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近视的控制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霞
郭晓红
+4 位作者
佟莉杨
王莹
张晓瑾
张璐
徐凤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1-447,共7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取右眼数据用于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取右眼数据用于研究。按等效球镜分低度近视组(-1.00--3.00 D)和中度近视组(-3.25--5.00 D),各50例。组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T组和VST组,各25例。测量各组配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AL)、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点染分级、镜片偏位情况、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随访1.5 a。结果:低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各时间点无差异,中度近视数组塑形后裸眼视力CRT组优于VST组,两组1 d,1 wk的视力有差异(t=-9.474、-12.067,均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均无差异。戴镜后6 mo,1.5 a,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AL增加量均无差异,但CRT组比VST组增长少。两组戴镜后6 mo,1.5 a的双眼BUT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差异。从两组的角膜损伤来看CRT组角膜损伤低于VST组,但无差异(Z=-1.803,P=0.071),CRT组镜片偏位情况优于VST组(Z=-4.629,P<0.001);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低度近视中两组无差异,中度近视中1、3、6 mo离焦量有差异(t=-3.949,P=0.008;t=-5.833,P<0.001;t=-6.231,P<0.001),CRT组能产生更多的近视性离焦量。结论:对于对低E值角膜形态的患者,CRT采用角膜8 mm处的矢高值来验配,不局限于角膜E值,塑形更快,塑形后裸眼视力更好,特别对于中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白天视力,从控制近视来看,CRT验配中抬高反转区(RZD),产生小的中央光学区能产生更大的周边近视性离焦,但两组控制眼轴增长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角膜损伤少,对近视控制安全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塑形镜
角膜e值
青少年近视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像差、角膜离心率e值测量。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角膜形态,记录6 mm内角膜前后表面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方向e值,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Z33、Z3-3、Z31、Z3-1和Z40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值向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球差的值向负向漂移,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前eNf、eTf、eIf、eSf、eMf分别为0.580(0.450,0.670)、0.455(0.378,0.513)、0.485(0.268,0.553)、0.665(0.578,0.740)、0.505±0.015,戴镜后分别为0.285(-0.635,0.665)、-0.605(-0.813,-0.335)、-0.545(-0.765,0.305)、-0.335(-0.705,0.423)、-0.247±0.058,戴镜后各个方向角膜前表面由陡峭变为平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均呈中度负相关(rs=-0.626、-0.450,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391,P=0.004);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呈中度负相关(rs=-0.612、-0.432,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400,P=0.003);戴镜后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与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呈负相关(rs=-0.380,P=0.009)。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和前表面球差、彗差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球差、水平彗差负向漂移。戴镜前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变化大小是引起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治疗
角膜
塑形镜
高阶像差
角膜e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近视的控制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金霞
郭晓红
佟莉杨
王莹
张晓瑾
张璐
徐凤娥
机构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眼科医院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1-447,共7页
基金
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No.2020Y56)。
文摘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取右眼数据用于研究。按等效球镜分低度近视组(-1.00--3.00 D)和中度近视组(-3.25--5.00 D),各50例。组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T组和VST组,各25例。测量各组配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AL)、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点染分级、镜片偏位情况、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随访1.5 a。结果:低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各时间点无差异,中度近视数组塑形后裸眼视力CRT组优于VST组,两组1 d,1 wk的视力有差异(t=-9.474、-12.067,均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均无差异。戴镜后6 mo,1.5 a,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AL增加量均无差异,但CRT组比VST组增长少。两组戴镜后6 mo,1.5 a的双眼BUT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差异。从两组的角膜损伤来看CRT组角膜损伤低于VST组,但无差异(Z=-1.803,P=0.071),CRT组镜片偏位情况优于VST组(Z=-4.629,P<0.001);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低度近视中两组无差异,中度近视中1、3、6 mo离焦量有差异(t=-3.949,P=0.008;t=-5.833,P<0.001;t=-6.231,P<0.001),CRT组能产生更多的近视性离焦量。结论:对于对低E值角膜形态的患者,CRT采用角膜8 mm处的矢高值来验配,不局限于角膜E值,塑形更快,塑形后裸眼视力更好,特别对于中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白天视力,从控制近视来看,CRT验配中抬高反转区(RZD),产生小的中央光学区能产生更大的周边近视性离焦,但两组控制眼轴增长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角膜损伤少,对近视控制安全性一致。
关键词
角膜
塑形镜
角膜e值
青少年近视
有效性
安全性
Keywords
orthok
e
ratology l
e
ns
corn
e
al
e
-valu
e
adol
e
sc
e
nt myopia
e
fficacy
saf
e
ty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保定鹰华眼科医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3684)。
文摘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像差、角膜离心率e值测量。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角膜形态,记录6 mm内角膜前后表面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方向e值,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Z33、Z3-3、Z31、Z3-1和Z40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值向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球差的值向负向漂移,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前eNf、eTf、eIf、eSf、eMf分别为0.580(0.450,0.670)、0.455(0.378,0.513)、0.485(0.268,0.553)、0.665(0.578,0.740)、0.505±0.015,戴镜后分别为0.285(-0.635,0.665)、-0.605(-0.813,-0.335)、-0.545(-0.765,0.305)、-0.335(-0.705,0.423)、-0.247±0.058,戴镜后各个方向角膜前表面由陡峭变为平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均呈中度负相关(rs=-0.626、-0.450,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391,P=0.004);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呈中度负相关(rs=-0.612、-0.432,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400,P=0.003);戴镜后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与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呈负相关(rs=-0.380,P=0.009)。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和前表面球差、彗差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球差、水平彗差负向漂移。戴镜前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变化大小是引起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近视/治疗
角膜
塑形镜
高阶像差
角膜e值
Keywords
Myopia/manag
e
m
e
nt
Orthok
e
ratology
High-ord
e
r ab
e
rration
Corn
e
al
e
cc
e
ntricity
e
valu
e
s
分类号
R77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近视的控制效果比较
金霞
郭晓红
佟莉杨
王莹
张晓瑾
张璐
徐凤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