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规则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侯培莉 陆燕 +2 位作者 叶芬 兰文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 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可有效地降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比较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后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Q Toric IOL植入术的白... 目的 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可有效地降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比较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后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Q Toric 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30例(34只眼),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tiv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tivity,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轴位移动度。结果患者术前UCVA为0.13±0.10,BCVA为0.22±0.16。术后1周UCVA为0.35±0.21、术后1个月UCVA为0.50±0.20,术后3个月UCVA为0.60±0.26,均显著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散光为(2.07±1.13)D,术后1周残余散光为(0.26±0.13)D,术后1个月残余散光为(0.30±0.16)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34±0.29)D,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残余散光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1)。术前预计残余散光为(0.28±0.22)D,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残余散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3.17±1.83)°、(3.22±1.94)°、(3.57±1.69)°,术后3个月所有患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数均<10°。结论 IQ Toric人工晶状体能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ACRYSOF IQ TORIC 人工晶状体 角膜规则散光
下载PDF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角膜规则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美华 贾娟 徐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角膜规则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工方法,观察组使用...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角膜规则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患者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工方法,观察组使用飞秒激光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1、3个月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手术矫正散光量、散光矫正指数与远视力脱镜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裸眼远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矫正散关量、散关矫正指数及远视力脱镜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矫正角膜规则散光具有更显著的疗效,且重复性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角膜规则散光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艳 陈春梅 +2 位作者 周晓虹 谭吉林 秦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早期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就诊于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4.00D)患...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早期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择就诊于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4.00D)患者60例,分为手工组及飞秒组,每组30例(30眼)。术前测量裸眼远视力和散光量(TIA);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测量裸眼远视力、残余散光量(difference vector,DV)和手术矫正散光量(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由TIA和SIA计算出散光矫正指数(correction index,CI)。术后观察早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采用问卷法比较两组远视力脱镜率。结果飞秒组与手工组裸眼远视力和残余散光量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组内比较,两组裸眼远视力和残余散光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飞秒组CI明显高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飞秒组脱镜率(75.0%)与手工组(4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工方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矫正低、中度角膜规则散光的疗效优异,为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患者增添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白内障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矫正指数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在基层医院眼科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周芊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93-0096,共4页
探究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抽选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1)实验组.采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2)对照组,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 探究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抽选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1)实验组.采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2)对照组,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结果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相关指标分别为(0.99±0.21)°、(0.58±0.17)D、(3.89±3.66)c/deg、(0.85±0.25)°、(0.58±0.16)°、(0.39±0.11)°,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术后6mo对比敏感度实验组明显更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实验组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在基层医院眼科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 基层医院 眼科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丰菊 于芳蕾 +2 位作者 鲁智丽 王越秀 殷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1-733,共3页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角膜地形图 个体化切削 治疗效果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 引导 像差
