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角色-背景理论下《登幽州台歌》英译本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晨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淡化为背景。以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对其九首译诗分三组做对比分析,重点从译诗对原诗角色的扩大、译诗对原诗背景的缩小以及译诗对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缺失三方面研究。由于译者与诗人各自认知系统的无法完全契合性,往往造成译诗与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不一致性,造成译诗中"角色"由诗人向读者自然过渡的困难,诗的厚重之感和雄壮之势皆被破坏,也限定了悲伤的范畴和程度,破坏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角色"无法突显,共鸣之音自然难以秦响。因此,角色-背景对译文的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角色-背景
理论
《登幽州台歌》
英译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角色-背景看译者主体性的隐与显
2
作者
蒋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9-90,94,共3页
从宏观看,译者主体性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从微观看,译者在边缘主体制约下隐身于背景之中,而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凸显译者角色于背景之上。角色-背景反映了译者主体与边缘主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中的隐身与显身这对矛盾...
从宏观看,译者主体性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从微观看,译者在边缘主体制约下隐身于背景之中,而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凸显译者角色于背景之上。角色-背景反映了译者主体与边缘主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中的隐身与显身这对矛盾统一体与连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
译者主体性
隐与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还乡》中的场景描写
3
作者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
场景描写
认知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知觉与逻辑—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认知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羽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英国民歌则主要反映角色—背景线性转换的知觉模式和客体主体化、主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背景
分离
逻辑关系
认知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角色-背景理论下《登幽州台歌》英译本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晨飞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65-169,共5页
文摘
角色-背景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角色"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而"背景"则指为突出角色而衬托的部分。在诗歌创作与翻译的认知过程中,一些意象被诗人或者译者突出识别为角色,而另一些则被淡化为背景。以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对其九首译诗分三组做对比分析,重点从译诗对原诗角色的扩大、译诗对原诗背景的缩小以及译诗对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缺失三方面研究。由于译者与诗人各自认知系统的无法完全契合性,往往造成译诗与原诗角色-背景关系的不一致性,造成译诗中"角色"由诗人向读者自然过渡的困难,诗的厚重之感和雄壮之势皆被破坏,也限定了悲伤的范畴和程度,破坏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角色"无法突显,共鸣之音自然难以秦响。因此,角色-背景对译文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
角色-背景
理论
《登幽州台歌》
英译本
Keywords
cognitive stylistics
character
-
background theory
On a Gate
-
Tower at Youzhou
English translation
分类号
K05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角色-背景看译者主体性的隐与显
2
作者
蒋丽萍
机构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9-90,94,共3页
基金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认知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C12YY01
文摘
从宏观看,译者主体性经历了从隐身到显身的过程。从微观看,译者在边缘主体制约下隐身于背景之中,而译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凸显译者角色于背景之上。角色-背景反映了译者主体与边缘主体之间相互辩证关系中的隐身与显身这对矛盾统一体与连续体。
关键词
角色-背景
译者主体性
隐与显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还乡》中的场景描写
3
作者
白延平
机构
安顺学院外语系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文摘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角色-背景
场景描写
认知分析
Keywords
figure
-
ground
scenery description
recognition analysis
分类号
I561.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觉与逻辑—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认知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羽
机构
百色学院
出处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基金
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壮英民歌认知模型对比研究"(编号:201204LX431)
文摘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英国民歌则主要反映角色—背景线性转换的知觉模式和客体主体化、主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
关键词
角色-背景
分离
逻辑关系
认知模型
分类号
J642.21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角色-背景理论下《登幽州台歌》英译本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胡晨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角色-背景看译者主体性的隐与显
蒋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还乡》中的场景描写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知觉与逻辑—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认知模型比较研究
张羽
《延边党校学报》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