小梁切除术
8
作者 王伟 李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和透明角膜悬吊牵引缝线的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用86例眼青光眼患者应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剂及下方角膜基质深层悬吊牵引线牵引眼球辅助暴露手术区。结果 86例125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效...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和透明角膜悬吊牵引缝线的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用86例眼青光眼患者应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剂及下方角膜基质深层悬吊牵引线牵引眼球辅助暴露手术区。结果 86例125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无疼痛,手术顺利完成者122眼,占97.6%;不能配合手术者3眼,改用球后麻醉,这3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耳聋,年龄大,自身疼痛敏感不能配合手术。结论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悬吊缝线小梁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球后麻醉和上直肌缝线可能的并发症,使手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角膜悬吊牵引线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角膜穿通伤的缝合问题
9
作者 孟凡岭 张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7期591-592,共2页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合问题 角膜缝线 合深度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丽红 张家颖 +1 位作者 武广恒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IP-10表达的阻断作用。方法建立BALB/C鼠非特异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对各组角膜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RT-PCR对各组角膜不同时相点IP-10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角膜缝线及联合结膜下LPS注射均能够诱导角膜IP-10较高水平的表达;IP-10的表达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加重程度密切相关;IP-10的表达可被NF-kB抑制剂PDTC部分阻断。结论角膜缝线联合结膜下脂多糖(LPS)注射能够诱导明显的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与IP-10的表达密切相关;NF-kB对IP-10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核因子NF-kB 角膜缝线 结膜下注射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山祥 余建洪 +3 位作者 赵刚平 梁先军 张良运 杨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缝线法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白兔5只10眼,用5-0号的丝线在角膜上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注射光敏剂Photofrin48h后...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缝线法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白兔5只10眼,用5-0号的丝线在角膜上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注射光敏剂Photofrin48h后行DIOMED630PDT激光照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NV生长情况,并且计算其面积、生长长度,照射后28d处死实验兔,取其眼球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角膜缝线后3d开始有新生血管长入,3wk后长到缝线的尖端。激光照射后2d开始角膜新生血管变得模糊不清,2wk后角膜新生血管近完全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角膜,视网膜以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组织正常。结论:光动力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治疗 组织病理学检查 PHOTOFRIN therapy 光动力学治疗 激光照射 新西兰白兔 微镜观察 角膜缝线 完全消失 线 安全性 生长 光敏剂 裂隙灯 实验兔 视网膜 睫状体 脉络膜
下载PDF
实验性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红 张家颖 +1 位作者 肖骏 张晓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朗格罕氏细胞(LC)形态的成熟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BALB/C鼠角膜缝线及合并结膜下药物注射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角膜术后1、3、7、1 4d临床、病理组织学改变,及不同时相点各组角膜中...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朗格罕氏细胞(LC)形态的成熟与角膜炎症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BALB/C鼠角膜缝线及合并结膜下药物注射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角膜术后1、3、7、1 4d临床、病理组织学改变,及不同时相点各组角膜中央LC的数量、形态。结果 缝线组和结膜下细菌脂多糖(LPS)注射组角膜炎症细胞浸润,角膜中央LC的数量、树突状突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合并NF- kB抑制剂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结膜下注射组。结论 角膜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程度可能与LC的成熟与否有关,LC形态的成熟可部分被核因子NF- Kb抑制剂PDTC所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角膜 角膜缝线 朗格罕斯细胞
下载PDF
角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疗法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桢 刘恒明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 目的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monomethylether,HMME)所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为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角膜缝线的方法,诱导18只荷兰大耳白兔3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缝线后的第7天,将18只兔随机分成9组,将不同浓度的HMME分别注射于兔眼球结膜下,30min后用波长为632.8min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的时间(即能量密度不同),观察每眼角膜新生血管损伤情况及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HMME浓度为7.5mg/ml时,激光功率密度为30mW/cm2,能量密度为108,(?)m2,照射时间60min,兔角膜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67.97±2.20)%,不但高于激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5、30和45min,能量密度分别为27.54和81J/cm2时的新生血管密度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02,P=0.031),而且高于HMME浓度为2.5mg/ml和5mg/ml2时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减低率,其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1);而HMME浓度为10m/ml时,睑球结膜损伤较大,不宜用于治疗眼部。PDT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电镜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变性;HE染色角膜标本光镜下见新牛血管退缩。结论采用结膜下注射HMME,并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学疗法 实验研究 新生血管密度 HMME 组织病理学改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统计学差异 能量密度 血卟啉单甲醚 激光照射时间 不同浓度 光动力作用 结膜下注射 治疗方法 角膜缝线 血管形成 大耳白兔 球结膜下
下载PDF
角膜穿通伤术后缝线所致眼内炎四例
14
作者 林思勇 王少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8-988,共1页
例1男26岁22d前因左眼角膜穿通伤行角膜伤口缝合,术后早期伤口愈合良好。就诊时主诉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中央角膜灰白溃疡,其间角膜缝线明显松动,溃疡表面白色坏死物附着,前房积脓2mm,虹膜面脓性渗出覆盖,... 例1男26岁22d前因左眼角膜穿通伤行角膜伤口缝合,术后早期伤口愈合良好。就诊时主诉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检查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中央角膜灰白溃疡,其间角膜缝线明显松动,溃疡表面白色坏死物附着,前房积脓2mm,虹膜面脓性渗出覆盖,眼底无法窥人。B超提示,玻璃体混浊,角膜刮片发现真菌菌丝。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感染性眼内炎。处理:拆除松动缝线,给予局部那他霉素点眼,全身静脉滴注二性霉素,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积脓消失,术后矫正视力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通伤 感染性眼内炎 术后早期 角膜缝线 真菌性角膜溃疡 前房积脓 玻璃体混浊 伤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