下载PDF
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ura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颖 张霞 +2 位作者 袁牧之 苏焕钧 蒋丽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评价虹膜自动跟踪联合Contoura矫正低中度近视伴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近视激光治疗的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15例(30眼)接受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 目的评价虹膜自动跟踪联合Contoura矫正低中度近视伴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近视激光治疗的患者30例(60眼),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15例(30眼)接受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联合Contoura辅助的LASIK;对照组15例(30眼)接受虹膜自动跟踪定位辅助的LASIK。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表面变异指数(index of surface variance,ISV)、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index of vertical asymmetry,IVA)、角膜斜轴散光(C3)、角膜规则散光(C5)、对比敏感度等,并作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为1.12±0.14,高于对照组的1.04±0.19(t=8.58,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SV和IVA分别降为5.68±3.02和0.89±0.5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C3和C5分别降为(2.10±0.63)D和(2.11±1.04)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C3和C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在明视状态下所有频段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暗视状态下6.0 c·d-1、12 c·d-1时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虹膜自动跟踪联合Contoura矫正低中度近视伴角膜不规则散光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角膜的不规则状态,提高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Contoura 飞秒激光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普升 汪华 +4 位作者 汤学敏 魏成芳 白学伟 景京霞 马卫国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评估术前伴有规则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状晶体(IOL)术后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方法收集18例26眼白内障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TECNIS Toric(ZCT225、ZCT300、ZCT400)植入手术。所有患者均行详细... 目的评估术前伴有规则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状晶体(IOL)术后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方法收集18例26眼白内障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的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TECNIS Toric(ZCT225、ZCT300、ZCT400)植入手术。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术前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患者的角膜散光,术后全眼残留散光和散光轴向的偏离。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裸眼远视力明显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后视力达到满意效果,26只眼BCDVA平均为0. 12±0. 86,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视力为0. 62±0. 23,其中21只术眼UCDVA≥0. 5,15只术眼UCDVA≥0.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 09,P <0. 05)。术前规则性角膜散光(3. 36±0. 54) D,术后3个月全眼散光(0. 71±0. 22)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 128,P <0. 05)。术后全眼散光69%(18/26)<0. 75 D,85%(22/26)<1. 00 D。术前预计矫正角膜散光(3. 13±0. 53) D,术后实际矫正角膜散光(3. 03±0. 64) 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59,P> 0. 05)。人工晶状体散光轴位旋转度数在术后1周和3个月之间是(2. 8±1. 9)°。结论 TECNIS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提高术前合并角膜规则性散光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可较高预测性地矫正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角膜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 TORIC IOL
下载PDF
散光型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临床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尹江波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20期4-5,共2页
目的:探究散光型人工晶体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 目的:探究散光型人工晶体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球面人工晶体(IOL)植入手术的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手术,经过手术治疗和6月的复诊随访检查,对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6月后,视力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散光型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相对于传统治疗方式来说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有效矫正患者的规则角膜散光,从而使得患者的视觉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并且该种方法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型人工晶体 规则角膜散光 白内障
下载PDF
圆锥角膜
9
作者 张国梅 朱子诚 《实用防盲技术》 2010年第2期90-92,50,共4页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角膜变性,表现为角膜中央或某一部位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隆起,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通常视力难以得到良好的矫正。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规则散光 视功能障碍 角膜变性 原因不明 角膜中央 高度近视 进行性
下载PDF
视力快速下降警惕圆锥角膜
10
作者 谢培英 胡鸿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4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视力 角膜规则散光 视功能障碍 角膜变性 原因不明 角膜中央 高度近视
下载PDF
