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角豆胶复合涂膜保鲜剂常温保鲜荔枝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3 位作者 袁丹霞 谢秋玲 黄荣城 蔡镇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本实验以长角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CMC-Na、柠檬酸和吐温80等为成膜助剂,配以丁香、艾叶和大黄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配制成中草药复合涂膜保鲜剂,研究了常温(均温30.50℃)下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荔枝品质变化的影响。结... 本实验以长角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CMC-Na、柠檬酸和吐温80等为成膜助剂,配以丁香、艾叶和大黄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配制成中草药复合涂膜保鲜剂,研究了常温(均温30.50℃)下该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荔枝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经该保鲜剂涂膜保鲜的荔枝与对照组相比,果实腐烂率、失重率明显降低,呼吸强度、PPO活性及营养成分的消耗被抑制,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复合涂膜保鲜剂 荔枝 保鲜 常温
下载PDF
丁香、艾叶提取物与长角豆胶复合涂膜保鲜剂对杨梅耐藏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永利 郭守军 +3 位作者 陈静 郭淮清 潘显辉 廖友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40-343,共4页
以长角豆胶、黄原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配以丁香、艾叶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配制成中草药复合涂膜保鲜剂,以杨梅为保鲜目标,常温下对其进行保鲜实验,研究该保鲜剂对杨梅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该保鲜剂涂膜处理的杨梅与对照... 以长角豆胶、黄原胶复配胶为涂膜基质,配以丁香、艾叶等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制剂,配制成中草药复合涂膜保鲜剂,以杨梅为保鲜目标,常温下对其进行保鲜实验,研究该保鲜剂对杨梅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该保鲜剂涂膜处理的杨梅与对照组相比,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明显被抑制,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能较好地保存,贮藏到第5天时,好果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复合涂膜保鲜剂 角豆 保鲜 杨梅
下载PDF
槐豆胶的急性毒性试验及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流变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永利 张继 +2 位作者 郭守军 王玲秀 白玉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52-54,共3页
用槐豆胶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的粘度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槐豆胶对雌性、雄性小白鼠经口试验均为无毒,并且槐豆胶粘度比长角豆胶稍低,比瓜胶高;槐豆胶、长角豆胶与黄原... 用槐豆胶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并对槐豆胶与长角豆胶、瓜胶的粘度及与黄原胶的协效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槐豆胶对雌性、雄性小白鼠经口试验均为无毒,并且槐豆胶粘度比长角豆胶稍低,比瓜胶高;槐豆胶、长角豆胶与黄原胶都有强烈的协效增稠性和协效凝胶性,而瓜胶则无此反应.由此表明,槐豆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长角豆胶和瓜胶,应用于食品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流变性 角豆 瓜胶
下载PDF
添加中草药对黄原胶-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复合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文斌 樊亮 贠汉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4-28,共5页
以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为成膜基质,添加适量的增塑剂和中草药成分,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研究复合膜中中草药大黄和五倍子对可食性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率及其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草药成分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抗... 以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为成膜基质,添加适量的增塑剂和中草药成分,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研究复合膜中中草药大黄和五倍子对可食性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率及其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草药成分比例的增加,复合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透湿性逐渐降低,而透明度则逐渐降低,膜的明度值逐渐下降,绿色值逐渐增加;中草药与黄原胶-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复合膜可食、环保、可降解,因此,可以应用到食品和果蔬的保鲜与长途运输包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角豆半乳甘露聚糖 中草药可食性膜 力学性能 阻隔性
下载PDF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的协效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刁虎欣 梁凤来 +2 位作者 梁兴杰 杨淑静 刘如林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126,共4页
NK-0 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是两种天然生物多糖 .两种多糖以适宜比例混和 ,溶液浓度达 0 .1 %时 ,其溶液粘度分别是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粘度的 1 3倍和 4 0倍 .当浓度增至 0 .2 %时 ,溶液成凝胶 ,而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不成凝... NK-0 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是两种天然生物多糖 .两种多糖以适宜比例混和 ,溶液浓度达 0 .1 %时 ,其溶液粘度分别是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粘度的 1 3倍和 4 0倍 .当浓度增至 0 .2 %时 ,溶液成凝胶 ,而相同浓度单一多糖溶液不成凝胶 .表明两种多糖混和后经分子间相互作用 ,呈现极显著的协效增粘性和协效凝胶性 .但其协效性受 p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半乳甘露聚糖 协效性 油菜 角豆 天然生物多糖 协效增粘性 协效凝胶性
