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K值引导透明角膜双切口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宏权 韩宇 +2 位作者 汤静 杨君 宾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具有1.00~1.50D角膜散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角膜K值引导的透明角膜双切口方法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术后视觉质量,并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对比... 目的观察术前具有1.00~1.50D角膜散光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角膜K值引导的透明角膜双切口方法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术后视觉质量,并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对比研究。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角膜散光≤1.50D患者共48例(96只眼)。依据术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测角膜散光的结果,将角膜散光在1.00—1.50D的患者采用最陡散光轴行透明角膜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观察组41只眼。角膜散光〈1.00D的患者采用最陡散光轴行透明角膜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人术,作为对照组55只眼。术后3个月观察角膜散光度变化情况,裸眼远、中、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对比敏感度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进行两组比较,患者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角膜残余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裸眼和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中距离视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均位于正常范围内,在低频区和高频区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中频区(6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脱镜率、夜间视力模糊、眩光和光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角膜K值引导的透明角膜双切口矫正1.00—1.50D角膜散光能获得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传统适应证范围内患者相同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该方法可拓展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k值 透明角膜双切口 散光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K值变化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张梦妲 张缨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年第5期91-92,共2页
目的:了解配戴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K值变化的控制作用。方法:初次配戴RGPCL的病例常规均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进行视力及眼屈光检查;除此之外,还需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 目的:了解配戴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K值变化的控制作用。方法:初次配戴RGPCL的病例常规均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进行视力及眼屈光检查;除此之外,还需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检查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按圆锥角膜形态的改变将50例患者分为3组,将3组患者初查角膜曲率K值与第1年和第2年的角膜曲率K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RGPCL佩戴者2年的观察发现,圆锥角膜患眼角膜曲率K值均有下降(p<0.05),说明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和轻、中度圆锥角膜有较好的矫形作用,通过坚持配戴RGPCL,92.6%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RGPCL可以有效控制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的变化。对于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患者,选择配戴RGPCL应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RGPCL 角膜曲率k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珂珂 王欣 穆红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08/2018-08在我院确诊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7例217眼。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50~60岁(63眼),Ⅱ组61~70岁(107眼),Ⅲ组71~80岁(47眼)。使...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08/2018-08在我院确诊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7例217眼。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50~60岁(63眼),Ⅱ组61~70岁(107眼),Ⅲ组71~80岁(47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参数,用Zernike analysis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mm直径范围内的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球差,角膜前、后表面K值和角膜总球差,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角膜总球差平均值为0.311±0.098μm;角膜前表面球差和总球差组间比较有差异(F=34.434、32.896,P<0.05)。角膜前、后表面K值,后表面球差与年龄无相关性(r=0.040、0.066、0.097,P>0.05),角膜前表面球差、角膜总球差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6、0.509,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总球差较之前的研究结果略高,角膜前表面球差和总球差与年龄呈正相关,后表面球差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球差 白内障 年龄 角膜k值 前表面 后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