RGP在扩张性角膜疾病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娟娟 李颖涵 王森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角膜扩张是临床常见的伴有相应角膜结构进行性破坏的屈光不稳定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角膜扩张如圆锥角膜、透明边缘角膜变性(pellucid marginal corneal degeneration,PMD)、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膨隆、球形角膜等。临床特性主要包括角膜... 角膜扩张是临床常见的伴有相应角膜结构进行性破坏的屈光不稳定性疾病。包括原发性角膜扩张如圆锥角膜、透明边缘角膜变性(pellucid marginal corneal degeneration,PMD)、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膨隆、球形角膜等。临床特性主要包括角膜变薄、角膜前部和后部变凸、不规则散光以及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下降[1]。它们的处理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视力和不规则散光的程度。轻症者可用框架眼镜或散光型软性接触镜进行矫正。随着疾病的进展和角膜不规则程度的增加,一般需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最终可能需要进行角膜移植[2]。下面用三个案例来分享RGP在角膜扩张性疾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扩张 角膜规则散光 RGP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术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三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跃国 夏英杰 仲燕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5-457,共3页
临床上对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处理一直是个难点。笔者自2004年2月开始,尝试使用美国科医人公司鹰视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术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术后随访时间达6个月以上,具有完整资料的典型病例报... 临床上对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处理一直是个难点。笔者自2004年2月开始,尝试使用美国科医人公司鹰视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术治疗角膜不规则散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术后随访时间达6个月以上,具有完整资料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准分子激光 角膜地形图 消融术 治疗 引导 典型病例报道 科医人公司
原文传递
Oculyzer引导的LASIK治疗外伤性角膜不规则散光一例
13
作者 胡琦 李雪 +1 位作者 杨雪娇 李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92-393,共2页
角膜外伤后瘢痕常导致不规则散光,因其不能用常规球、柱镜片矫正,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不规则散光的确定的手术方法.散光补充治疗,如散光性角膜切开或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 角膜外伤后瘢痕常导致不规则散光,因其不能用常规球、柱镜片矫正,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不规则散光的确定的手术方法.散光补充治疗,如散光性角膜切开或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对于不规则散光患者,其治疗的预测性较差.我院对1例外伤性角膜不规则散光病例进行了Oculvzer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角膜切削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补充治疗 外伤性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引导 镜片矫正 角膜切削术
原文传递
Contoura矫正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君 郑历 +3 位作者 赵霞 许扬 林汉俊 毛洪倩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矫正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居中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 年3-6 月在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行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手术的屈... 目的:探讨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矫正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居中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 年3-6 月在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行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手术的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患者23 例(40 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2 周、3 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电脑验光、显然验光、三维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实际矫正等效球镜度(SE)与预矫正SE进行相关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UCVA、SE、偏心距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2 周、3 个月随访时,UCVA分别为-0.04±0.08、-0.06±0.08、-0.06±0.08,且BCVA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其中术后3 个月时BCVA较术前BCVA提高1行有13眼(32.5%),提高2行有1眼(2.5%)。术后3个月时实际矫正SE与预矫正SE呈正相关(r =0.999,P 〈 0.001),其中SE偏差量±0.50 D以内占100%,SE偏差量±0.25 D以内占37.5%。术后各时间点间UCVA、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和3 个月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3 个月随访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自动定位跟踪系统辅助Contoura矫正屈光不正伴轻度角膜不规则散光临床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居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oura 屈光不正 飞秒激光 角膜规则散光
原文传递
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慧瑶 皇甫晓瑾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J012-J013,共2页
目的 :定量分析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改变与激光切除量的关系。方法 :对近视眼行LASIK手术 ,术前和术后一个月测量角膜地形图 ,计算角膜不规则散光 ,采用傅立叶函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不规则散光的程度... 目的 :定量分析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改变与激光切除量的关系。方法 :对近视眼行LASIK手术 ,术前和术后一个月测量角膜地形图 ,计算角膜不规则散光 ,采用傅立叶函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不规则散光的程度明显增高 (P <0 .0 0 0 1) ,不规则散光程度与切削的深度显著相关 (r =0 .44 0 ,P <0 .0 0 0 1)。结论 :LASIK手术明显增高角膜的不规则散光 ,其不规则散光的程度与激光切削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术 角膜规则散光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角膜不规则散光及眼轴长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媛 彭华琮 陈雅琼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86-689,共4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角膜不规则散光(corneal irregular astigmatism,CIA)与眼轴长(axial length,AL)相关情况调查及预估白内障术后视力。方法收集697例白内障患眼,分析角膜CIA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指导意义。结果CIA与AL相关情况:AL<22 m...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角膜不规则散光(corneal irregular astigmatism,CIA)与眼轴长(axial length,AL)相关情况调查及预估白内障术后视力。方法收集697例白内障患眼,分析角膜CIA对术后视力恢复的指导意义。结果CIA与AL相关情况:AL<22 mm患眼中,CIA<0.1比例为0,0.1≤CIA<0.3比例72.41%,0.3≤CIA<0.6比例13.79%,0.6≤CIA比例13.79%;22 mm≤AL<24 mm患眼中以上各区间患眼比例分别为3.73%、77.33%、15.20%及3.73%;24 mm≤AL<26 mm患眼中各比例变化为11.01%、70.33%、14.41%及4.24%;26 mm≤AL<28 mm组为5.88%、72.55%、13.73%及7.84%;28 mm≤AL<30 mm组以上各区间患眼比例分别为10.91%、70.91%、10.91%及7.27%;30 mm≤AL组以上各类数据为13.04%、66.67%、13.04%及7.25%。各眼轴组的CIA水平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A与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随着CIA的增高,患眼术后恢复至0.7及以上的比例减少。当CIA高于0.4以上时,术后近一半患者视力恢复不超过0.7,能恢复到0.9以上者更少,不超过10%。结论白内障患眼各眼轴长组,0.1≤CIA<0.3范围内患眼比例最高,达近70%。术前对白内障患者行视觉分析仪检测角膜CIA大小有助于对患眼术后视力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规则散光 眼轴长 白内障 视力