下载PDF
不同方式制备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国有 杨永利 +1 位作者 陈勇 蔡继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2,共4页
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云母基底表面的化学修饰和样品在60℃~70℃下烘干等方法制备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视化不同样品制备条件形成的聚集体和非聚集体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结构形貌。结果发现,样品在不同制备条件下... 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云母基底表面的化学修饰和样品在60℃~70℃下烘干等方法制备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视化不同样品制备条件形成的聚集体和非聚集体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结构形貌。结果发现,样品在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聚集体呈现不同的分形结构.非聚集体单个糖分子呈线形并具有短的分枝结构。实验结果也为其它物种半乳甘露聚糖的应用从聚集体和单分子水平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角豆半乳甘露聚糖 分形 样品制备
下载PDF
扁角豆芫菁的繁殖习性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母银林 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52,共4页
为扁角豆芫菁的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扁角豆芫菁的性行为包括求偶和交配2个阶段;成虫羽化后4~5d有求偶行为,求偶成功后便开始交配,雄虫一生可交配2~4次,雌虫1~3次,交配适宜温度为27.6... 为扁角豆芫菁的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扁角豆芫菁的性行为包括求偶和交配2个阶段;成虫羽化后4~5d有求偶行为,求偶成功后便开始交配,雄虫一生可交配2~4次,雌虫1~3次,交配适宜温度为27.6~30.5℃,相对湿度为72.4%~86.3%;雌雄比例为1∶2时雌虫平均交配次数最多,达2.3次;交配后4~6 d开始挖穴产卵,交配1次产卵1次。雌虫一次产卵45~110粒,产卵间期为7~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芫菁 求偶 交配 产卵 繁殖习性
下载PDF
扁角豆芫菁幼虫取食与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母银林 陈祥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7-411,共5页
为探明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 Pic幼虫取食与生长发育关系,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杯养法,对扁角豆芫菁幼虫的取食习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龄幼虫寻食期长短与蝗虫卵块埋藏深度有关,与蝗卵量多少无关。幼... 为探明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 Pic幼虫取食与生长发育关系,在室内人工气候箱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杯养法,对扁角豆芫菁幼虫的取食习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龄幼虫寻食期长短与蝗虫卵块埋藏深度有关,与蝗卵量多少无关。幼虫取食多少与羽化后成虫个体大小、体重有明显的关系,取食1/2块蝗卵的幼虫提前入土化蛹,继续发育为成虫,但成虫体形瘦小;而取食1块蝗卵的幼虫正常发育,成虫体形肥大。幼虫无再取食习性。建议在扁角豆芫菁饲养中,供给卵量为1块完整的蝗卵,鲜重约为0.6 g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芫菁 幼虫 取食习性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角豆中D-松醇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泽生 秦程广 +3 位作者 高云峰 郭擎 王春龙 李雨蒙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以角豆粉为原料,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冷凝回流提取的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D-松醇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D-松醇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D-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6(g/m L)... 以角豆粉为原料,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冷凝回流提取的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D-松醇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D-松醇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D-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6(g/m 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下D-松醇的提取得率可以达到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D-松醇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扁角豆芫菁成虫雌雄异型触角感器精细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洋 李国勇 +1 位作者 杨琳 陈祥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主要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扁角豆芫菁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也为今后的触角感受器电生理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对扁角豆芫菁E. impressicornis雌...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主要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扁角豆芫菁生物学和行为机制研究提供基础参考,也为今后的触角感受器电生理研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对扁角豆芫菁E. impressicornis雌雄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分布及其差异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二者的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7种,即2种刺形感器(CH1和CH2),2种锥形感器(SB1和SB2),1种B9hm氏鬃毛(BB),1种耳形感器(SA)和1种钟形感器(CA);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1种刺形感器(CH3)和1种锥形感器(SB3),而雌性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含2种锥形感器(SB4和SB5)和1种凹槽钉形感器(GP)。