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2S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角蟾亚科部分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建平 袁富蓉 +1 位作者 谢锋 郑中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8,共8页
测定了角蟾亚科 2属 8种 (亚种 )和外群 3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 ,比对后序列长共 94 9bp ,其中变异位点数 32 0 ,简约位点数 2 0 6。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系统关系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其中腺角蟾首先与... 测定了角蟾亚科 2属 8种 (亚种 )和外群 3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 ,比对后序列长共 94 9bp ,其中变异位点数 32 0 ,简约位点数 2 0 6。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析的系统关系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其中腺角蟾首先与其他物种分开 ;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聚为一支 ;余下的 5种 (亚种 )角蟾组成一支 ,其中小角蟾短肢亚种的广西种群和香港种群聚为一亚支 ,另一亚支包括峨眉角蟾、小角蟾指名亚种、尾凸角蟾和重庆武隆的角蟾种 ,后两种角蟾进化关系最近。本结果支持短肢角蟾为有效种 ,同时提示腺角蟾、沙坪角蟾与宽头短腿蟾可能隶属 3个不同的亚属或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蟾亚科 角蟾 短腿蟾属 无耳蟾属 rRNA基因 无尾类
下载PDF
中国角蟾亚科精子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5
2
作者 郑中华 费梁 +2 位作者 叶昌媛 谢锋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但精子的量度和头部形状在属间和种间存在明显差别 ,角蟾亚科的精子可分为 3类。该亚科精子形态的差异与成体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 ,精子形态的差异可为该亚科属、种的划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 角蟾亚科 精子形态 分类 属间关系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角蟾亚科十一种的同工酶电泳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万兆 杨大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182-192,0,共12页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产角蟾亚科3属11种,共13个地理种群样本,以探讨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关系。用于分析的酶共14种,由24个基因位点编码。经过酶带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每个种群样本在每个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见表... 本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产角蟾亚科3属11种,共13个地理种群样本,以探讨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关系。用于分析的酶共14种,由24个基因位点编码。经过酶带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每个种群样本在每个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见表3)。根据基因频率的分布,计算得出了各种群样本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杂合率(H)(见表4),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的H值平均值为0.18, 在两栖动物中是属于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频率的分布,计算了所有种群样本间的Nei’s遗传距(见表5),并通过类平均法(UPGMA)重建了进化树(dendrogram)。分析结果支持将拟角蟾属(Ophryophryne)从角蟾属(Megophrys)中分出为独立属的观点;但是对短腿蟾属(Brachytarsophrys)是否为独立属提出了疑问。在角蟾属(Mesophrys)中,可以明显地看出3个组,它们中的种间亲缘关系比较近,这3个组分别是:①白颌大角蟾(M.lateralis)、大花角蟾(M.giganticus)和长肢角蟾(M.longipes);②粗皮角蟾(M.palpebralespinneosa)、淡肩角蟾(M.boettgeri)和凹顶角蟾(M.parva);③小角蟾(M.minor)和褂墩角蟾(M.kuatunensis)。峨嵋角蟾(M.omeimontis)3个地理种群聚为一支,互相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锄足蟾 角蟾亚科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同工酶电泳
全文增补中
角蟾亚科3物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飞宙 江建平 +1 位作者 李成 谢锋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7,共8页
应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角蟾亚科3个属的代表物种:短肢异角蟾(Xenophrys brachykolos)、宽头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arinense)和小口拟角蟾(Ophryophryne microstoma)的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参数测量比较。分别取头背、体背... 应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角蟾亚科3个属的代表物种:短肢异角蟾(Xenophrys brachykolos)、宽头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arinense)和小口拟角蟾(Ophryophryne microstoma)的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参数测量比较。分别取头背、体背和体腹3个部位的皮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物种的皮肤基本结构相似,均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包括疏松层和致密层,疏松层中有大量腺体分布,包括黏液腺和颗粒腺2种。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以及腺体密度之间存在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在宽头短腿蟾背部皮肤中,发现了与尖吻山角蟾(Megophrys nasuta)皮肤中一种片层状、H.E染色呈蓝色的皮肤真皮骨化结构(osteoderms)很相似的结构;短肢异角蟾皮肤中有明显的钙化层结构,小口拟角蟾皮肤钙化程度较弱。皮肤的骨化和钙化可能具有防止水分流失,抵御干燥的功能。2种内骨骼在角蟾亚科中同时存在,为探讨两栖动物皮肤内骨骼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蟾亚科 皮肤 钙化层 皮肤骨化
原文传递
世界珍稀动物——中国角怪
5
《走近科学》 200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一种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蟾类动物“髭蟾”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发现。据资料记载,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11枚黑色角质刺... 近日,一种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蟾类动物“髭蟾”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发现。据资料记载,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11枚黑色角质刺.有“中国角怪”和“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动物 中国 世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角蟾亚科 资料记载 锄足蟾 两栖动物 珍稀濒危 梵净山 髭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