原文传递
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乐文 刘松涛 高亮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Toric IOL)植入对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5...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Toric IOL)植入对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30眼)和对照组(28例29眼)。两组患者均在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观察组植入Acrysof Toric IOL。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屈光状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IOL的稳定性。比较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CVA)、矫正视力(BCVA)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UCVA(0.79±0.21)高于对照组(0.68±0.18),P<0.05;而两组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1.06±0.32)D]低于对照组[(1.34±0.41)D],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残余散光与术前预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IOL旋转角度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IOL旋转角度[(2.52±0.74)°]低于对照组[(2.95±0.86)°],P<0.05。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对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屈光状态,提升患者视力,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斌 陈岩 +2 位作者 周静 徐朝霞 沈丽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晶状体状态、裸眼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伤口的大小位置、角膜前表面散光值。配戴后观察项目:RGPCL矫正视力、坚持戴镜时间、停戴原因、眼部并发症、长期配戴成功与否。长期配戴成功定义为在随访期间能坚持长期舒适配戴时间≥8h/d。视力转换成五分制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患者年龄5~45(20.94±13.35)岁,人工晶状体眼5只眼,无晶状体眼1只眼,其余12只眼为有晶状体眼。根据伤口位置,1区9只眼,2区9只眼。角膜伤口大小为1.50—8.33(4.04±2.23)mm,1区和2区之间伤口大小无统计学意义(t=-0.967,P=0.348)。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3~22个(5.67±5.52)月。裸眼视力3.0-4.9(4.2±0.5),框架眼镜矫正视力4.0~4.9(4.6±0.3),RGPCL矫正视力4.4~5.1(4.9±0.1)。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明显提高(t=4.143,P〈0.000)。RGPCL较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提高1行7只眼,2~4行6只眼,≥5行4只眼。角膜分区伤口之间,RGPCL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6,P=0.379),与框架镜矫正视力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5.128,P=0.040),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7.286,P=0.017)。伤口大小对RGPCL矫正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等均无显著影响。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习惯性镜片脱落,2只眼发生点状角膜上皮炎。长期配戴成功患者4例中,10岁以下2例,10。20岁2例,无大于20岁者,其停戴原因多为初期配戴时有异物感、反复眼红以及无长期伤眼视力矫正需求等。结论与框架眼镜相比,RGPCL矫正视力是评估伤眼最佳矫正视力更为理想的判定指标;但是,RGPCL并不是所有眼外伤患者长期视力矫正的理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角膜规则散光 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原文传递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一萍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3期88-88,94,共2页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胬肉术后 角膜规则散光 角膜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手术效果 单纯切除 胬肉切除
下载PDF
应用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志刚 俞瑞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方法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20例(120眼),随机分A、B两组各60例(60眼),分别植入AcrySofToricIOL(A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目的观察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方法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20例(120眼),随机分A、B两组各60例(60眼),分别植入AcrySofToricIOL(A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SA60AT(B组)。观察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未校正视力(UCVA)及总散光度,对两组术后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A组60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IOL散光轴位的旋转度,评价其在囊袋的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结果术后12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时A组60眼的UCVA为(O.78±0.15),B组60眼的UCVA为(O.53±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优于B组。6个月时A组的总散光度从术前的2.07D降至0.67D,下降了约68%,B组的总散光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A组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6±2.81)度,术后6个月IOI.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5±2.74)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rySofToricIOL能显著减少术后散光,使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术后散光轴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术者操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ySofToric IOL 散光 角膜 规则 旋转度 散光轴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