【结论】扁角豆芫菁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丰富多样。根据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分布以及与之前报道结果的比较分析,推测其功能可能为信息素感器(CH1)、化学感器(CH2和GP)、嗅觉受体(CH3,SB1-SB5,SA和CA)、机械感器(BB)和温度感器(GP和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芫菁 性二型 感器 形态 分布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角豆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班强 张欣敏 +2 位作者 董振山 吴晶晶 黄善松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2期148-149,共2页
采用涡旋震荡辅助溶剂萃取角豆提取物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占比情况,共鉴定出27种成分,其中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共有13种,角豆提取物主要成分为咖啡因和亚油酸乙酯,分别占比为46.71%和16.56%。
关键词 角豆提取物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酯类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角豆树引种驯化初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建勋 向国喜 +2 位作者 雷彻虹 杜天理 和献峰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15,18,共4页
角豆树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引种驯化 1 0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均在 80 %以上 ,1 0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 5 0 2m ,1 0 1cm和 4 97m× 8 6 1m .造林 4- 5年后树高生长量可达 90cm ,6 - ... 角豆树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引种驯化 1 0年的初步结果表明 :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均在 80 %以上 ,1 0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分别为 5 0 2m ,1 0 1cm和 4 97m× 8 6 1m .造林 4- 5年后树高生长量可达 90cm ,6 - 7年后进入试花期 .角豆树在引种地仍保持耐火性、耐旱性、耐寒性和萌蘖再生 4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引种 驯化 苗木培育 生殖生长 适应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N.K-0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分子间协效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
13
作者 刁虎欣 杨淑静 刘如林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首次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 N.K-0 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处于协效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的物理形貌 ,发现处于协效增粘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间形成相间排布的联结区和分离区 ,而处于协效凝胶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则相互交织... 首次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 N.K-0 1黄原胶和长角豆半乳甘露聚糖处于协效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的物理形貌 ,发现处于协效增粘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间形成相间排布的联结区和分离区 ,而处于协效凝胶状态的两种多糖分子则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 .这些发现为揭示两种多糖分子间协效作用机理提供了更直观的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角豆半乳甘露聚糖 协效性 分子形貌 多糖 分子间相互作用 协效作用机理
下载PDF
锯角豆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楠霞 翟枫 +2 位作者 姜鸣 吕淑敏 张雅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3,共11页
【目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是单萜和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分支点的关键酶,获得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PS)是探究其与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关系的基础。论文旨在克隆锯角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 【目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PS)是单萜和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分支点的关键酶,获得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PS)是探究其与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关系的基础。论文旨在克隆锯角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FPPS,预测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性质与功能,并实现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方法】首先根据已知昆虫FPPS编码蛋白的保守区序列,利用CODEHOP软件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获得锯角豆芫菁的cDNA模板,巢式PCR扩增锯角豆芫菁FPPS保守区;随后根据所得的保守区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ACE技术分别克隆锯角豆芫菁FPPS 3′和5′端序列;然后根据预测的FPPS开放阅读框(ORF)设计ORF区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扩增编码区序列;最后用DNAMAN拼接获得锯角豆芫菁的全长cDNA序列。运用DNAMAN、MEGA 5.05、ProtParam及TargetP 1.1 Server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Fps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基本理化性质、FP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将锯角豆芫菁FPPS与pET28a(+)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EgFPPS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分别收集不同诱导时间段的菌液,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高效表达时段收集的菌液超声波破碎后,分离上清及沉淀并进行煮沸处理,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可溶性;Western Blot印迹杂交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获得锯角豆芫菁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PS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gFPPS(GenBank登录号KC84004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857 bp,其中5′非编码区146 bp,3′非编码区436 bp,开放阅读框1 275 bp,共编码424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9.2 kD,理论等电点pI为8.89,预测分子式为C2192H3457N605O632S25,不稳定系数为38.62,总平均亲水系数为-0.429,为疏水的稳定蛋白。序列分析发现,锯角豆芫菁与其他6种昆虫FPPS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72.56%的同源性,且其近N端具有R**S四肽基序,此外还包含7个异戊烯基转移酶保守区和两个典型的DD**D的天冬氨酸富含区。系统发育树显示锯角豆芫菁与鞘翅目拟步甲科昆虫赤拟谷盗进化关系最近。EgFPPS的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发现其N端具有一段明显的线粒体靶向肽。原核表达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终浓度为1 mmol·L-1的IPTG诱导4 h即能实现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可溶性检测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也证实大肠杆菌DE3中表达了一个分子量约为49 kD的蛋白质,与预测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结论】成功从芫菁科昆虫克隆得到FPPS,并成功实现了其编码蛋白的原核表达,为后期探索其在芫菁科昆虫体内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芜菁 FPPS RACE技术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下载PDF
长角豆组织培养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小霞 姜春前 +3 位作者 黄钦才 白彦锋 陈祥义 曲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86,94,共7页
【目的】探讨长角豆"卡苏达"(Ceratonia siliqua L.‘Casuda’)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为其在我国的成功引种及种质资源保存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西班牙的长角豆"卡苏达"种子为外植体,培养无菌苗后,取其茎段... 【目的】探讨长角豆"卡苏达"(Ceratonia siliqua L.‘Casuda’)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为其在我国的成功引种及种质资源保存奠定基础。【方法】以引自西班牙的长角豆"卡苏达"种子为外植体,培养无菌苗后,取其茎段作为组培材料,在筛选出初代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继代增殖培养基和生根诱导培养基的筛选,最后对长角豆组培生根苗进行了炼苗和移植。【结果】长角豆种子无菌苗在DKW+1.0mg/L 6-BA+0.1mg/L IBA+25g/L蔗糖的增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DKW+0.8mg/L 6-BA+0.1mg/L IBA+60mg/L L-赖氨酸+25g/L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DKW+0.4mg/L IBA+20g/L蔗糖,生根率为93.33%,生根苗移栽后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2.36%。【结论】成功建立了长角豆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长角豆"卡苏达"的快速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外植体 L-赖氨酸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一株扁角豆芫菁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治成 刘洋洋 陈祥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68-2273,共6页
目的:为摸清药用昆虫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 Pic人工饲养过程中感染真菌病害的情况,对一株感染该虫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该菌株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TS... 目的:为摸清药用昆虫扁角豆芫菁Epicauta impressicornis Pic人工饲养过程中感染真菌病害的情况,对一株感染该虫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该菌株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和β-微管蛋白(Be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在GenBank登录号为ITS:MT825106,BenA:MT862132;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聚为一支,但与黄曲霉的亲缘关系更近;该菌株的分生孢子与黄曲霉菌株的分生孢子一致,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粗糙,具若干小突起,较松散分布。结论:基于扫描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研究结果可为扁角豆芫菁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真菌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芫菁 黄曲霉 寄生真菌 内源转录间隔区 Β-微管蛋白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海藻酸钠-角豆胶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药物缓释体系的制备及评价
17
作者 栗达 贾颜鸿 +1 位作者 张泽兵 郝秀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9-81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的海藻酸钠(SA)-角豆胶(LBG)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的载药和释药性能,评价包裹顺铂(DDP)的IPN水凝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持续性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配比SA和LBG溶于去离子水,以戊二醛(GA)和氯...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的海藻酸钠(SA)-角豆胶(LBG)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的载药和释药性能,评价包裹顺铂(DDP)的IPN水凝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持续性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配比SA和LBG溶于去离子水,以戊二醛(GA)和氯化钙(CaCl_(2))为交联剂,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不同配方的IPN水凝胶,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水凝胶的物理化学结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水凝胶的包封率(EE)并绘制药物释放曲线。三维柱状图展示不同配比LBG和GA条件下水凝胶珠的粒径及药物EE。结合EE和药物释放曲线选用优化配方包裹DDP制备DDP凝胶珠。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DDP药液组和DDP凝胶珠组,MTS法和AO/PI荧光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CAL-27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情况。结果:SEM观察,干燥的凝胶珠表面粗糙甚至凹凸不平,出现褶皱现象。三维柱状图观察,粒径随LBG水平的升高而增大,随GA水平的升高而减小。随着LBG和GA水平的升高,水凝胶的EE均升高。FTIR检测,IPN水凝胶成功包封药物DDP。当SA和LBG的配比为2.25∶0.75,GA水平为3%,CaCl_(2)浓度为3%时,水凝胶药物EE为76.8%,药物缓释时间达48 h。MTS法检测,6和12 h后,DDP凝胶珠组CAL-27细胞存活率高于DDP药液组(P<0.05);在24和48 h时,DDP凝胶珠组细胞存活率低于DDP药液组(P<0.05)。6~48 h,对照组CAL-27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后的CAL-27细胞被染色为绿色;在6和12 h,DDP药液组和DDP凝胶珠组CAL-27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DDP凝胶珠组存活细胞数略多于药物组;在24 h后,DDP凝胶珠组细胞生长速度变缓,CAL-27存活细胞数少于DDP药液组。结论:成功制备并优化了可缓释DDP的DDP-IPN水凝胶,其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具有持续杀伤作用,有望开发成一种新型药物缓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海藻酸钠 角豆 互穿聚合物网络 顺铂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发酵提纯角豆粉提取液D-松醇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王梦 秦程广 +3 位作者 刘亚萍 张文菱子 李雨蒙 张泽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以角豆粉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发酵提纯角豆提取液中的D-松醇。以总糖利用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对酿酒酵母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总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的工艺条件为... 以角豆粉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发酵提纯角豆提取液中的D-松醇。以总糖利用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对酿酒酵母发酵工艺进行优化。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总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当加菌量为0.8mg/mL,发酵时间为60h,初始糖浓度为70mg/mL。此条件下总糖利用率为85.1%,与理论值86.6%接近,表明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拟合度良好。总糖含量由69.2%降至10.3%,且D-松醇纯度由发酵前的8.8%提高到53.9%,此研究对D-松醇的开发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D-松醇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下载PDF
长角豆中肌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涛 刘华奇 +2 位作者 李玉灵 郭荣鑫 谢卫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10112-10114,共3页
[目的]探讨长角豆中肌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温度和不同提取时间对长角豆中肌醇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粗提工艺后对粗提物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精制条件,并用GC法对其中的肌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长角豆中肌醇... [目的]探讨长角豆中肌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温度和不同提取时间对长角豆中肌醇提取率的影响,确定粗提工艺后对粗提物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精制条件,并用GC法对其中的肌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长角豆中肌醇的粗提工艺为:40%乙醇做溶剂、提取温度为80℃、提取3 h;最佳酶解条件为:pH 4.5、植酸酶浓度4.0%、酶解温度40℃,精制后肌醇含量达10.76%。[结论]该研究可为长角豆中肌醇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 肌醇 提取工艺 植酸酶
下载PDF
抗逆树种长角豆不同品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家荣 周伟 +1 位作者 刁阳光 刘勇军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期29-30,共2页
对长角豆不同品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长角豆在年生长节律与本区气候相关,6~10月是其速生期,造林后幼树初期生长缓慢,第3年才进入快速生长期,造林后每年6~7月应进行抚育除草,至少连续抚育5年;经对7... 对长角豆不同品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长角豆在年生长节律与本区气候相关,6~10月是其速生期,造林后幼树初期生长缓慢,第3年才进入快速生长期,造林后每年6~7月应进行抚育除草,至少连续抚育5年;经对7个品系的试验比较,5号品系表现最好,3、4号品系次之,6、7号品系最差。今后引进应以5号品系为主,3、4号品系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豆品系 金沙江干热河谷 适应性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